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懂一点
WIMUN)秘书长交机仪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并且联合国青年事务助理秘书长以及其他高级官员都出场了。
这就叫什么?
即便是过家家,当艺术感足够重,那么这个过家家也会变成“高级家家酒”!
周琳稍有一点舍不得“钢笔”。
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模联秘书长所使用的钢笔都是真实的秘书长赠予的,可以说是类似于龙头棍一样的信物。
表现得非常坦然,周琳用这只钢笔写下的第一个词是“和好”。她拥抱比扬,将钢笔交给了对方。
“周,能不能给我一个签名?”瑞典学生比扬用英语交流,“你是我妹妹的偶像。”
“是吗?很荣幸。”周琳只当对方是商业互吹。
比扬说,“是真的,因为你也是第一位成为WIMUN的非美利坚国籍女性,这非常具有开拓性。”
“几次比赛我……和妹妹她都看了,太精彩了。”比扬补充的话语代表是真心的。
“这是我们团队的功劳,我们资料准备得非常充足。”周琳说,“签名等后面吧,现在这是你的舞台。”
周琳下场了,紧接着就该新任模联秘书长比扬上台说两句。
“WFUNA是由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主办,是世界各国官方和民间团体特意为青年人组织的……提供真实联合国舞台中外交官的会议体验……”
比扬先要把车轱辘话说一遍,首先就要宣传活动,然后才能说自身成为模联秘书长的感言,末了还会与现任秘书长进行视频连线,以上的讨论周琳去年也经历过。
“说不定这就是我的巅峰了啊……”周琳看着舞台上的比扬,有点回忆起自己曾经辉煌的身影。
“如果这就是我的巅峰,那我这一生有点没意思啊。”周琳转念一想,后面她就走神了。
整个仪式结束已是一个多小时之后了,瑞典学生比扬马上找周琳,递上了纸和笔。
“写:祝比扬先生前程光明可以吗?”周琳下笔前,见对方迟迟没声,还是开口询问。
“可以,当然可以。”比扬忙不迭点头。
周琳的英语水平,和外人交流是完全没问题。
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
这就叫什么?
即便是过家家,当艺术感足够重,那么这个过家家也会变成“高级家家酒”!
周琳稍有一点舍不得“钢笔”。
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模联秘书长所使用的钢笔都是真实的秘书长赠予的,可以说是类似于龙头棍一样的信物。
表现得非常坦然,周琳用这只钢笔写下的第一个词是“和好”。她拥抱比扬,将钢笔交给了对方。
“周,能不能给我一个签名?”瑞典学生比扬用英语交流,“你是我妹妹的偶像。”
“是吗?很荣幸。”周琳只当对方是商业互吹。
比扬说,“是真的,因为你也是第一位成为WIMUN的非美利坚国籍女性,这非常具有开拓性。”
“几次比赛我……和妹妹她都看了,太精彩了。”比扬补充的话语代表是真心的。
“这是我们团队的功劳,我们资料准备得非常充足。”周琳说,“签名等后面吧,现在这是你的舞台。”
周琳下场了,紧接着就该新任模联秘书长比扬上台说两句。
“WFUNA是由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主办,是世界各国官方和民间团体特意为青年人组织的……提供真实联合国舞台中外交官的会议体验……”
比扬先要把车轱辘话说一遍,首先就要宣传活动,然后才能说自身成为模联秘书长的感言,末了还会与现任秘书长进行视频连线,以上的讨论周琳去年也经历过。
“说不定这就是我的巅峰了啊……”周琳看着舞台上的比扬,有点回忆起自己曾经辉煌的身影。
“如果这就是我的巅峰,那我这一生有点没意思啊。”周琳转念一想,后面她就走神了。
整个仪式结束已是一个多小时之后了,瑞典学生比扬马上找周琳,递上了纸和笔。
“写:祝比扬先生前程光明可以吗?”周琳下笔前,见对方迟迟没声,还是开口询问。
“可以,当然可以。”比扬忙不迭点头。
周琳的英语水平,和外人交流是完全没问题。
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第2/2页)
刷刷写完,周琳签的中文,并且她也没英文名。去年当选时就有人建议她取个英文名,很显然,周琳并未听从这个建议。
“周,一起去吃个晚饭吧,刚当上WIMUN秘书长,还有很多事想和你请教。”比扬语气非常诚恳,一副公事的姿态。
“我记得大楼不是有食堂吗?我们今天免费,既然免费,就别浪费了。”周琳说。
食堂人多吵杂,不好请教啊,但对方都这样说了,比扬也只能同意。
一点也不藏私,周琳分享着这一年的经验。因为联合国本身是相当认同WIMUN的,所以成为全球“家家酒”的负责人,所做的事就真不少。
首先来说,因为全球发达回家都是认可这玩意,所以周琳提交的很多“议题”,都是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华夏的。
想赢,就必须收集更多资料,查询得越多,就更了解。
“居然可以这样,周,你真的是个天才。”比扬感觉自己打开了眼界。
“我小时候就是想让外国更了解我的国家,才会努力当上WIMUN秘书长。”周琳说,“但真的当上之后才发现,传播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严格来说,我对WIMUN的影响力有点失望。”
呃——这话比扬没法接了。
两人边吃边聊,末了,比扬还要了周琳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
然后周琳发送给他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抱歉,签名签成了你的名字,你妹妹叫什么,我再邮一张过来。]
