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十三面,我们讲到乙五、功德篇。
我们透过《楞严经》的理观跟事修,所谓的──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而带动了整个波罗蜜的事修,对我们有什么样的一个功德?首先我们看灭恶的功德。前文佛陀讲到:有一个人他用十方虚空的珍宝,来供养微尘数佛,成就一个很大、很大的福德。这以下佛陀正式说明受持本经、弘传本经的功德:
显经功超
极恶因果: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
暂时弘经:
【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
罪灭往生:
【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万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术譬喻所不能及。】
佛告阿难说:诸佛如来,语无虚妄。佛陀为了加强我们的信心,先讲出一个观念说:身为佛陀,他的身口意都是真实而不虚妄的。当佛陀对于一件事情还没有确定时,佛陀通常的态度,是保持默然,他一旦讲出来的话,这件事情就确定了。
你要是遇到佛陀说:佛陀啊!你看我会不会往生?佛陀一定保持默然,因为这有很多变量,怎么知道你会往生呢?所以这件事情还没有确定时,佛陀保持默然;但是佛陀的预言──像琉璃王七日之内必定死亡、堕入无间地狱,佛陀一旦讲出来,这件事情大概就是定业了;所以佛陀讲的话,是真实不虚的,只要出于佛陀的口中,那这句话就是真实的。
佛陀先加强我们的信心说:假设有一个人,这个人在学《楞严经》之前,身具四重、十波罗夷──这个人他破了声闻的杀盗淫妄四种戒法,同时也破了菩萨的十波罗夷重罪,大小乘的戒都破了。他生命能够利用的时间很短,瞬息就要经历此方的阿鼻地狱;此方地狱结束以后,再到他方的阿鼻地狱,去受这无量无边的痛苦;他必须穷尽十方无间地狱,因为他造的罪,太重了!
这样带有满身罪障的一个凡夫,他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他能够一念的相应,(这一念指的是很短暂的时间),以一念相应的智慧来受持真如三昧、来正念真如,乃至于把这样的一个思想,在末法当中,开示于未学之人。末法的众生喜欢颠颠倒倒、向外攀缘,他能够引导众生,慢慢的回光返照──把心带回家。那么这个人有什么功德呢?
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正念真如的人,他所造的四重十波罗夷的重罪──应念销灭,当下就销灭了;不但销灭,而且他还能够转变他应该要受的地狱苦因,转成往生安乐的国土,转苦因成安乐果,这是他的灭恶。
其次,他的福德呢?他所成就的福报,超越前面这个布施之人,百倍、千倍、万倍,千万亿倍,乃至于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蕅益大师发明这段经文,从以下两点来解释:
一、从智慧门:
为什么这个人以一念相应的智慧,就能够把地狱的苦因转成安乐果呢?
蕅益大师说:这个是因果法尔如是。因为十法界的升沉,唯此一念而已。为什么我们会到三恶道去呢?因为一念的迷惑颠倒。
整个十法界它的根本——它的本来面目就是一念心性!
我们过去用迷惑颠倒的心,来熏习一念心性,所以把这一念心性当中,本具的三德转成三障;你用迷惑颠倒的心、用贪瞋痴烦恼的心,来熏习一念心性,就把法身、般若、解脱三德,转成烦恼障、业障、报障。过去是这么回事,那现在一念的──回光返照,以觉悟的心来面对一念心性,就能够转这个三障成三德,自然能够转地狱的苦因成安乐果,因果法尔如是!
我们本来就活在一念心性——
不管你承不承当、接不接受、知不知道它存在。总而言之,我们没有一个人,离开过你的一念心性,只不过是佛陀用觉悟的心,来面对他的本来面目,所以佛陀出现万德庄严;我们用向外攀缘颠倒的心,来面对我们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出现六道的轮回;因果法本来就是这样,没有谁在主导的。所以你能够一念的觉悟生起,真实的了解到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第一个消除我们的罪障。
二、从福德门:
为什么能够成就这么大的福报呢?
蕅益大师又说:从福德门来说,一个弘经的人,他能够把这样的一念心性──把心带回家的道理,告诉末法众生,这表示什么呢?他能够转末劫的障碍,成正法的菩提。这个时代是末法时代,大家已经搞不清楚方向,也不知道该怎么修行,盲修瞎练!这个时候有人把经典: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找到了!这样子的话,就是把末法时代转成正法时代,因为正法时代,佛陀也是如是的宣说。他能够转末劫的障碍而成正法,所以他自然能够成就稀有、殊胜的功德。
所以:从智慧门来说,你自己自受用,能够消你的罪障,成就你往生的安乐果;你能够将此经典乃至于四句偈、乃至于把这个观念告诉某一个人,那你等于是把这个人,带到正法。你了解道理,你跟正法差不多;你要不明白道理,就算你生长在佛世也没有用。
我们说《楞严经》是大乘经典第一部消失的经典。
什么叫:《楞严经》消失?诸位知道吗?
当这部经还在,但没人知道里面讲什么道理,这一部经就等于消失了!
