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责任越大

    “力同厂长”

    “李副主任”

    古力同下车后便见李学武迎了上来,笑着主动伸出了手。

    “人逢喜事精神爽!”

    他握住李学武的手晃了晃,打量着江湖“后浪”笑道:“是该给您道一声恭喜啊!”

    “哎呦~多跟您学习~”

    李学武知道古力同话里的意思,他授奖的消息报纸上有。

    这会儿哈哈笑着寒暄了几句,又在古力同的介绍下认识了二厂的其他几位负责人。

    因为是业务会谈,所以二厂来的最大领导就是副厂长古力同,其他人则是部门领导。

    众人说说笑笑,完全是一副合作双赢的态度,毕竟京城工业圈里都知道轧钢厂的合作宗旨。

    三楼,小会议室。

    委办已经准备好了热茶,在李学武迎着二汽厂领导上了三楼的时候,景玉农也出现在了走廊里。

    众人再次寒暄介绍,一边说着,一边进了会议室。

    按照准备,宾主分两边落座。

    轧钢厂这边倒是很简单,景玉农为首,李学武和负责技术工作的夏中全分坐两边。

    古力同很了解业务,也懂技术,一开口便是能看出功底。

    其实说起来,二汽的发展并不慢,完全是底子薄,外部限制太多才造成的现在状况。

    五十年代,是国内卡车的起步和诞生阶段,六十年代,还正处于不断探索,沉淀积累关键时期。

    现如今,成绩较为出众的卡车企业有重汽、柳汽、陕汽、江淮、东风等厂家。

    这一部分企业应时代和政策的影响下,脱离了外部援助,开始自主研发,算是给未来汽车工业奠定了生产和发展的基石。

    说自主研发的艰难,那是看不见未来的难。

    黄河汽车制造厂最初的技术人员只有五十个,真正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被动选择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这条路。

    最困难的时候

    就连模具都是技术人员手工制造的。

    最后当然也是不负众望,六零年便生产出了我国第一辆重型卡车黄河jn150。

    同年6月份,又研发出了黄河jn250-6x6越野卡车。

    前期轧钢厂在考察特种车辆制备改装的时候,就有考察过国内比较先进的重卡和轻卡。

    包括一七厂的解放汽车ca140。

    当然了,ca140的毛病太多,质量问题太过于严重。

    受时代和历史元素影响,五十年代末期,产品质量问题特别突出。

    所以在六零年到六三年期间,一七厂是完成了一个三年整顿的。

    相比较来说,一七厂命运多舛,六三年刚刚完成质量和管理整顿工作,又赶上了去年的大学习。

    李学武在羊城接触过一七厂的领导,包括轧钢厂跟一七厂也有合作。

    因为要发展汽车工业,所以对一七厂的经营情况有着很深的了解。

    如果用李学武的话来说,那就是企业管理比较混乱,不仅仅是外部因素干扰,内部困局也较为严重。

    尤其是现在与北边的关系非正常化以后,没了毛子哥的援助,所有的技术研发都需要自己。

    一七厂比黄河厂的体量要大的多,技术人员也多,但工作量也大。

    好在是人多力量大,六四年定型新的ca140,即便是手搓出来的。

    但其也是里程碑式的进步,代表国内已经完全脱离了引进和仿造,可以自己研发制造卡车了。

    如果对ca140不是很了解,可以看看东风eq140,就是它的前身。

    东风eq140可以称得上是一代神车了。

    除此之外,还有卡车届的大佬企业——二汽,也开始在今年建厂。

    这里说的二汽非今天参与会谈的京城二汽,第二汽车制造厂还是五二年教员提出建设的,是亲儿子。

    按照国家建设需要,生产重型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