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深夜讨论

    松井直辉缓缓地从抽屉里取出一张中国地图,轻轻地放在了茶几上。

    随着地图的铺展,那些熟悉的城市、山川与河流渐渐展现在眼前,它们不仅仅是地理的标记,更是他心中谋划的棋盘。

    “板井君,你先熟悉一下。”

    说着,他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副老花镜,这是从去年开始他不得不依赖的助手。

    岁月不饶人,曾经犀利如鹰的眼睛,如今也开始视物模糊。

    戴上老花镜的那一刻,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滑过,那些城市、交通线、资源点,在他眼中都是活生生的棋子,等待着他巧妙的布局。

    此刻的松井直辉,宛如一位运筹帷幄之中的高手。

    板井弥久微微清了清嗓子,这个动作既是他习惯性的开场白,也是为了吸引松井直辉的注意。

    他抬头看向松井直辉,眼中带着一丝询问与期待。

    松井直辉接收到他的目光,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开始讲述。

    得到首肯后,板井弥久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的陈述。

    “满洲事件之后,帝国的主要精力在于占领支那的满洲地区,扶持清废帝担任傀儡头目的‘伪满洲国’,此举毫无疑问地遭到了国际国内社会的一片谴责和反对。”

    “而我们发动了上海事变,说白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混淆视听,转移国际视线的目的。”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帝国暂时并没有发动全面战争的的计划。”

    “当时在东北的关东军人数在5万人左右,投入上海的军队兵力后来一度达到近10万人左右,这样的兵力显然不足以支撑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全面战争。”

    松井直辉并没有因为他冗长的开场白而不满,只是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坂本弥久继续道:“但是由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距离上海仅300公里路程,且位于长江南岸,极容易遭到我们水陆并进的威胁,而实际上帝国海军确实也派出数艘舰艇顺长江开赴南京下关江面进行威慑。”

    “因此,国民政府那时的迁都带有相当程度的应急、避其锋芒的色彩。”

    “而位于中原腹地的洛阳,无论是离正在发生战事的上海地区,还是帝国正在扩张的满洲地区都较为遥远,且交通较为便利,有铁路和机场,因此是一个理想的暂时应急之地。”

    说完,板井弥久对松井直辉报以微笑,那是带着自信与期待的笑容,仿佛在等待松井直辉的评价。

    松井直辉并未立即说话,他深深地看着板井弥久,目光中透露出沉稳与深思。

    然后,他缓缓地点了点头,这个动作虽然简单,但在坂本弥久看来,却是包含了深深的赞许与肯定。

    板井弥久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如果将来战争的规模扩大,帝国势必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华进行全面入侵。”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迁都就不能仅仅只是临时应急,而是应该为长期战争做好充足准备。”

    “而身处大后方,有着战略纵深优势的重庆地区,就成为了理想的迁都之地。”

    “很好,继续说下去。”

    得到了鼓励的坂本弥久笑了笑:“要说重庆,还得再说说洛阳。别看现在南京的老头子坐在总统府,但自国民政府建立后,就面临着地方军阀强有力的威胁和挑战。”

    “尽管历经蒋冯战争、蒋桂战争特别是六年前年中原大战,像冯、阎、李这些有能力和老头子扳手腕的军阀大佬元气大伤,暂时偃旗息鼓。

    “但是民国二十一年之时,老头子实际上能真正控制的省份和区域也并不多,主要也就是华东一带,以及河南、湖北等省份。”

    “华北地区主要由阎老西以及西北军宋将军等掌握、山东则是由姓韩的把持、广东有姓陈的、广西则是桂系的根据地。”

    “而大西南地区的四川地区则更是军阀派系林立,杨、二刘、邓、王陵基等所谓‘川系五虎’各据一方、此消彼长。”

    “这些军阀虽然没有能力和意愿与老头子争夺天下,但却都称霸一方,实际上并不受老头子管控。”

    “所以,除去这些军阀控制区域,在当时老头子即使迁都,手中的‘备选城市’也是寥寥无几。”

    “武汉虽然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但毕竟也是长江沿岸,也容易受到帝国海军的威胁。”

    “而且那里临近所谓的根据地,对于老头子来说安全方面也得不到保障,所以相比之下洛阳就成了相对较好的迁都之选。”

    “而在此之后,随着他的地位逐渐巩固和强化,也注意到了西南地区的战略价值,老头子开始对四川等西南地区进行经营。”

    “尤其是老头子以围剿为名,出动嫡系部队进入四川,其实也是向四川扩展势力范围。”

    “同时又以作战为名在四川大搞基建,修建了一批公路。比如,今年刚通车的川陕公路等,从某种意义上打破了四川的割据局面。”

    “再经过数年经营,老头子的势力势必在四川大幅度扩展,而四川当地军阀势力得到削弱。”

    “而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地方军阀包括四川军阀在内也大都能以他们所谓的民族大义为重,抛弃前嫌,愿意一致拥护老头子领导全面对抗帝国。”

    “这也为老头子最终迁都重庆奠定了坚实的内在基础。”

    “板井君,你对时局把握的非常精准,继续说下去。”

    板井弥久微微顿首。

    “最后,洛阳和重庆截然不同的城市定位和差异也对国民政府的两次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洛阳在民国北洋军阀时期就是交通和军事重镇,有陇海线铁路、洛阳机场在,以及西工兵营等军事要塞,附近还有当时首屈一指的巩县兵工厂,大名鼎鼎的中正式步枪就是其杰作之一,这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

    “此外,洛阳更是中国历史四大古都之一,极具文化底蕴,这也符合众多自谓国学功底深厚的国府要员的胃口。”

