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547节 称王大典
高丽人是典型的小国性格,对周边强权的变化异常敏感,危机意识很强。事大政策是高丽的邦交之道,预留后路则是高丽人的邦交之术。为了在大国之间生存,高丽人修炼出以柔克刚的政治智慧。
可李签兄弟商议许久,也难以想出既保险有靠谱的主意。
如何能向李洛释放出善意,而又不会被元廷察觉?即便被元廷察觉,也不会引来大祸?
最后只能决定,派与李洛熟悉的李蕙质带着厚礼悄悄走一趟,去临安见李洛一面,表示李氏的苦衷。
李蕙质只是个女子,不会引起元廷瞩目。就算万一有了差池,也有推诿的空间。
李签做了这个决定,感慨万分。曾经李洛是他的“侄儿”,他对李洛也抱以厚望,而李洛也“伯父长,伯父短”。
现在想来,正如做梦一般,又感觉荒谬透顶。
此子,当真是李氏的祸星啊。
李洛害的他丢了宰相官位,丢了国公爵位,害的他和李氏沦为笑柄。李签原本应该痛恨至极才是,可不知为何,他总是恨不起来。
李若愚也不由想起几年前在江华李家坞堡的情形。当时他去坞堡见李洛,看见李洛训练的乡勇就是乌合之众,有见到李洛白日享乐,不理公务。
当时自己还很瞧不起对方,假意训斥了那个“堂弟”一番,觉得李洛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土鳖,哪里有本事练兵?一朝富贵就沉湎享乐,不思进取,能有什么出息?
可现在他早就明白,那不过是李洛在伪装藏拙,扮猪吃虎而已。
他叫李若愚,可在对李洛的问题上,他发现自己不该叫若愚,而是真愚。
他真恨不得老天突然滚下一个雷,打死李洛这个奸诈虚伪的小人。
李知易等李氏子弟,回想起李洛也恼羞成怒。当时他们也都觉得李洛是个野路子的土鳖,配不上仁州李氏这个家名。
谁成想,他竟然敢起兵造反,还经营起这么大的势力!
李洛啊李洛,真不是我们走眼,实在是你隐藏的太深了,骗了我们所有人啊。
你这个害人精!小人!毒蛇!
你,不会有好下场!
李蕙质则是幽幽叹了口气,她要去临安见那个曾经的“五哥”了。万一李洛成事,很有可能对李氏动手。她必须帮家族消弭这个万一。
女人的直觉更加敏感。她感觉李洛并不是无情无义的人,毕竟兄妹相称数年,虽然是假的,但总有几分香火之情吧?
可李洛陇西李氏汉人的身份,已经传遍天下。她以仁州李氏的身份去见李洛,李洛会不会为了刻意避嫌,杀掉自己?
不是没可能啊。
一时间,李蕙质也忐忑不安。李洛还会顾忌“兄妹之情”么?
…………
临安。
九月二十五日,颜铎和李沅带着李征、李律、李微,终于来到临安。
李洛和崔秀宁得到消息,喜出望外的出镇塘门,去钱塘江码头亲自迎接。
颜铎牵着李征,李沅和张稚娘分别抱着李律和李微,身后还跟着雍州牧的兽宠:四只狐狸。
“父亲。”李洛首先扶住牵着李征的颜铎。
颜铎拉过身后粉妆玉琢的雍州牧,温言道:“孙儿,这就是你爹,叫爹。”
“爹。”李征奶声奶气的怯怯叫道,肖母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李洛。李洛看到粉嘟嘟的儿子,心中欢喜无限,正待要去抱他,李征却往后一退,躲在颜铎背后,偏着脑袋吸着手指警惕的看着自己。
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鹿。
他眼下才两岁半,记忆力还很差,早就不记得阔别大半年的父亲李洛了。
别说李洛,就是分别五个月的崔秀宁,他也不再记得。
他现在能记得的,只有大父,姑姑,张姨,以及弟弟妹妹,再就是几只狐狸。
“征儿。”崔秀宁眼睛有点湿润的一把抱起李征,“有没有想念娘亲?”
