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的黎波里、风起云涌!

    生与死之间的战斗,绵延了无数代、涉及亿万人。

    死亡终究是要到来的,但死亡又意味着什么呢?

    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步入虚无主义的圈套。

    由此,人往往需要一些东西去解释,需要一些东西支撑住自己。

    对于基督徒而言,他们的信就是一种精神食粮。

    耶稣复活象征着死亡的战胜,表明死亡不是终点,而是通向永恒生命的过渡。对于基督徒来说,这带来了希望,展示了死后生命的可能性。

    而有关耶稣是否真切复活这个问题上。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

    【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

    【如果我们对基督的盼望只在今世,我们就是世上最可怜的人。】

    《哥林多前书》是新约圣经中的一封书信,通常被认为是由“使徒”保罗于公元55年左右,写给古希腊城市哥林多基督徒的。

    对于那些真切研读圣经,而非盲从的人而言。

    一个致命的选择摆在了他们面前,要么相信“复活”相信“来世”相信“审判”,然后活下去。

    要么不相信“复活”不相信“来世”不相信“审判”,直面死后的虚无,然后活下去。

    承认人死后什么都不存在,并坚持至死不动摇,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与意志。

    可以说,基督教从其创立开始,便是一种被“设计”过的宗教,是一种“安慰剂”,用来对抗“死亡”。

    但终究,12世纪的人不可能亲眼见证复活,因而他们还无法仅凭“信”就去击败“死”。

    位高权重如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对于将要到来的死,更是畏之如虎。

    黎明、

    清晨,太阳已经将他的阳光撒向了大地。

    盖里斯穿梭在病房里,检查着病人的情况。

    因为前些日子的缘故,他在博特伦的知名度可谓是彻底打响了。

    有着普利万站台的他,是博特伦镇最为耀目的明星。

    以至于他都能鸟枪换炮,弄了个大院子,来充做自己的诊所,并有足足五张病床,能够安置一些需要照顾的病人。

    在那些养病的病人中,盖里斯最为关注的还是经历过阑尾炎手术的少年。

    由于足够注重杀菌消毒,加上有着大蒜素能作为抗菌药,那个少年并未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

    在完成了巡视工作后,盖里斯也就去大院的另一边,准备着今天的宣讲。

    可以说这处诊所,已经不只是盖里斯用于治病的地方了,也同样是社会中边缘人的一处“教堂”。

    这里没有东正教的十字架,没有基督耶稣的受难像,这里只有一卷又一卷的圣经。

    这些圣经,都是盖里斯从塞浦路斯教会那边弄来的,在这个世代极端的珍贵。

    正是围绕着这些昂贵的圣经,盖里斯带着博特伦的东正教徒,走上了一条与过往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与其说是牧羊人与羊群的教会,不如说是一群人读书的聚会。

    正是借由盖里斯,对那些圣经的解读,聚会中的那些信徒,才真正得以进入圣化的生活。

    现如今信众们还没有进来,盖里斯便顺带手翻开了几卷圣经。

    开始继续撰写自己的小册子。

    盖里斯是不打算将《圣经》的释经权,完全散出去的,因此他必须写出自己的教义,写出自己对很多事物的看法,设立一些红线。

    那些红线是殿堂的“永恒”柱石。

    盖里斯借鉴了后世许多神学家的言论,从而要在这个世代塑造出新的精神食粮,并且要叫这食粮喂饱更多的人。

    【当未来的世代审视我们的时代,他们可能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