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三权分立

    “你熟悉士绅、地主、富商的贪婪,猜到大灾来临,他们会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这才提前储备粮食,在关键时刻给了他们迎头痛击。”

    “还有推行男女平等,在场看天幕盘点的都以为会掀起惊涛骇浪,只有你洞穿底层男性之心,坚信他们会站在你这边支持你。”

    说到这里,朱标深吸一口气,叹服道:“人生在世,有很多问题皆因人心不足、欲壑难填而引起的,洞穿了人性,诸多潜藏的问题,也就无所遁形了。”

    朱绫听得有些傻眼。

    心说,她未来能搞出那么多事情,固然是自身有几分小聪明,但更大原因在于是现代灵魂穿越,占了先知先觉的优势,所以才能制定出那么多惊艳世人的政策。

    不过,便宜爹朱标这套说辞,倒也能够自圆其说。

    深谙人性之道,往往能够精准抓住人性上的劣根与缺点,趁隙而入,达成目的,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著名推理女王阿加莎笔下的马普尔小姐在探案过程中曾说过:“人们都希望人性是光辉的、是温暖的,但现实总是与理想背道而驰,我没有什么查案的天赋,只是对人性略知一二,当人们期待美好的时候,我总是相信最坏的一面,这不是什么好的品质,但经常被接二连三出现的谋杀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朱绫前世对于心理与人性这一块也有研究,深知明朝这些士绅、地主、商人的贪婪与丑恶。

    更明白大明多位皇帝离奇死亡、土木堡事件背后,都有这群人的影子,自然不敢疏忽大意。

    朱标又叹道:“人性这东西,就像天上的云雾那般难以捉摸,难以把握,你却能做到绝对掌控,料敌先机,提前布局,令人不得不服啊!”

    众人听到这里,看向朱绫的眼神,充满了钦佩之色。

    朱绫竖起大拇指,笑赞道:“大明第一位太子爷的含金量,果然非同凡响。”

    朱标笑了笑:“我这不过是雕虫小技,你才是真的厉害。”

    众人见父女俩这般夸来夸去,却没有感到有丝毫商业互吹的意思。

    当爹的脑子好,做女儿的更妖孽,也是没谁了。

    原大明。

    洪武朝。

    朱元璋失魂落魄地看着天幕,痛苦抓着头发,喃喃道:“错了,咱怎么又错了?”

    天杀的,又来一个巨坑!

    大明最大的祸害不是贪官,也不是作恶的藩王,居然是他这个不经意间到处挖坑的开国皇帝。

    朱标和藩王们,也是集体懵圈。

    胡惟庸案过去好几年了,朝廷丞相缺位那么长时间。

    他们当中,竟无一人察觉到这里头的问题有多大。

    天幕盘点时间越长,发现的问题就越多。

    大明看似国泰民安的表象之下,居然潜藏了那么多弊政。

    若是哪天这些弊政集体爆发,不把朱明江山炸得灰飞烟灭才怪呢。

    永乐朝。

    朱棣听到天幕朱绫的分析,心里也实在难绷。

    因为他登基之后,确实体会到了丞相缺失带来的麻烦。

    第2/2页)

    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官员。

    没了丞相帮忙,皇帝工作量暴增,天天累的跟狗似的。

    朱棣心中叫苦,下意识看向自己的胖儿子:“太子,这几年辛苦你了。”

    他还算好的,至少可以借着远征漠北离开京城偷懒。

    朱高炽才是真的难绷,奏折堆积如山,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还得给他搞钱支援前线。

    朱瞻基看到这里,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父亲为什么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病逝了。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工作量太大,没时间休息给累死了。

    父亲是个胖子,缺乏运动量,身体素质与太祖洪武帝没法比,长此以往,肯定遭不住。

    朱棣沉沉道:“朕继位之后,有感于丞相缺位,国家大事处理不过来,于是设立了内阁,让解缙、胡广、杨荣等参与政务,如今看来,内阁远没有朕想象中的那般好。”

    原本只要丞相一人,换成内阁多位朝臣参与,权力看似是被分散了,勾心斗角实则更厉害。

    别忘了,进入内阁的官员很多背后都有江南士绅的影子。

    这些人早已结成一党,同进同退,同声同气。

    有丞相时,皇帝面对丞相一人,一对一单挑,占尽优势。

    现在换成内阁,多人群殴,组团开炮,皇帝稍微软弱一些,分分钟被揍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

    更恶心的是,官员人数一多,但凡出了什么问题,责任你推我我推你,每个人都说自己无辜,陷入无休无止的扯皮。

    法不责众,皇帝总不能出了事之后,将内阁所有官员都杀了吧?