“……”比扬忍不住挠头,一人战三国的女学生,太聪明了。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去。
就是这样的,妹妹只是个幌子……
周琳在国外,而顾陆也即将离境。
顾陆在去往毛熊国前,观赏了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盖因是毛熊大使给的票,他坐在最佳观赏位。
不装逼,也不发朋友圈的说,顾陆只能看懂一点。古典乐听个响,悦耳能听出,可这场歌剧——顾陆也没感觉好听……
懂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有人曾和他说过:“舞蹈,除了本质的美,更能获得高分的是力量感的展现。力量感不是劲儿越大越好,而是从静到动再到定格的瞬间,所爆发的力量越多越好。杨丽萍大师的舞姿定格之间,好像有一头活灵活现的孔雀舞动。山翀老师的动静,让《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具象化。”
歌剧这门艺术似乎也有一二味沾边,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均在等待歌剧绽放爆发的那个时刻。
饰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演员,再度与饰演塔吉亚娜时隔多年重逢时,物是人非。奥涅金却想追求塔吉亚娜了,后者对真情告白撼动之余,依旧拒绝。
此情节两位演员的“推攘”与“歌唱”也确实让顾陆有感触,似乎能感受到角色将要爆发的情绪。
“这就是力量感吗?”顾陆喃喃自语。
前情提要一下,塔提雅娜是个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看浪漫言情,也算是书粉,故此对圣彼得堡来散心的名流奥涅金没丝毫抵抗力——表白被奥涅金拒绝。
“哗哗哗——”顾陆也跟着起身鼓掌。
因为本身就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团队来华夏进行文化交流的,故此和普通演出不同。
并非演员们的多次谢幕(具体几次看观众们的呼声),反倒是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登台了,大概是在观众掌声稍微轻缓一点时。
“非常感谢,各位能到来参观本次的演出。”阿列克谢侃侃而谈,现场有中文翻译。
本次邀请的观众,前几排基本都是华夏精英,如某期刊主编,又或著名策展人,再有著名舞蹈家。后面几排坐着各大学的优秀学生。
“我记得它(《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879年在鲁宾斯坦先生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向上帝发誓,我很高兴见到《叶甫盖尼·奥涅金》魅力依旧存在。它依旧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哗哗——下面掌声更加热烈了。
紧接着,阿列克谢讲解了本出歌剧的背景,尽可能地展现毛熊文化。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稿子,讲解有点枯燥,如果不是当下的场合,肯定无法赢得如此多的掌声。
后来的同学们都有走神的。
好在十几分钟之后,阿列克谢的讲解结束。
进入简短的感谢环节,“再次,也欢迎彭嘉先生、廖望远先生,迪丽娜尔·阿布拉女士以及顾陆先生能够到场。”
提了四个人的名字,有两个是华夏官员,有一位是舞蹈家。
剩下的顾陆就非常显眼了。
“要挥手?”顾陆看同排的人,被舞台上的人提及马上就挥手或起身示意,那么他需要吗?
有样学样吧,顾陆决定也跟着起身。
紧接着歌剧的主演们上台,进行了一些分享,有歌剧演员练习了两句中文“大家好,我是xx”,也让现场气氛火热。
主演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作为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男女首席,说他们是艺术家,也担当得起。
即便这样,两人也非常配合最后的提问环节,就由后排学生进行的提问。
活动整体是不错的,至少毛子在用心上面,比上次邀请顾陆去看的活动日好。
这个比较,不涉及其他,就单纯是活动组织的优劣。
末了,艺术家们还有去“白帽子(俄大使馆)”的宴会,顾陆受邀前去。
“这位年轻的男士是谁?”加琳娜在后面小声问。
前面两个中年人,看气场就知道是华夏官方的,然后那位女士身段和姿态也能推断出就是“同行”,剩下年轻得过分的顾陆,引起了剧团众人的注意力。
“圣母告诉我——他不简单。”瓦尔瓦拉经过思考之后,谨慎回应。
这不是废话吗?阿列克谢的态度,明显对年轻男士过于在意。
后面席间,瓦尔瓦拉等人才弄明白,这年轻男士是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作家。
“顾陆先生——是真正懂毛熊国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谢最后这么说了一句。
不得不说,滤镜太深了。阿利克谢是托尔斯泰书粉,这下就直接把懂托尔斯泰和懂毛熊国划等号了。
加琳娜和瓦尔瓦拉不太能理解,但总之,结交是没坏处的。
“华夏和毛熊国,文化交流历来不少。我记得我们剧院就有一位华夏舞者,非常优秀。”加琳娜找了个共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