我们的心念,已经不能跟这一部经相应了、不能产生一念的相应,虽然文字讲得很清楚…没有人懂得它的道理、没有人知道该怎么修行了,这部经在人世间,就等于消失!不是说经本还在就是经典。因为你要能转──心悟转《法华》,你要觉悟了,你就能够把《楞严经》在心中转;你要不明白道理,你整天读诵,那你是被文字所转──心迷《法华》转。所以从智慧门我们可以灭除自己的罪障,因为你的心开始改变了。其次,你今天能够把这个观念,告诉那些颠倒的众生,等于是把他心中的光明点亮来,给他一个生命的方向、给他一个希望、给他一个善根,那你等于是把他带回到正法时代,这当然功德就很大了!
关于一念的相应,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叫波斯匿王──就是舍卫国的波斯匿王,他很护持三宝。邻近国家的国王,送给他五百只的白雁来讨好他,因为波斯匿王军事强大。波斯匿王就把这五百只白雁安置在佛陀精舍隔壁的树林里,找了一片的林子,就把五百只白雁养在那个地方,白雁晚上在树林睡觉,白天就飞出来,在空中飞翔。
佛陀到了早上,带着弟子们去托钵,回来吃完饭之后,佛陀按照常规要开示。佛陀开示的时候,那些白雁就飞到树林下,静静的聆听佛陀的开示;等到佛陀开示结束后,牠们欢喜的又飞到虚空中飞翔,到了晚上又树林睡觉…如是的过了几个月;之后这些白雁,有一天要飞出来的时候,不小心,误触到猎人的网子,这五百只就被网住,全部死了。死掉之后,因为它们在临终之前,一念的智慧生起──闻法欢喜,皈依三宝,它们的神识就生到忉利天去了。当然他刚投生天人的时候,他会忆念我为什么往生到天界?感念佛陀的说法,五百个天人就以天人的身份,下到人间──绕佛三匝,用天女散花来供养佛陀;佛陀为说四谛法门,这五百个天人即当下证得初果。
那我们看这五百只白雁,它的心──本来是一个畜生的心,黯钝愚痴,它用黯钝愚痴的心来面对一念心性,当然出现的是畜生的果报。一念心性它很公平,你用什么样的因缘来熏习它,它就出现什么果报给你。但是当这五百只白雁每天听法之后,慢慢的…心生者则种种法生──它的智慧心生起了,它的闇钝心消失了──心灭者则种种法灭,它畜生的心消失了,三个月后业报尽了,自然的它天人的果报现前,转成一种智慧的心、皈依三宝的心,乃至于佛陀为他讲《四圣谛》,他跟我空的真理产生相应,而证得初果。所以:
心念的改变──正是启动你生命根本的改变!
你今天修了很多善法,你的生命不一定会改变;因为你修善,那是一种善业力,但是你听闻佛法,产生那种觉悟的心,这样的改变,不得了。我要提醒大家:善业力跟觉悟是两回事,你从根本上的觉悟,佛教叫脱胎换骨啊!。在佛教里,外表的改变,那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你发自内心的觉悟那就不同!那真的是一念的相应慧生起,那真的是古人说啊:打破虚空笑满腮,整个身心世界都破坏掉了。
一般来说,在家居士生命一个很大的觉悟、改变是受菩萨戒的时候,这时候的改变是很大的,菩提心发出来的力量是很大的。出家众──是你刚出家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其次,你登坛受大戒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从因缘法来看,受五戒改变不大,但是受菩萨戒的改变就很大了,你是以佛心为己心,那还得了啊!所以有些人受菩萨戒业障现前,这正常的,他一定要把业障逼出来,以前是烦恼做主,现在是菩提心做主,这个家主人换别人做了,那完全不同!
所以:佛教徒的生命真实改变,从你的觉悟开始下手。
诸位!你会觉得佛的功德法──佛者觉也,佛有无量的功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但是我们伟大的佛陀,用觉悟这个字来总持所有功德。为什么?为什么佛用觉悟?
