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三大弊病
朱绫停了停,继续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那个人所建立的大明王朝,存在着三大弊病,这三大弊病若不根除,就算本王夺了他的江山,也是够呛。”
这话一出,两个世界的人再度哗然。
“好家伙,一个弊病就够要命的,居然还有三大弊病,看样子,若没有女帝,大明王朝也持续不了多久。”
“大明才建立十几年,哪来那么多问题?”
“就是,就是,别听她瞎扯,她懂什么政治,就知道砍人。”
“放屁!女帝不懂政治,怎么可能将大明建立成日不落帝国?”
“女帝为人严谨,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绝不会无的放矢,信口胡言,她说大明有三大弊病,肯定是真的有。”
“如果真是那样,那你们说,女帝口中的大明三大弊病有哪些?”
“我先来说明,这头一个弊病应该是女帝第一期所提到的宗室问题。”
“对,对,对,宗室都把大明给吃穷了,第一肯定是它。”
“至于第二、第三,我是发现不了,但能被女帝如此重视的,肯定是影响国之根本的大问题。”
原大明。
洪武朝的朱元璋、永乐朝的朱棣听到这里,心也紧张起来了。
一个宗室群体,未来就能把大明给生生吃穷。
要是再来两个类似的弊病,大明江山岂不是要把元朝亡得更快?
新大明。
“三大弊病?”
“你这丫头是什么意思?”
“合着在你眼里,咱这位白手起家的洪武皇帝啥也不是,纯纯只会制造麻烦丢下烂摊子坑害儿孙的糟老头?”
朱元璋看着朱绫,气得吹胡子瞪眼的。
因为原大明世界没有朱绫,也没有血海深仇、血腥报复,另一个世界的朱棣和朱元璋对朱绫的态度相对理性客观。
而这个世界的朱元璋,看到未来26个儿子,绝大部分都惨死朱绫手中,就算没有斩断血脉之情,也变成了朱绫的头号黑粉。
朱元璋是朱绫的头号黑粉,反过来朱绫又何尝不是呢?
朱绫也是一脸不爽,声音清越似风吹碎冰:“难道不是吗?你所建立的大明王朝存在很多弊病,这些弊病,现在我都已经发现了,未来的我只会发现更多。”
朱元璋:“你……”
“好了,好了,消消气,有问题就赶紧解决,拖得越久,对咱家江山越不利。”
马皇后又又又一次化身灭火大师来打圆场。
“除了宗室,咱家江山还能有什么问题?她惯会危言耸听,蛊惑人心,咱就不信了,好好的大明江山能烂得跟屎一样。”
朱元璋倔脾气上来,马皇后说啥也不听了,非要让朱绫说个明白。
朱绫冷冷道:“看看好天幕吧,我才懒得跟你多费唇舌。”
朱元璋:“……”
天幕中。
卢芳好奇问:“哪三大弊病?”
朱绫沉沉道:“其一是宗室,其二是土地,其三是商业。”
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
这话一出,两个世界的人再度哗然。
“好家伙,一个弊病就够要命的,居然还有三大弊病,看样子,若没有女帝,大明王朝也持续不了多久。”
“大明才建立十几年,哪来那么多问题?”
“就是,就是,别听她瞎扯,她懂什么政治,就知道砍人。”
“放屁!女帝不懂政治,怎么可能将大明建立成日不落帝国?”
“女帝为人严谨,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绝不会无的放矢,信口胡言,她说大明有三大弊病,肯定是真的有。”
“如果真是那样,那你们说,女帝口中的大明三大弊病有哪些?”
“我先来说明,这头一个弊病应该是女帝第一期所提到的宗室问题。”
“对,对,对,宗室都把大明给吃穷了,第一肯定是它。”
“至于第二、第三,我是发现不了,但能被女帝如此重视的,肯定是影响国之根本的大问题。”
原大明。
洪武朝的朱元璋、永乐朝的朱棣听到这里,心也紧张起来了。
一个宗室群体,未来就能把大明给生生吃穷。
要是再来两个类似的弊病,大明江山岂不是要把元朝亡得更快?
新大明。
“三大弊病?”
“你这丫头是什么意思?”
“合着在你眼里,咱这位白手起家的洪武皇帝啥也不是,纯纯只会制造麻烦丢下烂摊子坑害儿孙的糟老头?”
朱元璋看着朱绫,气得吹胡子瞪眼的。
因为原大明世界没有朱绫,也没有血海深仇、血腥报复,另一个世界的朱棣和朱元璋对朱绫的态度相对理性客观。
而这个世界的朱元璋,看到未来26个儿子,绝大部分都惨死朱绫手中,就算没有斩断血脉之情,也变成了朱绫的头号黑粉。
朱元璋是朱绫的头号黑粉,反过来朱绫又何尝不是呢?
朱绫也是一脸不爽,声音清越似风吹碎冰:“难道不是吗?你所建立的大明王朝存在很多弊病,这些弊病,现在我都已经发现了,未来的我只会发现更多。”
朱元璋:“你……”
“好了,好了,消消气,有问题就赶紧解决,拖得越久,对咱家江山越不利。”
马皇后又又又一次化身灭火大师来打圆场。
“除了宗室,咱家江山还能有什么问题?她惯会危言耸听,蛊惑人心,咱就不信了,好好的大明江山能烂得跟屎一样。”
朱元璋倔脾气上来,马皇后说啥也不听了,非要让朱绫说个明白。
朱绫冷冷道:“看看好天幕吧,我才懒得跟你多费唇舌。”
朱元璋:“……”
天幕中。
卢芳好奇问:“哪三大弊病?”
朱绫沉沉道:“其一是宗室,其二是土地,其三是商业。”
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第2/2页)
卢芳道:“古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洪武帝却让儿孙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承袭,无节制的繁衍,迟早会掏空大明的财政,第二个土地,应该是土地兼并吧?”
朱绫点了点头:“嗯,就是土地兼并,你可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卢芳摇头:“属下没正经念过几年书,跟随王爷以后,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倒是没认真思考过。”
朱绫道:“土地兼并之所以是顽疾,盖因历代朝廷的农业税收的是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口人,就纳多少税,在整个社会中,有钱有势毕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绅三妻四妾,可劲儿生孩子,底层人依旧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朝廷征收人头税,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压力都将落在广大贫困百姓头上,交不起税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将土地卖给地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卢芳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朱绫又道:“除此之外,传统四民格局,士农工商,以士居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抬举读书人,会奖励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
卢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难度极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极少数,就算免了他们名下的赋税,也无伤大雅。”
朱绫呵呵冷笑:“无伤大雅?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吗?哼,要论精明奸诈,没几个人能精得过他们,朝廷给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却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统统都不需要交税,几亩、十几亩、甚至是一百亩都没什么,可要是变成一万亩?十万亩呢?”
卢芳脸色一变:“王爷的意思是,那些地主会钻这个空子,将名下大量的土地挂在这群拥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读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家财万贯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养出读书人来,就算自家儿孙不争气,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资潜力者,让这些人变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将名下几千、几万亩的土地隐匿转移,自己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用给朝廷缴纳一分赋税,但朝廷运转需要钱,有钱有势的地主、士绅一毛不拔,不仅会让财政负担重重压在贫苦百姓头上,还会造成国库空虚,天下动荡。”
卢芳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如此,这样的制度漏洞危害,一点也不输给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个读书人免税!这群该死的文官!”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杀意凛冽。
马皇后和朱家藩王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花点小钱培养读书人考取功名,便能将几千、几万亩的赋税统统免除,难怪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读书人,所以咱登基之后,才效仿前朝才给了他们一些特殊优待,谁知到头来竟被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