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肉山禄球谥文贞,十万白甲归北凉
北莽西京城,这是徐信第二次来到此处,这一次前来,他只带了徐骁和徐渭熊两人。
当他们来到西京城的时候,只看到同样是仿佛血肉磨盘的战场,一具具尸骸交错绵延百里,剩余的北凉军和临阵倒戈的春秋遗民在打扫战场。
徐信和徐渭熊跟着徐骁,来到了那最为醒目的尸山之处,一袭染血的白衣持刀拄在尸山之前,是徐凤年,凉莽大战他也参加了,只不过并没有去北莽草原,而是与褚禄山一起血战北莽南朝。
徐信他们直接从北莽草原传送而至,此际正夕阳西下,气温开始降低,抬头入目皆是尸体,鲜血结冰,遥遥望去,这座尸山宛如一座赤红关隘。
而在尸山的最上头,一个胖子倒着,另外一个胖子坐在他的身上,倒着的胖子是北莽南朝留守董卓,而坐着的那个,则是北凉千牛龙虎将军褚禄山。
天下闻名的两个胖子血战,最终还是手持凉刀拄着的禄球儿赢了,看他最后抬头遥望北莽草原,脸上带着的笑容,想来是非常高兴的。
“禄球儿死了,他拼死了董卓。”
“为什么!”
“为什么一定要打这一仗!”
“你所接受不了的,只是因为,死的这个人是褚禄山,是你的好兄弟。”
“徐凤年,你心里其实很清楚,就算我们不主动打这一仗,北莽迟早也会再度南下,而你又用不了陈芝豹,到那时候,死的人只会更多。”
就比如,北莽南朝的战场死掉那么多人,凉莽之战牺牲的将领无数,他在意的却只有褚禄山。
徐信的话给徐凤年干沉默了,因为前者的一切都准确的说进他的心坎,这才是一切的真相。
“这样的代价,值得付出。”
徐凤年转头,手中凉刀刚抬起,就被徐骁一刀鞘给打歪了,接着这位世子近乎崩溃的大喊起来。
“褚八叉不是一直想做文官领袖,想美谥文贞吗?给他就是了。”
徐骁心里头一声叹息,他能理解徐凤年的心情,知道他和褚禄山的情谊,但他徐骁的儿子,永远不能刀指自己的兄弟。
“告诉我!”
“这是好事。”
“褚禄山死的好,只是死一個褚禄山,就拿下了北莽南朝。”
徐凤年不是不懂牺牲,他只是“重感情”,看重自己身边熟悉的人,那些入了他眼的人若是牺牲,他才会悲愤欲绝,伤心不已。
“赵家皇帝刻薄寡恩,我徐家可不会是这样。”
徐信说完这两句话,看了眼坐在尸山之巅的褚禄山。
恍惚间,好似这胖子脸上的笑容更为灿烂了。
大忠大勇,大奸大恶的褚禄山,用他的性命拼死了北莽南朝留守董卓,这也是他最好的结局,死的最有价值。
“啊!!!”
徐信走了,徐凤年还留在原地,发出极为悲恸的怒喝,但他知道这也是最好的结果了。
谥号乃是对人,尤其是对臣子的一种盖棺定论,是身后之名。春秋群雄逐鹿,离阳问鼎后,对臣属谥号有了明确规范,有“读书人当封二十四”和“大丈夫当封十八”这两个说法。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当他们来到西京城的时候,只看到同样是仿佛血肉磨盘的战场,一具具尸骸交错绵延百里,剩余的北凉军和临阵倒戈的春秋遗民在打扫战场。
徐信和徐渭熊跟着徐骁,来到了那最为醒目的尸山之处,一袭染血的白衣持刀拄在尸山之前,是徐凤年,凉莽大战他也参加了,只不过并没有去北莽草原,而是与褚禄山一起血战北莽南朝。
徐信他们直接从北莽草原传送而至,此际正夕阳西下,气温开始降低,抬头入目皆是尸体,鲜血结冰,遥遥望去,这座尸山宛如一座赤红关隘。
而在尸山的最上头,一个胖子倒着,另外一个胖子坐在他的身上,倒着的胖子是北莽南朝留守董卓,而坐着的那个,则是北凉千牛龙虎将军褚禄山。
天下闻名的两个胖子血战,最终还是手持凉刀拄着的禄球儿赢了,看他最后抬头遥望北莽草原,脸上带着的笑容,想来是非常高兴的。
“禄球儿死了,他拼死了董卓。”
“为什么!”
“为什么一定要打这一仗!”
“你所接受不了的,只是因为,死的这个人是褚禄山,是你的好兄弟。”
“徐凤年,你心里其实很清楚,就算我们不主动打这一仗,北莽迟早也会再度南下,而你又用不了陈芝豹,到那时候,死的人只会更多。”
就比如,北莽南朝的战场死掉那么多人,凉莽之战牺牲的将领无数,他在意的却只有褚禄山。
徐信的话给徐凤年干沉默了,因为前者的一切都准确的说进他的心坎,这才是一切的真相。
“这样的代价,值得付出。”
徐凤年转头,手中凉刀刚抬起,就被徐骁一刀鞘给打歪了,接着这位世子近乎崩溃的大喊起来。
“褚八叉不是一直想做文官领袖,想美谥文贞吗?给他就是了。”
徐骁心里头一声叹息,他能理解徐凤年的心情,知道他和褚禄山的情谊,但他徐骁的儿子,永远不能刀指自己的兄弟。
“告诉我!”
“这是好事。”
“褚禄山死的好,只是死一個褚禄山,就拿下了北莽南朝。”
徐凤年不是不懂牺牲,他只是“重感情”,看重自己身边熟悉的人,那些入了他眼的人若是牺牲,他才会悲愤欲绝,伤心不已。
“赵家皇帝刻薄寡恩,我徐家可不会是这样。”
徐信说完这两句话,看了眼坐在尸山之巅的褚禄山。
恍惚间,好似这胖子脸上的笑容更为灿烂了。
大忠大勇,大奸大恶的褚禄山,用他的性命拼死了北莽南朝留守董卓,这也是他最好的结局,死的最有价值。
“啊!!!”
徐信走了,徐凤年还留在原地,发出极为悲恸的怒喝,但他知道这也是最好的结果了。
谥号乃是对人,尤其是对臣子的一种盖棺定论,是身后之名。春秋群雄逐鹿,离阳问鼎后,对臣属谥号有了明确规范,有“读书人当封二十四”和“大丈夫当封十八”这两个说法。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