    “以上都是当时洛阳的优势所在。”

    “但是,洛阳的“短板”也比较突出,在宋朝以后其地位就不断下降。”

    “到了民国时期,也仅仅只是一座普通的内陆城市,无论是城市建设和经济生活水平都比较落后。”

    “这让在南京过惯了享乐日子,还能动辄去上海滩十里洋场厮混的国民政府显贵们苦不堪言。”

    “老头子就干脆把自己的专列当成了指挥部加住所。”

    “而其他大小官员显然就没有这样的资格和条件,级别高的可以去寺院或者以前北洋军阀留下的旧宅子将就借住,级别不够的就只好‘屈居’民房。”

    “于是一个二个叫苦连天,所以这也是停战协定之后南京面临的威胁消失,大家纷纷要求迁回南京的重要因素。”

    “对于这些国府要员来说,与其说是一次迁都,更不如说是去逃荒逃难,实在是‘不堪回首’。”

    因为板井弥久讲得风趣幽默,不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局势,还不时地穿插一些轻松诙谐的比喻,让谈话变得生动起来。松井直辉听着听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整个房间的气氛变得轻松了许多。

    “板井君,你真是个妙人!”松井直辉笑着夸赞道,“这样复杂的局势,经你一讲,倒是让人豁然开朗了。”

    板井弥久也微笑着回应:“课长过奖了,我只是尽量让事情变得简单易懂些。那我继续?”

    “当然,我都有些迫不及待地要听听后面的内容了。”

    “而相比史上金碧辉煌的洛阳,西南重镇重庆则是后起之秀。”

    “到了民国时期,重庆已经相当繁荣,更是和号称上海、南京、武汉、安庆一起号称‘长江五虎’。”

    “水陆交通发达,商贸经济兴盛,城建水平基础也较好,从城市经济生活角度来说更适合作为首都。”

    “课长,您不困吗?”

    板井弥久再怎么说也是下属,对于上司的健康状况还是要关注的。

    毕竟现在夜已经深了,而松井直辉又上了年纪。

    “没关系,你继续讲!”松井直辉兴趣正浓。

    “哈依!”

    板井弥久指了指地图上的重庆。

    “先说自然环境上面的优势,我方才已经讲了一些。重庆处于四川东部,紧靠富饶的四川盆地,其丰富的物产资源是他们坚持反抗的最大本钱。”

    “重庆是联结支那西部与中部东部的枢纽,远离前线。这使得重庆能与前线战区保持足够的战略纵深,从而保障首都的安全。”

    “重庆往东到四川的门户宜昌这一带,除了长江水道外,都是崇山峻岭。”

    “从北向南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势险要,宜守难攻。”

    “而且这些地方当时并不通公路和铁路,只有长江水道可通行,且也是水急滩多。”

    “支那很早就有古人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情况到了民国期间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我们再看重庆周边的地理环境,其坐落在四川盆地东南部,周围群山环抱,关隘林立,它们形成了防御重庆的绝好天然屏障。”

    “我记得有句话可以形容重庆的军事地位,那就是‘四塞之险,甲于天下’来。”

    “民间也有‘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之说,都可见重庆地理形势的险固与军事地位的重要。”

    松井直辉暗暗点头,心中对板井弥久的看法又提升了一层。

    虽然之前在“飞蛾计划”的讨论中,板井弥久并未提及重庆,但此刻他对重庆的了解与分析,细致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

    这不仅体现了极强专业素养,更彰显出他对情报工作的敬业与热情。

    一个优秀的情报人员,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分析能力,更要有对情报的敬畏与热爱。

    板井弥久无疑具备了这些品质,他的表现让松井直辉感到满意,甚至可以说是惊喜。

    在看到了板井弥久的潜力与价值后,他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板井弥久更多的信任与机会。

    板井弥久尚且不知道上司的心理活动,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讲解中。

    “大家都知道,支那的沿江沿海岸的防御武力,皆不及我们。”

    “重庆还有个自然条件上的优势,那就是利于防空。”

    “首先是雾多,重庆是有名的‘雾都’,年平均有雾的日子近100天,这对于防空袭是有好处的。”

    “如果我们对重庆实施无差别大轰炸,但也只能选择在4-9月间这个无雾的时间段进行。”

    “当然了,也不是完全没有雾。”

    “其次,重庆是个山城,其地下是坚固的岩石,这很有利于修筑防空洞。”

    “根据我的估计,一旦战争爆发,重庆的防空洞从现在的不到一百个左右增加到了一千余个,可以容纳三四十万人。”

    “因此,他们要找一个我们的海军、陆军和空军都不能来的地方,作他们政府的根据地,这是国民政府今后迁渝主要原因。”

    松井直辉听了频频点头。

    板井弥久继续道:“这第二点,便是交通上的优势。”

    “处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的重庆,依靠便利的水运条件,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大水道运输网的总枢纽。”

    “通过长江与嘉陵江,重庆上可沟通四川各地,下可直达长江中下游的各个城市。”

    “优越的水运可以极大的帮助迁都。预计当时90%以上官员,都可以通过长江乘船到达重庆。

    “而内迁的机器、物资等几乎也都是通过长江到达重庆,然后再通过重庆分转各地。”

    松井直辉连连点头,一些大的机器设备,依靠陆运和空运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长江水运才能运到重庆。

    而一旦宜昌等长江沿线的战略要地失守前,西南地区的数百万壮丁,大后方生产的大量武器弹药、粮食补给等,也可以通过长江运往前线。

    如果没有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加持,要想顺利完成迁都、各种工厂学校的内迁,是完全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