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千官听政,新帝敕谕
西角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屋顶覆黄色琉璃瓦。
它跟奉天门和东角门相连,位居于云台之上,是横亘在奉天门前广场和奉天殿前广场的三座门楼之一。
虽然西角门在气势上不如奉天门,但铺着琉璃瓦的单檐歇山屋顶和三面汉白玉阶梯,同样透着皇帝的威严。
一千多名文武百官手持牙牌,显得整齐有序地来到西角门前东西相对站立,静静地等待弘治帝驾临。
东方的天空已经变得敞亮,晨曦中的奉天门前广场晨露未干。
九月的清晨明显透着几分寒意,很多官员站在这广阔的奉天门前广场被东边的风一吹,顿时冷得直打哆嗦。
这里便是大明官员早朝的环境,若是有得选择的话,他们其实并不喜欢天天上早朝,而是希望跟着暖床丫环躲在被窝里。
当然,这是底层官员不思进取的心理,拥有雄心壮志的官员已然希冀地望向门楼,只是视线受到门楼中央的御塌和本案所阻。
御榻,这其实是背面和左右两边设有矮屏风围床式的宝座,此时正立于金台之上。
举伞盖的锦衣卫力士和举华盖的太监已经就位,正护在宝座旁,另有一位太监手持夹武备二扇立于御座后面正中。
徐溥作为吏部左侍郎立于东侧吏部官员一列,万安和刘吉作为阁臣则从东边汉白玉阶梯登上云台,显得恭恭敬敬地站在宝座的西边,而旁边则是起居注。
没过多久,门楼后面便有了动静,龙辇从内廷的方向过来。由于是丧期,故而此次早朝并无宫乐。
朱祐樘昨晚特意睡了早觉,今天的精神状态显得不错,身穿衰服易素翼善冠麻布袍腰绖从西角门走出,直接绕到御榻中的宝座坐下。
跟文武百官从京城各处赶过来不同,他可以说是从自家的“正堂房”来到“二门”,只是这个家有点大便是了。
天子立于门楼的御榻宝座之上,百官立于广场两侧,这便是始于大明的“御门听政仪”。
明太祖朱元璋并没有信奉宋朝“与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那套政治理念,不仅废除了宰相制度,而且大改殿阁朝会之法,扩百官议政为千官听政。
毕竟每日参加早朝的官员一千多人,即便最大的奉天殿亦无法容纳这么多官员,故而大明的早朝并不在奉天殿,而是设在奉天门前广场。
明朝规定,文武官员每天拂晓到奉天门早朝,皇帝亲自接受朝拜、处理政事。
除了常朝御门仪外,亦是存在电视上的常朝御殿仪,朝御殿仪的地点则是在奉门殿和华盖殿,亦可以选在外朝的文华殿和武英殿。
常朝御殿仪针对的是大朝,只在正旦,冬至,万寿节举行,百官向皇帝朝贺而不议政。地点一般定在奉天殿,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进殿,其余官员仅是在殿外行礼。
朱祐樘坐在宝座之上,居高临下地望着广场中黑压压的官员,终于是迎来自己执政生涯的第一次早朝。
刘瑾手捧着一尊香炉,香炉上刻着青山寿山海纹图案,此时已经有香在燃烧,显得小心翼翼地放在前面的宝案上,向朱祐樘汇报道:“安定了!”
这个仪式源于永乐朝,预示着江山安定。
礼仪早已经渗透进这个王朝的骨髓中,锦衣卫的力士站在南面玉白石台阶梯边上,朝着文武百官挥动响鞭。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以万安为首的文武百官纷纷转身朝向北边,向坐在宝座上的朱祐樘行一跪三叩道礼。
朱祐樘看着朝自己跪拜的文武官员,待到礼毕,便淡淡地说道:“平身!”
“臣等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安等官员又行谢恩礼道。
由于这里的官员实在太多了,低品阶的官员只能远远望向御榻上的朱祐樘,正所谓“顶着芝麻绿豆大的官衔今日得以远窥圣颜”。
只是隔的距离过远,他们已经看不清这位大明天子的脸,一些眼神不好的官员只能看到一个轮廓。
今日是朱祐樘第一次朝会,故而流程还有所不同。
梁芳抬头望了一眼宝座上的朱祐樘,在得到反驳后,便高举手中的圣旨道:“陛下敕谕文武群臣,请听旨!”
“臣等听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安和刘吉默默地交换一个眼色,当即便带领文武百官迎旨道。
梁芳打开手中那一道明黄的圣旨,当即用太监特有的声线宣读道:“朕惟君国莫大于奉天,守成莫重于法祖;为臣之道,莫切于忠君而爱民。朕嗣承鸿业,惟天惟祖宗付畀,夙夜祇敬……今朕亲政,与朝堂一新,尔文武群臣,皆先帝所简任,以遗朕者,其必有以副朕之望……仰惟皇考大行皇帝,聦明冠古,圣智自天,纯诚格于高厚,临终赠朕以治国良策一卷,朕读之受益良多……弗是之率,而倍德慢礼,纵欲徇私,祖宗赏罚之典具在,朕不敢私!钦哉毋忽,故谕!”
