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新燕京报》的采访

    下午3点半,张潮知趣地提前半小时就来到了学校行政楼的小会议室。

    接受采访前,他还需要打理一下形象。之前经常打球,皮肤晒得黝黑,张婷老师觉得拍照不好看,就拿出自己的化妆品给张潮上点妆。

    上妆的时候,她的发丝时不时掠过张潮的脸庞,轻柔的鼻息偶尔打在张潮的耳边,这都让张潮有种不敢呼吸的感觉。

    不得不承认,近距离接触“婷美”老师,对男生来说,是种考验。

    她的化妆技巧在这个时代,算是相当好的。张潮没有被涂成小学生合唱团式的白脸蛋、红嘴瓣,而是很自然地提亮了肤色,镜头里不会那么暗沉。

    李烈一看,夸道:“张老师的化妆技术不错,不比一些电视台里的化妆师差。”

    这时东方兴又把张潮叫了出去,交代了采访中务必要多提“博客中华”,张潮也答应了。

    又和父母说了会儿话,采访就差不多开始了,先由市宣传部门的欧主任帮忙拍了几张照片,然后现场只留下了李烈和张潮两个人,进行一对一对话。

    “张潮同学,或者应该叫你‘午夜潮汐’?”

    “哪一个都行,哪一个都是我。”

    “这个笔名有什么含义吗?”

    “哈……可能是我在午夜的时候,思维才比较活跃吧。”

    采访一开始,问题都相对比较温和。不过李烈很快就进入了正题——

    “为什么会选择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而不是报纸或者杂志?”

    “选择‘博客中华’作为发表平台,主要还是看重互联网的自由度。只要注册一个账号,就能畅所欲言。传统纸媒的发表流程太长了。”

    “你是不是怕投稿给纸媒,会错过‘新理念作文大赛’的复赛时间?”

    “有这个因素。我想写这几篇文章的时候,距离‘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已经不到一周了。如果投给纸媒,可能没等编辑们看到,复赛都已经结束了。”

    “所以这一切都是有‘预谋’的?”

    “可以这么说。但这种‘预谋’是任何作者在动笔之前都会做的心理预设。作为写作者,我不可能不对文章的表达效果有所期待,我当然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取得更广泛的认同。所以与其说是‘预谋’,不如说是‘规划’。‘预谋’这个词的攻击性太强了。”

    “但你的三篇文章,攻击性更强。‘谋杀现场’‘谢罪’‘蘸血馒头’,你的用词都十分惊悚。用这样的风格写作,是为了博眼球吗?”

    “当然是博眼球。”这个问题张潮并没有避重就轻,而是大大方方地承认,倒让李烈意外了。不过张潮很快就补充道:“如果这几篇文章没有博到足够多的眼球,您也不会坐在这里采访我,对吗?”

    李烈没想到张潮还会反问,但是作为资深记者,他的反应也很快,连答带问道:“所以,你的目的就是要‘一朝成名天下知’吗?那与参加‘新理念作文大赛’的同龄人有什么不同呢?”

    问题开始变得尖锐,但是仍然在采访提纲的范围内,张潮的回答仍然很自信:

    “如果从动机来说,也许很接近。没有哪个热爱写作的人不渴望‘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我们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有一个个很确定的奖项与顶级大学特招名额可以去博取。而我,没有任何可预期兑现的承诺等着我。所以即使动机接近,也不能将我与他们划上等号。”

    第2/2页)

    “那你是出于妒忌才写的那三篇文章吗?”

    “产生妒忌的基础是自己的预期落空而别人实现了。如果我也参加了‘新理念作文大赛’,没有进入复赛,或者在复赛里没有得到理想的名次,无法被名校录取,那么我可能会妒忌那些成功者。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向‘新理念作文大赛’投过稿。这点您可以向《新芽》杂志求证。”

    “现在你对各个大学都放弃或暂停特招‘新理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认为很可惜。”

    “哦?这不正符合你三篇文章的主旨吗?”