因为:佛陀所有功德,以这个当根本──只有觉悟才有一切所有的功德。
这个人迷惑颠倒就算造善业,也只是个有漏的善业,还是属于轮回性。所以你不要小看你受菩萨戒,那一念的相应,那是你整个生命的脱胎换骨,当然你要真实的发心才可以。
丙二、明生善力用
一念真实的相应,它生起什么样的善根呢?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至菩提,无复魔业。】
我们能够在末法时代能诵此经,诵──当然读诵就是要明白道理,这里偏重理观,就是经常的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一个人要不断的忆念真如;其次,能持此咒──这是讲事修,应该包括奉持四重戒法…。这样子,他所成就的大乘善根,以佛陀的智慧辩才来宣说,尚且穷劫不尽。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依我教言,来为人宣说──利他,如教行道──自利,依止理观、事修来修行,有什么好处呢?直至菩提,无复魔业。这个地方的魔业是指什么呢?古德说有三个:
第一、凡夫的魔障:一般凡夫修行就有鬼神障、魔障。
第二、外道的邪见。
第三、二乘的偏空。
修学《楞严经》的人──他不容易退转,他直趣无上菩提,永不退转。因为他所有的功德是安住在不生灭心,既然安住不生灭心,怎么退转呢?他是以无相真如为住,所以他的大乘菩提善根特别坚固,不会受到这些魔境的干扰。
甲三、结劝
乙一、安住真如
这一点最重要了!修行人先求安住,才有资格谈调伏的问题:
真妄不二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观相元妄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观性元真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这一科,分成两大段:首先做一个总说,我们的生命有两个部份:
第一个:虚妄的假相──这些浮尘诸幻妄相,是过去业力所变现的一个身心世界,可能是一个男人的身心世界,也可能是一个女人的身心世界,这是一个虚妄的假相。
第二个:真实的功德──就是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它的体性是真实的。但是随业力熏习,所变现的五阴是一个假相。
什么是假相呢?只要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因缘别离而灭的。这就是暂时的假相,这个因缘主要是指善、恶的业力。在这个假相当中,我们要永远记住一个重要的观念:
虚妄的假相,是不离开真实的。
你要去哪里找真实的呢?就在这个虚妄的假相当中,你就能够找到真实──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众生的一念心性,他本来就没有这个假相,这就是我们的安住处。
前面讲过:修行人,大家都在拜忏、都在持咒,但是每一个人进步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佛陀《法华经》以一佛乘分别说三──说:你从台中到台北,有些人骑脚踏车,可不可以到?当然是可以到;有些人是开车、有些人是坐高铁,哪一个速度快?当然高铁快。
谁要能够掌握一个乘──修行的方法,你就能够掌握修行的速度。
的确,修行法门是有差别的,法门要是没有差别,智者大师就不用判教──顿、渐、秘密、不定。一个人要进步,你的思考模式是很重要的…理观。你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对治烦恼;你要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你临命终的时候,你要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你这个思考模式能够建立起来,你返妄归真的速度非常得快!如果你执着烦恼是真实的,那就糟了!那就有得对治了。所以我们常说:一个人不要老是觉得自己业障深重,你老是觉得自己业障深重,到最后──你果然业障深重,真的是这样!是你自己要住在那个业障深重。
这段文很重要,诸位你要常常把它读一读: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从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建立你的断恶、修善、度众生。
有一个禅师──
他晚上去禅堂参禅之后,当他要回寮房,走楼梯的时候,不小心啊,踩到一个东西,呱唧一声。他说:糟糕了!踩到青蛙了。就很惭愧、也很后悔,一直念佛给它回向;念完以后…他离开的时候,非常的恼恨,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总觉得那只青蛙的冤魂一直在吵他,一晚没有睡好。第二天起来的时候,他的徒弟在外面扫地,就说:师父啊,你门前怎么有一条踩烂的茄子啊!他师父听到这一句话,通身清凉,昨天晚上被自己的妄想害了!
当你打妄想的时候——你看风云变色——
其实我们都是自己障碍自己的,没有一个人能够障碍你,都是你自己的妄想。
一个修行人佛者觉也!你要想办法,从你的妄想跳脱出来,这是关键。我们不可能不打妄想,这强人所难;但是你打妄想的时候,你先稳住,首先你要知道你在打妄想,一个人知道自己在打妄想,你就有救了。我们常说:一个人可以起烦恼,不能起颠倒;一个人最怕的就是──你打妄想、你还不知道,那就很麻烦了!
理论上来说,修《楞严经》的人,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反应不要太快,因为你的第一念反应,肯定是妄想。你看忏公师父做事情很慢的,他老人家说:欸,你去规划一下什么什么事情…。之后,我们把企划书呈给忏公师父,他看完以后他讲一句:欸好,再看看…再看看。一放就放了好几个月。为什么再看看呢?他就是在等待因缘出现,妄想让它沉淀下来,妄想最怕的是什么?时间啦!一个反应太快的人,很容易出差错。其实我们不要被世间的学问所转,要追求效率。这个都不对的。当然小事情,你知道就赶快去做;越大的事情,先去拜拜佛、静坐一下,让妄想沉淀。
妄想它的问题在哪里?