朱祐樘听着自己炮制的敕谕,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既然这些文武百官喜欢动用祖制,那么能打败魔法的只有魔法,自己现在先趁机给他们先上点眼药,这样便于自己接下来借题发挥。
“治国良策一卷?”
万安等官员对朱祐樘前面的说辞并不感冒,只是在听到成化帝竟然给朱祐樘留下治国策,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原来如此!呵呵……我说呢,这个太子不可能变得如此至圣至明!”徐溥看着明显变得不太一样的学生,显得恍然大悟地道。
自从先帝驾崩后,这个历来性情乖巧的太子像是换了一个人般,不仅疏远他们这帮东宫旧人,而且还修改了自己草拟的《即位诏》。
特别是在盐法的修改上,并没有采纳自己整治盐引滥发的主张,反而将矛头指向了最核心的官商勾结。
出于对这位太子爷能力的了解,所以他认定是背后有高人指导,但几番调查无果,而今这个谜团终于解开了。
并不是这位愚钝的太子爷开了窍,而是已经驾崩的成化帝指点,恐怕只有成化帝才可能拥有如此毒辣的眼力。
东方的天空已经大白,整个西角门都变得十分敞亮,坐在宝座上的弘治帝已经显得不是那般神秘了。
受人指导和自己领悟完全是两码事,只要这位新君信奉“垂拱而治”那一套,那么弘治帝将由他们文官主导。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梁芳将圣旨收起来,对广场中的文武百官唱道。
千官议政,早已经有着固定的奏事排序。
宗人府有事最先启奏,其次礼、户、兵、工四部轮流启奏,刑部及三法司随后,翰林院、詹事府、科、道及九卿跟上,吏部排在最尾。
宗人府的官员出列奏事道:“求赐楚王府镇国将军朱均錎嫡第四子名曰:朱荣涎;晋王府永和王朱奇淯第五子曰:朱表梅;靖江王府辅国中尉朱规侗嫡长子曰:朱约荟。”
“准奏!”朱祐樘对着这种小事显得无力吐槽,但还是按着昨天内阁票拟进行答复道。
宗人府奏事完毕,礼部左侍郎倪岳出列上前道:“臣礼部左侍郎倪岳有本启奏!”
来了,当倪岳出列的时候,已经提前知道奏事内容的官员默默地交换了一个眼色。经由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徐溥推动的即位恩,现在要当面向陛下奏报了。
它跟奉天门和东角门相连,位居于云台之上,是横亘在奉天门前广场和奉天殿前广场的三座门楼之一。
虽然西角门在气势上不如奉天门,但铺着琉璃瓦的单檐歇山屋顶和三面汉白玉阶梯,同样透着皇帝的威严。
一千多名文武百官手持牙牌,显得整齐有序地来到西角门前东西相对站立,静静地等待弘治帝驾临。
东方的天空已经变得敞亮,晨曦中的奉天门前广场晨露未干。
九月的清晨明显透着几分寒意,很多官员站在这广阔的奉天门前广场被东边的风一吹,顿时冷得直打哆嗦。
这里便是大明官员早朝的环境,若是有得选择的话,他们其实并不喜欢天天上早朝,而是希望跟着暖床丫环躲在被窝里。
当然,这是底层官员不思进取的心理,拥有雄心壮志的官员已然希冀地望向门楼,只是视线受到门楼中央的御塌和本案所阻。
御榻,这其实是背面和左右两边设有矮屏风围床式的宝座,此时正立于金台之上。
举伞盖的锦衣卫力士和举华盖的太监已经就位,正护在宝座旁,另有一位太监手持夹武备二扇立于御座后面正中。
徐溥作为吏部左侍郎立于东侧吏部官员一列,万安和刘吉作为阁臣则从东边汉白玉阶梯登上云台,显得恭恭敬敬地站在宝座的西边,而旁边则是起居注。
没过多久,门楼后面便有了动静,龙辇从内廷的方向过来。由于是丧期,故而此次早朝并无宫乐。
朱祐樘昨晚特意睡了早觉,今天的精神状态显得不错,身穿衰服易素翼善冠麻布袍腰绖从西角门走出,直接绕到御榻中的宝座坐下。
跟文武百官从京城各处赶过来不同,他可以说是从自家的“正堂房”来到“二门”,只是这个家有点大便是了。
天子立于门楼的御榻宝座之上,百官立于广场两侧,这便是始于大明的“御门听政仪”。
明太祖朱元璋并没有信奉宋朝“与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那套政治理念,不仅废除了宰相制度,而且大改殿阁朝会之法,扩百官议政为千官听政。
毕竟每日参加早朝的官员一千多人,即便最大的奉天殿亦无法容纳这么多官员,故而大明的早朝并不在奉天殿,而是设在奉天门前广场。
明朝规定,文武官员每天拂晓到奉天门早朝,皇帝亲自接受朝拜、处理政事。
除了常朝御门仪外,亦是存在电视上的常朝御殿仪,朝御殿仪的地点则是在奉门殿和华盖殿,亦可以选在外朝的文华殿和武英殿。
常朝御殿仪针对的是大朝,只在正旦,冬至,万寿节举行,百官向皇帝朝贺而不议政。地点一般定在奉天殿,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进殿,其余官员仅是在殿外行礼。
朱祐樘坐在宝座之上,居高临下地望着广场中黑压压的官员,终于是迎来自己执政生涯的第一次早朝。
刘瑾手捧着一尊香炉,香炉上刻着青山寿山海纹图案,此时已经有香在燃烧,显得小心翼翼地放在前面的宝案上,向朱祐樘汇报道:“安定了!”