“大父…”李征突然遭受袭击,被一个“陌生人”抱着,立刻惊慌的挣扎起来,求救般看着颜铎。
“那是你娘!你不是天天想你娘么?她就是。”颜铎只好解释。
“娘?”李征偏着脑袋,怔怔看着崔秀宁,露出思索的神色。慢慢的,小家伙的眼睛柔和下来,越看越觉得崔秀宁的脸蛋很熟悉,香味儿也熟悉。
“娘亲…”小家伙终于主动呼唤出来。
崔秀宁被一声娘亲叫的心都化了。这儿子,终于没有完全忘记自己。
李征还会叫爹娘,而李律和李微却已经“不知爹娘为何物”。两人和颜铎不太亲,最亲的是姑姑李沅。
“兄长,阿嫂。”李沅笑吟吟的给李洛崔秀宁见礼,“多日不见,小妹真是想念。”
张稚娘也给两人见礼。
“好啊,这次总算是阖家团聚了。”颜铎显得非常高兴,老人最喜团聚。
一行人回到凤凰山下的皇宫,颜铎欣慰万分的说道:“吾儿已定东南,老夫老怀甚慰,可以无忧了。哎,说起来,为父还是五十多年前来过临安。”
“哦?那时金宋俱在,父亲来临安是…”李洛有点好奇。
颜铎遥望北方,很是感慨的说道:“天兴二年,为父受哀宗之命,随完颜阿虎使宋求援,也是九月来到临安。只是那时的临安,可比如今繁华多了。”
“这大宋皇宫,也不像样子了。”颜铎指指凤凰山东北,“吾记得那里,有好大一片园林,里面梯台楼阁,犹如仙境。如今竟然没了。”
“吾为副使,随完颜阿虎入宫,见宋主赵昀,言乞粮抗元之事,赵昀不允,完颜阿虎和吾以大金亲王之尊,下跪哭泣跪求,满朝宋臣冷嘲热讽。算起来,五十一年了。想不到这座皇宫如今归了我儿。哈哈哈!”
颜铎笑得很是畅快,似乎五十年前的不快一扫而空。
…………
九月二十九,李洛称王大典的礼仪就开始启动了。
礼部在临安城布置了彩棚,宫灯,红绸,装点喜庆之色。新设置的尚宝司已经按照李洛的要求刻制好所有印玺,符牌,宝册,典簿。
新设置的司仪监,也在文天祥和郑思肖的指导下,准备好一整套礼仪流程。太乐署也备好了礼乐。
称王和称帝相比,礼仪要简单太多,舆服也简单太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事实上,李洛连服饰都不用更换,因为唐公是诸侯,唐王也是诸侯,服色制度并无不同。
唐公和唐王能有什么区别?本质上就是一回事。
进位大典最核心的程序,无非就是祭天,告祖,封授。
当然,因为唐国的道庙制度,李洛除了祭天告祖,还应该去几大道宫祭祀。不过因为临安的几大道宫刚刚破土修建,这道程序也就是省略了。
这一天,广州赵宋小朝廷的国使,以及萧梁的国使,先后来到临安,祝贺李洛进位大典。
李洛和崔秀宁早就收到消息,所以辛苦的到来李洛毫不意外。
两国使者为祝贺而来,李洛当然不会怠慢,让他们住进临安使馆驿,好生招待。
十月初一这天东方刚白,临安城钟楼就响起来了悠扬的钟声。
“咚——”
所有人知道,唐公称王的礼仪开始了。
此时的凤凰山坤宁宫,李洛和崔秀宁,包括颜铎,李沅,李征,李律,李微,全部穿上了大小礼服。
清晨时,礼部来请李洛去圜丘祭祀天地山川。新设立的钦天监,象征性的禀告李洛:天象如常,可顺利举行仪式。”
祭词都是郑思肖写好的程式文章。李洛头戴九旈冠冕,率领文武大臣来到城外的圜丘,照着念一遍,就算完成。