    扯皮推卸责任的人多了,办事效率就会越来越差,最后大明江山不亡在这群人手里才怪。

    朱棣真是越想越后怕,痛定思痛道:“废!必须把内阁废掉!”

    至于废掉之后,要不要重新恢复丞相制度,朱棣得好好考虑一下。

    天幕声音响起。

    【丞相之位的缺失,会给皇帝处理政务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但并不意味着,丞相的存在就是好的。】

    【丞相权力太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烦只会越来越多。】

    【朱绫有鉴于此,发现丞相缺失的危害,登基之后,并没有恢复丞相制度。】

    【她当辽东王时就慎重想过这个问题,经过多年苦思,终于让她创立了三权分立。】

    【所谓三权分立,就是将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拆分,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则负责司法权。】

    【这三大部门各自独立行使权力,互不干涉,彼此又相互制衡。】

    【值得一说的是,军权从三权剥离出来,自成一权,由皇帝亲自统辖,皇帝既是天下之主,也是最高军事总司令。】

    【由此,国家政治体制就形成了皇帝独尊,掌握军权,在皇帝之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各自行权。】

    新大明。

    “三权分立?妙,妙啊!”

    朱元璋两眼放光,抚掌大赞。第2/2页)

    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官员。

    没了丞相帮忙,皇帝工作量暴增,天天累的跟狗似的。

    朱棣心中叫苦,下意识看向自己的胖儿子:“太子,这几年辛苦你了。”

    他还算好的,至少可以借着远征漠北离开京城偷懒。

    朱高炽才是真的难绷,奏折堆积如山,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还得给他搞钱支援前线。

    朱瞻基看到这里,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父亲为什么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病逝了。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工作量太大,没时间休息给累死了。

    父亲是个胖子,缺乏运动量,身体素质与太祖洪武帝没法比,长此以往,肯定遭不住。

    朱棣沉沉道:“朕继位之后,有感于丞相缺位,国家大事处理不过来,于是设立了内阁,让解缙、胡广、杨荣等参与政务,如今看来,内阁远没有朕想象中的那般好。”

    原本只要丞相一人,换成内阁多位朝臣参与,权力看似是被分散了,勾心斗角实则更厉害。

    别忘了,进入内阁的官员很多背后都有江南士绅的影子。

    这些人早已结成一党,同进同退,同声同气。

    有丞相时,皇帝面对丞相一人,一对一单挑,占尽优势。

    现在换成内阁,多人群殴,组团开炮,皇帝稍微软弱一些,分分钟被揍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

    更恶心的是,官员人数一多,但凡出了什么问题,责任你推我我推你,每个人都说自己无辜,陷入无休无止的扯皮。

    法不责众,皇帝总不能出了事之后,将内阁所有官员都杀了吧?

    扯皮推卸责任的人多了,办事效率就会越来越差,最后大明江山不亡在这群人手里才怪。

    朱棣真是越想越后怕,痛定思痛道:“废!必须把内阁废掉!”

    至于废掉之后,要不要重新恢复丞相制度,朱棣得好好考虑一下。

    天幕声音响起。

    【丞相之位的缺失,会给皇帝处理政务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但并不意味着,丞相的存在就是好的。】

    【丞相权力太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烦只会越来越多。】

    【朱绫有鉴于此,发现丞相缺失的危害,登基之后,并没有恢复丞相制度。】

    【她当辽东王时就慎重想过这个问题,经过多年苦思,终于让她创立了三权分立。】

    【所谓三权分立,就是将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拆分,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则负责司法权。】

    【这三大部门各自独立行使权力,互不干涉,彼此又相互制衡。】

    【值得一说的是,军权从三权剥离出来,自成一权,由皇帝亲自统辖,皇帝既是天下之主,也是最高军事总司令。】

    【由此,国家政治体制就形成了皇帝独尊,掌握军权,在皇帝之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各自行权。】

    新大明。

    “三权分立?妙,妙啊!”

