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李承乾:李二要搞死我?!【求月票】

    希尔德的出现,对李承乾来说,是一个意外。

    先不管希尔德的真实目的如何,就他手中那份海图,对大唐来说,就是无价之宝。

    因为相比陆路的麻烦不断,关卡不断,海路似乎更安全,且运量更大,运价更低。

    如果大唐能掌握一条通往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那就省去了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让东方的商品,源源不断的赚取西方的财富,进而扩展军备,征服西方世界。

    所以,这个希尔德既是意外,也是机会。

    李承乾自然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当然,以大唐目前的情况,还不具备拓展海外业务的条件。

    但磨刀不误砍柴工,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既然有希尔德这个探路先锋,李承乾自然要为大航海做准备。

    只见他稍微沉吟,就朗声朝外面喊了一句:“来人!备马!”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他就来到了‘兴唐商会’的私兵器作坊。

    虽然这个作坊名义上是锻造‘私兵器’的作坊,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综合性作坊。

    里面不仅有锻造‘私兵器’的作坊,还有各种各样的研究性作坊,实验性作坊。

    就是把它形容成一个古代版‘科学研究院’也不为过。

    “太子殿下,您怎么来了?”

    李承乾刚刚从马车上下来,张铁就三步并做两步的迎了上来。

    “张铁?”

    李承乾看到张铁,先是微微一愣,而后有些疑惑地道:“你不是在临江楼吗?怎么来这里了?”

    “呃,”

    张铁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道:“不瞒太子殿下,臣不太适合那里,所以就提前离开了.”

    李承乾笑了:“想不到我们张坊主还是一位好男人!”

    “太子殿下过奖了,其实臣回来的原因,除了不适合那里之外,还有一件事,臣不得不回来!”

    “什么事?”

    “太子殿下请看!”

    说着,张铁就从身后的下属手里接过一张纸,递给李承乾道:“这是我们按照太子殿下的办法,做出来的银票纸!”

    李承乾闻言,疑惑的拿起纸认真查看,隔了片刻,才蹙眉说道:“这跟青藤纸,好像也没多大区别啊!”

    “是的太子殿下,我们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但确实是按照您说的办法造纸的!”

    说完这话,张铁又伸手指了指造纸作坊。

    李承乾顺着他的手指看去。

    只见工匠们正在用刀,仔细的将干枯的树皮刮去外层,就连麻秆藤之类的东西也是一样的操作。

    然后进行浸泡,蒸煮,捶打,挤压,再用水和石灰稀释。

    跟自己的造纸办法并没有什么出入。

    但李承乾总觉得,好像少了样东西,不由道:“这里的东西,都是造纸用的原材料吗?”

    “是的,这里的都是!”

    “不对!”

    李承乾摇头道:“我记得造纸得用竹子,你这里没有竹子!”

    “啊?”

    张铁直接愣住。

    其实,竹子作为生产纸的原料,正式出现在唐朝中期。

    用竹子造纸,也是古代造纸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而如今,大唐使用的青藤纸,是用麻类、褚皮、桑皮、藤皮、瑞香皮、木芙蓉皮等原材料制作的。

    因为青藤纸的质量好,又轻薄,不仅民间喜爱,就连朝廷也将青藤纸作为公文用纸。

    李肇曾在《翰林志》中写道:“凡赐与、征召、宣索、处分曰诏,用白藤纸凡慰军旅用黄麻纸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

    由于市场上的不断吹捧,让本就价格不菲的青藤纸更加昂贵。

    造纸人为了造出更多的青藤纸,大量砍伐古藤,导致藤的数量下降,原材料越来越少。

    而到了中唐之后,青藤纸的数量更是供不应求,导致唐朝出现了纸荒的局面。

    这才有竹子代替藤的造纸术。

    但是,李承乾的目的不是想革新大唐的造纸术,而是用竹子造出来的纸,更有韧性,更符合他的需求。

    于是朝张铁道:“我还有个办法,就是以竹子作为主料,以其他的造纸原料作为辅料,你们试试这个办法,看看能不能将我需要的纸造出来!”

    “这”

    张铁迟疑了一下,不由有些好奇地道:“太子殿下这办法,工序和之前一样吗?”

