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张教主

    走进书房,荀彧和顾雍等人的脸上,并没有什么焦急之色。

    看到这里,刘彦心中也就没什么担忧了,仅仅是好奇他们来的目的。

    “几位,有何急事不能明天再来啊?”

    刘彦看向几人,笑问道。

    “大王,好消息。”

    顾雍双手作揖,面露喜色的说道。

    “什么好消息?”

    刘彦心情顿时好了不少,期待着接下来的好消息。

    “启禀大王,汉中张鲁派人送来岁贡,并呈递汉中以及蜀地的舆图。”

    “这是张鲁派人送来的降表。”

    顾雍将书信以及岁贡的清单同时呈递给刘彦。

    “张鲁?”

    “有意思。”

    “孤看看。”

    刘彦目光一转,并没有急于打开岁贡清单,而是翻阅起了降表。

    [汉中太守张鲁,久仰周王仁德之名,苦思朝廷天恩,此前因长安屡有作乱之贼,无奈与朝廷断联,实非臣下之所愿。]

    [今听闻大王收复长安,平定荆州,大汉天威浩荡,下臣心中甚是欢喜,特将往年滞留之岁贡一并上交,还望大王念臣忠汉之心,准予下臣入中原传教。]

    翻看着张鲁的降表,刘彦对于这个张天师愈发的感兴趣起来。

    未穿越前,他就知道张鲁是个颇有责任感的人。

    当初被曹操打的逃入巴地,很多人都劝他把汉中府库之中的钱粮、财帛以及稀世珍宝焚毁,而老道士却义正词严的来了一句,这些都是国家的东西,此时刚好上交国家。

    也正因如此,老曹在汉中缴获了大量的稀世珍宝以及经典古籍。

    你可以说他识时务,也可以说他有责任感。

    但不可否认的是,张老道在这件事上做的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或许,道家之人本身就有一股让人敬佩的性情。

    “的确是个好消息。”

    “看书信上的意思,张鲁是不想做这汉中太守了。”

    “传道...荀彧,你拟定一道旨意...对了,张鲁是哪里人?”

    刘彦满意的合上降表,打算给张鲁一些好处。

    人家如此识时务、明事理,又兼具家国大义,这样的人主动献降,刘彦自然不可能太过吝啬。

    “据臣所知,张鲁乃是沛国丰县人。”

    荀彧拱了拱手,如实答道。

    “好,拟旨,封张鲁为丰侯,赐其天师之名,准允其在中原传道。”

    “另外,他张鲁可在我大汉境内的名山之中任选其一,建设五斗米教的道场。”

    刘彦思索了片刻,将封赏说与众人。

    闻言,顾雍等人皆是脸色一变。

    恩赏是有些重了啊。

    县侯...其实他们觉得乡侯就已经够了。

    结果封为县侯之后,竟然有准允其修建道场。

    上位的心思,当臣子的总要加以揣度。

    大汉重儒,但是如今的这个儒,其实是儒家纳百家之所长修改而来,完全是为皇权服务的派系,远不是当年百家争鸣时的儒家学派。

    所以,汉代的儒学,其中也有道家的影子。

    难道,这未来的陛下打算扶持道家?

    ...

    汉中·南郑

    张鲁铁了心的要投靠朝廷,进入中原传教的消息,整个汉中的官员几乎是人尽皆知。

    其中大部分的人都觉得张鲁的决定很正确,但也有少部分人觉得张鲁患了脑疾。

    其中就有张鲁的弟弟张卫。

    “不是,兄长,我的兄长啊!”

    “咱们好好的汉中太守不干,为啥非要跑中原传教啊?”

    张卫面露不解之色,一边在堂内踱步,一边气愤的拍着手背。

    蒲团之上,正在静心打坐的张鲁,听着弟弟的抱怨,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变化。

    “静心。”

    “心静则宁。”

    “功名利禄不过过眼云烟,我所求之事,无非是将先祖基业传承下去。”

    “若我据汉中之险,阻朝廷天军,于国乃是祸乱反贼,于家则是堕我张家先祖的忠良之名。”

    “于国于家,我张鲁都是大汉的子民,何况,先祖留侯助太祖高皇帝建立大汉,我们这些子孙后人,岂能与先祖背道而驰?”

    张鲁缓缓睁开眼睛,神色淡然的说道。

    “可是...可是好歹也..讲讲价啊。”

    “这也太掉份了,那周王怕是要觉得兄长软弱可欺!”

    听到大哥连先祖都搬出来了,张卫的气势也软了下来。

    在他看来,就算要投也该让周王知道他们是有能力反抗的,只不过因为家国大义才投降。

    如此一来,他们的筹码也会更多一些。

    “呵呵。”

    “愚蠢。”

    “我说过,功名利禄不过过眼云烟,无论周王给不给封赏,老夫都不会有丝毫喜忧。”

    “与之相比,我张家忠良之名,五斗米道传承之机,哪个不比那功名利禄要重要?”

    “来来来,愚兄近日又有许多感悟,且与我论道一番。”

    面对弟弟贪图俗物的心态,张鲁追求的明显不是这些。

    他张鲁是要做教主的人,任凭王朝更迭,只要五斗米教传承下去,他张鲁便可万世留名。

    长生之事是否真实他并不确定,但却明白一件事。

    如果能够万世留名,也算是他张鲁另类的长生。

    毕竟,不被人遗忘,不为沧海洪流所吞没,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中,不也算是一种长生之道吗?

    “这...还是算了吧。”

    张卫脸色一黑,逃也似地离开了堂内。

    看着弟弟逃离的身影,张鲁笑着摇了摇头。

    “不争一世争万世,希望我的选择是对的。”

    “罢了罢了,无论对错,只要不坏道爷道心,一切随他吧。”

    张鲁喃喃自语,旋即再次闭上双眼。

    从张鲁的府邸离开后,张卫在门口遇到了张鲁的谋士阎圃。

    “阎先生?”

    “你也是来劝我兄长的?”

    张卫看到阎圃前来,顿时笑着问道。

    “劝?”

    “劝什么劝?”

    “我是来和天师讨论道法的。”

    “边玩去。”

    “别打扰道爷清静无为。”

    阎圃皱了皱眉,没好气的说了一句,然后大步迈入府内。

    “这都什么事啊!”

    “不是,好好的日子不过了是吧?”

    张卫哭笑不得的看着这一幕,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说起来,五斗米教在汉中能够形成如此规模,也和张鲁实行的政教合一有一定关系。

    来往的游人只要你信教,那么在汉中吃饭喝酒吃肉都不需要花一分钱。

    汉中百姓也是如此,只要你信教,每年都可以领到不少补贴。

    久而久之,汉中十万户几乎无人不信五斗米教。

    这也是为何,张卫明明有权力在身,但只要张鲁不同意反抗朝廷,他也只能干瞪眼。

    就算张卫起兵谋反,只要张教主一声令下,他那些兵也会立刻原地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