它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它是生灭变化的,即便你不对治它,它也自然会消失掉,但是你一执着它,那不得了…它变得扩大、变得有力量。所以妄想好不好对治?答案是:很难讲。你要执着它,它就变得很强大;你要认为说你本来就没有妄想,它就没有力量。讲真的…修《楞严经》的人,反应不要太快,越大的事情,缓一缓再看看;再看看的时候,妄想自然会消失掉,你会知道──我这样做,到底是妄想的推动?还是一种真实的智慧?你马上可以看得出来。
总之:修学《楞严经》第一件事情——先安住真如,跳脱妄想,这是第一件事情。
乙二、成就三不(不迷、不取、不动)
客不成害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消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
迷乱由主
【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悟则必胜
【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
前面的经文讲到安住真如──我们要不断的提醒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安住真如之后,我们心中产生一个正念力,会跟过去的妄想会怎么样?真妄交攻,你一定会把过去的妄想逼出来,那就是魔境了。一个修行人肯定会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内魔—内在的烦恼魔,外在的鬼神障。你看有些人打佛七,越打佛七烦恼越重,突然间脾气很暴躁,或者一直哭泣…很悲伤。这该怎么办呢?我们要注意这一句话:
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内在的妄想也好,外在的鬼神障也好,它们的本质都是虚妄的。
永远要记住──它们是虚妄的,假借因缘而有。而我们今天安住的真如,是本来就具足的一个真实的心性──诸佛所证、众生本具的妙觉心性。它怎么能够破坏你呢?它要去破坏你,就像风去吹光明,怎么可能把光明吹灭呢?如刀断水,了不相触,各走各的;而且真能破妄、邪不胜正,你就像沸汤,它就像坚冰,它跟你接触,它自然消失掉;所以我们遇到了魔障,你不要紧张,因为你要知道它是虚妄性的,你是真实性的,这是第一点。
一个人为什么会被魔障所侵入呢?
因为,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诸位你要打佛七、用功闭关,你就知道:烦恼也好、内魔也好,外在的鬼神他要破坏你,第一件事情,他先破坏你的正念,他一定要把你从真如叫出来。其实他没办法破坏你,他只是引诱你,让你自己破坏你的正念,是你自己要出来的;我引诱你,但是你自己出来的,你自己迷惑颠倒了,他才有机可乘!所以说穿了,他只是一个助缘!所以我们遇到了魔障,不要紧张,因为他是虚妄的,你是真实的,你像光明,他像黑暗。
你要怎么办呢?当处禅那,觉悟无惑──你要把心收摄起来,禅那就是止观,好好的不要迷惑颠倒,保持不迷、不取、不动,在这一念心性当中,提起你的佛号、提起你的咒语,这个魔是无奈汝何!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阴暗的,遇到光明,阴暗当然消失;因为光明能够破除黑暗,他怎么能够留下来扰乱你的禅定呢!
我们可能在修学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些魔障,这时候你要加强你的光明、加强你的佛号,安住你的不生灭心,安住你的佛号,它自然会消失掉。这时候绝对不要乱动,你越紧张、越乱动…它有机可乘。我们前面讲安住,这里讲调伏,就是不要乱动。
乙三、功德超胜
迷故成障
【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悟则功超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结示劝修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这里把凡夫众生的整个惑、业、苦,跟诸佛的法身、般若、解脱,这两者的缘起说出来:
其实我们众生的心,从本质上来说,跟佛是一样的──同样是一念心性;但是为什么我们就出现六道轮回呢?因为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我们用迷惑颠倒的心,来面对我们一念心性,我们违背了真如的觉性而向外攀缘,就引生了尘劳烦恼,由尘劳烦恼就招感了生老病死,是我们选择用攀缘的心,来面对我们一念心性。
佛陀为什么那么的自在呢?
因为:佛陀他用觉悟的心,我以妙明──就是以观照的智慧,来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所以能随顺于真如本性;而真如本性,它本来就是充满了觉性、充满了光明…圆照法界!所以佛陀能够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比方说,佛陀一念的清净心安住真如道场,但是他的法身同时能够遍十方界,他能够含受十方虚空;他能够在一个微小的毫端当中,现出广大的诸佛国土;他能够在一个微尘当中,现广大身,转大法轮。
佛陀为什么有这么多自在力呢?这个力量是谁给他的呢?
因为:佛陀是灭尘合觉──佛陀远离了向外攀缘,他选择了向内安住,所以把真如的功德表现出来。真如有无量的功德,当然它也可能造成无量的过失,看你怎么面对。所以智者大师说:性具,我们这一念心本具善恶的潜能:你用迷惑颠倒的心来面对你的本来面目,你启动的是流转门;你用觉悟的心来面对你的心性,你启动的是还灭门。
这是很公平的——
这一心二门:你要向外攀缘,你打开了生死流转之门,是你自己打开的;你回光返照,你打开了涅盘安乐之门,同样是一念心性。
所以说:向外攀缘的结果,是产生尘劳、产生世间的苦恼相;回光返照,就产生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的功德庄严;同样是一念心性,你用不同的心态来面对,它的结果就不一样,这是最后的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听经闻法就是你要保持自觉——自己觉悟!一个人,你要跳火坑、你要迷惑颠倒,谁都救不了你的。所以我们听闻佛法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产生觉悟──自觉、自审、自调,懂得自我调整、自我反省,那你就会不断进步!
《楞严经》简单讲:就是让你修行上路;你找到了一个方法,哦!原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一念心性当中,你要怎么去面对它:你是打开它的痛苦之门?还是打开它的安乐之门?关键就看你一念的迷或悟而已!
