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亿次发单章
最后亿次发单章 (
不知道咋回事,最近有好几个读者在书评区发评论。
有人说我不发展生产力;
有人说我不辩经;
有人说我不改革;
有人说我看了某书,看了那本书前几章改革分配才写的,否则不会写;
有人说我写不了改革,一点都写不了。
等等,类似论调很多。
好家伙,是有多看不起我。
我不多话,在此先推荐一本书《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我的第一本书,很早了,十四年前开始写的。
里面有一部分内容是华夏东岸共和国在登莱、宁波建立总督区的情节。
那里面我记得(年代久远,名字记不清了)写了好几个明朝本地文人、商人,一开始百般讽刺、诋毁、看不起东岸的商品、思想,后来在经济大潮的改造下,有人慢慢转变了,建立商船队、半机械工厂,并自发更新、诠释儒学。
我为什么这么写?
很简单,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要改变一个社会的形态,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经济,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
东岸共和国是500人群穿建立的国家,建立初级半手工半机械生产体系,航海殖民,四处贸易,大半本书其实写的不是战争,而是一个国家的运转、思潮变化、整体渐变,核心是工业生产和殖民贸易。
看看吧,不知道看完了会不会还说我只会写战争,不会写改革。
而且那本书里不光有上层帝王将相的政治游戏,其实更多是以小人物的视角来感受时代的变迁。
年代久远,我记不太清我写的情节了,记得用铁路的改变、港口的汽笛声体现过时代的变迁。
哦,还有外人视角,比如隆科多在东岸没钱用了,耍把戏赚钱,通过他们的视角来体现社会的各个角落,丰富读者对时代变迁的整体印象。
而不仅仅只是着眼于上层,那样太像建政,而不是给人营造真实感。
要是对开头筚路蓝缕不感兴趣,直接跳到中期,有波澜壮阔的经济贸易史,包括科学技术迭代发展史。
那一本书其实是我推崇的模式。
如果你是后发国家,那么可以用行政命令来建立一系列工业、经济体系。
如果你是先发国家,没有竞争对手,那么就建立一个体系,也就是很多人喜欢说的“道”。
有人曲解我上一章,说用武人当道,我那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而且书里明确说了,不管是文人还是武人,只要能为主角所用,按他的意志行事,都无所谓,只不过在晋末这个时代,恰好府兵是主角的利益集团罢了,因为你没有其他可选择的。
靠辩经能让世家大族交出土地、人口吗?做梦。
哪怕世家大族成员心里赞同你的论调,但现实利益会逼得他和你唱反调,真以为人人都是圣人呢?
书里面是庄园经济鼎盛时代,庄园经济特点是什么?尽可能自给自足,对外交流很少。
你要改变经济基础,那么首先需要拆掉庄园,哪怕无法完全拆掉,把数量减少也是一种进步。
本书我记得主角二十年间一直在拆庄园,于梁国二十郡度田更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怎么会有人觉得我是受了某书的影响才这么写?
还有人说我受某书影响改革分配体系……首先,这本书就写过襄城郡多了很大的消费潜力,我记得是庾琛回鄢陵那一章。
上本书里也写禁军搬迁到驻地,来了几万中产阶级,极大提振了消费市场。
至于本书上一章提的分配,更是我第一本书写烂了的。那本书核心思想就是,利用东岸的工业优势,以及对别的国家执行干涉乃至侵略,获取超额利润,为本国工厂提供订单,创造了大批工人、水手、军人、小商人之类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这些人消费了又促进工业发展。
说实话,这都是古典主义经济学写烂了的东西。
我第一本书透露着很浓重古典主义经济学、重商主义、货币理论之类。
你说我需要看别人的书才会写,我无语。
哦,对了,还有读者说货币体系一团糟。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上本《晚唐浮生》。
当时主角面临什么问题?他想发展商业,因为只有商业发展了才能促进手工业发展,才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但他发现货币对商业的阻碍很严重。
首先,没有足够的贵金属,金银铜都奇缺无比。
其次,代替金属货币的绢帛乃至粮食,不好估价,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无法很好胜任。
为什么?绢帛轻薄不一,工艺水平不一,型制不一,新旧不一。
一匹绢,你说当500钱用,我说只值200,他说值300,意见不统一。
这些极大阻碍了商业,不知道黄掉了多少本来可能做成的生意。
主角用了什么办法?