    “我始终认为大学招录的底线是遵守规则。如果现有的规则允许它们特招大赛的获奖,那么就应该大胆招录。规则有漏洞,或者不合时宜,那也应该在事后再进行完善。不能以伤害参赛者的方式,去平息舆论压力。目前这种情况,我认为这些大学有些操之过急了。”

    “那你对参赛者是否怀有歉意呢?”

    “当然不。我只为自己的文字负责,不为他人的行为负责。我不会进行廉价的道歉,也不会给予违心的安慰。”

    张潮应对李烈采访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说真话,但不全说。对着李烈这样善于洞察人心的资深记者,撒谎是最愚蠢的选项。

    李烈并没有把采访的重点放在“新理念作文大赛”的问题上,而更多关注了张潮这个人。

    因为对李烈来说,“新理念作文大赛”在舆论上已经是个“死物”,最多是“死而不僵”而已。有没有自己上去多捅一刀其实意义都不大。

    而最新鲜的舆论焦点应该是眼前这个才十八岁的少年。他犀利的文风和明锐的口才,还有不卑不抗、不故作叛逆的态度,实在是这些年“80后”作家中的一股清流。

    不过他并没有打算完全在采访提纲范围内提问,他有自己的策略。

    在采访的尾声,李烈突然问道:“听说你在学习上严重偏科,这次一模考试,总分只有337分,其中语文就占了将近一半。这个分数让我想起了前几年依靠‘新理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的韩涵。

    你觉得自己和他像吗?你是否在走和他一样的成名路线?”

    这个问题完全不在提纲里,而且张潮的一模总分至始至终学校相关人员都没有透露给李烈,也不知道他从哪个渠道得到的消息。

    这就是李烈采访的特点,在对方以为成功应付了所有刁钻问题之后,突然抛出一个出乎意料的信息直插软肋。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逼出受访者最真实的一面。

    他原本不打算在这次对张潮的采访里采用这个方法的,因为张潮毕竟只是一个高中生。

    但是张潮前面的回答太漂亮了,让他忍不住用上了这个“备案”,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是不是真如表现的这么真诚而淡定。第2/2页)

    “那你是出于妒忌才写的那三篇文章吗?”

    “产生妒忌的基础是自己的预期落空而别人实现了。如果我也参加了‘新理念作文大赛’,没有进入复赛,或者在复赛里没有得到理想的名次,无法被名校录取,那么我可能会妒忌那些成功者。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向‘新理念作文大赛’投过稿。这点您可以向《新芽》杂志求证。”

    “现在你对各个大学都放弃或暂停特招‘新理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认为很可惜。”

    “哦?这不正符合你三篇文章的主旨吗?”

    “我始终认为大学招录的底线是遵守规则。如果现有的规则允许它们特招大赛的获奖,那么就应该大胆招录。规则有漏洞,或者不合时宜,那也应该在事后再进行完善。不能以伤害参赛者的方式,去平息舆论压力。目前这种情况,我认为这些大学有些操之过急了。”

    “那你对参赛者是否怀有歉意呢?”

    “当然不。我只为自己的文字负责,不为他人的行为负责。我不会进行廉价的道歉,也不会给予违心的安慰。”

    张潮应对李烈采访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说真话,但不全说。对着李烈这样善于洞察人心的资深记者,撒谎是最愚蠢的选项。

    李烈并没有把采访的重点放在“新理念作文大赛”的问题上,而更多关注了张潮这个人。

    因为对李烈来说,“新理念作文大赛”在舆论上已经是个“死物”,最多是“死而不僵”而已。有没有自己上去多捅一刀其实意义都不大。

    而最新鲜的舆论焦点应该是眼前这个才十八岁的少年。他犀利的文风和明锐的口才,还有不卑不抗、不故作叛逆的态度,实在是这些年“80后”作家中的一股清流。

    不过他并没有打算完全在采访提纲范围内提问,他有自己的策略。

    在采访的尾声,李烈突然问道:“听说你在学习上严重偏科,这次一模考试,总分只有337分,其中语文就占了将近一半。这个分数让我想起了前几年依靠‘新理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的韩涵。

    你觉得自己和他像吗?你是否在走和他一样的成名路线?”

