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层层套娃(1)

    很快的,几乎整个汴京城都知道了,有两位‘体面无私’的中书舍人,坚决的缴还了太皇太后除授一个无耻小人为经略使的词头!

    各种小道消息,瞬间满天飞。

    汴京新报甚至开始了追踪报道!

    在十二月癸卯日(十九),汴京新报更是率先放出重磅消息——礼部尚书曾孝宽,因保举叶康直一事,入宫向两宫及天子请罪。

    两宫与天子,皆慰勉之!

    这就更加刺激汴京人的心神!

    连保举的人,都去请罪了。

    这事情还假的了?

    于是,曾肇、苏辙名声大躁!

    旋即,御史台开始跟进。

    因为傅尧俞已拜执政,而新的御史中丞,还未拜授。

    而作为御史台的二号人物的殿中侍御史知杂事,则自刘挚被贬后一直空缺。

    故此,如今的御史台,群龙无首,三院(台、殿、察)御史,各行其事。

    于是,左谏议大夫鲜于侁、监察御史上官均、右正言吕陶等纷纷上书议论、鞭笞。

    在这些人奏疏中,曾孝宽是庸碌无为,不过是依仗父恩,窃据高位的庸吏。

    而叶康直则是毫无廉耻,丧失士大夫理想道德的奸贼小人。

    至于李宪?

    阉竖奸臣,凭侍威灵,祸乱国家败坏法度!

    该杀!

    曾孝宽旋即宣布闭门谢客,待罪于家。

    同时,其上书表态一切都依从朝廷法度,坚决配合朝廷调查!

    并再次上书请求降罪。

    奏疏的措辞,无比谦卑,就像一个被大人抓到做了坏事的孩子一样。

    曾孝宽的这些表态,落在曾肇、苏辙以及御史台的乌鸦们眼里,这就等于是投子认输。

    这深深的刺激了御史台的乌鸦们。

    乌鸦们尖叫着,争先恐后的跟随鲜于侁等人的脚步。

    潮水般的弹章,疯狂涌入通见司。

    十二月乙巳(二十一),汴京义报全文刊载了,监察御史上官均的两天前的弹章。

    作为熙宁三年的榜眼,上官均本该是状元才对。

    但因其文章,非议新法,妄议宰相(王安石),而被挪到了第二名。

    而原本的第三名,叶祖洽则因为一句祖宗多因循苟简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

    因而引得龙颜大悦,钦点状元。

    这么些年来,上官均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发愤图强。

    于是其个人的文章,也是写的越发的好了。

    这篇弹章,文字激昂,引经据典,列举唐代权阉乱国,任用小人,致使国势衰微,皇权不振,天下割据,藩镇混战的往事。

    同时也举了大宋祖宗,为了防止内臣‘凭侍威灵,窃弄权柄’而做的种种防范。

    同时列举,自太祖以来,惩处的内臣故事。

    于是,他得出结论——只要有内臣敢于‘凭侍威灵’,那么‘皆曰可杀’。

    而李宪,则是其中的典型!

    必须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而他听说‘太皇太后、皇太后因念宪乃先帝老臣,不忍致法’。

    这怎么能行?

    唐代的李辅国、程元振难道不是老臣?不是心腹?

    但他们祸国殃民,青史可见!

    老实说,就连赵煦看完上官均的弹章后,都为之抚掌赞叹。

    写的是真的好!

    不愧是有状元之姿的人。

    文章写的这么好,当然得帮他宣传宣传!

    于是,赵煦转手就将这篇文章送到了汴京义报。

    嗯,自司马康回乡守孝,晏几道跑路登州,这汴京义报,便已被赵煦交到了童贯手中负责。

    汴京义报依然遵循司马康在的时候的办报思路和方针。

    平素石得一和童贯,也只监督汴京义报的财政,并不干涉其印刷、发行,依旧让其维持旧党士大夫的意识形态色彩。

    只有赵煦需要的时候,才会掺些私货进去。

    这种现代新闻媒体们常用的伎俩,效果非常好。

    便是在现代,也常常能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媒体影响了三观。

    何况是如今?