他建立集中交易所,并且铸了一枚银元,规定这枚银元的重量、型制,以及银铜合金的比例,规定这就是“一圆”。
主角没把银元当做实际货币,而是作为“虚拟货币”、“记账货币”来使用,因为银不够,铸不了这么多银元。
商人们在筑有围墙的交易所内封闭式交易,以“记账货币”为单位进行交易,进项、出项列清楚,互相划抵,交易结束后统一结账。
这样极大减少了对实物货币的需求,便利了商业交易,同时政府还容易收税。
这是货币问题无法解决下的变通之法。
这也不是我发明的,而是中世纪欧洲人在里昂、热那亚等贸易市场上使用的模式,没办法,欧洲佬有时候也缺乏金属货币,而随着商业的发展,对货币需求量是逐渐增加的。
我这本书为什么不写。
主要原因是庄园制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强,没必要。
第二个原因就是有些人总嚷嚷我同质化,如果把上本书的虚拟货币再写过来,又一堆人叫“上本书写了,这本还来?!”
招不怕老,好用就行,但读者不认可,你写过了,我看过了,你不能再写,你再想个新招。
再回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事上。
最后亿次发单章 (第2/2页)
本书这个时间段,你如果要发展生产力,首先需要发展商业。
如果要发展商业,那么就要瓦解庄园制经济。
如果要瓦解庄园制经济,就需要一个能抗衡士族的既得利益集团。
这个集团其实没别的选择,就只能是武人。
如果按照某些读者的话来说,武人集团在此时既是护道人,同时也是道,因为他们代表着中小地主。
这也是历史上这段三百年战乱期的历史走向,士族的庄园逐渐瓦解,慢慢变成官僚世家,而不是西晋末年形同领主的世家。
最后再说下我提前的道:道不是武人、文人或商人之类,而是一个体系。
建立一个体系曰“道”。
干说可能说不明白。
我就拿明朝后期举例。
你怎么改革社会?
首先,你的意志需要人去践行,即需要一个庞大的执行团队,这个团队还需要和你利益意志,不会受首辅之类的干扰,与你利益绑定,为你冲锋陷阵。
没有这一步,什么都做不了。
那么怎么做呢?办法很多。
我说其中一种,先建立一个对外贸易团队(如果能从东南士林手里抢下份额的话),通过贸易赚取利润。
如此,直接参与贸易的商人赚到钱了。
造船的,运输的,提供丝绸瓷器之类商品的人以及依托他们的服务业从业人员赚到钱了,这是一整个利益链条。
对这个利益链条深度整合,以你为主,再慢慢发展壮大。
这些人家里有读书做官的,悉心培养。
这些人家里有从军的,着意提拔。
一定要有耐心,长时间培养与你利益一致的利益集团。
这个利益集团壮大到一定程度,那就是与别的利益集团争斗,确保他们能赢。
完成这一切,大概过了二三十年了,开始辩经,利用大势将守旧势力一扫而空,再无杂音。
利益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家族的读书人会自然而然对传统学说进行新解——这是我第一本书的内容。
纵观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基本都是生产力以及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新生利益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诞生的新思想。
在此之前就辩经,很容易暴露,被人搞死在萌芽。另外,别人听你的吗?他只当你傻,直接换个统治者得了。
这就是我说的体系。
这个体系会自我增殖,自我迭代,自我维护,自我诞生新思想、新学说,自动改造社会。而因为他们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是赢家,所以他们的学说很容易被人接受。
这样一个体系才是最具生命力的,不会人亡政息,因为逼急了他们会砍掉国王的头。
顺序很重要,不能颠倒。
最后说下本书。
魏晋是庄园制经济,这个在隋唐瓦解,顶多有少部分残余。
而到了晚唐,迎来了商业大繁荣。
这次是以茶叶为首的许多商品,中唐以后的诗里面有很多反应买卖茶叶的商业行为。晚唐时贩夫走卒都可以喝茶了,而魏晋时还集中在上层。
由此可见,真正能推动社会商业发展的其实是大宗消费品。
就像欧洲16、17世纪的呢绒贸易一样,只要普通百姓消费,这个生意规模才会大,才能惠及更多人,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再回到魏晋时期,庄园制经济形态下,你的主要精力必然只能局限在瓦解庄园经济上。
打个比方,如果80分可以展开工业革命的话,你首先需要提升到60分,完成商业革命;而要完成商业革命,你首选需要提升到40分,完成农业革命;而要完成农业革命,需要推广新技术、新的生产模式。
上本书从头到尾都在培育新种子、新牲畜、新的生产模式,还出了《血脉论》这种育种学说,这本只涉及到一点,马上就有人跳出来——
上本书写了,你还写!同质化!不行,完成农业革命,你再想个新招,不准和上本书雷同。
最后再简单说下我第一本书所出时代欧洲的经济发展历程。
16世纪时欧洲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地区完成农业革命,粮食产量大增,能养活更多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手工业者了——这是前提。
小冰河时期,带动了对呢绒御寒衣物的需求,以英格兰为例,乡村呢绒纺织业非常发达。
他们的模式是什么?