“……臣遂进位称王,国号大唐,以临安为行在,臣以恢复夏土为念,故以土为德。臣谨告昊天上苍,伏祈福佑…”
祭文读完之后,一把鎏金座椅就已经摆在圜丘祭坛边,坐北朝南,高过地面五尺。但是此时,李洛还不能做坐上去。
李洛当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脱下自己的冠冕和礼服,小心的叠起来。紧接着礼官递上一把锹,李洛拿起锹,吭哧吭哧的开始挖坑。(真挖坑)
说实话,当着这么多手下的面挖坑,李洛真的感觉有点羞涩,他感觉比在千军万马面前演讲还要难。
秀儿啊。
不过,这才刚开始哦。
李洛挖了一个两尺深的坑,再将自己脱下来叠好的冠冕衮服放入坑中埋起来,再填土拍结实。
这叫“埋冕祭天”,是祭天时的一个仪式,但只有开国之君才有这个资格。
意思是,老天啊,我要称王称帝了,我刚才给您送了一套衣帽,给点面子哦。点个赞吧,我会好好干的。
等到李洛干完“埋冕祭天”,掌管舆服的礼官又进献一套唐国常服,为李洛穿上。
九旈冠冕刚才已经挖坑埋了,现在李洛戴的,乃是幞头。他的常服,则是杏黄暗绣蛟龙云纹锦服,比赵官家的常服华贵,但又绝对不花哨。
“恭请君上登位!”
李洛一换上常服,总揽礼仪大典的文天祥,就率领百官来到李洛挖坑埋冠冕的地方,一起下拜。
礼官赶紧说道:“拥护君上登位!”
文天祥和郑思肖等领衔的官员立刻站起,一群人走到李洛身边,抓手的抓手,抬腿的抬腿,托屁股的托屁股,一起将李洛抬了起来。而没有机会接触李洛身体的臣子,也紧紧围着。
就这样,李洛被一群大臣抬着上了五尺土台上的王座,轻轻将李洛放在王座上。
然后,礼官就取下李洛的幞头,再次戴上另一顶九旈冠冕。再帮他脱下常服,换上另外一套衮服。
这个程序表示君主是被臣民真心拥戴上位的,不是自己给自己戴的帽子。
另一边一身盛装的崔秀宁,见到李洛那边的一幕,虽然看的想笑,脸上却端庄娴静,很有母仪唐国的风范。
根据礼仪,李洛进位祭天,崔秀宁不用同祭,但需要在一边陪祭。算是列席。
一番折腾之后,重新穿戴上冠冕衮服的李洛,就端坐在土台上的王座上,他的身后是圜丘祭坛,祭坛后是山川大地,衬映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秋光漫漫,天风徐徐。
意境宏阔高远,真有天地悠悠之感。王座上的李洛,在如此背景之下,顿时变得无比苍茫肃穆,似乎要融入这天地山川,融入这秋色原野之中。
一种神秘的气氛,油然而生。
正在这时,忽然不远处的山岗处,传来一声牛鸣声。
‘哞——’
众人忍不住回头看去,只见一头青色的大水牛扬蹄奋起奔上山岗,低着峥嵘的头角往上奔驰,一直低头往上,再往上,最后竟然一口气冲上山岗,隐入苍茫的树林中不见了。
“哞——”
只留下一声高亢悠远的牛鸣,回荡在山林间。
群臣无不心生惊异,比较懂的人,则是惊喜。
这可是大大的吉兆啊。
青牛登山,低头奋起,这预示着唐国大业将蒸蒸日上,势不可挡啊。
李洛也有点高兴,我去,这有点巧啊。我一祭天,这大青牛就登山奋起。
大牛市啊,好兆头。
这可不是他刻意安排的祥瑞,真的是个巧合。