好,我们今天把这个课程,就跟大家研究到这个地方,我们感谢和尚尼,还有全体住众的护持,也感谢所有的义工,每个礼拜来帮我们搬桌子,好,我们回向!(完)
我们透过《楞严经》的理观跟事修,所谓的──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而带动了整个波罗蜜的事修,对我们有什么样的一个功德?首先我们看灭恶的功德。前文佛陀讲到:有一个人他用十方虚空的珍宝,来供养微尘数佛,成就一个很大、很大的福德。这以下佛陀正式说明受持本经、弘传本经的功德:
显经功超
极恶因果: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
暂时弘经:
【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
罪灭往生:
【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万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术譬喻所不能及。】
佛告阿难说:诸佛如来,语无虚妄。佛陀为了加强我们的信心,先讲出一个观念说:身为佛陀,他的身口意都是真实而不虚妄的。当佛陀对于一件事情还没有确定时,佛陀通常的态度,是保持默然,他一旦讲出来的话,这件事情就确定了。
你要是遇到佛陀说:佛陀啊!你看我会不会往生?佛陀一定保持默然,因为这有很多变量,怎么知道你会往生呢?所以这件事情还没有确定时,佛陀保持默然;但是佛陀的预言──像琉璃王七日之内必定死亡、堕入无间地狱,佛陀一旦讲出来,这件事情大概就是定业了;所以佛陀讲的话,是真实不虚的,只要出于佛陀的口中,那这句话就是真实的。
佛陀先加强我们的信心说:假设有一个人,这个人在学《楞严经》之前,身具四重、十波罗夷──这个人他破了声闻的杀盗淫妄四种戒法,同时也破了菩萨的十波罗夷重罪,大小乘的戒都破了。他生命能够利用的时间很短,瞬息就要经历此方的阿鼻地狱;此方地狱结束以后,再到他方的阿鼻地狱,去受这无量无边的痛苦;他必须穷尽十方无间地狱,因为他造的罪,太重了!
这样带有满身罪障的一个凡夫,他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他能够一念的相应,(这一念指的是很短暂的时间),以一念相应的智慧来受持真如三昧、来正念真如,乃至于把这样的一个思想,在末法当中,开示于未学之人。末法的众生喜欢颠颠倒倒、向外攀缘,他能够引导众生,慢慢的回光返照──把心带回家。那么这个人有什么功德呢?
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正念真如的人,他所造的四重十波罗夷的重罪──应念销灭,当下就销灭了;不但销灭,而且他还能够转变他应该要受的地狱苦因,转成往生安乐的国土,转苦因成安乐果,这是他的灭恶。
其次,他的福德呢?他所成就的福报,超越前面这个布施之人,百倍、千倍、万倍,千万亿倍,乃至于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蕅益大师发明这段经文,从以下两点来解释:
一、从智慧门:
为什么这个人以一念相应的智慧,就能够把地狱的苦因转成安乐果呢?
蕅益大师说:这个是因果法尔如是。因为十法界的升沉,唯此一念而已。为什么我们会到三恶道去呢?因为一念的迷惑颠倒。
整个十法界它的根本——它的本来面目就是一念心性!
我们过去用迷惑颠倒的心,来熏习一念心性,所以把这一念心性当中,本具的三德转成三障;你用迷惑颠倒的心、用贪瞋痴烦恼的心,来熏习一念心性,就把法身、般若、解脱三德,转成烦恼障、业障、报障。过去是这么回事,那现在一念的──回光返照,以觉悟的心来面对一念心性,就能够转这个三障成三德,自然能够转地狱的苦因成安乐果,因果法尔如是!
我们本来就活在一念心性——
不管你承不承当、接不接受、知不知道它存在。总而言之,我们没有一个人,离开过你的一念心性,只不过是佛陀用觉悟的心,来面对他的本来面目,所以佛陀出现万德庄严;我们用向外攀缘颠倒的心,来面对我们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出现六道的轮回;因果法本来就是这样,没有谁在主导的。所以你能够一念的觉悟生起,真实的了解到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第一个消除我们的罪障。
二、从福德门:
为什么能够成就这么大的福报呢?
蕅益大师又说:从福德门来说,一个弘经的人,他能够把这样的一念心性──把心带回家的道理,告诉末法众生,这表示什么呢?他能够转末劫的障碍,成正法的菩提。这个时代是末法时代,大家已经搞不清楚方向,也不知道该怎么修行,盲修瞎练!这个时候有人把经典: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找到了!这样子的话,就是把末法时代转成正法时代,因为正法时代,佛陀也是如是的宣说。他能够转末劫的障碍而成正法,所以他自然能够成就稀有、殊胜的功德。
所以:从智慧门来说,你自己自受用,能够消你的罪障,成就你往生的安乐果;你能够将此经典乃至于四句偈、乃至于把这个观念告诉某一个人,那你等于是把这个人,带到正法。你了解道理,你跟正法差不多;你要不明白道理,就算你生长在佛世也没有用。
我们说《楞严经》是大乘经典第一部消失的经典。
什么叫:《楞严经》消失?诸位知道吗?
当这部经还在,但没人知道里面讲什么道理,这一部经就等于消失了!
