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劝酒与戒酒
喝完酒后的陆验,脸色终于也有些泛红,有人说,讲话能散酒气,所以酒喝到一定量的时候,话多,陆验就是这种情况。
“法生,诗作得好固然重要,但酒量大更重要,你以后要多在这方面锻炼锻炼。”陆验对陈凡说道。
“是,学生当谨记院长的教诲。”陈凡立即恭敬地行礼致谢,表示受教了。
“嗯。”陆验点点头,对陈凡的态度还是挺满意的。
“不若让法生再作一首诗,这诗既要劝酒,又要戒酒,要是法生作得能让大家满意,这后面的酒,法生就可以不饮,要是作不出,那今天正好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法生就不如多饮几碗,以锻炼酒量。”
“好,这可有难度,不如大家也都想一想,作不出来的,当罚酒三碗。”陆验欣然同意,不过把这做诗的范围一下扩大到了全体人员身上。
没想到他这话刚说完,就听见碗碟碰撞的声音,原来陆子峰醉倒,趴在了桌上,又倒了一个。
“法生,你要做不出,喝一碗就可。”陆验对陈凡说道,毕竟是新来的客人,还不是很熟悉,关键是年龄还小,对陆验来说,还是要照顾下的。
“多谢院长!”陈凡说道,“我刚好想到了一首《劝酒与戒酒》诗,不知可否,请大家评定下。”就在这短暂的时刻,陈凡是思绪万千,大脑中的千万智慧火花在相互碰撞,终于一首诗篇形成。
众人都吃惊的望向陈凡,没想到陈凡这么快就有了一首诗,要知道刚林俊说的要求极高,这诗既要劝酒,又要戒酒,本身就是相矛盾的事,林俊自己也是开玩笑的一说,有着故意刁难下陈凡的意思,没想到陈凡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说有了,众人都有点吃惊。
“噢,说来听听。”刚陆验听了林俊的建议,就知道林俊有点故意刁难下陈凡的意思,所以让大家都作,没想到陈凡这么快,就作出了,当即来了兴趣。
“是,院长。”陈凡冲院长点点头,说道:
“劝君更饮一碗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劝君莫饮一碗酒,请以此生待今朝。华灯初上,繁华依旧,今宵最好,来夜怎同?
大家共饮一碗酒,把酒颜欢;大家莫饮一碗酒,把笑颜欢。人生在世,酒能助兴,亦能败兴,人生几何?
饮者自饮,笑者自笑。但得酒中趣,能饮一碗无?”
这个时代,还没有专门喝酒的杯子,酒的度数也比较低,大家一般用的是碗喝,所以陈凡在诗中用的量词是碗,第一句,陈凡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改了两个字而成,而第二句也是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自遣》,后面就是陈凡根据通过“承影”帮助的理解,以及自己读过的诗词,编凑出来的。
有句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表达通过反复朗读、背诵,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作者的智慧,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从而至少能达到吟诵水平。陈凡就是这种情况,只不过,他通过“承影”积累了三百首《诗经》的知识,再加上在现代学得的古诗词,自然而然的就将诗句给拼了出来。
这首诗在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细想下,到目前为止,陈凡作的诗,都没有一首完全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陈凡根据自己所学,改编、拼凑,创造而成。
写文章其实不也就是这么回事么?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需要灵活运用。我们所学的字、词,都是从前人处得来,靠我们自己的运用、拼接、创作,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从而成为了鲜活的文章。
也许创造并不难,难的是要善于总结、思考,从而变成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陈凡在这一步上,无疑在“承影”的帮助下,比寻常人节约了不少时间,更是理解的透彻。