    这个问题完全不在提纲里,而且张潮的一模总分至始至终学校相关人员都没有透露给李烈,也不知道他从哪个渠道得到的消息。

    这就是李烈采访的特点,在对方以为成功应付了所有刁钻问题之后,突然抛出一个出乎意料的信息直插软肋。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逼出受访者最真实的一面。

    他原本不打算在这次对张潮的采访里采用这个方法的,因为张潮毕竟只是一个高中生。

    但是张潮前面的回答太漂亮了,让他忍不住用上了这个“备案”,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是不是真如表现的这么真诚而淡定。第2/2页)

    “那你是出于妒忌才写的那三篇文章吗?”

    “产生妒忌的基础是自己的预期落空而别人实现了。如果我也参加了‘新理念作文大赛’,没有进入复赛,或者在复赛里没有得到理想的名次,无法被名校录取,那么我可能会妒忌那些成功者。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向‘新理念作文大赛’投过稿。这点您可以向《新芽》杂志求证。”

    “现在你对各个大学都放弃或暂停特招‘新理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认为很可惜。”

    “哦?这不正符合你三篇文章的主旨吗?”

    “我始终认为大学招录的底线是遵守规则。如果现有的规则允许它们特招大赛的获奖,那么就应该大胆招录。规则有漏洞,或者不合时宜,那也应该在事后再进行完善。不能以伤害参赛者的方式,去平息舆论压力。目前这种情况,我认为这些大学有些操之过急了。”

    “那你对参赛者是否怀有歉意呢?”

    “当然不。我只为自己的文字负责,不为他人的行为负责。我不会进行廉价的道歉,也不会给予违心的安慰。”

    张潮应对李烈采访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说真话,但不全说。对着李烈这样善于洞察人心的资深记者,撒谎是最愚蠢的选项。

    李烈并没有把采访的重点放在“新理念作文大赛”的问题上,而更多关注了张潮这个人。

    因为对李烈来说,“新理念作文大赛”在舆论上已经是个“死物”,最多是“死而不僵”而已。有没有自己上去多捅一刀其实意义都不大。

    而最新鲜的舆论焦点应该是眼前这个才十八岁的少年。他犀利的文风和明锐的口才,还有不卑不抗、不故作叛逆的态度,实在是这些年“80后”作家中的一股清流。

    不过他并没有打算完全在采访提纲范围内提问,他有自己的策略。

    在采访的尾声,李烈突然问道:“听说你在学习上严重偏科,这次一模考试,总分只有337分,其中语文就占了将近一半。这个分数让我想起了前几年依靠‘新理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的韩涵。

    你觉得自己和他像吗?你是否在走和他一样的成名路线?”

    这个问题完全不在提纲里,而且张潮的一模总分至始至终学校相关人员都没有透露给李烈,也不知道他从哪个渠道得到的消息。

    这就是李烈采访的特点,在对方以为成功应付了所有刁钻问题之后,突然抛出一个出乎意料的信息直插软肋。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逼出受访者最真实的一面。

    他原本不打算在这次对张潮的采访里采用这个方法的,因为张潮毕竟只是一个高中生。

    但是张潮前面的回答太漂亮了,让他忍不住用上了这个“备案”,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是不是真如表现的这么真诚而淡定。第2/2页)

    “那你是出于妒忌才写的那三篇文章吗?”

    “产生妒忌的基础是自己的预期落空而别人实现了。如果我也参加了‘新理念作文大赛’,没有进入复赛,或者在复赛里没有得到理想的名次,无法被名校录取,那么我可能会妒忌那些成功者。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向‘新理念作文大赛’投过稿。这点您可以向《新芽》杂志求证。”

    “现在你对各个大学都放弃或暂停特招‘新理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认为很可惜。”

    “哦?这不正符合你三篇文章的主旨吗?”

    “我始终认为大学招录的底线是遵守规则。如果现有的规则允许它们特招大赛的获奖,那么就应该大胆招录。规则有漏洞,或者不合时宜,那也应该在事后再进行完善。不能以伤害参赛者的方式,去平息舆论压力。目前这种情况,我认为这些大学有些操之过急了。”

    “那你对参赛者是否怀有歉意呢?”

