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会议室中,看着一脸吃瘪的米国代表,坐在一旁的林风忍不住笑了笑。

    如果是其他人,或者说是在其他物理学研究机构,布莱兹·德维特的这一套说法还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毕竟无论是哪一家研究机构或者实验室,几乎都不大可能去对一篇尚未经学术界同行评审正式刊登的论文进行物理实验。

    就像是过去在CERN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一样,就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

    这的确是对大型强粒子对撞机以及对撞资源的挥霍和浪费。

    哪怕这并没有什么明文规定。

    然而所有的所有,在这里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毫不夸张的说,CRHPC机构能够成立,各国代表今天能坐在这里,他们脚下的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能修建起来,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坐在首位上的那个人。

    要知道,在华国国内讨论修建大型强粒子对撞机这件事,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了。

    而且支持着众多,几乎等同于整个华国物理学界。

    然而从上个世纪到现在,也有至少二三十年过去了,这项讨论了良久,支持着众多,声势浩大的工程却始终都没有正式立项。

    直到前几年,在徐川的建议下,这项投资超过两千亿的超级工程才正式落定,并且以超高的速度在三年之内就完成了建造。

    而这所有的一切,几乎整个华国物理学界都没有办到的事情,他一个人轻而易举的就做到了。

    这位布莱兹·德维特教授弄错了一件事,他太小看了徐川在CRHPC机构,在华国的地位了。

    尽管目前CRHPC机构由理事会共同商议对撞机的实验安排,各国也每年都交纳了经费从而分配到了一定的对撞资源。

    但如果说徐川需要,这些东西完全都可以取消。

    别忘了,CRHPC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是华国全资修建了,和CERN的LHC大型强粒子对撞机有着本质的区别。

    办公室中的首位上,徐川并没有太在意这位布莱兹·德维特教授的话语。

    对他来说,想要做的事从来都没有人能够阻止。

    不过在这间会议室中,布莱兹·德维特的话语倒的确引起了一些人的赞同。

    坐在会议桌的右侧,来自沙俄的理论物理学家,粒子物理领域的维利霍夫·吉尔伯特教授举起了自己的手。

    顺着会议桌看去,这位专门研究强相互作用理论、夸克等微观粒子的物理学大牛开口询问道。

    “德维特教授的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我并不确定CRHPC机构是否真的有规定限制CRHPC不能对未通过物理学界验证的论文进行验证实验。”

    “即便是您是CRHPC机构的理事长,有权对对撞实验的安排进行调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做法确实是一种‘突兀’的行为。”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看向徐川,补充道:“当然,我并不是准备阻止CRHPC开展对时空虫洞的对撞实验。”

    “我只是想问问理事长先生,您是否已经有了完善的实验安排,以及如何验证对撞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是否真的是验证时空虫洞真实存在的?”

    “如果有的话,能否方便让我们了解一下吗?”

    听完这位维利霍夫·吉尔伯特教授的话语,徐川轻轻的点了点头,开口解释道:“当然有。”

    “对于通过大型强粒子对撞机来验证时空虫洞的存在性,其实在我公开的论文中就已经描述了。”

    听到这句话,会议室中大部分的物理学家都愣了一下。

    徐川公开的论文在座的所有人都看过,但里面还包含了通过对撞机验证时空虫洞存在性的实验方案和相关描述?

    大家看的论文难道和他研究的论文不是同一篇吗?

    目光在会议室中扫视了一圈,看着这些一脸迷茫的学者,徐川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随即,他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将其连接到了会议室的放映设备上。

    很快,存在于他电脑中的论文投影到了会议室的大荧幕上。

    将论文一直往下来,拉到了自己需要的位置上后,徐川看着投映到幕布上的论文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已经看过论文了,我就不过多的浪费时间在论文的解释上了。”

    【d^2h/dt^2∝-ΛhA/4G±δ)】

    “这是引力波频率-幅度符合ER桥稳定性方程的数学公式,其产生粒子符合全息熵守恒。”

    “在我的论文中,时空虫洞的基础采用了爱因斯坦-罗森桥(ER桥)的广义相对论解作为基础,结合霍金-哈特尔量子时空泡沫理论。”

    “在高能级的粒子对撞实验中,微观虫洞(普朗克尺度至费米尺度)可通过高能粒子碰撞短暂生成,并通过卡西米尔效应引入负能量密度以稳定喉部结构。”

    “理论上来说,虫洞形成时伴随瞬时引力波爆发,其频率范围在我的计算中为10^12–10^15Hz。且粒子穿越虫洞可能导致信息丢失,类似黑洞蒸发或产生异常能量-动量不守恒事件。”

    “.而基于论文中的计算数据推测,在85-135Tev能级的对撞实验中,粒子对撞的过程会生成拓扑缺陷(如磁单极子)或携带非局域纠缠的粒子对。”

    “利用纳米束技术,我们可以将粒子束流密度提升至 />

    会议室中,徐川简单的解释了一下接下来的实验安排以及如同通过大型强粒子对撞机来探测时空虫洞存在性的证据。

    尽管这并不是对整篇论文的报告讲解,仅仅是针对其中研究过程的一小段描述,却让在场的所有物理学家都沉浸在了其中。

    简单的对自己的研究项目做了一个介绍后,徐川的目光扫视了一群目不转睛盯着他和荧幕的众人,继续道。

    “.基于上述理论,通过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进行时空虫洞探测实验完全是可行的。”

    “我们并不需要通过对撞机的碰撞来形成一个真正的时空虫洞,只需要它在高能级的对撞实验中表现出皮米级时空曲率波动、真空涨落异常、能量非守恒事件、非标准模型粒子衰变链.等多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表现为时空在特定的能级对撞实验中引起了时空的波动,都能够进一步的验证我的理论!”

