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敕令骑士团的作战方针

    中世纪的战争,其烈度、效率、频次……都难以与后世相提并论。

    对于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而言,战场之外的博弈同样重要。

    在萨拉丁失去阿卡之后,外约旦方向的军队,乘势北上,在11月这个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季节里,布置下渡口阵地,威胁耶路撒冷,从而迫使萨拉丁不得不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抽调军队巩固后方的防守。

    在这一过程中,萨拉丁被迫放弃了大约一千五百平方千米的土地,让出了肥沃的阿卡平原。

    而为了避免十字军,乘虚而入形成血本之势直取耶路撒冷。

    大马士革方面的穆斯林军队,也乘势而动,做出了要对提尔、托伦领地进攻的态势。

    这样的行动,牵制住了十字军的主力兵团,在对方不打算进行一次会战的情况下。夺下了阿卡的十字军主力兵团,难以大举南下。

    当然11月、12月,这个寒冷的冬雨时节,也确实不适合进行会战。

    如此一来,收取萨拉丁出让失地的重任,也就交到了一支新成立的部队手中。

    也就是敕令骑士团。

    敕令骑士团的整体规模确实不大,其下辖3个大队,总计12个中队。

    每大队编制320人,加上骑士团直属的机关部门,总计也一千人左右

    但这一千人,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是整个十字军中,装备情况最为优越的一千人。

    是纯纯用钱砸出来的效果。

    为了追求机动性,骑士团人人骑马,就连纯后勤保障人员,都是骑马行动。

    为了追求火力攻坚,骑士团仅一千人便配备了12门火炮。

    为了追求骑兵冲击,整个骑士团120名骑士,都是武装到牙齿的重装骑兵。

    为了侦察追击,除去重装骑兵外,则还配备了120名稍轻装的侍从。

    为了有稳固的阵地,则又有480名骑马步兵。

    甚至于还有专职的24

    0名扈从,用于保养军械、饲养马匹、提供补给……

    这么一支骑士团,在先前的阿卡攻城战中,并无什么亮眼的表现。

    当然组建敕令骑士团,其实也不是为了阿卡攻城所预备的。

    而是要等到现在这个阶段,才进行利刃出鞘。

    就如萨拉丁对巴勒斯坦11月的评价一样,在冬雨里,士兵贵精不贵多。

    战争的形式,也从万人规模大兵团的你来我往,转变成千人规模的局部战场博弈。

    主力部队被大马士革方向敌军牵制住的情况下,能南下收复失地的,也就只能是敕令骑士团了。

    而为了确保这次行动能够成功,从而真正意义上帮助第二王国取得战略上的缓冲区域,也即是彻底收复加利利公国。

    盖里斯甚至亲自加入了骑士团,指挥这次的行动。

    而这次行动的目的地,便是拿撒勒,那座降生了耶稣的小城。

    【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撒勒。】

    ——《路加福音》1:26

    拿撒勒位于阿卡东南方向三十公里,这是一座丘陵里的小城,在萨拉丁于约旦河之战中击溃居伊的主力军团后,他的部队快速席卷了耶路撒冷王国的大片土地,拿撒勒这座小城,在稍作抵抗后也迅速的投降了。

    在战后,这座小城与其他的被占领地区一样,由一支突厥游牧部族管理。

    虽然目前萨拉丁从北方抽调了大量的军队,使得北方目前是一个较为空虚的状态,不过这并不代表盖里斯就能畅通无阻。

    毕竟还有相当多不长眼的家伙,在这片土地上吃了个满嘴流油,有些舍不得滚蛋。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从盖里斯嘴里说出,就很恰当的指明那支占据了拿撒勒的突厥部族所做出的选择。

    传统突厥部族的军队是由大量的轻骑兵所组成的,他们以标枪和弯刀还有弓箭作为武器。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