我们的心念,已经不能跟这一部经相应了、不能产生一念的相应,虽然文字讲得很清楚…没有人懂得它的道理、没有人知道该怎么修行了,这部经在人世间,就等于消失!不是说经本还在就是经典。因为你要能转──心悟转《法华》,你要觉悟了,你就能够把《楞严经》在心中转;你要不明白道理,你整天读诵,那你是被文字所转──心迷《法华》转。所以从智慧门我们可以灭除自己的罪障,因为你的心开始改变了。其次,你今天能够把这个观念,告诉那些颠倒的众生,等于是把他心中的光明点亮来,给他一个生命的方向、给他一个希望、给他一个善根,那你等于是把他带回到正法时代,这当然功德就很大了!
关于一念的相应,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叫波斯匿王──就是舍卫国的波斯匿王,他很护持三宝。邻近国家的国王,送给他五百只的白雁来讨好他,因为波斯匿王军事强大。波斯匿王就把这五百只白雁安置在佛陀精舍隔壁的树林里,找了一片的林子,就把五百只白雁养在那个地方,白雁晚上在树林睡觉,白天就飞出来,在空中飞翔。
佛陀到了早上,带着弟子们去托钵,回来吃完饭之后,佛陀按照常规要开示。佛陀开示的时候,那些白雁就飞到树林下,静静的聆听佛陀的开示;等到佛陀开示结束后,牠们欢喜的又飞到虚空中飞翔,到了晚上又树林睡觉…如是的过了几个月;之后这些白雁,有一天要飞出来的时候,不小心,误触到猎人的网子,这五百只就被网住,全部死了。死掉之后,因为它们在临终之前,一念的智慧生起──闻法欢喜,皈依三宝,它们的神识就生到忉利天去了。当然他刚投生天人的时候,他会忆念我为什么往生到天界?感念佛陀的说法,五百个天人就以天人的身份,下到人间──绕佛三匝,用天女散花来供养佛陀;佛陀为说四谛法门,这五百个天人即当下证得初果。
那我们看这五百只白雁,它的心──本来是一个畜生的心,黯钝愚痴,它用黯钝愚痴的心来面对一念心性,当然出现的是畜生的果报。一念心性它很公平,你用什么样的因缘来熏习它,它就出现什么果报给你。但是当这五百只白雁每天听法之后,慢慢的…心生者则种种法生──它的智慧心生起了,它的闇钝心消失了──心灭者则种种法灭,它畜生的心消失了,三个月后业报尽了,自然的它天人的果报现前,转成一种智慧的心、皈依三宝的心,乃至于佛陀为他讲《四圣谛》,他跟我空的真理产生相应,而证得初果。所以:
心念的改变──正是启动你生命根本的改变!
你今天修了很多善法,你的生命不一定会改变;因为你修善,那是一种善业力,但是你听闻佛法,产生那种觉悟的心,这样的改变,不得了。我要提醒大家:善业力跟觉悟是两回事,你从根本上的觉悟,佛教叫脱胎换骨啊!。在佛教里,外表的改变,那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你发自内心的觉悟那就不同!那真的是一念的相应慧生起,那真的是古人说啊:打破虚空笑满腮,整个身心世界都破坏掉了。
一般来说,在家居士生命一个很大的觉悟、改变是受菩萨戒的时候,这时候的改变是很大的,菩提心发出来的力量是很大的。出家众──是你刚出家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其次,你登坛受大戒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从因缘法来看,受五戒改变不大,但是受菩萨戒的改变就很大了,你是以佛心为己心,那还得了啊!所以有些人受菩萨戒业障现前,这正常的,他一定要把业障逼出来,以前是烦恼做主,现在是菩提心做主,这个家主人换别人做了,那完全不同!
所以:佛教徒的生命真实改变,从你的觉悟开始下手。
诸位!你会觉得佛的功德法──佛者觉也,佛有无量的功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但是我们伟大的佛陀,用觉悟这个字来总持所有功德。为什么?为什么佛用觉悟?
