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章 汉军八旗,异域扬威,干翻钦察联军!

    轰隆轰~~

    “冲啊!神与我们同在!”

    “杀光鞑靼人!”

    “为了斡罗斯!”

    “荣耀归于勇士,死亡归于懦夫!”

    ……

    随着阔儿吉一声令下,斡罗斯人没有留任何预备队,四万骑兵向前方猛冲。

    武仙见状,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不知死活!传我的军令,正红旗,正黑旗,镶红旗,全部出动,拦住他们!”

    “是!”

    轰隆隆~~

    正红、正黑、镶红,花剌子模三旗动了。

    “冲啊!杀啊!”

    “杀光斡罗斯人!”

    “斩首三级,赏半个前程!”

    “功名但在马上取,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砍了他们的脑袋,升官又发财!”

    ……

    花剌子模三旗两万五千八百将士发出声声呐喊,催动战马,在武仙的率领下,绕过斡罗斯人的步兵队伍,正面迎上了斡罗斯的四万骑兵!

    两万五千八百VS四万!

    表面上看,斡罗斯人有极大的人数优势,但战争结果却不是完全由人数的多少决定。

    斡罗斯人的骑兵,和赵朔麾下的花剌子模正红,正黑,镶红三旗有很大的不同。

    花剌子模三旗是赵朔麾下的正规军,主战马都是高大神骏的阿拉伯战马,穿上穿的都是铁甲。所不同的,不过是手中的兵器而已。

    斡罗斯人远没有赵朔的财力,骑兵装备五花八门。

    贵族以及他们的亲兵,骑的是本土森林马。虽然不如阿拉伯战马,但也称得上高大神骏。

    其他骑兵则是骑的草原马,肩高与蒙古马类似。

    贵族以及他们的亲兵头戴锥形盔,身穿札甲、链家或者锁子甲,手持长矛或者战锤,装备弓箭。

    普通骑兵则身穿皮甲,手持弯刀,装备弓箭。

    换言之,斡罗斯人的贵族及其亲兵,才能相当于赵朔麾下花剌子模三旗战士。普通骑兵的装备,完全无法与花剌子模三旗相比。

    斡罗斯人只有将所有贵族及其亲兵全部集结起来,正面迎住花剌子模三旗。然后利用普通骑兵进行袭扰,才有可能凭人数的优势取胜。

    但实际上,怎么可能?

    到了现在,斡罗斯人已经分裂为大大小小十七个公国,只是名义上尊“大公”阔儿吉为主罢了。

    这次为了对付蒙古人,他们咬牙将手中的步兵全部贡献出来,组成了一支三万人的步兵队伍。

    但各“王公”手中的骑兵,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一定要牢牢握在手中的。

    所以,事实上,现在的四万骑兵是分成了十七股,各自为政。

    那还怎么取胜?

    “杀!神与我们同在!”

    “去死吧!”

    ……

    斡罗斯骑兵和花剌子模三旗的喊杀声,完全交织在一起。

    虽然斡罗斯人有着几乎一倍的人数优势,但花剌子模三旗有着纪律和装备的优势,双方杀了个难分难解,短时间内谁也无法取胜。

    当此之时,斡罗斯人的扎甲步兵,面临着巴鲁营和花剌子模正蓝旗的联合绞杀。

    斡罗斯人的皮甲步兵,在短暂的慌乱过后,迅速用手中的圆盾组成盾墙。盾墙之后长矛攒刺,挡住了花剌子模正黄旗的舍施尔弯刀。但汉军正黄旗迅速改变了战法,无数骑兵贴阵而过,射出弓箭对这些皮甲步兵进行袭扰。

    换言之,一个花剌子模正黄旗八千六百骑兵,看住了两万多名斡罗斯人的皮甲步兵!

    斡罗斯人的四万骑兵,也被花剌子模三旗完全拖住。

    整个左翼陷入了胶着战。

    此战的结果,就看是巴鲁营和正蓝旗先消灭了斡罗斯人的扎甲战士,还是斡罗斯人的骑兵鼓起余勇先击破花剌子模三旗了。

    至于援军?