但青牛登山的巧合,无疑为李洛的进位大典增添了一些吉祥之兆。
“参拜大王,见礼!”礼官有点激动的大喝。
“拜见大王,恭贺大王!”文天祥,林必举等文武大臣一起下拜,直接跪下黄土之上。
至此,祭天仪式才完全结束。这时,李洛才可以真正成为唐王。
上午巳时,李洛又在临时搭建的唐庙祭告祖宗。仪式也很简单。
首先是点神主。李洛在始祖李渊,高祖李时珍,曾祖李贽,祖父李定国,父亲李秀成的牌位上点上神主,再献上祭品,念了祭告词,就算完事。
当然,用的还是诸侯的七鼎。
九鼎,是天子之礼,他是不能用的。
到了中午,饥肠辘辘的李洛再次回到归德殿,携崔秀宁正式在归德殿御门升座,接受群臣朝贺。
首先是读表。
归德殿外的广场两边,仪仗队,侍卫,狮虎大象犀牛白鹤大龟整齐排列,旌旗招展,很是庄严。
太乐署的黄钟大吕也适时奏响,一片典雅祥和,堂皇正大的气象。
“贺大王—拜!”礼官再次唱喝。
“拜见大王!恭贺大王!大吉大利!天佑大唐!”千百人一起下拜,声音惊天动地。
“捧表官!上表!”礼官唱喝。
一个官员捧着一圈文书,缓缓上前。
“接表官,接表!”
一个官员结果文书,来到李洛王座之侧。
“展表官!展表!”
两个官员再次上前,恭敬的打开转轴,展开文书。
“宣表官!宣表!”
最后,作为宣表官的马致远,出现这众人之前。这这些表官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最后的宣表官了。
马致远对李洛和崔秀宁恭敬行礼,然后走到两个展表官中间,开始宣读。
ps:今晚就到了了,晚安!蟹蟹支持。节日快乐!
清逸文学
可李签兄弟商议许久,也难以想出既保险有靠谱的主意。
如何能向李洛释放出善意,而又不会被元廷察觉?即便被元廷察觉,也不会引来大祸?
最后只能决定,派与李洛熟悉的李蕙质带着厚礼悄悄走一趟,去临安见李洛一面,表示李氏的苦衷。
李蕙质只是个女子,不会引起元廷瞩目。就算万一有了差池,也有推诿的空间。
李签做了这个决定,感慨万分。曾经李洛是他的“侄儿”,他对李洛也抱以厚望,而李洛也“伯父长,伯父短”。
现在想来,正如做梦一般,又感觉荒谬透顶。
此子,当真是李氏的祸星啊。
李洛害的他丢了宰相官位,丢了国公爵位,害的他和李氏沦为笑柄。李签原本应该痛恨至极才是,可不知为何,他总是恨不起来。
李若愚也不由想起几年前在江华李家坞堡的情形。当时他去坞堡见李洛,看见李洛训练的乡勇就是乌合之众,有见到李洛白日享乐,不理公务。
当时自己还很瞧不起对方,假意训斥了那个“堂弟”一番,觉得李洛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土鳖,哪里有本事练兵?一朝富贵就沉湎享乐,不思进取,能有什么出息?
可现在他早就明白,那不过是李洛在伪装藏拙,扮猪吃虎而已。
他叫李若愚,可在对李洛的问题上,他发现自己不该叫若愚,而是真愚。
他真恨不得老天突然滚下一个雷,打死李洛这个奸诈虚伪的小人。
李知易等李氏子弟,回想起李洛也恼羞成怒。当时他们也都觉得李洛是个野路子的土鳖,配不上仁州李氏这个家名。
谁成想,他竟然敢起兵造反,还经营起这么大的势力!