    朱元璋两眼放光,抚掌大赞。第2/2页)

    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官员。

    没了丞相帮忙,皇帝工作量暴增,天天累的跟狗似的。

    朱棣心中叫苦,下意识看向自己的胖儿子:“太子,这几年辛苦你了。”

    他还算好的,至少可以借着远征漠北离开京城偷懒。

    朱高炽才是真的难绷,奏折堆积如山,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还得给他搞钱支援前线。

    朱瞻基看到这里,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父亲为什么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病逝了。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工作量太大,没时间休息给累死了。

    父亲是个胖子,缺乏运动量,身体素质与太祖洪武帝没法比,长此以往,肯定遭不住。

    朱棣沉沉道:“朕继位之后,有感于丞相缺位,国家大事处理不过来,于是设立了内阁,让解缙、胡广、杨荣等参与政务,如今看来,内阁远没有朕想象中的那般好。”

    原本只要丞相一人,换成内阁多位朝臣参与,权力看似是被分散了,勾心斗角实则更厉害。

    别忘了,进入内阁的官员很多背后都有江南士绅的影子。

    这些人早已结成一党,同进同退,同声同气。

    有丞相时,皇帝面对丞相一人,一对一单挑,占尽优势。

    现在换成内阁,多人群殴,组团开炮,皇帝稍微软弱一些,分分钟被揍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

    更恶心的是,官员人数一多,但凡出了什么问题,责任你推我我推你,每个人都说自己无辜,陷入无休无止的扯皮。

    法不责众,皇帝总不能出了事之后,将内阁所有官员都杀了吧?

    扯皮推卸责任的人多了,办事效率就会越来越差,最后大明江山不亡在这群人手里才怪。

    朱棣真是越想越后怕,痛定思痛道:“废!必须把内阁废掉!”

    至于废掉之后,要不要重新恢复丞相制度,朱棣得好好考虑一下。

    天幕声音响起。

    【丞相之位的缺失,会给皇帝处理政务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但并不意味着,丞相的存在就是好的。】

    【丞相权力太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烦只会越来越多。】

    【朱绫有鉴于此,发现丞相缺失的危害,登基之后,并没有恢复丞相制度。】

    【她当辽东王时就慎重想过这个问题,经过多年苦思,终于让她创立了三权分立。】

    【所谓三权分立,就是将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拆分,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则负责司法权。】

    【这三大部门各自独立行使权力,互不干涉,彼此又相互制衡。】

    【值得一说的是,军权从三权剥离出来,自成一权,由皇帝亲自统辖,皇帝既是天下之主,也是最高军事总司令。】

    【由此,国家政治体制就形成了皇帝独尊,掌握军权,在皇帝之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各自行权。】

    新大明。

    “三权分立?妙,妙啊!”

    朱元璋两眼放光,抚掌大赞。第2/2页)

    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官员。

    没了丞相帮忙,皇帝工作量暴增,天天累的跟狗似的。

    朱棣心中叫苦,下意识看向自己的胖儿子:“太子,这几年辛苦你了。”

    他还算好的,至少可以借着远征漠北离开京城偷懒。

    朱高炽才是真的难绷,奏折堆积如山,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还得给他搞钱支援前线。

    朱瞻基看到这里,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父亲为什么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病逝了。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工作量太大,没时间休息给累死了。

    父亲是个胖子,缺乏运动量,身体素质与太祖洪武帝没法比,长此以往,肯定遭不住。

    朱棣沉沉道:“朕继位之后,有感于丞相缺位,国家大事处理不过来,于是设立了内阁,让解缙、胡广、杨荣等参与政务,如今看来,内阁远没有朕想象中的那般好。”

    原本只要丞相一人,换成内阁多位朝臣参与,权力看似是被分散了,勾心斗角实则更厉害。

    别忘了,进入内阁的官员很多背后都有江南士绅的影子。

    这些人早已结成一党,同进同退,同声同气。

    有丞相时,皇帝面对丞相一人,一对一单挑,占尽优势。

    现在换成内阁,多人群殴,组团开炮,皇帝稍微软弱一些,分分钟被揍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

    更恶心的是,官员人数一多,但凡出了什么问题,责任你推我我推你,每个人都说自己无辜,陷入无休无止的扯皮。

    法不责众,皇帝总不能出了事之后,将内阁所有官员都杀了吧?