    蒙古中军和阿速人,互相看住了对方,谁也不想轻动,露出破绽。

    钦察人则看出了便宜。

    花剌子模军方面不到五万人就和七万斡罗斯人杀的难分难解。那岂不是说明,赵朔没有将大量签军补充进花剌子模军?既然如此,签军最多的所在,就是他们对面的汉军!

    而对面的汉军,应该是六万人左右。

    钦察人现在可是有着七万大军!

    既有兵力的优势,又有战力的优势,此时不打汉军更待何时?

    钦察人现在的名义上的领袖是忽滩汗。

    忽滩汗的女儿,嫁给了斡罗斯人中最能打的加利奇公国“王公”密赤思老。也正是凭着这番关系和“唇亡齿寒”的道理,钦察人才说服了斡罗斯人相助。

    忽滩汗也因为如此大功,被钦察诸部推举成了话事人。

    他高声道:“我们之前想错了,签军最多的不是花剌子模军,而是汉军!大家冲啊,击破对面的汉军,攻破敌军的左翼!”

    “钦察人的勇士们,冲!”

    “杀光这些入侵的异族!”

    “杀光蒙古人的走狗!”

    ……

    七万钦察战士发出声声呐喊,向着汉军八旗发动了进攻。

    钦察人的战法其实和当初的蒙古人类似。

    进如山桃皮丛,摆如海子样阵,攻如凿穿而战。

    大军分成一支支三五十人的小队,如果对面的敌军列出军阵,就先由一支支小队对敌军的军阵进行袭扰。一旦敌军的军阵出现散乱,就会集中主力攻入敌阵,“穿凿而战”,破掉敌军的大阵。

    如果遇到相同风格的的军队,那就是三五十人的小队互相厮杀,看哪方的弓马更娴熟,装备更优良,更加悍勇敢战。

    如果遇到敌军出动大队的骑兵,这一支支小队也会迅速集结起来,形成一支支大队骑兵与之相抗。

    草原围猎的经验,让这些草原战士的配合非常密切,根本就不需要多少指挥。

    而且,必须说明的是,钦察人虽是草原民族,但比起当初的蒙古人阔多了。他们占据了万里草原,可以与西辽、花剌子模和欧洲贸易。由于波斯地区常年动乱,还吸收了不少波斯地区的能工巧匠。

    所以,大约一半的钦察战士,身上披着的是铁甲。

    他们的头盔更是颇具特色。

    其他地区的头盔面甲,只是用一个铁片遮挡。

    而钦察人的头盔面甲,却是有鼻子有嘴巴有夸张的胡须,看起来就是一个个相貌狰狞的恶鬼。

    普通军队看到一队队钦察骑兵迎面而来,还未曾开打就心生恐惧。在历史记载中,术赤对钦察人这种面具非常欣赏,不但大力推广而且进行技术改进。到了后来,“钦察面甲”成为了钦察汗国的标志。

    当然了,汉军八旗不是普通部队,对钦察人夸张的头盔面具,毫无恐惧心理。

    “汉军正红、正蓝、正黑、镶红、镶蓝、镶黄、镶黑,七旗出击!注意,先分成一个个千人队,将钦察人尽量分割,再一口口地吃掉他们!”

    史天倪不但果断下达了命令,而且并未用出全力,仅仅出动了汉军七旗。他留下了直属的正黄旗做最后的预备队,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

    他下达的命令,也非常符合两军的实际情况。

    汉军八旗虽然经过了长期的训练,但是对比在马背上长大的钦察人,在个人战力上没什么优势。如果也分成一支支三五十人的小队,即便有阿拉伯战马的优势,汉军也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

    汉军最大的优势在于纪律性。

    他们不但能密切配合,而且能为了完成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包括自己的生命。

    三十个汉军八旗将士,未必是三十个钦察战士的对手。

    但一个汉军八旗千户,却能战胜一千个钦察骑兵!

    至于说为什么史天倪为什么不直接出动一个个万人队?如果钦察骑兵见汉军太啃,就只会进行的袭扰了,短时间内只能打成胶着战。时间久了,钦察人说不定会脆溜之大吉。

    出动一支支千人队,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驸马麾下,有进无退!”

    “八旗汉军,所向无敌!”

    “建功立业,就在当下!”