因为:佛陀所有功德,以这个当根本──只有觉悟才有一切所有的功德。
这个人迷惑颠倒就算造善业,也只是个有漏的善业,还是属于轮回性。所以你不要小看你受菩萨戒,那一念的相应,那是你整个生命的脱胎换骨,当然你要真实的发心才可以。
丙二、明生善力用
一念真实的相应,它生起什么样的善根呢?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至菩提,无复魔业。】
我们能够在末法时代能诵此经,诵──当然读诵就是要明白道理,这里偏重理观,就是经常的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一个人要不断的忆念真如;其次,能持此咒──这是讲事修,应该包括奉持四重戒法…。这样子,他所成就的大乘善根,以佛陀的智慧辩才来宣说,尚且穷劫不尽。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依我教言,来为人宣说──利他,如教行道──自利,依止理观、事修来修行,有什么好处呢?直至菩提,无复魔业。这个地方的魔业是指什么呢?古德说有三个:
第一、凡夫的魔障:一般凡夫修行就有鬼神障、魔障。
第二、外道的邪见。
第三、二乘的偏空。
修学《楞严经》的人──他不容易退转,他直趣无上菩提,永不退转。因为他所有的功德是安住在不生灭心,既然安住不生灭心,怎么退转呢?他是以无相真如为住,所以他的大乘菩提善根特别坚固,不会受到这些魔境的干扰。
甲三、结劝
乙一、安住真如
这一点最重要了!修行人先求安住,才有资格谈调伏的问题:
真妄不二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观相元妄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观性元真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这一科,分成两大段:首先做一个总说,我们的生命有两个部份:
第一个:虚妄的假相──这些浮尘诸幻妄相,是过去业力所变现的一个身心世界,可能是一个男人的身心世界,也可能是一个女人的身心世界,这是一个虚妄的假相。
第二个:真实的功德──就是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它的体性是真实的。但是随业力熏习,所变现的五阴是一个假相。
什么是假相呢?只要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因缘别离而灭的。这就是暂时的假相,这个因缘主要是指善、恶的业力。在这个假相当中,我们要永远记住一个重要的观念:
虚妄的假相,是不离开真实的。
你要去哪里找真实的呢?就在这个虚妄的假相当中,你就能够找到真实──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众生的一念心性,他本来就没有这个假相,这就是我们的安住处。
前面讲过:修行人,大家都在拜忏、都在持咒,但是每一个人进步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佛陀《法华经》以一佛乘分别说三──说:你从台中到台北,有些人骑脚踏车,可不可以到?当然是可以到;有些人是开车、有些人是坐高铁,哪一个速度快?当然高铁快。
谁要能够掌握一个乘──修行的方法,你就能够掌握修行的速度。
的确,修行法门是有差别的,法门要是没有差别,智者大师就不用判教──顿、渐、秘密、不定。一个人要进步,你的思考模式是很重要的…理观。你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对治烦恼;你要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你临命终的时候,你要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你这个思考模式能够建立起来,你返妄归真的速度非常得快!如果你执着烦恼是真实的,那就糟了!那就有得对治了。所以我们常说:一个人不要老是觉得自己业障深重,你老是觉得自己业障深重,到最后──你果然业障深重,真的是这样!是你自己要住在那个业障深重。
这段文很重要,诸位你要常常把它读一读: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从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建立你的断恶、修善、度众生。
有一个禅师──
他晚上去禅堂参禅之后,当他要回寮房,走楼梯的时候,不小心啊,踩到一个东西,呱唧一声。他说:糟糕了!踩到青蛙了。就很惭愧、也很后悔,一直念佛给它回向;念完以后…他离开的时候,非常的恼恨,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总觉得那只青蛙的冤魂一直在吵他,一晚没有睡好。第二天起来的时候,他的徒弟在外面扫地,就说:师父啊,你门前怎么有一条踩烂的茄子啊!他师父听到这一句话,通身清凉,昨天晚上被自己的妄想害了!
当你打妄想的时候——你看风云变色——
其实我们都是自己障碍自己的,没有一个人能够障碍你,都是你自己的妄想。
一个修行人佛者觉也!你要想办法,从你的妄想跳脱出来,这是关键。我们不可能不打妄想,这强人所难;但是你打妄想的时候,你先稳住,首先你要知道你在打妄想,一个人知道自己在打妄想,你就有救了。我们常说:一个人可以起烦恼,不能起颠倒;一个人最怕的就是──你打妄想、你还不知道,那就很麻烦了!
理论上来说,修《楞严经》的人,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反应不要太快,因为你的第一念反应,肯定是妄想。你看忏公师父做事情很慢的,他老人家说:欸,你去规划一下什么什么事情…。之后,我们把企划书呈给忏公师父,他看完以后他讲一句:欸好,再看看…再看看。一放就放了好几个月。为什么再看看呢?他就是在等待因缘出现,妄想让它沉淀下来,妄想最怕的是什么?时间啦!一个反应太快的人,很容易出差错。其实我们不要被世间的学问所转,要追求效率。这个都不对的。当然小事情,你知道就赶快去做;越大的事情,先去拜拜佛、静坐一下,让妄想沉淀。
妄想它的问题在哪里?