    扯皮推卸责任的人多了,办事效率就会越来越差,最后大明江山不亡在这群人手里才怪。

    朱棣真是越想越后怕,痛定思痛道:“废!必须把内阁废掉!”

    至于废掉之后,要不要重新恢复丞相制度,朱棣得好好考虑一下。

    天幕声音响起。

    【丞相之位的缺失,会给皇帝处理政务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但并不意味着,丞相的存在就是好的。】

    【丞相权力太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烦只会越来越多。】

    【朱绫有鉴于此,发现丞相缺失的危害,登基之后,并没有恢复丞相制度。】

    【她当辽东王时就慎重想过这个问题,经过多年苦思,终于让她创立了三权分立。】

    【所谓三权分立,就是将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拆分,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则负责司法权。】

    【这三大部门各自独立行使权力,互不干涉,彼此又相互制衡。】

    【值得一说的是,军权从三权剥离出来,自成一权,由皇帝亲自统辖,皇帝既是天下之主,也是最高军事总司令。】

    【由此,国家政治体制就形成了皇帝独尊,掌握军权,在皇帝之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各自行权。】

    新大明。

    “三权分立?妙,妙啊!”

    朱元璋两眼放光,抚掌大赞。第2/2页)

    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官员。

    没了丞相帮忙,皇帝工作量暴增,天天累的跟狗似的。

    朱棣心中叫苦,下意识看向自己的胖儿子:“太子,这几年辛苦你了。”

    他还算好的,至少可以借着远征漠北离开京城偷懒。

    朱高炽才是真的难绷,奏折堆积如山,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还得给他搞钱支援前线。

    朱瞻基看到这里,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父亲为什么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病逝了。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工作量太大,没时间休息给累死了。

    父亲是个胖子,缺乏运动量,身体素质与太祖洪武帝没法比,长此以往,肯定遭不住。

    朱棣沉沉道:“朕继位之后,有感于丞相缺位,国家大事处理不过来,于是设立了内阁,让解缙、胡广、杨荣等参与政务,如今看来,内阁远没有朕想象中的那般好。”

    原本只要丞相一人,换成内阁多位朝臣参与,权力看似是被分散了,勾心斗角实则更厉害。

    别忘了,进入内阁的官员很多背后都有江南士绅的影子。

    这些人早已结成一党,同进同退,同声同气。

    有丞相时,皇帝面对丞相一人,一对一单挑,占尽优势。

    现在换成内阁,多人群殴,组团开炮,皇帝稍微软弱一些,分分钟被揍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

    更恶心的是,官员人数一多,但凡出了什么问题,责任你推我我推你,每个人都说自己无辜,陷入无休无止的扯皮。

    法不责众,皇帝总不能出了事之后,将内阁所有官员都杀了吧?

    扯皮推卸责任的人多了,办事效率就会越来越差,最后大明江山不亡在这群人手里才怪。

    朱棣真是越想越后怕,痛定思痛道:“废!必须把内阁废掉!”

    至于废掉之后,要不要重新恢复丞相制度,朱棣得好好考虑一下。

    天幕声音响起。

    【丞相之位的缺失,会给皇帝处理政务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但并不意味着,丞相的存在就是好的。】

    【丞相权力太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烦只会越来越多。】

    【朱绫有鉴于此,发现丞相缺失的危害,登基之后,并没有恢复丞相制度。】

    【她当辽东王时就慎重想过这个问题,经过多年苦思,终于让她创立了三权分立。】

    【所谓三权分立,就是将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拆分,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则负责司法权。】

    【这三大部门各自独立行使权力,互不干涉,彼此又相互制衡。】

    【值得一说的是,军权从三权剥离出来,自成一权,由皇帝亲自统辖,皇帝既是天下之主,也是最高军事总司令。】

    【由此,国家政治体制就形成了皇帝独尊,掌握军权,在皇帝之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各自行权。】

    新大明。

    “三权分立?妙,妙啊!”