    李承乾想了想,道:“有些地方一样,有些不太一样,具体工序,我会写下来让人交给你!”

    “好!那我就照着太子殿下的办法,让他们重新造纸!”

    张铁点头应了一声,又接着道:“不知太子殿下来这里,所为何事?”

    “哦!”

    李承乾一拍额头,恍然道:“你不说,我都差点忘了,我来这里是找人帮我打造一样东西的!”

    “什么东西?”张铁眼睛一亮,不由连忙追问李承乾。

    他知道,李承乾每次打造的东西,都是世上罕见,甚至从未听说过的东西。

    而且,每次帮李承乾打造东西,都能收获满满。

    所以一听到李承乾说要打造东西,他就兴趣十足。

    却听李承乾笑道:“这是我在马车上画的图纸,你看看,能不能打造出来!”

    说着,就从怀中摸出一张纸递给张平道:“这东西叫火炮,你也可以叫它真理!”

    “真理?”

    “对!只要有它在,真理就掌握在我大唐手中!”

    张铁满脸古怪,又忍不住好奇地接过李承乾手中的图纸,仔细研究,然后若有所思地道:“看它的发射原理,应该与火枪差不多,但看起来很笨重,应该要费不少的铁吧?”

    “嗯,是挺费铁的,但也值!”

    李承乾点头道:“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大号的火枪,里面发射的炮弹,就是大号的火枪弹!”

    “这”

    张铁惊讶了一瞬,忍不住嘟囔道:“这威力肯定很吓人.”

    “呵呵.”

    李承乾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然后又嘱咐道:“火炮的试验要更加小心,浇铸还是用之前的办法,沙土建模浇铸,如果铁水不够量,就多铸造石墨坩埚,或者将石墨坩埚造大一点,用聚少成多的方式,一次性浇铸!”

    “这个我知道!”

    张铁点头应了一句,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起火炮图纸,又好奇的问道:“太子殿下为何想造威力更大的火炮?是准备让我弟弟带着去平定梁师都吗?”

    “那倒不是,平定梁师都还用不着火炮,我只是想让你们现在练习铸造火炮的技术,以后再改进火炮,放到海船上!”

    “海船?”

    张铁再次一惊:“太子殿下要出海?”

    “是啊!我大唐以后的出路,就是星辰大海!但海上不比陆上,在陆上我们有最强大的骑兵军团,到了海上,骑兵军团可没用,所以,火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哦,我明白了!”

    张平恍然大悟,随后又有些疑惑地道:“就算是海船,这火炮也装不了多少吧?还不如咱们的弩箭,又轻,又射得远!”

    “不是啊老铁,你要打开格局,弩箭的威力能与火炮比吗?”

    “也是.”

    张铁下意识点了点头,然后接着道:“不瞒太子殿下,我已经通过商会的途径,在各地高价招揽能工巧匠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都会来咱们江陵。”

    “到时候,咱们一定能造出太子殿下需要的火炮!”

    ”那感情好!”

    李承乾微微一笑,而后不忘提醒地说道:“造出来是一回事,造不出来又是另一回事,但技术一定要保密,你可明白?”

    “太子殿下放心,有你制定的保密措施,我相信没人可以泄露国家机密!就是有!他也会是个死人!”

    “哈哈哈!”

    李承乾开心大笑,而后满脸称赞地道:“你有信心就好!反正你办事,我放心!”

    说着,抬头看了眼天色,又道:“就这样吧,我该回去了!”

    “臣送送太子殿下!”

    “好!”

    正当李承乾二人走到马车旁边,准备迎来送往的时候,远处忽地传来一道禀报声。

    “太子殿下,陛下有旨,请您去江陵府衙接旨!”

    “嗯?”

    李承乾眉头大皱。

    多新鲜啊!

    自己都来江陵大半年了,那位便宜老爹才想起自己!

    真是小刀拉屁股,开眼了。

    虽然李承乾实际上也不希望李二陛下来打扰自己,但自己不希望,不代表别人就可以无视自己。

    有时候,人就是这么矛盾。

    而李承乾现在,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矛盾。

    隔了片刻,才见他神色复杂的询问禀报之人:“你知道是什么事吗?”

