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李世民:耕地!朕要耕地!【求订阅啊】

    “土地问题,历朝历代都有,可并无良策,孙儿有良策吗?”

    李渊好歹也是当过皇帝的,听到李承乾说土地,一点就透。

    岑文本虽然博学多才,但正如李渊之前点评的那样,心思都用在作文章上了,难免有些不切实际。

    所以,他的反应自然要比李渊慢了一拍:“太子的意思是,如今我大唐的土地政策有问题?”

    “呵呵。”

    李承乾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道:

    “旧王朝的覆灭,新王朝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战争。有的战争持续几年,有的战争则几十年。”

    “爷爷和岑先生有没有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百姓是没有土地的,或者说,只有少部分的土地。”

    “而这少部分的土地,根本不够养活一家人!”

    “这……”

    李渊二人互相对视,面面相觑。

    却听李承乾又接着道:“可是,经历战乱过后,百姓又会拥有土地,这是为什么?因为战乱导致的人口减少!”

    “而人口减少,对于粮食的需求,自然也会减少。”

    “再加上新朝建立,土地必然会被重新分配。就好像我大唐一样!”

    说到这里,看了眼李渊,继续道:

    “我爷爷建立大唐之初,曾下令百姓,鼓励他们开荒,凡是开荒获得的土地,都归他们所有。”

    “一户之家,开荒平均下来,开荒七八亩,就够养活一家人了。勤劳点的,开荒个十余亩,那日子能不好过吗?”

    “可百姓手中有土地,能解决温饱,不正说明盛世会一直持续吗?为何这盛世只能维持几十年?”岑文本依旧有些不解地道。

    李渊淡淡瞥了他一眼,越来越怀疑李承乾选他的眼光了。

    果然,屁股决定脑袋。

    没有坐到那个位置,是看不清天下的。

    而就在李渊鄙夷岑文本,怀疑李承乾眼光的时候,门外一道陌生而又熟悉的声音,骤然传来:

    “因为每个王朝到了末期,百姓手中就没有土地了,并非完全因为战乱,导致的他们没有土地。”

    “也正因为他们没有土地,他们才会跟着起义,造反。”

    “我大唐建立之初,就是拿土地,官爵,拉拢他们的!”

    “嗯?”

    听到这话,包括李承乾在内的三人,齐齐望去,不由微微一愣。

    ……

    与此同时,长安皇宫,丽正殿。

    原本准备忘掉那件不愉快之事的李世民,又被长孙无忌勾起了那件事。

    此刻,他真是郁闷到不行。

    而看他闷闷不乐的长孙皇后,抬手示意了一下正在给宽衣解带的宫女,便笑着亲自上手,替他更换常服。

    虽然夫妻俩在此期间,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李世民的情绪,也舒缓了不少。

    直到换下龙袍,穿上常服,他才轻松的躺在软榻上,摆出一个‘太’字,长舒了一口气。

    “有时候,朕觉得,一个人处理一大堆事,真的很累,很累。”

    冷不防的,李世民感叹了一句。

    长孙皇后一边帮他揉脚,一边附和道:“是啊,您是皇帝,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李世民看了长孙皇后一眼,漫不经心地道:“如果能有个贤内助,帮朕分担这些事情,朕肯定会非常高兴。”

    “显然,您没有这样的贤内助。”

    “朕记得有。”

    “您记错了。”

    李二陛下:“.”

    长孙皇后:“.”

    两人对视,皆是不语。

    半晌,李二陛下一个鲤鱼打挺,直接从软榻上翻身爬了起来,然后一个恶龙扑食过去!

    “呀!”

    长孙皇后尖叫一声,不由娇嗔道:“陛下您干嘛呀!”

    “说!到底是谁教你这么说话的!”

    李二陛下故作凶狠地俯身问道。

    长孙皇后眨了眨好看的眼睛,弱小,无助地道:“陛下说什么,臣妾听不懂.”

    “哼!”

    李二陛下哼了一声,愤愤道:“别以为朕不知道,你,还有你那个哥哥,你们都变了!”

    “呵呵.”

    长孙皇后抿嘴轻笑,然后伸出白玉葱段一般的纤纤细手,搂着李二陛下的脖子,柔声道:“陛下还在为承乾的事生气吗?”

    “他做的那件事,朕能不生气吗?”

    李二陛下没好气的剜了眼长孙皇后,然后蹙眉道:“你可知,常何现在还躺在家里休养,还有敬德,最近都把朕赐给他的海陵王家产捐国库了!”

    “那些因此牺牲的将士,大臣,你让朕怎么跟他们交代?”