一个商人接了订单,然后去熟悉的乡村,将订单分解到每家每户,规定时间来收呢绒,然后再卖出去。
随着西班牙殖民美洲,不断为欧洲注入货币,产生新的需求订单,西班牙人挥舞着金银四处采购,整个欧洲螺旋通货膨胀(价格革命),呢绒产量越来越大,于是商人们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把乡村家庭手工业变成集中工场制。
即,原来是农民农闲时纺织羊毛,分散在各个乡村,现在变成纺织工集中在一个固定场所,集中生产呢绒。
而随着订单越来越多,价钱越来越贵,工场主们绞尽脑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发明新机器。
而生产效率提高了,自然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这些人就失业了。
另外,很多贵族把种粮食的土地变成牧场,养绵羊,农奴失业了。
失业的人要么四处流浪——英国流浪文化很深厚的。
要么去当兵打仗,或者当水手航海。
整个社会在美洲金银——西班牙在此时就像一个源源不断产生货币的机器一样,发行17世纪的“美元”——的刺激下,不断往前狂奔。
新生的资本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敢支持军阀干死国王。
如果军阀不听话了,那就再迎接国王复辟。
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渐渐地,物质决定意识,一些新思想产生萌芽,渐渐发展壮大。
而在此之前,这些思想是产生不了的,哪怕是国王提出的,也要被守旧贵族弄死。
一不小心写了很多,主要是气不过,我数了数,大概五六个读者,发的评论还不是一条两条。
第二更晚一些,晚上吧。
不知道咋回事,最近有好几个读者在书评区发评论。
有人说我不发展生产力;
有人说我不辩经;
有人说我不改革;
有人说我看了某书,看了那本书前几章改革分配才写的,否则不会写;
有人说我写不了改革,一点都写不了。
等等,类似论调很多。
好家伙,是有多看不起我。
我不多话,在此先推荐一本书《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我的第一本书,很早了,十四年前开始写的。
里面有一部分内容是华夏东岸共和国在登莱、宁波建立总督区的情节。
那里面我记得(年代久远,名字记不清了)写了好几个明朝本地文人、商人,一开始百般讽刺、诋毁、看不起东岸的商品、思想,后来在经济大潮的改造下,有人慢慢转变了,建立商船队、半机械工厂,并自发更新、诠释儒学。
我为什么这么写?
很简单,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要改变一个社会的形态,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经济,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
东岸共和国是500人群穿建立的国家,建立初级半手工半机械生产体系,航海殖民,四处贸易,大半本书其实写的不是战争,而是一个国家的运转、思潮变化、整体渐变,核心是工业生产和殖民贸易。
看看吧,不知道看完了会不会还说我只会写战争,不会写改革。
而且那本书里不光有上层帝王将相的政治游戏,其实更多是以小人物的视角来感受时代的变迁。
年代久远,我记不太清我写的情节了,记得用铁路的改变、港口的汽笛声体现过时代的变迁。
哦,还有外人视角,比如隆科多在东岸没钱用了,耍把戏赚钱,通过他们的视角来体现社会的各个角落,丰富读者对时代变迁的整体印象。
而不仅仅只是着眼于上层,那样太像建政,而不是给人营造真实感。
要是对开头筚路蓝缕不感兴趣,直接跳到中期,有波澜壮阔的经济贸易史,包括科学技术迭代发展史。
那一本书其实是我推崇的模式。
如果你是后发国家,那么可以用行政命令来建立一系列工业、经济体系。
如果你是先发国家,没有竞争对手,那么就建立一个体系,也就是很多人喜欢说的“道”。
有人曲解我上一章,说用武人当道,我那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而且书里明确说了,不管是文人还是武人,只要能为主角所用,按他的意志行事,都无所谓,只不过在晋末这个时代,恰好府兵是主角的利益集团罢了,因为你没有其他可选择的。
靠辩经能让世家大族交出土地、人口吗?做梦。
哪怕世家大族成员心里赞同你的论调,但现实利益会逼得他和你唱反调,真以为人人都是圣人呢?