众人听陈凡念完,不仅愣住了片刻,刚才陈凡作了一首《饮酒》诗,众人已经有些吃惊,但也仅仅是吃惊而已,毕竟《饮酒》这诗,虽然意境飘逸、洒脱,但诗中缺少了那总“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的霸气,那种“醒时对人笑,件件喜心头”,表达出的是醉后醒来,忘记了忧愁烦恼,无忧无虑的快乐,是有点理想化的诗篇,别人的评价也会是飘逸、洒脱、浪漫,最后理解成少年不知愁滋味,一笑置之。毕竟太理想的事情,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故该诗虽是佳作,但不能说是千古名作。
但这首《劝酒与戒酒》,却不一样了,境界明显又上一层,如果刚才那首《饮酒》,在境界上是出世,那《劝酒与戒酒》就是出世后的入世了,已经可以千古流传了。
陈凡只觉得这首诗做出,冥冥之中,彷佛打破了什么桎梏,大脑更加清晰,思路更加敏捷,连眼睛视力都更加好使,看东西都彷佛都又清晰了许多,刚在亭子中被喊醒,陈凡就有这种感觉,现在这种感觉更加真切。
是劝人饮酒,还是劝人戒酒,在最后,已经全然不重要,因为饮与不饮,全凭人的心性,助兴则饮,败兴则不饮,所以劝不劝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饮酒前,要自己思考下是否能得到酒中趣,以此决定是否能饮一碗无?这已经不是在劝酒,而是在劝人要懂得思考,懂得自我控制。
这篇诗,从道家角度看,可以说体现了道家无为的真谛,人要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而不是依靠强权约束;在儒家看来,体现的是《论语》中的三思而后行,是一首劝人谨慎行事的诗;在佛家眼中,亦可理解为是对佛家戒律的体现,在这个社会的玄门中,目前只有佛家是提倡戒律的,阐述了佛家中的“戒”,是为了保护我们,让我们获得自在解脱的意境。
可以说,这首诗,不在是一首少年诗,它里面包含了人生哲理,而什么诗文,一旦牵涉到哲理,那就会有褒扬、贬斥,可如果一首不会被贬斥的诗呢,那它推崇的是哪家的思想理念呢,这必然会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现在,陆验听了大赞:“法生,这首真是好诗,好诗,‘但得酒中趣,能饮一碗无?’你们看,做人就当三思而后行,饮不饮,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做事前当三思,这绝对是一首育人的好诗,当为千古名作!”
陈凡听了有些哑然,这首诗怎么成了育人的了?只不过告诉人,饮者自饮,不想饮则不饮,只要快乐、舒心就好。不过,陆验这样说,陈凡自然不会反驳,而是说道:“多谢院长夸赞,这最多只是一首好诗,哪能成什么千古名作,院长过誉了。”
“过誉不过誉的,法生你就别管了。今天还请法生,将这两首诗写下来,好让我留在这亭中,这亭以后就叫棋亭,以此纪念我们今日在此讨论《十九路论》,法生写下惊世之作。”陆验当即说道,接着也不管陈凡同意与否,对阿升说道:“你去准备下文房四宝,记住,要准备府中最好的,供法生书写。”
“是,郎主。”阿升当即下楼去准备。
陈凡也有些无语,当即对陆验鞠了一躬,说道:“多谢陆院长。”
“不,是我多谢法生。”陆验当即摆摆手,郑重的说道:“法生这可是传世之作,他日名扬千古,我这梅园和棋亭也会增光不少。”
陈凡可没意识到,这是什么传世之作,主要是之前看古人写的好诗太多,他没意识到它这首诗,可是截取了古代名人的精华,在这个时代,也绝对算得上是惊艳,当下只以为是陆验的过誉称赞,可一味谦虚也不好,正准备接过话来,转移话题,没想到这时那个叫阿起的小厮和另外一人,抬着一个案几上来了。
陆验也没等陈凡发话,见阿起他们上来,紧接着说道:“瞧,案几来了,今天不仅能见到法生的好诗,还能听到雅君的清音。”
阿升见状,拿出琴来,放置在空案几上,大家谁也没有谈继续做诗的事,而是摆出准备开始欣赏雅君琴音的姿态。
琴音袅袅,歌音曼妙,一曲清歌子夜,唱尽多少相思爱念。清风抚过曼妙的琴弦,明月洒下皎洁的月光,夜仍早,人已醉,孤身的人们,怀念着千丝万缕的缠绵,声若幽谷,琴若摇篮,真真令人不食烟火,体气欲仙。
歌已唱罢,曲已弹完,众人仍逗留在余音之中,还是陆验最先醒来,“雅君的琴音,真是让人留恋呀!”众人皆颔首,唯雅君淡然一笑,微微行礼,谢过众人的夸赞。
“今日听了雅君的琴,见了法生的诗,我也就不献丑了,还有谁准备吟诗或弹琴的?”见无人应答,闲不住寂寞的林俊又问道:“不知道徐郎,自认文武全才的你,可还准备来赋一首诗,或弹奏一曲?把我们给比下去。”