李洛啊李洛,真不是我们走眼,实在是你隐藏的太深了,骗了我们所有人啊。
你这个害人精!小人!毒蛇!
你,不会有好下场!
李蕙质则是幽幽叹了口气,她要去临安见那个曾经的“五哥”了。万一李洛成事,很有可能对李氏动手。她必须帮家族消弭这个万一。
女人的直觉更加敏感。她感觉李洛并不是无情无义的人,毕竟兄妹相称数年,虽然是假的,但总有几分香火之情吧?
可李洛陇西李氏汉人的身份,已经传遍天下。她以仁州李氏的身份去见李洛,李洛会不会为了刻意避嫌,杀掉自己?
不是没可能啊。
一时间,李蕙质也忐忑不安。李洛还会顾忌“兄妹之情”么?
…………
临安。
九月二十五日,颜铎和李沅带着李征、李律、李微,终于来到临安。
李洛和崔秀宁得到消息,喜出望外的出镇塘门,去钱塘江码头亲自迎接。
颜铎牵着李征,李沅和张稚娘分别抱着李律和李微,身后还跟着雍州牧的兽宠:四只狐狸。
“父亲。”李洛首先扶住牵着李征的颜铎。
颜铎拉过身后粉妆玉琢的雍州牧,温言道:“孙儿,这就是你爹,叫爹。”
“爹。”李征奶声奶气的怯怯叫道,肖母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李洛。李洛看到粉嘟嘟的儿子,心中欢喜无限,正待要去抱他,李征却往后一退,躲在颜铎背后,偏着脑袋吸着手指警惕的看着自己。
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鹿。
他眼下才两岁半,记忆力还很差,早就不记得阔别大半年的父亲李洛了。
别说李洛,就是分别五个月的崔秀宁,他也不再记得。
他现在能记得的,只有大父,姑姑,张姨,以及弟弟妹妹,再就是几只狐狸。
“征儿。”崔秀宁眼睛有点湿润的一把抱起李征,“有没有想念娘亲?”
“大父…”李征突然遭受袭击,被一个“陌生人”抱着,立刻惊慌的挣扎起来,求救般看着颜铎。
“那是你娘!你不是天天想你娘么?她就是。”颜铎只好解释。
“娘?”李征偏着脑袋,怔怔看着崔秀宁,露出思索的神色。慢慢的,小家伙的眼睛柔和下来,越看越觉得崔秀宁的脸蛋很熟悉,香味儿也熟悉。
“娘亲…”小家伙终于主动呼唤出来。
崔秀宁被一声娘亲叫的心都化了。这儿子,终于没有完全忘记自己。
李征还会叫爹娘,而李律和李微却已经“不知爹娘为何物”。两人和颜铎不太亲,最亲的是姑姑李沅。
“兄长,阿嫂。”李沅笑吟吟的给李洛崔秀宁见礼,“多日不见,小妹真是想念。”
张稚娘也给两人见礼。
“好啊,这次总算是阖家团聚了。”颜铎显得非常高兴,老人最喜团聚。
一行人回到凤凰山下的皇宫,颜铎欣慰万分的说道:“吾儿已定东南,老夫老怀甚慰,可以无忧了。哎,说起来,为父还是五十多年前来过临安。”
“哦?那时金宋俱在,父亲来临安是…”李洛有点好奇。
颜铎遥望北方,很是感慨的说道:“天兴二年,为父受哀宗之命,随完颜阿虎使宋求援,也是九月来到临安。只是那时的临安,可比如今繁华多了。”
“这大宋皇宫,也不像样子了。”颜铎指指凤凰山东北,“吾记得那里,有好大一片园林,里面梯台楼阁,犹如仙境。如今竟然没了。”
“吾为副使,随完颜阿虎入宫,见宋主赵昀,言乞粮抗元之事,赵昀不允,完颜阿虎和吾以大金亲王之尊,下跪哭泣跪求,满朝宋臣冷嘲热讽。算起来,五十一年了。想不到这座皇宫如今归了我儿。哈哈哈!”