    ……

    汉军七旗分成七十个千人队,发出声声呐喊,向着蔓延了五六里的七万钦察骑兵迅猛冲杀。

    他们现在的目标不是杀死多少钦察人,而是完成任务,将钦察骑兵们分割开来,使其既不能逃遁,又无法联络。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将其一口口吃掉。

    “拦住他们,杀死他们!”

    眼见汉军如此队形,原来漫山遍野的钦察人迅速变阵。

    身穿铁甲的钦察战士在前,身穿皮甲战士在后,组成七十个千人队,向着汉军七十个千户迎面而来。

    七十队VS七十队!

    七百五十名汉军战士VS一千名钦察战士!

    嗖嗖嗖!

    刚到百步距离,双方齐齐发出了一轮箭雨。

    汉军的战马继续加速!

    八十步!

    五十步!

    到了现在,钦察战士双目中已经充满了震惊。

    他们当然应该震惊。

    这个时代的骑兵对决,要么排出整齐的队形,默契地避开对方正面,在两军擦肩而过时,互相发动攻击。一击即走,速度不减。

    要么到了百步距离,双方就非常默契地减速,两军战士捉对厮杀。

    也有特别勇武的战将,率领数十名亲卫,速度丝毫不减,直接硬生生撞入敌阵,但这绝不是常态,在战场上很少发生。

    然而,现在呢?

    七十支汉军队伍,不但没有一支队伍让开正面的意思,而且没有一支队伍减速!

    他们的队形也甚是奇怪。

    每个千户排出整齐的方阵,骑兵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左右之间几乎是马镫挨着马镫,前后的距离不超过三丈。

    整支骑兵队伍,仿佛一个个移动的城池,在向钦察军的千人队恶狠狠地撞来!

    怎么回事?

    他们为什么既不减速,又不避开正面?

    他们要以命换命吗?

    对于普通战士来讲,双方这样硬生生地相撞,岂不是等同于直接同归于尽?

    有这个必要吗?

    钦察骑兵大惑不解。

    然而,他们哪里知道,这种战法在东方毫不稀奇。

    铁浮屠!

    相传金国的铁浮屠,是用铁锁相连,部队整齐划一,硬撼敌军军阵。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铁链相连,一个人的战马被射死,岂不是把铁链上其他骑兵都连累了?

    事实上,金国初年是用严苛的军纪,将所有战士凝结为一体,仿若铁链相连攻如雷霆,才给世人这么大的误会。

    汉军八旗虽然只是人穿铁甲,马并没有披马甲,但还是借鉴了铁浮屠的战法。

    对!

    汉军八旗就是要凭着优良的军纪,和敌军拼命,你们敢不敢接招?

    “走!”

    钦察人虽然也是草原战士,相对来说也不缺乏血性。但毕竟是好日子过久了,并不觉得现在有直接拼命的必要。当即就有大约五十支千人队,拨转马头,向着侧方奔驰,给汉军让开了道路。汉军也没有追杀,而是迅速向前,抢占有利地形。

    还有二十支左右的钦察千人队不信邪。

    “怕什么?和这些东方人拼了!”

    “杀光他们!”

    “硬碰硬就硬碰硬,钦察无敌!”

    ……

    近二十支钦察千人队再次加速,向着对面的汉军狠狠撞来!

    “全体都有,举枪!”

    汉军正红旗第一千户郭德海。眼见对面的钦察千人队不走反进,冷哼一声下达了军令。

    “是!”

    七百五十名战士齐齐将手中的长枪平举,枪尖直指前方,在阳光下闪烁着刺眼的冷芒。

    战马继续加速!

    三十步!

    十步!

    正红旗十户长张满仓位于整支队伍的最前方,此刻他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对方钦察骑兵那狰狞的面具,以及双目中嗜血的光芒。

    不过他心中毫无畏惧。

    怕什么?

    即便战死,驸马充足的抚恤,足够他的家人衣食无忧。

    再说了,他连花剌子模的公主都睡了,这辈子完全值了!

    要不是为驸马卖命,他不过是河北地区一个苦哈哈的农民,哪里会有如此精彩的人生?