这个仪式源于永乐朝,预示着江山安定。
礼仪早已经渗透进这个王朝的骨髓中,锦衣卫的力士站在南面玉白石台阶梯边上,朝着文武百官挥动响鞭。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以万安为首的文武百官纷纷转身朝向北边,向坐在宝座上的朱祐樘行一跪三叩道礼。
朱祐樘看着朝自己跪拜的文武官员,待到礼毕,便淡淡地说道:“平身!”
“臣等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安等官员又行谢恩礼道。
由于这里的官员实在太多了,低品阶的官员只能远远望向御榻上的朱祐樘,正所谓“顶着芝麻绿豆大的官衔今日得以远窥圣颜”。
只是隔的距离过远,他们已经看不清这位大明天子的脸,一些眼神不好的官员只能看到一个轮廓。
今日是朱祐樘第一次朝会,故而流程还有所不同。
梁芳抬头望了一眼宝座上的朱祐樘,在得到反驳后,便高举手中的圣旨道:“陛下敕谕文武群臣,请听旨!”
“臣等听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安和刘吉默默地交换一个眼色,当即便带领文武百官迎旨道。
梁芳打开手中那一道明黄的圣旨,当即用太监特有的声线宣读道:“朕惟君国莫大于奉天,守成莫重于法祖;为臣之道,莫切于忠君而爱民。朕嗣承鸿业,惟天惟祖宗付畀,夙夜祇敬……今朕亲政,与朝堂一新,尔文武群臣,皆先帝所简任,以遗朕者,其必有以副朕之望……仰惟皇考大行皇帝,聦明冠古,圣智自天,纯诚格于高厚,临终赠朕以治国良策一卷,朕读之受益良多……弗是之率,而倍德慢礼,纵欲徇私,祖宗赏罚之典具在,朕不敢私!钦哉毋忽,故谕!”
朱祐樘听着自己炮制的敕谕,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既然这些文武百官喜欢动用祖制,那么能打败魔法的只有魔法,自己现在先趁机给他们先上点眼药,这样便于自己接下来借题发挥。
“治国良策一卷?”
万安等官员对朱祐樘前面的说辞并不感冒,只是在听到成化帝竟然给朱祐樘留下治国策,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原来如此!呵呵……我说呢,这个太子不可能变得如此至圣至明!”徐溥看着明显变得不太一样的学生,显得恍然大悟地道。
自从先帝驾崩后,这个历来性情乖巧的太子像是换了一个人般,不仅疏远他们这帮东宫旧人,而且还修改了自己草拟的《即位诏》。
特别是在盐法的修改上,并没有采纳自己整治盐引滥发的主张,反而将矛头指向了最核心的官商勾结。
出于对这位太子爷能力的了解,所以他认定是背后有高人指导,但几番调查无果,而今这个谜团终于解开了。
并不是这位愚钝的太子爷开了窍,而是已经驾崩的成化帝指点,恐怕只有成化帝才可能拥有如此毒辣的眼力。
东方的天空已经大白,整个西角门都变得十分敞亮,坐在宝座上的弘治帝已经显得不是那般神秘了。
受人指导和自己领悟完全是两码事,只要这位新君信奉“垂拱而治”那一套,那么弘治帝将由他们文官主导。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梁芳将圣旨收起来,对广场中的文武百官唱道。
千官议政,早已经有着固定的奏事排序。
宗人府有事最先启奏,其次礼、户、兵、工四部轮流启奏,刑部及三法司随后,翰林院、詹事府、科、道及九卿跟上,吏部排在最尾。
宗人府的官员出列奏事道:“求赐楚王府镇国将军朱均錎嫡第四子名曰:朱荣涎;晋王府永和王朱奇淯第五子曰:朱表梅;靖江王府辅国中尉朱规侗嫡长子曰:朱约荟。”
“准奏!”朱祐樘对着这种小事显得无力吐槽,但还是按着昨天内阁票拟进行答复道。
宗人府奏事完毕,礼部左侍郎倪岳出列上前道:“臣礼部左侍郎倪岳有本启奏!”
来了,当倪岳出列的时候,已经提前知道奏事内容的官员默默地交换了一个眼色。经由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徐溥推动的即位恩,现在要当面向陛下奏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