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皇叔比干是保守派

    杨天佑?

    纣王心中稍作思索,这个名字他并没有什么印象,应当没有在《封神演义》之中出现过。

    不过这《封神演义》所写,也算不上详尽,甚至可以说有不少的错漏...就比如,杨妃与杨任之间的同族关系,书中并没有提及。

    就算是杨妃已入后宫,杨任也投了西岐...但杨任与黄天化那可都是同在清虚道德真君门下修行,但这师兄弟二人,在书中似乎并没有什么交流。

    虽然“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还没出世,但这个道理是始终存在的,纣王还是会将《封神演义》拿出来重新翻阅,基本都会有一些全新的感悟,也会注意到一些自己此前所忽略掉的情节内容。

    也是因为杨妃提起了杨任,因此这一次他翻阅《封神演义》的时候,就专门寻了寻关于杨任的情节,因而才想到杨任与黄天化其实同出一门。

    然后依稀想起书中曾经言,黄天化在三岁的时候被清虚道德真君带走,与黄飞虎父子别离十三年才相见...纣王又寻到黄飞虎反商过五关时与黄天化相逢的章回,确定了时间是“纣王二十一年”...往前推算,这黄天化怕是明年就要被清虚道德真君带走了。

    虽然还有一年的时间,但还是要给黄飞虎提个醒。

    这几日里,纣王十分安分,并没有再做什么大的动作,宫内令人将他砸坏了的偏殿,改建成为“御书房”,朝中则是恢复了每日的朝会,并且在日常问政的时候,都会着重闻讯《封神演义》中,提及的那些臣子。其中有比干、梅伯这样的忠重之臣,也有费仲、尤浑此类“奸佞”之辈。

    纣王观其言行,然后在心中给出评价。

    “大王。”皇叔比干拱手谏言,“如今四海升平,国富民强...老臣以为当轻徭薄赋,鼓励农牧,同时也不能忽视冶炼铸造...兵虽凶器,但做护国安民之用,必不可少。”

    皇叔比干乃是亚相,主管祭祀,一向不主张征伐...但他主张是富国强兵。

    以往时候,纣王会认为皇叔比较保守一些,但是现在...纣王似乎听出了许些言外之意。

    散朝之后,纣王独留下了皇叔比干,“皇叔,何为富国强兵?”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纣王算是问到了比干的心坎上,在这方面他有大量的心得,“民富则国富,而国富乃强兵之本...同样,强兵乃富国之基。”

    “民生若不足,则不足以支撑兵甲之重;反之,若兵甲不盛,则一旦有变,则民生农牧则没有保障。两者相辅相成...”比干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臣以为,应当以农为基,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说罢,比干又一拱手,然后抬眼去看纣王神情。

    大商一朝,历代君王都是勇武过人,好武更多于文治,帝辛则更胜历代先王...比干作为与闻太师同样作为托孤之臣,他的作用便是在文治上,要维护大商的政治与经济的稳定。

    在这一点上,比干并没有什么压力,但是他认为只是维持现状还不够...别看现在大商煌煌盛世,东西南北四大伯侯,领八百镇小诸侯尽皆臣服,但比干一直有所堤防,因为四大伯侯都不是等闲之辈,一旦大商势衰,难免他们不会起异心。

    第2/2页)

    所以,如何保持大商对天下诸侯的压制力,令宵小不敢妄动,这是比干认为当下的重中之重。

    “大王,臣以为北海袁福通胆敢造反,便是警钟...这无疑是对大商的挑衅。”比干沉声道,“这一战,关乎天下诸侯对朝廷的态度,如果能以雷霆之势,将之平定剿灭,天下诸侯自然不敢异动...可一旦战局陷入焦灼状态,那...事态恐怕就是另外一个方向了。”

    “不错。”纣王深以为然,“如果连一个小小的袁福通都不能平定,大商之威严,恐怕就不复存在。”

    比干话锋一转,笑道:“然此番太师出马,定然手到擒来,定可震慑天下诸侯。”

    “为太师贺!”

    纣王口中虽如此,但心中并不平静,甚至不太乐观...毕竟《封神演义》中言说太师这一征就是十数年之久。

    “在农牧方面,皇叔是行家。”纣王起身向着比干说道,“就多劳烦皇叔费心了。”

    比干闻言眼前一亮,以往自己提这方面的建议的时候,大王虽然口头上答应,但总归没有落在实处,没想到今日却有收获,当下便躬身二拜,“臣之本责,定当用心。”

    “还有一事。”纣王抬抬手,示意比干起身,“皇叔还是我族大祭司,不知对上古之事,了解可深?”

    这就更让比干感到意外了,大商人王是不祭祀“神灵”的,且一向对这些“神鬼”之事不感兴趣,但不代表大商就跟“神灵”彻底断绝了联系,双方还是会有一个沟通的平台与渠道,那就是大商的大祭司。

    而大祭司之位,一向都是大商皇族来担任,本代大祭司就是比干。

    只是没想到大王忽然提到了此事,且不论缘由,大王既然问了,比干就连忙回应,“略知些皮毛,不知道大王想要知道哪方面的事情?”

    “就讲讲玄鸟如何?”

    比干:...

    一番讲述之后,比干也没想到,大王对这些事情当真是一窍不通,且“鬼神”之事繁杂,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讲完的,在对纣王稍微讲述了一下三界起源之后,便说道:“大王想要知其详尽,不如一观《山海经》。”

    “大善!”

    纣王眉目放亮,心说:趁老太师没回来,孤先偷习几日!

    《山海经》乃是五帝舜时,协助大禹平定水患的伯益所著,成汤灭夏之后,这《山海经》便为商所得,只是除了成汤之外,也就只有历代的大祭司会翻阅其中内容。

    之所以后代君王翻阅甚少,乃是因为成汤依照《山海经》中的描述,寻找过其所描述的各处山川,灵兽以及妖凶,但发觉此时之地理,与当年早已不同,并不能一换一对照,故而此书就此闲置。

    但其中对“上古神灵”的描述,正是纣王此刻所需。

    ......

    闻太师大军行了半月有余,已然是到了北海。

    大军摆开,闻太师跨墨麒麟而出,怒声道:“反贼袁福通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