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 二合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吸取了周朝的教训,认为封建制不利于维持统治,疆域再大也不能交给别人帮忙管理,于是就产生了郡县制。</br>把土地分成一块块的交给官员去管理,听上去好像和封建制没啥区别,实际上差异还是很大的。郡守虽然也有一定的权力,但他没有诸侯的自治权,且不能世袭。</br>这时候就不再是连锁经营企业了,而是变成了股份公司。秦王是总公司董事长,各地郡守只是总公司派下去的分公司经理。干得好受信任就多干几年,干不好完不成总公司下达的业绩,一纸调令分分钟卷铺盖滚蛋。</br>但在公司里秦王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身边的大臣也掌控着不小权力,他们就像是董事会里的董事,既推举了董事长,又制衡了董事长。权力集中在总公司,也就是中央。</br>在封建制度下,只要诸侯履行了约定,王是没办法直接指挥诸侯国里的某个农户的。但在郡县制下,皇帝可以通过一层一层的官员直接管理国家的每个人。这就是中央集权制,权力都集中到了中央朝廷。</br>中央集权制持续到了元,之后又发生了变化,从中央集权转向了君主**。从理论上讲,君主**并不能算一种新的制度,而是中央集权制的极端模式。</br>朱元璋在赶跑了北元政权之后也开始吸取教训了,认为之前的唐宋元等朝代所以灭亡,主要原因就是权力不够集中。皇帝不能一言九鼎,下面还有宰相公卿等人分权,很不爽。</br>于是他就把朝廷里能分权的职务一步步全给废除了,把有可能分权的人一个個全弄死了,把绝大部分权力都攥在手里。</br>这时候权力就不再由董事会掌控,而是落到了某个人手里。集权的不再是中央朝廷,而是变成了皇帝,所以谓之君主**。</br>效果嘛……显而易见的糟糕。赶上个勤勉、聪明、运气好的皇帝,国家可能发展的不错,可要是赶上个懒惰、脑筋一般的皇帝,国家立马衰弱。</br>总体上讲,一家人的后代之中,勤勉、聪明的可能性要远远低于平庸、懒惰。没办法,这就是人性,即便是天赋不错的孩子,生长在后宫的环境里也会成为变态,存在很大的性格缺陷。</br>所以从长远角度比较,国家走向衰弱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走向强盛,明朝和清朝就是最好的例子,有能力的皇帝不是没有,是太少,无法做到连续性,只要出现一个脑子不好使的,缺陷立马被无限放大,根本没有纠错的机会。</br>但效果不好,不意味着不长久,等清朝代替了明朝,不光照搬了这套制度,还在其上修修改改,把权力更加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中。</br>难道说皇太极不知道君主**的害处吗?有可能知道,也有可能看不到。但他也是人,和朱元璋一样扛不住权力的诱惑。至于说由此给民族和国家带来的害处,老子先痛快了再说,死后管它洪水滔天!</br>既然君主**这么糟糕,洪涛为什么还要用呢?前面不是说了嘛,制度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把后世存在的几种制度放到周朝去,没一个能行得通,总不能说后世的制度都是坏的吧。</br>以洪涛的经验和认知,他觉得封建制和君主**放在此时此刻的大明,都有积极的一面。</br>分封,把土地交给官员们去有限自治,可以节省朝廷大部分精力、物力和财力。治理地方有点像养育孩子,当父母的越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做孩子的能力往往就越弱。</br>有句话说的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一个孩子家庭条件很差,从小就缺乏父母呵护,自立能力往往会超过同龄人。</br>**,在朝廷里完全由自己说了算,也可以省掉大部分争论,让政令通顺,完全按照设想的节奏和方向快速前进。这也是中央集权和君主**最大的优点,减少内耗,集中力量办大事。</br>当然了,光发挥出优点远远不够,如果不想办法遏制其缺陷,结果很可能是弊大于利。</br>封建制的缺点是什么呢?中央控制力弱。加盟商各自为政,理论上只要履行了义务,对于总公司的任何额外命令都可以无视。</br>啥,后期补充增加约定内容?对不起,一方说了不算,要大家商量好才成。多久能商量好?没谱儿。</br>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洪涛想从北京修一条轨道到黄河边就不能马上动工,必须得先通知沿途路过的N个诸侯,再获得他们的同意才可以。</br>解决方法也很简单,不给封地太多自治权,比如军权、外交权、立法权全由中央朝廷把控,只给部分民政、经济和人事权。</br>君主**的缺点是什么呢?缺乏自愈能力。凡事都由一个人说了算,下面的官员全是应声虫,即便发现命令是错的也不敢反对,也就谈不上及时发现错误并弥补了。</br>这个缺点其实挺无解的,因为它恰恰击中了人性的弱点,只要不脱离人的范畴,长时间处于一言九鼎的环境中,必然会失去判断力。</br>可洪涛正好处于是人又不是人的状态里,又有过多次执政的经验,觉得自己能脱离人的范畴,弥补上这个重大缺陷。</br>从原理上讲,只要能做到以上两点,封建君主**就有可能利大于弊,把两种制度有益的融合了起来。一方面调动了官员们的积极性,一方面也预防了地方失控的麻烦。</br>“以本地官员治理本地人,时间久了会形成世家门阀。其盘根错节极难清理,蓄养家丁私藏武备,合纵连横一起闹事,又该何解?”</br>仔仔细细听了皇帝对分封的解释,袁应泰并没被说服。光说不给军权,可照这个趋势弄下去,多少年之后给和不给也差不了太多。只要能在当地做大到一定程度,中央朝廷根本无法得知具体情况,会像瞎子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