    朱元璋两眼放光,抚掌大赞。第2/2页)

    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官员。

    没了丞相帮忙,皇帝工作量暴增,天天累的跟狗似的。

    朱棣心中叫苦,下意识看向自己的胖儿子:“太子,这几年辛苦你了。”

    他还算好的,至少可以借着远征漠北离开京城偷懒。

    朱高炽才是真的难绷,奏折堆积如山,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还得给他搞钱支援前线。

    朱瞻基看到这里,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父亲为什么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病逝了。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工作量太大,没时间休息给累死了。

    父亲是个胖子,缺乏运动量,身体素质与太祖洪武帝没法比,长此以往,肯定遭不住。

    朱棣沉沉道:“朕继位之后,有感于丞相缺位,国家大事处理不过来,于是设立了内阁,让解缙、胡广、杨荣等参与政务,如今看来,内阁远没有朕想象中的那般好。”

    原本只要丞相一人,换成内阁多位朝臣参与,权力看似是被分散了,勾心斗角实则更厉害。

    别忘了,进入内阁的官员很多背后都有江南士绅的影子。

    这些人早已结成一党,同进同退,同声同气。

    有丞相时,皇帝面对丞相一人,一对一单挑,占尽优势。

    现在换成内阁,多人群殴,组团开炮,皇帝稍微软弱一些,分分钟被揍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

    更恶心的是,官员人数一多,但凡出了什么问题,责任你推我我推你,每个人都说自己无辜,陷入无休无止的扯皮。

    法不责众,皇帝总不能出了事之后,将内阁所有官员都杀了吧?

    扯皮推卸责任的人多了,办事效率就会越来越差,最后大明江山不亡在这群人手里才怪。

    朱棣真是越想越后怕,痛定思痛道:“废!必须把内阁废掉!”

    至于废掉之后,要不要重新恢复丞相制度,朱棣得好好考虑一下。

    天幕声音响起。

    【丞相之位的缺失,会给皇帝处理政务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但并不意味着,丞相的存在就是好的。】

    【丞相权力太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烦只会越来越多。】

    【朱绫有鉴于此,发现丞相缺失的危害,登基之后,并没有恢复丞相制度。】

    【她当辽东王时就慎重想过这个问题,经过多年苦思,终于让她创立了三权分立。】

    【所谓三权分立,就是将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拆分,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则负责司法权。】

    【这三大部门各自独立行使权力,互不干涉,彼此又相互制衡。】

    【值得一说的是,军权从三权剥离出来,自成一权,由皇帝亲自统辖,皇帝既是天下之主,也是最高军事总司令。】

    【由此,国家政治体制就形成了皇帝独尊,掌握军权,在皇帝之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各自行权。】

    新大明。

    “三权分立?妙,妙啊!”

    朱元璋两眼放光,抚掌大赞。第2/2页)

    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官员。

    没了丞相帮忙,皇帝工作量暴增,天天累的跟狗似的。

    朱棣心中叫苦,下意识看向自己的胖儿子:“太子,这几年辛苦你了。”

    他还算好的,至少可以借着远征漠北离开京城偷懒。

    朱高炽才是真的难绷,奏折堆积如山,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还得给他搞钱支援前线。

    朱瞻基看到这里,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父亲为什么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病逝了。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工作量太大,没时间休息给累死了。

    父亲是个胖子,缺乏运动量,身体素质与太祖洪武帝没法比,长此以往,肯定遭不住。

    朱棣沉沉道:“朕继位之后,有感于丞相缺位,国家大事处理不过来,于是设立了内阁,让解缙、胡广、杨荣等参与政务,如今看来,内阁远没有朕想象中的那般好。”

    原本只要丞相一人,换成内阁多位朝臣参与,权力看似是被分散了,勾心斗角实则更厉害。

    别忘了,进入内阁的官员很多背后都有江南士绅的影子。

    这些人早已结成一党,同进同退,同声同气。

    有丞相时,皇帝面对丞相一人,一对一单挑,占尽优势。

    现在换成内阁,多人群殴,组团开炮,皇帝稍微软弱一些,分分钟被揍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

    更恶心的是,官员人数一多,但凡出了什么问题,责任你推我我推你,每个人都说自己无辜,陷入无休无止的扯皮。

    法不责众,皇帝总不能出了事之后,将内阁所有官员都杀了吧?