    “当然不。我只为自己的文字负责,不为他人的行为负责。我不会进行廉价的道歉,也不会给予违心的安慰。”

    张潮应对李烈采访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说真话,但不全说。对着李烈这样善于洞察人心的资深记者,撒谎是最愚蠢的选项。

    李烈并没有把采访的重点放在“新理念作文大赛”的问题上,而更多关注了张潮这个人。

    因为对李烈来说,“新理念作文大赛”在舆论上已经是个“死物”,最多是“死而不僵”而已。有没有自己上去多捅一刀其实意义都不大。

    而最新鲜的舆论焦点应该是眼前这个才十八岁的少年。他犀利的文风和明锐的口才,还有不卑不抗、不故作叛逆的态度,实在是这些年“80后”作家中的一股清流。

    不过他并没有打算完全在采访提纲范围内提问,他有自己的策略。

    在采访的尾声,李烈突然问道:“听说你在学习上严重偏科,这次一模考试,总分只有337分,其中语文就占了将近一半。这个分数让我想起了前几年依靠‘新理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的韩涵。

    你觉得自己和他像吗?你是否在走和他一样的成名路线?”

    这个问题完全不在提纲里,而且张潮的一模总分至始至终学校相关人员都没有透露给李烈,也不知道他从哪个渠道得到的消息。

    这就是李烈采访的特点,在对方以为成功应付了所有刁钻问题之后,突然抛出一个出乎意料的信息直插软肋。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逼出受访者最真实的一面。

    他原本不打算在这次对张潮的采访里采用这个方法的,因为张潮毕竟只是一个高中生。

    但是张潮前面的回答太漂亮了,让他忍不住用上了这个“备案”,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是不是真如表现的这么真诚而淡定。第2/2页)

    “那你是出于妒忌才写的那三篇文章吗?”

    “产生妒忌的基础是自己的预期落空而别人实现了。如果我也参加了‘新理念作文大赛’,没有进入复赛,或者在复赛里没有得到理想的名次,无法被名校录取,那么我可能会妒忌那些成功者。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向‘新理念作文大赛’投过稿。这点您可以向《新芽》杂志求证。”

    “现在你对各个大学都放弃或暂停特招‘新理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认为很可惜。”

    “哦?这不正符合你三篇文章的主旨吗?”

    “我始终认为大学招录的底线是遵守规则。如果现有的规则允许它们特招大赛的获奖,那么就应该大胆招录。规则有漏洞,或者不合时宜,那也应该在事后再进行完善。不能以伤害参赛者的方式,去平息舆论压力。目前这种情况,我认为这些大学有些操之过急了。”

    “那你对参赛者是否怀有歉意呢?”

    “当然不。我只为自己的文字负责,不为他人的行为负责。我不会进行廉价的道歉,也不会给予违心的安慰。”

    张潮应对李烈采访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说真话,但不全说。对着李烈这样善于洞察人心的资深记者,撒谎是最愚蠢的选项。

    李烈并没有把采访的重点放在“新理念作文大赛”的问题上,而更多关注了张潮这个人。

    因为对李烈来说,“新理念作文大赛”在舆论上已经是个“死物”,最多是“死而不僵”而已。有没有自己上去多捅一刀其实意义都不大。

    而最新鲜的舆论焦点应该是眼前这个才十八岁的少年。他犀利的文风和明锐的口才,还有不卑不抗、不故作叛逆的态度,实在是这些年“80后”作家中的一股清流。

    不过他并没有打算完全在采访提纲范围内提问,他有自己的策略。

    在采访的尾声,李烈突然问道:“听说你在学习上严重偏科,这次一模考试,总分只有337分,其中语文就占了将近一半。这个分数让我想起了前几年依靠‘新理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的韩涵。

    你觉得自己和他像吗?你是否在走和他一样的成名路线?”