颜铎笑得很是畅快,似乎五十年前的不快一扫而空。
…………
九月二十九,李洛称王大典的礼仪就开始启动了。
礼部在临安城布置了彩棚,宫灯,红绸,装点喜庆之色。新设置的尚宝司已经按照李洛的要求刻制好所有印玺,符牌,宝册,典簿。
新设置的司仪监,也在文天祥和郑思肖的指导下,准备好一整套礼仪流程。太乐署也备好了礼乐。
称王和称帝相比,礼仪要简单太多,舆服也简单太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事实上,李洛连服饰都不用更换,因为唐公是诸侯,唐王也是诸侯,服色制度并无不同。
唐公和唐王能有什么区别?本质上就是一回事。
进位大典最核心的程序,无非就是祭天,告祖,封授。
当然,因为唐国的道庙制度,李洛除了祭天告祖,还应该去几大道宫祭祀。不过因为临安的几大道宫刚刚破土修建,这道程序也就是省略了。
这一天,广州赵宋小朝廷的国使,以及萧梁的国使,先后来到临安,祝贺李洛进位大典。
李洛和崔秀宁早就收到消息,所以辛苦的到来李洛毫不意外。
两国使者为祝贺而来,李洛当然不会怠慢,让他们住进临安使馆驿,好生招待。
十月初一这天东方刚白,临安城钟楼就响起来了悠扬的钟声。
“咚——”
所有人知道,唐公称王的礼仪开始了。
此时的凤凰山坤宁宫,李洛和崔秀宁,包括颜铎,李沅,李征,李律,李微,全部穿上了大小礼服。
清晨时,礼部来请李洛去圜丘祭祀天地山川。新设立的钦天监,象征性的禀告李洛:天象如常,可顺利举行仪式。”
祭词都是郑思肖写好的程式文章。李洛头戴九旈冠冕,率领文武大臣来到城外的圜丘,照着念一遍,就算完成。
“……臣遂进位称王,国号大唐,以临安为行在,臣以恢复夏土为念,故以土为德。臣谨告昊天上苍,伏祈福佑…”
祭文读完之后,一把鎏金座椅就已经摆在圜丘祭坛边,坐北朝南,高过地面五尺。但是此时,李洛还不能做坐上去。
李洛当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脱下自己的冠冕和礼服,小心的叠起来。紧接着礼官递上一把锹,李洛拿起锹,吭哧吭哧的开始挖坑。(真挖坑)
说实话,当着这么多手下的面挖坑,李洛真的感觉有点羞涩,他感觉比在千军万马面前演讲还要难。
秀儿啊。
不过,这才刚开始哦。
李洛挖了一个两尺深的坑,再将自己脱下来叠好的冠冕衮服放入坑中埋起来,再填土拍结实。
这叫“埋冕祭天”,是祭天时的一个仪式,但只有开国之君才有这个资格。
意思是,老天啊,我要称王称帝了,我刚才给您送了一套衣帽,给点面子哦。点个赞吧,我会好好干的。
等到李洛干完“埋冕祭天”,掌管舆服的礼官又进献一套唐国常服,为李洛穿上。
九旈冠冕刚才已经挖坑埋了,现在李洛戴的,乃是幞头。他的常服,则是杏黄暗绣蛟龙云纹锦服,比赵官家的常服华贵,但又绝对不花哨。
“恭请君上登位!”
李洛一换上常服,总揽礼仪大典的文天祥,就率领百官来到李洛挖坑埋冠冕的地方,一起下拜。
礼官赶紧说道:“拥护君上登位!”