    快速的解释完最后一段,徐川的环视了会议桌一眼,接着说道。

    “这就是我的安排,如果其他人还有疑问同样可以提出来。”

    会议室中,鸦雀无声。

    坐在桌前的各国政府部门的理事代表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敢站起来说话的人都没有。

    对于他们来说,别说是刚刚徐川解释的完整实验流程与方案了,就是已经公开了快一周的《三维宇宙时空离散性的深层规律解析与时空虫洞映射路径的构建理论》论文他们都看不懂。

    毕竟他们并不是物理学家,只不过是各国安排在CRHPC机构为自己国家争取权益的。

    即便是最开始反驳的米国代表,这会也彻底沉默了下来。

    但当他的目光落在坐在首位上的那个人身上是,尽管心里依旧并不服气CRHPC机构强行占用了他们原本安排的对撞实验,但内心深处却隐隐泛起了一丝‘他说的是对的’的念头。

    尽管他连徐川在刚刚解释的一大堆各种学术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都没有完全弄明白。

    至于会议室中的顶尖物理学家们,事实上大部分的学者和各国政府代表相差并不大。

    或许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能理解论文中的物理部分,但对于论文中的数学计算部分,即便是有一部分人看懂了,也可以说都只是很勉强的那种程度。

    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这种基于黎曼猜想证明后延伸出来的数学工具与计算方法,或许也就比在座的各国政府代表强一点。

    当然,这并不是说就没有人能够理解徐川解释的通过大型强粒子对撞机来验证时空虫洞存在性的实验方案了。

    毕竟对于一场对撞实验来说,数学即便是再重要那也是辅助性的工具。

    而从物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他们却找不到徐川设计的对撞实验以及相关解释理论中的漏洞。

    视线在沿着会议桌扫视了一圈,徐川的目光最终落到了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代表布莱兹·德维特身上,开口道。

    “对于我的实验安排,你还有什么异议吗?”

    会议桌前,布莱兹·德维特一脸的难看,张了张嘴却又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

    在徐川完成了对通过大型强粒子对撞机来验证时空虫洞存在性的实验方案的解释后,其他的一切可以说几乎什么都不用说了。

    在‘时空虫洞’这种比史诗还要史诗的存在面前,别说是费米实验室的反氦-3原子核的120um(rφ方向)束流对撞实验了,除非能够找到引力子,否则其他的对撞实验恐怕都得让步。

    即便是他此前公开发布的那篇论文目前还没有通过物理学界的同行评审和讨论,也没有任何的关系。

    更何况,这里还是华国。

    在CRHPC机构中,尽管对方乐意和他们分享对撞实验资源,但却并不意味他们就没有绝对的话语权了。

    首位上,看着无话可说的布莱兹·德维特教授,徐川耸了耸肩,看向会议室中的其他物理学家,开口问道。

    “其他人还有什么问题吗?”

    会议室中,安静了片刻后,来自英国的物理学家盖普洛·古斯塔夫教授举起了自己的手。

    “那个,我有个问题。”

    顺着声音看了过去,徐川点点头,道:“请说。”

    古斯塔夫教授思忖了一会,组织了一下语言后开口道:“如果说通过大型强粒子对撞机能够在对撞的过程会生成拓扑缺陷(如磁单极子)或携带非局域纠缠的粒子对的话,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修建另一座大型强粒子对撞机来形成双向通道的时空虫洞?”

    听到这个问题,会议室中的其他人不约而同的看了过来。

    尤其是各国政府驻扎CRHPC机构的官方代表,眼睛更是直接亮了。

    虽然说他们并没有听懂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后半部分他们还是能够理解的。

    通过两座大型强粒子对撞机,就能在宇宙中架起一个通向遥远宇宙的时空虫洞吗?

    如果能够做到的话

    一时间,会议室里面的呼吸声都有些沉重了起来,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坐在首位上的那个人的答案。

    会议桌前,在听到这个问题后,徐川轻叹了口气。

    “如果说真有那么简单的话,那就好了。”

    停顿了一下,他拖过鼠标,在连接着荧幕的论文上点了一下,拉出了一段论文后看向了这位提问的英国的物理学家。

    “很显然,你对于我的论文并不是多么的了解。

    甚至可以说连我为什么要通过对撞机来验证时空虫洞的存在性,以及时空虫洞的拓扑结构在数学上到底是怎样的都没有弄明白。”

    会议桌对面,听到这句话的盖普洛·古斯塔夫教授脸色顿时就涨得通红。

    作为一名顶尖的物理学家,被人指着鼻子说自己连正在讨论的论文都没弄明白,这实在是太‘侮辱’人了。

    然而他却并没有什么可辩解的地方,毕竟他的确没有弄明白这两者。

    但这并不能怪他,他可以用自己的良心担保,今天坐在这里的,弄不明白这两者的不仅仅是他,甚至八成以上的人都弄不明白。

    毕竟这可是涉及到证明黎曼猜想的数学工具,恐怕没几个物理学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弄明白。

    PS:求个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