第4章 戈塞尔单刀赴会

    多简单的事啊。

    看着离去的戈塞尔与阿德琳德,伊莎贝拉撇了撇嘴,这件事戈塞尔是真的当局者迷了,或者关心则乱,没能理清自己的思绪。

    “对付人贩子和捕奴队,找到他们,然后在确保人质安全的前提下抓住他们杀死他们,其实就够了……”

    因为自己个人经历的缘故,伊莎贝拉对待人贩子与捕奴队的态度,是非常明确与果决的。

    只不过现如今提尔城里不存在能够对案件进行暗中调查的力量与时间,而一旦大张旗鼓的去寻找蛛丝马迹的话就会打草惊蛇。

    戈塞尔没有顾虑到这一点,但伊莎贝拉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意识到了这其中潜藏的危险。如果那时候没有盖里斯的出现,自己真能平安活下来吗?

    想到这,伊莎贝拉摇了摇头。

    至于那位德妮丝,为何会让戈塞尔关心则乱,那就更显而易见了。

    在伊莎贝拉的观察里,就戈塞尔和那个女招待间的神态表情,以及细微处的下意识举动,如果这两人没一腿的话,那怎么可能呢?

    正因为察觉出这二人关系的不同寻常,伊莎贝拉才让戈塞尔对外放出话,说德妮丝是他小姨子。

    至于这其中是否存在什么误会,那和她伊莎贝拉存在关系吗?

    反正伊莎贝拉是今天初次见到阿德琳德,也是头一次听说有个德妮丝的存在。

    为了解救一个甚至于一群无辜的孩子,让你戈塞尔去来一次角色扮演,难不成还能有啥问题么?

    在一座常住人口达到三万人的城市里,如果有人失踪,那么会引起怎样的波澜呢?

    如果是在后世的21世纪里,一个三万人的小县城里如果有孩子失踪,那么闹到人尽皆知其实也是可以的。

    但对于中世纪来说,三万人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城市了,现如今耶路撒冷王国人口有三万规模的城市,满打满算也就那么一手之数,而这还是战乱使得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在这么一个时代,这么一个阶级分明的时代,人均寿命四十不到的时代。

    下层社会里有人失踪,除去他的亲朋好友与邻居外,又能有几人去关注呢?

    提尔城里好歹有群警察,如果接到报案还会去寻找,好歹有个戈塞尔会去号召一下大家伙。但放在其他城市里的话,那真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在忙碌着自己的生活,又有几位能去关注与自己无关之人的生死?

    而这个时代却就连廉价的互联网都不存在,人没了就是没了……哪怕是旁人的一点同情,都难以去追寻。

    正因如此,人贩子这个群体,才会肆无忌惮地贯穿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一笔又一笔的血债。

    【他们的头发被剪去一半,纵马闯入斯拉夫人的聚居点,在寒风中他们的胡须随风飘扬。他们夺走母亲怀抱中的幼子,夺走丈夫身边新婚宴尔的妻子,然后用刀将俘虏驱赶到海边装船。】

    ——《贩奴者》

    ……

    “说起来,提尔这两年民众的气色,都变得不错了啊,一眼望过去都挺精神的。”

    吉勒嘴里说着提尔民众的气色,然后自己不由得打了个哈欠,面上给人的感觉略微阴暗,昨天晚上他一宿没睡。

    从戈塞尔拜访他的时候开始,自己就去动员了一些第二天不值班的警察,开始去调查。

    说是调查,其实也不过是在那一片街区,敲开各个住户的房门,向他们打听有没有看见过德妮丝。

    这样干的成果自然只能说聊胜于无,而且相当多的居民甚至还会反问一句德妮丝是谁,为何这么兴师动众。

    也就是这两年警察部门的风评还不错,人家大晚上的开会给你开个门,但要让民众理解为何走丢个寻常小女孩,却如此大费周章,就非常困难了。

    吉勒倒是与伊莎贝拉心有灵犀,直接让警察们说是戈塞尔的小姨子失踪了。

    德妮丝是谁,出了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