书里面是庄园经济鼎盛时代,庄园经济特点是什么?尽可能自给自足,对外交流很少。
你要改变经济基础,那么首先需要拆掉庄园,哪怕无法完全拆掉,把数量减少也是一种进步。
本书我记得主角二十年间一直在拆庄园,于梁国二十郡度田更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怎么会有人觉得我是受了某书的影响才这么写?
还有人说我受某书影响改革分配体系……首先,这本书就写过襄城郡多了很大的消费潜力,我记得是庾琛回鄢陵那一章。
上本书里也写禁军搬迁到驻地,来了几万中产阶级,极大提振了消费市场。
至于本书上一章提的分配,更是我第一本书写烂了的。那本书核心思想就是,利用东岸的工业优势,以及对别的国家执行干涉乃至侵略,获取超额利润,为本国工厂提供订单,创造了大批工人、水手、军人、小商人之类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这些人消费了又促进工业发展。
说实话,这都是古典主义经济学写烂了的东西。
我第一本书透露着很浓重古典主义经济学、重商主义、货币理论之类。
你说我需要看别人的书才会写,我无语。
哦,对了,还有读者说货币体系一团糟。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上本《晚唐浮生》。
当时主角面临什么问题?他想发展商业,因为只有商业发展了才能促进手工业发展,才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但他发现货币对商业的阻碍很严重。
首先,没有足够的贵金属,金银铜都奇缺无比。
其次,代替金属货币的绢帛乃至粮食,不好估价,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无法很好胜任。
为什么?绢帛轻薄不一,工艺水平不一,型制不一,新旧不一。
一匹绢,你说当500钱用,我说只值200,他说值300,意见不统一。
这些极大阻碍了商业,不知道黄掉了多少本来可能做成的生意。
主角用了什么办法?
他建立集中交易所,并且铸了一枚银元,规定这枚银元的重量、型制,以及银铜合金的比例,规定这就是“一圆”。
主角没把银元当做实际货币,而是作为“虚拟货币”、“记账货币”来使用,因为银不够,铸不了这么多银元。
商人们在筑有围墙的交易所内封闭式交易,以“记账货币”为单位进行交易,进项、出项列清楚,互相划抵,交易结束后统一结账。
这样极大减少了对实物货币的需求,便利了商业交易,同时政府还容易收税。
这是货币问题无法解决下的变通之法。
这也不是我发明的,而是中世纪欧洲人在里昂、热那亚等贸易市场上使用的模式,没办法,欧洲佬有时候也缺乏金属货币,而随着商业的发展,对货币需求量是逐渐增加的。
我这本书为什么不写。
主要原因是庄园制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强,没必要。
第二个原因就是有些人总嚷嚷我同质化,如果把上本书的虚拟货币再写过来,又一堆人叫“上本书写了,这本还来?!”
招不怕老,好用就行,但读者不认可,你写过了,我看过了,你不能再写,你再想个新招。
再回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事上。
最后亿次发单章 (第2/2页)
本书这个时间段,你如果要发展生产力,首先需要发展商业。
如果要发展商业,那么就要瓦解庄园制经济。
如果要瓦解庄园制经济,就需要一个能抗衡士族的既得利益集团。
这个集团其实没别的选择,就只能是武人。
如果按照某些读者的话来说,武人集团在此时既是护道人,同时也是道,因为他们代表着中小地主。
这也是历史上这段三百年战乱期的历史走向,士族的庄园逐渐瓦解,慢慢变成官僚世家,而不是西晋末年形同领主的世家。
最后再说下我提前的道:道不是武人、文人或商人之类,而是一个体系。
建立一个体系曰“道”。
干说可能说不明白。
我就拿明朝后期举例。
你怎么改革社会?