它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它是生灭变化的,即便你不对治它,它也自然会消失掉,但是你一执着它,那不得了…它变得扩大、变得有力量。所以妄想好不好对治?答案是:很难讲。你要执着它,它就变得很强大;你要认为说你本来就没有妄想,它就没有力量。讲真的…修《楞严经》的人,反应不要太快,越大的事情,缓一缓再看看;再看看的时候,妄想自然会消失掉,你会知道──我这样做,到底是妄想的推动?还是一种真实的智慧?你马上可以看得出来。
总之:修学《楞严经》第一件事情——先安住真如,跳脱妄想,这是第一件事情。
乙二、成就三不(不迷、不取、不动)
客不成害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消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
迷乱由主
【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悟则必胜
【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
前面的经文讲到安住真如──我们要不断的提醒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安住真如之后,我们心中产生一个正念力,会跟过去的妄想会怎么样?真妄交攻,你一定会把过去的妄想逼出来,那就是魔境了。一个修行人肯定会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内魔—内在的烦恼魔,外在的鬼神障。你看有些人打佛七,越打佛七烦恼越重,突然间脾气很暴躁,或者一直哭泣…很悲伤。这该怎么办呢?我们要注意这一句话:
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内在的妄想也好,外在的鬼神障也好,它们的本质都是虚妄的。
永远要记住──它们是虚妄的,假借因缘而有。而我们今天安住的真如,是本来就具足的一个真实的心性──诸佛所证、众生本具的妙觉心性。它怎么能够破坏你呢?它要去破坏你,就像风去吹光明,怎么可能把光明吹灭呢?如刀断水,了不相触,各走各的;而且真能破妄、邪不胜正,你就像沸汤,它就像坚冰,它跟你接触,它自然消失掉;所以我们遇到了魔障,你不要紧张,因为你要知道它是虚妄性的,你是真实性的,这是第一点。
一个人为什么会被魔障所侵入呢?
因为,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诸位你要打佛七、用功闭关,你就知道:烦恼也好、内魔也好,外在的鬼神他要破坏你,第一件事情,他先破坏你的正念,他一定要把你从真如叫出来。其实他没办法破坏你,他只是引诱你,让你自己破坏你的正念,是你自己要出来的;我引诱你,但是你自己出来的,你自己迷惑颠倒了,他才有机可乘!所以说穿了,他只是一个助缘!所以我们遇到了魔障,不要紧张,因为他是虚妄的,你是真实的,你像光明,他像黑暗。
你要怎么办呢?当处禅那,觉悟无惑──你要把心收摄起来,禅那就是止观,好好的不要迷惑颠倒,保持不迷、不取、不动,在这一念心性当中,提起你的佛号、提起你的咒语,这个魔是无奈汝何!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阴暗的,遇到光明,阴暗当然消失;因为光明能够破除黑暗,他怎么能够留下来扰乱你的禅定呢!
我们可能在修学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些魔障,这时候你要加强你的光明、加强你的佛号,安住你的不生灭心,安住你的佛号,它自然会消失掉。这时候绝对不要乱动,你越紧张、越乱动…它有机可乘。我们前面讲安住,这里讲调伏,就是不要乱动。
乙三、功德超胜
迷故成障
【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悟则功超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结示劝修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这里把凡夫众生的整个惑、业、苦,跟诸佛的法身、般若、解脱,这两者的缘起说出来:
其实我们众生的心,从本质上来说,跟佛是一样的──同样是一念心性;但是为什么我们就出现六道轮回呢?因为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我们用迷惑颠倒的心,来面对我们一念心性,我们违背了真如的觉性而向外攀缘,就引生了尘劳烦恼,由尘劳烦恼就招感了生老病死,是我们选择用攀缘的心,来面对我们一念心性。
佛陀为什么那么的自在呢?
因为:佛陀他用觉悟的心,我以妙明──就是以观照的智慧,来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所以能随顺于真如本性;而真如本性,它本来就是充满了觉性、充满了光明…圆照法界!所以佛陀能够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比方说,佛陀一念的清净心安住真如道场,但是他的法身同时能够遍十方界,他能够含受十方虚空;他能够在一个微小的毫端当中,现出广大的诸佛国土;他能够在一个微尘当中,现广大身,转大法轮。
佛陀为什么有这么多自在力呢?这个力量是谁给他的呢?
因为:佛陀是灭尘合觉──佛陀远离了向外攀缘,他选择了向内安住,所以把真如的功德表现出来。真如有无量的功德,当然它也可能造成无量的过失,看你怎么面对。所以智者大师说:性具,我们这一念心本具善恶的潜能:你用迷惑颠倒的心来面对你的本来面目,你启动的是流转门;你用觉悟的心来面对你的心性,你启动的是还灭门。
这是很公平的——
这一心二门:你要向外攀缘,你打开了生死流转之门,是你自己打开的;你回光返照,你打开了涅盘安乐之门,同样是一念心性。
所以说:向外攀缘的结果,是产生尘劳、产生世间的苦恼相;回光返照,就产生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的功德庄严;同样是一念心性,你用不同的心态来面对,它的结果就不一样,这是最后的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听经闻法就是你要保持自觉——自己觉悟!一个人,你要跳火坑、你要迷惑颠倒,谁都救不了你的。所以我们听闻佛法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产生觉悟──自觉、自审、自调,懂得自我调整、自我反省,那你就会不断进步!
《楞严经》简单讲:就是让你修行上路;你找到了一个方法,哦!原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一念心性当中,你要怎么去面对它:你是打开它的痛苦之门?还是打开它的安乐之门?关键就看你一念的迷或悟而已!
好,我们今天把这个课程,就跟大家研究到这个地方,我们感谢和尚尼,还有全体住众的护持,也感谢所有的义工,每个礼拜来帮我们搬桌子,好,我们回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