    而且,还未必会死。

    对,现在是双方硬拼,

    但“铁浮屠”式战法,八旗战士经过了长期而严格的训练。而眼前的钦察军,只是凭着一股悍勇之气硬拼,他们的队列不但参差不齐,而且不可能如汉军一般,排出马镫几乎挨着马镫一般的密集队形。

    换言之,一个钦察骑兵,正面几乎要对上三名汉军骑兵。

    这就是张满仓活命的机会。

    轰!

    两支骑兵重重相撞!

    在战马的巨大冲击力之下,最前面直接硬撞的战士,无论是钦察军还是汉军,几乎全部同归于尽。

    汉军最前面的队列是三十人左右,因为队形远比钦察人密集,当场就战死十人!

    后面骑兵迅速补位!

    轰轰!

    双方又连撞两重队列,双方又各有二十名战士当场战死,后面战士迅速补位。

    当然了,经过了这三次惨烈的撞击,又由于人马尸体的存在,双方的速度不得不慢了下来。

    到了真正厮杀的时候了。

    “杀!”

    张满仓非常幸运,到了现在依然活着。他催动胯下的阿拉伯战马,手中长枪恶狠狠地向着对面刺去。

    对面那名钦察军的盔甲比其他钦察战士华丽的多,很可能是个钦察军贵人。

    “去死吧!”

    那钦察贵人武艺相当高明,侧身一闪,手中长矛如电,直刺张满苍心窝。

    如果是两人决斗,恐怕张满仓恐怕得当场交代。

    不过现在,张满仓身旁的两名战友几乎同时出手,两杆长枪一左一右向着那钦察贵人恶狠狠地扎来。

    那贵人赶紧收枪回挡。

    当当!

    随着两声脆响,两杆长枪被那钦察贵人荡开。

    但此时候张满仓的长枪已经再次来袭,枪尖距离那贵人的哽嗓咽喉不到三寸。

    噗!

    一枪直刺入那贵人的哽嗓咽喉!

    噗通!

    那钦察贵人瞪大了眼睛,满面不甘之色,摔落马下。

    “杀!”

    张满仓顾不得向身旁的战友道谢,催马继续向前。

    噗噗噗!

    他们接连攻破敌军七重队列。

    这时候,张满仓已经又杀了一人,但是左臂也被敌军一把长刀削中。虽然有着铁甲的保护,没有伤口。但在巨大的钝力打击下,他的左臂已经疼的抬不起来来,右臂的活动也大受影响。

    还能再杀过几重敌军,就得战死当场?

    两重?三重?还是仅仅一重?

    张满仓心中没底,但既然有了战死的觉悟,他依旧催马向前。

    不过接下来,他一重敌军也没遇上。

    “快走!”

    “这么拼我们太吃亏了!”

    “我们在远处用箭射他们!“

    “不能这么硬拼啊!草原勇士的骑术和武艺,完全发挥不出来!”

    ……

    剩下的钦察战士发出声声惊恐的叫声,迅速脱离了和汉军的接触,向着侧翼逃窜。

    没办法,刚开始的硬撞的确是一换一。但后面的对战,因为汉军密集的队形,却是两三名汉军战士对付一名钦察战士。大约三四个钦察战士,才能换一个汉军将士的性命。

    这也太吃亏了。

    后面的钦察战士不想再做这亏本的买卖,选择了避开汉军的兵锋。

    与此同时,也就注定了钦察军向战败的方向滑落。

    没办法,在战场上不敢和敌军骑兵硬拼就是原罪,就彻底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呼啦啦~~

    史天倪的令旗摆动,指挥着汉军七十个千户左冲右突,不断分割着钦察军,耐心而又缓慢压缩着他们的活动范围。

    这个场面钦察军太熟悉了。

    围猎!

    他们在草原上围猎野兽时也是类似,只是野兽的战力完全对他们构不成威胁,他们只是把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慢慢缩小。汉军却是非常耐心地,把他们分为多个包围圈,尽量不逼得太紧使他们困兽犹斗,又让他们慢慢走向灭亡。

    “走!快走!”

    “跑啊!”

    ……

    大队人马逃出去,肯定是不可能的,汉军会调动大军拦截。

    但是,分散成若干小股部队的逃走,汉军很多时候就来不及围追堵截了。而且跑的人不能多,要不然全军崩溃,汉军衔尾追杀,还是逃不出去。

    现在就看谁逃得快,死战友不死自己!