“法生,诗作得好固然重要,但酒量大更重要,你以后要多在这方面锻炼锻炼。”陆验对陈凡说道。
“是,学生当谨记院长的教诲。”陈凡立即恭敬地行礼致谢,表示受教了。
“嗯。”陆验点点头,对陈凡的态度还是挺满意的。
“不若让法生再作一首诗,这诗既要劝酒,又要戒酒,要是法生作得能让大家满意,这后面的酒,法生就可以不饮,要是作不出,那今天正好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法生就不如多饮几碗,以锻炼酒量。”
“好,这可有难度,不如大家也都想一想,作不出来的,当罚酒三碗。”陆验欣然同意,不过把这做诗的范围一下扩大到了全体人员身上。
没想到他这话刚说完,就听见碗碟碰撞的声音,原来陆子峰醉倒,趴在了桌上,又倒了一个。
“法生,你要做不出,喝一碗就可。”陆验对陈凡说道,毕竟是新来的客人,还不是很熟悉,关键是年龄还小,对陆验来说,还是要照顾下的。
“多谢院长!”陈凡说道,“我刚好想到了一首《劝酒与戒酒》诗,不知可否,请大家评定下。”就在这短暂的时刻,陈凡是思绪万千,大脑中的千万智慧火花在相互碰撞,终于一首诗篇形成。
众人都吃惊的望向陈凡,没想到陈凡这么快就有了一首诗,要知道刚林俊说的要求极高,这诗既要劝酒,又要戒酒,本身就是相矛盾的事,林俊自己也是开玩笑的一说,有着故意刁难下陈凡的意思,没想到陈凡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说有了,众人都有点吃惊。
“噢,说来听听。”刚陆验听了林俊的建议,就知道林俊有点故意刁难下陈凡的意思,所以让大家都作,没想到陈凡这么快,就作出了,当即来了兴趣。
“是,院长。”陈凡冲院长点点头,说道:
“劝君更饮一碗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劝君莫饮一碗酒,请以此生待今朝。华灯初上,繁华依旧,今宵最好,来夜怎同?
大家共饮一碗酒,把酒颜欢;大家莫饮一碗酒,把笑颜欢。人生在世,酒能助兴,亦能败兴,人生几何?
饮者自饮,笑者自笑。但得酒中趣,能饮一碗无?”
这个时代,还没有专门喝酒的杯子,酒的度数也比较低,大家一般用的是碗喝,所以陈凡在诗中用的量词是碗,第一句,陈凡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改了两个字而成,而第二句也是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自遣》,后面就是陈凡根据通过“承影”帮助的理解,以及自己读过的诗词,编凑出来的。
有句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表达通过反复朗读、背诵,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作者的智慧,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从而至少能达到吟诵水平。陈凡就是这种情况,只不过,他通过“承影”积累了三百首《诗经》的知识,再加上在现代学得的古诗词,自然而然的就将诗句给拼了出来。
这首诗在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细想下,到目前为止,陈凡作的诗,都没有一首完全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陈凡根据自己所学,改编、拼凑,创造而成。
写文章其实不也就是这么回事么?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需要灵活运用。我们所学的字、词,都是从前人处得来,靠我们自己的运用、拼接、创作,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从而成为了鲜活的文章。
也许创造并不难,难的是要善于总结、思考,从而变成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陈凡在这一步上,无疑在“承影”的帮助下,比寻常人节约了不少时间,更是理解的透彻。
