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4章 夜明珠

    被逼捐是正常的。</P>

    富豪本来就应该去捐款,天经地义。</P>

    周不器早就这种准备。</P>

    而且他觉得这是应该做的,这些年来一直在做。</P>

    在他看来,那些骂逼捐的人,这种行为本身跟逼捐没什么区别,都是底层互害的可怜人。</P>

    逼捐,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让人捐款;骂人逼捐,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要求别人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要求别人。</P>

    无非就是一拨人看起来比另一拨人更有格调,更有正义感。</P>

    可问题就是,周不器现在手里真是没什么钱。</P>

    他早就承诺过了,会把所有在紫微星持有的个人股票都捐出来,而且都是捐给国内。</P>

    可想把这些股票都套现出来,那难度可太大了,他得去借钱捐款才行。</P>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P>

    要捐款,捐给谁?</P>

    周不器的钱可不是开着印钞机印出来的,可以印钱的人花钱从来不心疼,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想怎么挥霍就怎么挥霍。</P>

    他可不一样。</P>

    他的钱是在市场的激烈竞争里辛辛苦苦赚回来。</P>

    他得把钱用到正地方。</P>

    最棘手的就是他缺乏一个优质的可以去进行慈善的一个项目,小来小去的项目,根本花不了多少钱。</P>

    比如安置灾区的灾民,一个灾区100万人,受灾1个月,平均落在每个人身上的支出连2000块钱都不到。</P>

    有20亿的善款妥妥就够了。</P>

    可实际上,一旦发生这种天灾,各种大企业、大富豪往上冲,还有无数有爱心的普通民众,少说也能募集善款100亿,多的时候甚至能几千亿。</P>

    这么多善款,抚恤的可从来不是灾民。</P>

    就像周不器管理公司似的,这次紫微星的Ip规模很大,为了给更多的人分享到上市的红利,紫微星推出了“亲友股计划”。</P>

    就是每一位员工,都可以让他们的亲朋好友来以发行价来认购股票。可实际上,那些普通的基层员工,根本没有能力消化掉那么多的股票。</P>

    周不器一定会成为一名慈善家,可他不想沽名钓誉的只花钱不干事,他想切切实实地把钱花在那些有需要的人身上,以及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上。</P>

    比如传承昆曲、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中华传统戏剧,想赚钱几乎不可能,这本身也是个慈善性质的项目。</P>

    又比如这次去找上博的合作。</P>

    把流失在海外的古董文物带回来,这也是文化层面的慈善工程。虽然注定会花钱很多,但这实实在在是把东西买回来了,不至于把钱砸进去,连个影都看不到。</P>

    去了上博……嗬!</P>

    很是隆重!</P>

    不仅是上博的各位领导在场,还有文化局的很多领导也在,都翘首以盼,兴奋不已。早在几个月前,他们就听说了!</P>

    令人惊喜的是,周总真的选择了要和上博合作,要把这个文化慈善的大工程落户黄浦滩,这自然就引来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P>

    一个分管文化的副市长也到场了,还请来了十几家不同类型的媒体。</P>

    周不器走过去,远远地就看到了一个女记者在跟他招手。</P>

    不是她长得好看。</P>

    而是她手里的话筒很特殊,上面夹了一个“微博”的标志。</P>

    她是微博的记者,是紫微星的员工。</P>

    这当然要重点关注。</P>

    周不器就笑呵呵的走了过去,既然低调不成了,索性就放一个大雷出来,让全国人民都认识到世界首富周大老板的格调!</P>

    这就有点美式做派了。</P>

    看见前面有很多领导在迎接,他不急着过去跟他们握手寒暄,而是先跟两侧的媒体记者们打起了交道。</P>

    许许多多的话筒递了过来。</P>

    “周总,听说您在海外购置了一批珍贵的文物,想要捐给上博,这是真的吗?”</P>

    记者们的提问七嘴八舌。</P>

    周不器就挑他喜欢的问题去回答,冲着提出这个问题的记者微微一笑,“这的确是真的,这笔收购交易已经基本完成,涉及了3000多件极其珍贵的文物,很多都是国宝级的重器。因为是私藏,过去几十年里,一直都没有面世过,这是巨大的遗憾。我会把这批文物都捐给上博,然后办一个大展览,让这些私藏的文物,重见天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