    扯皮推卸责任的人多了,办事效率就会越来越差,最后大明江山不亡在这群人手里才怪。

    朱棣真是越想越后怕,痛定思痛道:“废!必须把内阁废掉!”

    至于废掉之后,要不要重新恢复丞相制度,朱棣得好好考虑一下。

    天幕声音响起。

    【丞相之位的缺失,会给皇帝处理政务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但并不意味着,丞相的存在就是好的。】

    【丞相权力太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烦只会越来越多。】

    【朱绫有鉴于此,发现丞相缺失的危害,登基之后,并没有恢复丞相制度。】

    【她当辽东王时就慎重想过这个问题,经过多年苦思,终于让她创立了三权分立。】

    【所谓三权分立,就是将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拆分,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则负责司法权。】

    【这三大部门各自独立行使权力,互不干涉,彼此又相互制衡。】

    【值得一说的是,军权从三权剥离出来,自成一权,由皇帝亲自统辖,皇帝既是天下之主,也是最高军事总司令。】

    【由此,国家政治体制就形成了皇帝独尊,掌握军权,在皇帝之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各自行权。】

    新大明。

    “三权分立?妙,妙啊!”

    朱元璋两眼放光,抚掌大赞。第2/2页)

    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官员。

    没了丞相帮忙,皇帝工作量暴增,天天累的跟狗似的。

    朱棣心中叫苦,下意识看向自己的胖儿子:“太子,这几年辛苦你了。”

    他还算好的,至少可以借着远征漠北离开京城偷懒。

    朱高炽才是真的难绷,奏折堆积如山,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还得给他搞钱支援前线。

    朱瞻基看到这里,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父亲为什么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病逝了。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工作量太大,没时间休息给累死了。

    父亲是个胖子,缺乏运动量,身体素质与太祖洪武帝没法比,长此以往,肯定遭不住。

    朱棣沉沉道:“朕继位之后,有感于丞相缺位,国家大事处理不过来,于是设立了内阁,让解缙、胡广、杨荣等参与政务,如今看来,内阁远没有朕想象中的那般好。”

    原本只要丞相一人,换成内阁多位朝臣参与,权力看似是被分散了,勾心斗角实则更厉害。

    别忘了,进入内阁的官员很多背后都有江南士绅的影子。

    这些人早已结成一党,同进同退,同声同气。

    有丞相时,皇帝面对丞相一人,一对一单挑,占尽优势。

    现在换成内阁,多人群殴,组团开炮,皇帝稍微软弱一些,分分钟被揍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

    更恶心的是,官员人数一多,但凡出了什么问题,责任你推我我推你,每个人都说自己无辜,陷入无休无止的扯皮。

    法不责众,皇帝总不能出了事之后,将内阁所有官员都杀了吧?

    扯皮推卸责任的人多了,办事效率就会越来越差,最后大明江山不亡在这群人手里才怪。

    朱棣真是越想越后怕,痛定思痛道:“废!必须把内阁废掉!”

    至于废掉之后,要不要重新恢复丞相制度,朱棣得好好考虑一下。

    天幕声音响起。

    【丞相之位的缺失,会给皇帝处理政务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但并不意味着,丞相的存在就是好的。】

    【丞相权力太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烦只会越来越多。】

    【朱绫有鉴于此,发现丞相缺失的危害,登基之后,并没有恢复丞相制度。】

    【她当辽东王时就慎重想过这个问题,经过多年苦思,终于让她创立了三权分立。】

    【所谓三权分立,就是将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拆分,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则负责司法权。】

    【这三大部门各自独立行使权力,互不干涉,彼此又相互制衡。】

    【值得一说的是,军权从三权剥离出来,自成一权,由皇帝亲自统辖,皇帝既是天下之主,也是最高军事总司令。】

    【由此,国家政治体制就形成了皇帝独尊,掌握军权,在皇帝之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各自行权。】

    新大明。

    “三权分立?妙,妙啊!”

    朱元璋两眼放光,抚掌大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