    “更别说呜.”

    李二陛下的话还没有说完,他的嘴唇就被一个温润给堵住了。

    片刻,才听长孙皇后眼神迷离地道:“千错万错,都是我这个当母亲的错,是我没有教好儿子,陛下您就惩罚我吧!”

    “呃,”

    李世民嘴角一抽,不禁老脸一红,然后不动声色的掰开长孙皇后的玉手,叹息道:“此事也不能怪你,朕身为父亲,也疏于了对儿子的教导。”

    “那”

    长孙皇后拉了一个长音,然后将头靠在李二陛下的肩膀上,有些担忧地道:“承乾跟太上皇去了江陵,以后还怎么教导?”

    “哼!说起这个,朕就来气!”

    李世民愤然一挺身,直接从软榻上站了起来,全然不顾差点跌倒的长孙皇后,自顾自地道:“父亲当年做的那些事,差点逼死我,现在却用他的死来逼我!简直岂有此理!”

    “还说什么,宁叫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什么混账话!这像一个当过皇帝的人,说出来的话吗?!”

    “还复仇?他有什么资格复仇?当年他可是明察秋毫得很啊!现在却怪到了我的头上,还把承乾给带坏了!”

    听到李二陛下近乎抱怨的愤慨之言,长孙皇后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关切似的道:“那承乾与父皇的事,知道的人多吗?”

    “除了朕,也就无忌他们几个知道!”

    李世民说着,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转身看着长孙皇后:“或许裴寂知道,但他绝对不敢说出来!”

    “如此甚好。”

    “好什么!”

    李世民眉头一皱:“他们自己做的事,自己就要承担后果!反正,朕以后不会再纵容他们了!”

    长孙皇后知道,任何皇帝,第一忧虑的,永远是权力的安全。

    即使是父子,在权力面前,亲情都是非常脆弱的。

    所以,略微沉默之后,她便抬头直视着李世民,道:“陛下,今天青雀问了臣妾两个问题,臣妾觉得,有必要告诉您。”

    “什么问题?”

    李世民脱口而出道。

    长孙皇后平静道:“青雀问臣妾,承乾当了太子,会杀他吗?”

    “什么?!”

    李世民瞪大眼睛,满脸的愕然。

    要知道,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它将李世民推向了帝国权力的巅峰,同时也将他推到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制高点。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兄弟相残的事,成为了他永远迈不过去的坎。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将这件事,化成了自我救赎的力量,成为缔造贞观盛世的潜在动力之一。

    但与此同时,这种强烈的道德不安,也在驱使着他,尽量避免自己的儿子,走上跟自己一样的道路。

    如今。

    听到长孙皇后说小胖子在问,李承乾当了太子后,会不会杀他,让李世民不禁头皮发麻的同时,也生起了同样的担忧。

    毕竟他前两天,差点做了一件,在现在看来,极为危险的事。

    那就是李渊立太子之后,他改封越王的事。

    如果李承乾因为这件事,记恨李泰,那后果.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敢再想下去,也不愿再想下去,于是沉着脸追问长孙皇后:“青雀为何这样问?”

    “臣妾也不知道。”

    长孙皇后摇了摇头,又话锋一转:“但他还问了一个问题,他问臣妾,他若当了太子,承乾会杀他吗?”

    “这”

    李世民瞳孔猛地一缩,犹如九级地震。

    长孙皇后深深看了他一眼,平静而凝重地道:“想来陛下应该明白了吧,您做的所有事,您的儿子都看着呢!”

    “您应该要做出表率啊!”

    说到这里,长孙皇后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抽泣道:“臣妾实在不想,玄武门的悲剧,发生在咱们儿子身上!”

    “不!不会的!不会的观音婢!”

    李世民连忙上前抱住长孙皇后,十分笃定地道:“朕绝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

    听到这话,长孙皇后欣慰的倚靠在李世民的肩膀上:“太上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咱们只有两个儿子,无论如何,都经不起那样的折腾的”

    “嗯?”

    李世民微微一愣,仿佛被雷击中了一般似的,一把推开长孙皇后,认真看了看她,又将她搂在怀中。

    对啊!

    朕现在只有两个儿子!

    朕为何不多要几个儿子呢?

    只要朕多几个儿子,就不会再发生朕当年的事了!

    因为太子已经确定了,朕把爱分摊下来,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有机会了。

    因为每个人分摊的爱都一样。

    而承乾,也不会觉得他们是自己对手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强压下自己的清奇脑回路,然后冷不防的问了一句:“观音婢,你刚才说,让朕惩罚你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