    这个问题完全不在提纲里,而且张潮的一模总分至始至终学校相关人员都没有透露给李烈,也不知道他从哪个渠道得到的消息。

    这就是李烈采访的特点,在对方以为成功应付了所有刁钻问题之后,突然抛出一个出乎意料的信息直插软肋。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逼出受访者最真实的一面。

    他原本不打算在这次对张潮的采访里采用这个方法的,因为张潮毕竟只是一个高中生。

    但是张潮前面的回答太漂亮了,让他忍不住用上了这个“备案”,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是不是真如表现的这么真诚而淡定。第2/2页)

    “那你是出于妒忌才写的那三篇文章吗?”

    “产生妒忌的基础是自己的预期落空而别人实现了。如果我也参加了‘新理念作文大赛’,没有进入复赛,或者在复赛里没有得到理想的名次,无法被名校录取,那么我可能会妒忌那些成功者。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向‘新理念作文大赛’投过稿。这点您可以向《新芽》杂志求证。”

    “现在你对各个大学都放弃或暂停特招‘新理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认为很可惜。”

    “哦?这不正符合你三篇文章的主旨吗?”

    “我始终认为大学招录的底线是遵守规则。如果现有的规则允许它们特招大赛的获奖,那么就应该大胆招录。规则有漏洞,或者不合时宜,那也应该在事后再进行完善。不能以伤害参赛者的方式,去平息舆论压力。目前这种情况,我认为这些大学有些操之过急了。”

    “那你对参赛者是否怀有歉意呢?”

    “当然不。我只为自己的文字负责,不为他人的行为负责。我不会进行廉价的道歉,也不会给予违心的安慰。”

    张潮应对李烈采访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说真话,但不全说。对着李烈这样善于洞察人心的资深记者,撒谎是最愚蠢的选项。

    李烈并没有把采访的重点放在“新理念作文大赛”的问题上,而更多关注了张潮这个人。

    因为对李烈来说,“新理念作文大赛”在舆论上已经是个“死物”,最多是“死而不僵”而已。有没有自己上去多捅一刀其实意义都不大。

    而最新鲜的舆论焦点应该是眼前这个才十八岁的少年。他犀利的文风和明锐的口才,还有不卑不抗、不故作叛逆的态度,实在是这些年“80后”作家中的一股清流。

    不过他并没有打算完全在采访提纲范围内提问,他有自己的策略。

    在采访的尾声,李烈突然问道:“听说你在学习上严重偏科,这次一模考试,总分只有337分,其中语文就占了将近一半。这个分数让我想起了前几年依靠‘新理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的韩涵。

    你觉得自己和他像吗?你是否在走和他一样的成名路线?”

    这个问题完全不在提纲里,而且张潮的一模总分至始至终学校相关人员都没有透露给李烈,也不知道他从哪个渠道得到的消息。

    这就是李烈采访的特点,在对方以为成功应付了所有刁钻问题之后,突然抛出一个出乎意料的信息直插软肋。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逼出受访者最真实的一面。

    他原本不打算在这次对张潮的采访里采用这个方法的,因为张潮毕竟只是一个高中生。

    但是张潮前面的回答太漂亮了,让他忍不住用上了这个“备案”,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是不是真如表现的这么真诚而淡定。第2/2页)

    “那你是出于妒忌才写的那三篇文章吗?”

    “产生妒忌的基础是自己的预期落空而别人实现了。如果我也参加了‘新理念作文大赛’,没有进入复赛,或者在复赛里没有得到理想的名次,无法被名校录取,那么我可能会妒忌那些成功者。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向‘新理念作文大赛’投过稿。这点您可以向《新芽》杂志求证。”

    “现在你对各个大学都放弃或暂停特招‘新理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认为很可惜。”

    “哦?这不正符合你三篇文章的主旨吗?”

    “我始终认为大学招录的底线是遵守规则。如果现有的规则允许它们特招大赛的获奖,那么就应该大胆招录。规则有漏洞,或者不合时宜,那也应该在事后再进行完善。不能以伤害参赛者的方式,去平息舆论压力。目前这种情况,我认为这些大学有些操之过急了。”

    “那你对参赛者是否怀有歉意呢?”