    于是,随着汴京义报全文刊载上官均的弹章,舆论开始沸腾。

    从太学里的太学生,到官场上的士大夫,看过上官均文章的人,就没有说不好的。

    当然,汴京新报也没有闲着。

    在赵煦的指示下,早就开始连篇累牍的刊载,无数李宪的黑料。

    将那些李宪当年在熙河,干过的、没干过的事情,一一刊登。

    譬如说,李宪曾脱鞋,让泾原路兵马都监彭孙为其捧靴,彭孙更拍李宪的马屁太尉足何其香也!

    就差没有舔上去了!

    也比如说,李宪曾责难熙河官员,竟吓得那個官员,弃官逃亡。

    也比如说,李宪当初攻下天都山后,放火焚毁西夏行宫的时候,将属于西夏国主的很多珍宝,私自藏匿了起来。

    诸如此类的黑料,在十二月癸卯(19)到丙午(二十二),短短三天时间内,就连续刊载了数十条!

    这些事情,有真有假,甚至有极为荒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胡编乱造的东西。

    但,舆论正在沸腾。

    普罗大众,哪里还有什么分辨能力?

    还不是人云亦云?

    于是,直接被带偏。

    但还是有聪明人发现了问题。

    吕公著放下手中的汴京新报,他吁出一口气来“这汴京新报上刊载的这些东西,老夫怎么感觉不对劲呢?”

    “大人,哪里不对劲了?”他的儿子吕希纯问道。

    吕公著将手中小报,递给吕希纯,道“汝且看看吧……”

    “这小报上,刊载的叶景温(叶康直表字)‘奴事’、‘谄事’李宪的故事太真实了!”

    “仿佛叶景温真的做过一般!”

    而他清楚叶康直的为人,知道对方不可能做这种事情!

    吕希哲接过来,看着上面,详细描述的有关叶康直当年在李宪面前,如何如何卑躬屈膝的故事。

    他也是皱起眉头来,察觉到一丝不对劲,甚至感觉有些似曾相识。

    他看着上面的那些文字,脑子忽然一个机灵。

    他看向自己的父亲“大人……”

    “这上面的故事,儿似乎曾有耳闻……”

    “嗯?”

    “但不是叶景温与李宪的……”吕希纯低着头,道“儿在太常寺,似乎听说过类似议论……”

    “这好像是穆昌叔、孙正甫与王中正之间的故事……”

    “穆昌叔……孙正甫……”吕公著沉吟着,皱起来眉头“金部员外郎穆衍、礼部员外郎孙路?”

    “正是!”吕希纯道。

    “可是……”吕公著仰起头“老夫曾见过这两人,也曾命他们做过事!”

    “这两人,皆是守礼君子啊!”

    金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都是尚书省下面的官员。

    特别是金部员外郎,尤其重要。

    因为,其管的就是钱!

    不止天下钱监受其节制,左藏、右藏的账本也在其手中。

    而且,元祐元年后,其职权还在扩充。

    以吕公著所知,等抵当所完成与质库的合并,扑买之后,金部就要担起监督抵当所的责任。

    相关条例,也要由未来的金部完善、颁布。

    故此,吕公著很重视金部。

    对金部员外郎穆衍,更是多有了解。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吕公著完全不明白了。

    没办法!

    现在的局势太混乱了。

    汴京义报、汴京新报,都在开炮,对着李宪和叶康直,狂轰滥炸!

    一副不把这两个人掐死,就绝不罢休的架势。

    而偏偏,吕公著是认识叶康直的。

    所以,吕公著知道,如今所有的指控和罪名,大概率都是不对的。

    同时,他也是知道汴京新报、汴京义报到底是谁在控制的?

    所以,他是完全不懂了。

    “官家圣意,究竟是什么?”

    他有些把握不住了。

    正想着,他的孙子吕好问就来报告“大人,张节度方遣人递来拜帖,言稍候将到府求见。”

    “张安道?”吕公著站起身来“他怎么想见老夫了?”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