文天祥和郑思肖等领衔的官员立刻站起,一群人走到李洛身边,抓手的抓手,抬腿的抬腿,托屁股的托屁股,一起将李洛抬了起来。而没有机会接触李洛身体的臣子,也紧紧围着。
就这样,李洛被一群大臣抬着上了五尺土台上的王座,轻轻将李洛放在王座上。
然后,礼官就取下李洛的幞头,再次戴上另一顶九旈冠冕。再帮他脱下常服,换上另外一套衮服。
这个程序表示君主是被臣民真心拥戴上位的,不是自己给自己戴的帽子。
另一边一身盛装的崔秀宁,见到李洛那边的一幕,虽然看的想笑,脸上却端庄娴静,很有母仪唐国的风范。
根据礼仪,李洛进位祭天,崔秀宁不用同祭,但需要在一边陪祭。算是列席。
一番折腾之后,重新穿戴上冠冕衮服的李洛,就端坐在土台上的王座上,他的身后是圜丘祭坛,祭坛后是山川大地,衬映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秋光漫漫,天风徐徐。
意境宏阔高远,真有天地悠悠之感。王座上的李洛,在如此背景之下,顿时变得无比苍茫肃穆,似乎要融入这天地山川,融入这秋色原野之中。
一种神秘的气氛,油然而生。
正在这时,忽然不远处的山岗处,传来一声牛鸣声。
‘哞——’
众人忍不住回头看去,只见一头青色的大水牛扬蹄奋起奔上山岗,低着峥嵘的头角往上奔驰,一直低头往上,再往上,最后竟然一口气冲上山岗,隐入苍茫的树林中不见了。
“哞——”
只留下一声高亢悠远的牛鸣,回荡在山林间。
群臣无不心生惊异,比较懂的人,则是惊喜。
这可是大大的吉兆啊。
青牛登山,低头奋起,这预示着唐国大业将蒸蒸日上,势不可挡啊。
李洛也有点高兴,我去,这有点巧啊。我一祭天,这大青牛就登山奋起。
大牛市啊,好兆头。
这可不是他刻意安排的祥瑞,真的是个巧合。
但青牛登山的巧合,无疑为李洛的进位大典增添了一些吉祥之兆。
“参拜大王,见礼!”礼官有点激动的大喝。
“拜见大王,恭贺大王!”文天祥,林必举等文武大臣一起下拜,直接跪下黄土之上。
至此,祭天仪式才完全结束。这时,李洛才可以真正成为唐王。
上午巳时,李洛又在临时搭建的唐庙祭告祖宗。仪式也很简单。
首先是点神主。李洛在始祖李渊,高祖李时珍,曾祖李贽,祖父李定国,父亲李秀成的牌位上点上神主,再献上祭品,念了祭告词,就算完事。
当然,用的还是诸侯的七鼎。
九鼎,是天子之礼,他是不能用的。
到了中午,饥肠辘辘的李洛再次回到归德殿,携崔秀宁正式在归德殿御门升座,接受群臣朝贺。
首先是读表。
归德殿外的广场两边,仪仗队,侍卫,狮虎大象犀牛白鹤大龟整齐排列,旌旗招展,很是庄严。
太乐署的黄钟大吕也适时奏响,一片典雅祥和,堂皇正大的气象。
“贺大王—拜!”礼官再次唱喝。
“拜见大王!恭贺大王!大吉大利!天佑大唐!”千百人一起下拜,声音惊天动地。
“捧表官!上表!”礼官唱喝。
一个官员捧着一圈文书,缓缓上前。
“接表官,接表!”
一个官员结果文书,来到李洛王座之侧。
“展表官!展表!”
两个官员再次上前,恭敬的打开转轴,展开文书。
“宣表官!宣表!”
最后,作为宣表官的马致远,出现这众人之前。这这些表官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最后的宣表官了。
马致远对李洛和崔秀宁恭敬行礼,然后走到两个展表官中间,开始宣读。
ps:今晚就到了了,晚安!蟹蟹支持。节日快乐!
清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