    “回太子殿下,属下不知,那位传旨的宦官,属下也不认识!”

    “好吧,我知道了,咱们先回去吧!”

    “是!”

    没过多久,李承乾就坐着马车,来到了江陵府衙。

    此时,除了在临江楼的那些官吏,其余官吏都被叫到江陵府大堂候旨了。

    “奴婢见过太子殿下!”

    那名负责宣旨的宦官,一见到李承乾,就满脸谄媚的迎了上来,笑呵呵地行了个礼。

    李承乾显然也不认识他,但看到他这幅样子,却有些古怪。

    因为李承乾在宫中的时候,很少接触宦官,就是李二陛下身边的宦官,也就跟无舌比较熟悉。

    至于其他宦官,以他的身份来说,真没兴趣接触。

    只见他收拾了一下情绪,便平静地摆手道:“平身吧!”

    “谢太子殿下!奴婢名叫高要,代知事大人向您问好!”

    说着,这名宦官又朝李承乾恭敬行了一个礼。

    知事大人?

    李承乾反应了一瞬,很快就明白了过来,这名宦官是无舌的人。

    难怪对自己毕恭毕敬。

    看来无舌还是懂得感恩的。

    想到这里,李承乾会心一笑,而后再次摆手:“都是自己人,没必要这么客气!”

    “是,太子殿下。”

    高要笑着站直身体,而后朝李承乾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太子殿下移步正堂,奴婢这就宣旨!”

    “好!”

    李承乾简单应了一声,便直接照做了。

    全程没有任何不和谐的气氛。

    就连那些将这一幕看在眼里的江陵府官吏,都认为这是一次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宣旨仪式了。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直接让他们吓得脸色发白,差点魂飞魄散。

    只见李承乾来到正堂后,江陵府众官吏立刻神情严肃地站直了身体,仔细聆听大唐皇帝的圣旨。

    “宣旨!”

    高要沉声一喊,全场寂静。

    李承乾也跟着认真聆听了起来。

    很快,一名小宫侍就端着托盘,来到了高要身边。

    高要环顾了一圈众人,便拿起圣旨,缓缓展开,朗声念道:

    “大唐皇帝制曰:朕闻圣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时,惟天生人,牧以元后,维皇立国,副以储君,今天下多灾,尤以旱灾之最,朕不忍百姓磨难,告以上天明示.”

    “皇太子承乾,温恭成德,深达理体,忠孝仁义,朕心感甚慰,而今,百官谏言,各地祈雨无效,当以朝廷之名,为百姓祈雨,以解旱灾.”

    “朕上顺天意,下顺百姓,故命皇太子承乾返回长安,主持祈雨大祭”

    圣旨念到这里的时候,堂内的江陵府官吏,一片哗然,唯独李承乾愣在原地,满脸茫然。

    他不知道李二陛下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李二陛下让自己返回长安,主持什么祈雨。

    可是,自己哪会什么祈雨?

    这种事不是那些巫师,法师,道士之类的工作吗?

    怎么就轮到自己了?

    还是说,太子祈雨有什么buff加成?

    想到这里,李承乾不由有些疑惑的看向身后的江陵府官吏。

    只见他们一个个都神色复杂的看着自己,欲言又止。

    “太子殿下,接旨吧?”

    就在李承乾不知所措的下一刻,高要笑呵呵地走了过来,将圣旨递给他道:“半年多不见,整个长安都想太子殿下了!”

    “呃,”

    李承乾迟疑了一下,却没有去接那道圣旨,而是有些不解地问道:“不知这祈雨的事,具体需要做什么呢?”

    “这个奴婢就不知道了,祈雨的事乃太常卿负责的,您得回长安后问他!”

    “哦,好吧。”

    李承乾恍然点头,正欲接旨。

    就在这时,一名江陵府年轻官吏冲了出来:“太子殿下不能接这旨!会死人的.”

    “轰隆!”

    全场震动。

    李承乾脸色巨变。

    什么情况这是?

    祈雨会死人?

    李二这是要搞死我了?!

    我祈特么卖麻灰儿的雨啊!!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