首先,你的意志需要人去践行,即需要一个庞大的执行团队,这个团队还需要和你利益意志,不会受首辅之类的干扰,与你利益绑定,为你冲锋陷阵。
没有这一步,什么都做不了。
那么怎么做呢?办法很多。
我说其中一种,先建立一个对外贸易团队(如果能从东南士林手里抢下份额的话),通过贸易赚取利润。
如此,直接参与贸易的商人赚到钱了。
造船的,运输的,提供丝绸瓷器之类商品的人以及依托他们的服务业从业人员赚到钱了,这是一整个利益链条。
对这个利益链条深度整合,以你为主,再慢慢发展壮大。
这些人家里有读书做官的,悉心培养。
这些人家里有从军的,着意提拔。
一定要有耐心,长时间培养与你利益一致的利益集团。
这个利益集团壮大到一定程度,那就是与别的利益集团争斗,确保他们能赢。
完成这一切,大概过了二三十年了,开始辩经,利用大势将守旧势力一扫而空,再无杂音。
利益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家族的读书人会自然而然对传统学说进行新解——这是我第一本书的内容。
纵观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基本都是生产力以及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新生利益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诞生的新思想。
在此之前就辩经,很容易暴露,被人搞死在萌芽。另外,别人听你的吗?他只当你傻,直接换个统治者得了。
这就是我说的体系。
这个体系会自我增殖,自我迭代,自我维护,自我诞生新思想、新学说,自动改造社会。而因为他们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是赢家,所以他们的学说很容易被人接受。
这样一个体系才是最具生命力的,不会人亡政息,因为逼急了他们会砍掉国王的头。
顺序很重要,不能颠倒。
最后说下本书。
魏晋是庄园制经济,这个在隋唐瓦解,顶多有少部分残余。
而到了晚唐,迎来了商业大繁荣。
这次是以茶叶为首的许多商品,中唐以后的诗里面有很多反应买卖茶叶的商业行为。晚唐时贩夫走卒都可以喝茶了,而魏晋时还集中在上层。
由此可见,真正能推动社会商业发展的其实是大宗消费品。
就像欧洲16、17世纪的呢绒贸易一样,只要普通百姓消费,这个生意规模才会大,才能惠及更多人,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再回到魏晋时期,庄园制经济形态下,你的主要精力必然只能局限在瓦解庄园经济上。
打个比方,如果80分可以展开工业革命的话,你首先需要提升到60分,完成商业革命;而要完成商业革命,你首选需要提升到40分,完成农业革命;而要完成农业革命,需要推广新技术、新的生产模式。
上本书从头到尾都在培育新种子、新牲畜、新的生产模式,还出了《血脉论》这种育种学说,这本只涉及到一点,马上就有人跳出来——
上本书写了,你还写!同质化!不行,完成农业革命,你再想个新招,不准和上本书雷同。
最后再简单说下我第一本书所出时代欧洲的经济发展历程。
16世纪时欧洲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地区完成农业革命,粮食产量大增,能养活更多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手工业者了——这是前提。
小冰河时期,带动了对呢绒御寒衣物的需求,以英格兰为例,乡村呢绒纺织业非常发达。
他们的模式是什么?
一个商人接了订单,然后去熟悉的乡村,将订单分解到每家每户,规定时间来收呢绒,然后再卖出去。
随着西班牙殖民美洲,不断为欧洲注入货币,产生新的需求订单,西班牙人挥舞着金银四处采购,整个欧洲螺旋通货膨胀(价格革命),呢绒产量越来越大,于是商人们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把乡村家庭手工业变成集中工场制。
即,原来是农民农闲时纺织羊毛,分散在各个乡村,现在变成纺织工集中在一个固定场所,集中生产呢绒。
而随着订单越来越多,价钱越来越贵,工场主们绞尽脑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发明新机器。
而生产效率提高了,自然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这些人就失业了。
另外,很多贵族把种粮食的土地变成牧场,养绵羊,农奴失业了。
失业的人要么四处流浪——英国流浪文化很深厚的。
要么去当兵打仗,或者当水手航海。
整个社会在美洲金银——西班牙在此时就像一个源源不断产生货币的机器一样,发行17世纪的“美元”——的刺激下,不断往前狂奔。
新生的资本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敢支持军阀干死国王。
如果军阀不听话了,那就再迎接国王复辟。
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渐渐地,物质决定意识,一些新思想产生萌芽,渐渐发展壮大。
而在此之前,这些思想是产生不了的,哪怕是国王提出的,也要被守旧贵族弄死。
一不小心写了很多,主要是气不过,我数了数,大概五六个读者,发的评论还不是一条两条。
第二更晚一些,晚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