    大约八千多钦察军见机得快,数十人一队,逃出了战场。

    但随着他们的逃走,汉军的一个个包围圈也逐渐成形。

    刚刚战到下午时分,钦察骑兵已经被分成了十三个完全不相连的区域,即便小股部队要逃走也成为不可能。接下来,就看史天倪如何投入预备队,将这十三片钦察军一口口吞下。

    “怎么办?”

    到了现在,阿速可汗杭忽思已经全身上下冷汗淋漓。

    原本三族联军的计划,是两翼的钦察人、斡罗斯人取得胜利之后,再和阿速人一起,猛攻蒙古人的中军,取得今日之战的胜利。

    然而现在,斡罗斯人的扎甲步卒,已经被花剌子模人消灭,形势正向着对斡罗斯人极为不利的方向滑落。

    钦察人被汉军分割,形势也非常不利。

    杭忽思能怎么办?

    指挥大军对斡罗斯人或者钦察人进行救援?他的兵马一动,必定会迎来蒙古军的迅猛打击!

    不救援左右两翼?迎接阿速人的则只能是慢性死亡!

    他真是后悔,当初怎么就答应钦察人,帮着他们对付蒙古人,以至于杀伤了那么多蒙古勇士,和蒙古人结下了解不开的深仇。

    要不然,即便打不过蒙古人,向蒙古人投降不就行了?

    蒙古人麾下有汉军有花剌子模军,怎么就不能有一支阿速军了?

    做雇佣兵,一直是阿速人的传统啊!

    现在可好,阿速人面临着灭族之危!

    当然了,他现在再后悔已经没用了,因为他知道蒙古人的规矩,现在投降就是送死,蒙古人只会杀光他们。

    杭忽思的犹豫也没持续多久。

    “快跑啊!”

    “我们败了!”

    “回领地去,再整兵马!”

    “不能把斡罗斯精锐,都抛洒在草原上!”

    “这场战争本就和斡罗斯人无关!”

    ……

    随着斡罗斯贵人们阵阵惊恐的叫声,三族联军的左翼率先出了问题。

    事实上,斡罗斯人能坚持到现在就算不错了。

    花剌子模五旗是赵朔麾下的正规军,纪律严苛,能忍受巨大的伤亡,斡罗斯人可不行。

    他们是由十七个公国组成的联军。

    战斗到现在,乞瓦公国“王公”姆斯季斯拉夫,雅斡罗斯拉夫尔公国“王公”尤里,切尔尼戈夫公国“王公”米哈伊尔,斯摩棱斯克公国“王公”弗拉基,已经当场战死。

    十七个国主死了四个!

    他们精锐的札甲步兵,也被花剌子模正蓝旗和巴鲁营联手消灭了,这一万余精兵腾出手来,加入花剌子模三旗对他们的围攻,他们怎么可能继续坚持?

    斡罗斯人非常悍勇又怎么样了,大多数国主可是非常惜命!

    十来个国主在他们亲兵的保护下,向着远方疯狂逃窜。

    花剌子模五旗分出了一部分兵马追击这些逃窜的王公,剩余的兵马继续围攻斡罗斯的剩下的兵马。

    随着这十来个王公的逃走,斡罗斯人的士气肯定急速降低。

    恐怕用不了一个时辰,三族联军的左翼就会完全战败。

    “拼了!”

    杭忽思终于下定了决心,向着身旁的阿速诸贵人道:“我们阿速人,已经把蒙古人得罪死了,他们势必不放过我们。现在战况危急,唯一的办法,就是死中求生。大家随我攻打蒙古中军,不是我们战死沙场,就是击败蒙古中军死中得活。”

    “好,跟蒙古人拼了!”

    “就算战败,也得死的像个男人!”

    “此战有进无退,谁敢退后半步,就是阿速部的罪人!”

    “若能反败为胜,我阿速部就是整个草原的霸主!上帝与我们同在,胜利属于阿速部!”

    ……

    诸贵人纷纷响应。

    轰隆隆~~

    四万五千阿速部战士,抱着保家卫国、最后一战的觉悟,向着蒙古中军猛杀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