    “当然不。我只为自己的文字负责,不为他人的行为负责。我不会进行廉价的道歉,也不会给予违心的安慰。”

    张潮应对李烈采访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说真话,但不全说。对着李烈这样善于洞察人心的资深记者,撒谎是最愚蠢的选项。

    李烈并没有把采访的重点放在“新理念作文大赛”的问题上,而更多关注了张潮这个人。

    因为对李烈来说,“新理念作文大赛”在舆论上已经是个“死物”,最多是“死而不僵”而已。有没有自己上去多捅一刀其实意义都不大。

    而最新鲜的舆论焦点应该是眼前这个才十八岁的少年。他犀利的文风和明锐的口才,还有不卑不抗、不故作叛逆的态度,实在是这些年“80后”作家中的一股清流。

    不过他并没有打算完全在采访提纲范围内提问,他有自己的策略。

    在采访的尾声,李烈突然问道:“听说你在学习上严重偏科,这次一模考试,总分只有337分,其中语文就占了将近一半。这个分数让我想起了前几年依靠‘新理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的韩涵。

    你觉得自己和他像吗?你是否在走和他一样的成名路线?”

    这个问题完全不在提纲里,而且张潮的一模总分至始至终学校相关人员都没有透露给李烈,也不知道他从哪个渠道得到的消息。

    这就是李烈采访的特点,在对方以为成功应付了所有刁钻问题之后,突然抛出一个出乎意料的信息直插软肋。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逼出受访者最真实的一面。

    他原本不打算在这次对张潮的采访里采用这个方法的,因为张潮毕竟只是一个高中生。

    但是张潮前面的回答太漂亮了,让他忍不住用上了这个“备案”,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是不是真如表现的这么真诚而淡定。第2/2页)

    “那你是出于妒忌才写的那三篇文章吗?”

    “产生妒忌的基础是自己的预期落空而别人实现了。如果我也参加了‘新理念作文大赛’,没有进入复赛,或者在复赛里没有得到理想的名次,无法被名校录取,那么我可能会妒忌那些成功者。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向‘新理念作文大赛’投过稿。这点您可以向《新芽》杂志求证。”

    “现在你对各个大学都放弃或暂停特招‘新理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认为很可惜。”

    “哦?这不正符合你三篇文章的主旨吗?”

    “我始终认为大学招录的底线是遵守规则。如果现有的规则允许它们特招大赛的获奖,那么就应该大胆招录。规则有漏洞,或者不合时宜,那也应该在事后再进行完善。不能以伤害参赛者的方式,去平息舆论压力。目前这种情况,我认为这些大学有些操之过急了。”

    “那你对参赛者是否怀有歉意呢?”

    “当然不。我只为自己的文字负责,不为他人的行为负责。我不会进行廉价的道歉,也不会给予违心的安慰。”

    张潮应对李烈采访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说真话,但不全说。对着李烈这样善于洞察人心的资深记者,撒谎是最愚蠢的选项。

    李烈并没有把采访的重点放在“新理念作文大赛”的问题上,而更多关注了张潮这个人。

    因为对李烈来说,“新理念作文大赛”在舆论上已经是个“死物”,最多是“死而不僵”而已。有没有自己上去多捅一刀其实意义都不大。

    而最新鲜的舆论焦点应该是眼前这个才十八岁的少年。他犀利的文风和明锐的口才,还有不卑不抗、不故作叛逆的态度,实在是这些年“80后”作家中的一股清流。

    不过他并没有打算完全在采访提纲范围内提问,他有自己的策略。

    在采访的尾声,李烈突然问道:“听说你在学习上严重偏科,这次一模考试,总分只有337分,其中语文就占了将近一半。这个分数让我想起了前几年依靠‘新理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的韩涵。

    你觉得自己和他像吗?你是否在走和他一样的成名路线?”

    这个问题完全不在提纲里,而且张潮的一模总分至始至终学校相关人员都没有透露给李烈,也不知道他从哪个渠道得到的消息。

    这就是李烈采访的特点,在对方以为成功应付了所有刁钻问题之后,突然抛出一个出乎意料的信息直插软肋。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逼出受访者最真实的一面。

    他原本不打算在这次对张潮的采访里采用这个方法的,因为张潮毕竟只是一个高中生。

    但是张潮前面的回答太漂亮了,让他忍不住用上了这个“备案”,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是不是真如表现的这么真诚而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