众人听陈凡念完,不仅愣住了片刻,刚才陈凡作了一首《饮酒》诗,众人已经有些吃惊,但也仅仅是吃惊而已,毕竟《饮酒》这诗,虽然意境飘逸、洒脱,但诗中缺少了那总“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的霸气,那种“醒时对人笑,件件喜心头”,表达出的是醉后醒来,忘记了忧愁烦恼,无忧无虑的快乐,是有点理想化的诗篇,别人的评价也会是飘逸、洒脱、浪漫,最后理解成少年不知愁滋味,一笑置之。毕竟太理想的事情,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故该诗虽是佳作,但不能说是千古名作。
但这首《劝酒与戒酒》,却不一样了,境界明显又上一层,如果刚才那首《饮酒》,在境界上是出世,那《劝酒与戒酒》就是出世后的入世了,已经可以千古流传了。
陈凡只觉得这首诗做出,冥冥之中,彷佛打破了什么桎梏,大脑更加清晰,思路更加敏捷,连眼睛视力都更加好使,看东西都彷佛都又清晰了许多,刚在亭子中被喊醒,陈凡就有这种感觉,现在这种感觉更加真切。
是劝人饮酒,还是劝人戒酒,在最后,已经全然不重要,因为饮与不饮,全凭人的心性,助兴则饮,败兴则不饮,所以劝不劝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饮酒前,要自己思考下是否能得到酒中趣,以此决定是否能饮一碗无?这已经不是在劝酒,而是在劝人要懂得思考,懂得自我控制。
这篇诗,从道家角度看,可以说体现了道家无为的真谛,人要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而不是依靠强权约束;在儒家看来,体现的是《论语》中的三思而后行,是一首劝人谨慎行事的诗;在佛家眼中,亦可理解为是对佛家戒律的体现,在这个社会的玄门中,目前只有佛家是提倡戒律的,阐述了佛家中的“戒”,是为了保护我们,让我们获得自在解脱的意境。
可以说,这首诗,不在是一首少年诗,它里面包含了人生哲理,而什么诗文,一旦牵涉到哲理,那就会有褒扬、贬斥,可如果一首不会被贬斥的诗呢,那它推崇的是哪家的思想理念呢,这必然会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现在,陆验听了大赞:“法生,这首真是好诗,好诗,‘但得酒中趣,能饮一碗无?’你们看,做人就当三思而后行,饮不饮,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做事前当三思,这绝对是一首育人的好诗,当为千古名作!”
陈凡听了有些哑然,这首诗怎么成了育人的了?只不过告诉人,饮者自饮,不想饮则不饮,只要快乐、舒心就好。不过,陆验这样说,陈凡自然不会反驳,而是说道:“多谢院长夸赞,这最多只是一首好诗,哪能成什么千古名作,院长过誉了。”
“过誉不过誉的,法生你就别管了。今天还请法生,将这两首诗写下来,好让我留在这亭中,这亭以后就叫棋亭,以此纪念我们今日在此讨论《十九路论》,法生写下惊世之作。”陆验当即说道,接着也不管陈凡同意与否,对阿升说道:“你去准备下文房四宝,记住,要准备府中最好的,供法生书写。”
“是,郎主。”阿升当即下楼去准备。
陈凡也有些无语,当即对陆验鞠了一躬,说道:“多谢陆院长。”
“不,是我多谢法生。”陆验当即摆摆手,郑重的说道:“法生这可是传世之作,他日名扬千古,我这梅园和棋亭也会增光不少。”
陈凡可没意识到,这是什么传世之作,主要是之前看古人写的好诗太多,他没意识到它这首诗,可是截取了古代名人的精华,在这个时代,也绝对算得上是惊艳,当下只以为是陆验的过誉称赞,可一味谦虚也不好,正准备接过话来,转移话题,没想到这时那个叫阿起的小厮和另外一人,抬着一个案几上来了。
陆验也没等陈凡发话,见阿起他们上来,紧接着说道:“瞧,案几来了,今天不仅能见到法生的好诗,还能听到雅君的清音。”
阿升见状,拿出琴来,放置在空案几上,大家谁也没有谈继续做诗的事,而是摆出准备开始欣赏雅君琴音的姿态。
琴音袅袅,歌音曼妙,一曲清歌子夜,唱尽多少相思爱念。清风抚过曼妙的琴弦,明月洒下皎洁的月光,夜仍早,人已醉,孤身的人们,怀念着千丝万缕的缠绵,声若幽谷,琴若摇篮,真真令人不食烟火,体气欲仙。
歌已唱罢,曲已弹完,众人仍逗留在余音之中,还是陆验最先醒来,“雅君的琴音,真是让人留恋呀!”众人皆颔首,唯雅君淡然一笑,微微行礼,谢过众人的夸赞。
“今日听了雅君的琴,见了法生的诗,我也就不献丑了,还有谁准备吟诗或弹琴的?”见无人应答,闲不住寂寞的林俊又问道:“不知道徐郎,自认文武全才的你,可还准备来赋一首诗,或弹奏一曲?把我们给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