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恨不得将她生吞活剥
在她看来,多年的努力与妥协,应当赢得如今的地位,慕渔妄想剥夺这一切,简直是荒谬至极。
慕庭言的询问让她始料未及,眼中闪过一抹恼怒,“大哥此言何意?难道怀疑妹妹的诚信?还是大哥觉得,仅仅惩罚姐姐一人不公平?”
言毕,慕嘉和的声音已带上了哽咽,“若是如此,妹妹愿意一起承担责罚!”
她猛然起身,动作之猛使得一阵咳嗽随之而来,连绵的咳声让她几乎喘不过气,原本圆润的脸庞憋得通红,泪水模糊了睫毛,于烛光下闪烁着无辜与委屈的光芒。
冯氏见状,心如刀绞,她疼爱的大儿子向来善解人意,自己鲜少责备于他,此刻却忍不住出言责问:“嘉嘉今天在长公主府已经遭了罪,寒气入体,你不安慰也就罢了,怎么还要去刺激她呢?”
慕峰亦是看不过眼,加入了劝说,“大郎,嘉嘉的身子重要,先处理好身体再说。”
慕庭言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对慕嘉和的疼爱让他不忍再多加责难。
他知道,嘉嘉的成长自己参与甚多,爱护有加。
他本意只是想搞清楚事情的原委,明辨是非,若是自家孩子有错,自当前往赔礼道歉。
然而,眼下的情形显然不是最佳时机。
他放下茶杯,走到慕嘉和面前,眼神诚挚,“妹妹莫要误会,是哥哥思虑不周。”
慕嘉和微微摇了摇头,目光柔和却又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缓缓转向慕庭言。
那眼神里,既有对兄长的理解,又藏着一份难以名状的痛楚。
“嘉嘉并不怨怪哥哥,姐姐毕竟是哥哥的亲妹妹。哥哥因为姐姐的事情向嘉嘉询问,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她的话语里满是宽容与懂事,却吹不散心头的那一片乌云。
慕庭言心中涌动着未曾有过的复杂情绪,正欲开口解释些什么,却被慕嘉和微弱的声音打断。
她虚弱的身体依偎在冯氏的肩膀上,声音细弱蚊鸣,“娘,我累了,想回去休息了。”
冯氏心疼地搀扶着慕嘉和缓缓离去,临别之际,她的眼神在慕庭言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目光里既有责备也有无奈,仿佛是在无声地质问——为何会质询无辜的嘉嘉,而忽略了真正的始作俑者?
这段时日,她忙于侯府的纷繁事务,忽视了对大儿子的教诲与引导,使得他开始模糊了亲情的界限,分不清亲疏远近...
冯氏将慕嘉和送回金玉院后,亲自为她喂下驱寒的汤药,一番温言软语的安慰,直到慕嘉和沉沉地睡去,她的脸上才显露出一丝安心。
担心夜晚的寒气会加重嘉和的病情,她留下了贴身丫鬟倩雪,嘱咐她一旦有任何状况,必须立刻通知自己。
夜幕低垂,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江嬷嬷陪伴着冯氏缓缓走在回程的路上。
连日来,冯氏那份不易察觉的疏离感,江嬷嬷感受得最为真切。
整个侯府,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被一层看不见的迷雾所笼罩,那些隐藏的秘密在不经意间被一点点揭露,随之而来的是府中种种隐晦不明的阴暗角落。
而冯氏,似乎也被卷入了这混沌的旋涡中心。
江嬷嬷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解。
记忆中的冯氏,在冯府时性格天真活泼,纯真善良,对世间万物充满同情,每月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去援助京城的孤儿寡母。
嫁入慕府后,尽管在侯爷的劝解下渐渐收敛了些许热心肠,但骨子里的那份善意怎么可能如此彻底地改变,变得几乎让人不敢相信?
回到扶风院,江嬷嬷服侍冯氏沐浴更衣。
看着夫人疲惫不堪的模样,江嬷嬷若非发声提醒,冯氏恐怕就要在浴桶边打盹儿了。
于是,她轻声呼唤了一声,“夫人。”
冯氏勉强提起精神,敷衍地问了一句,“有什么事吗?”
江嬷嬷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缓缓道出了心中的忧虑,“老奴听闻,渔娘子落水之前与小魏娘子相撞,手臂还因此扭伤了。”
冯氏闻言猛然睁开眼,目光凌厉地盯着江嬷嬷,“为何现在才告诉我!”
她匆匆从浴桶中站起,换上了干净的衣物,随即拉着江嬷嬷快步向祠堂赶去。
夜风带着寒意,冯氏将披风裹紧了些,心里暗想,待她到达,慕渔必然会因感动而泪流满面,只要认错态度足够诚恳,小小惩戒即可,不必真的要在祠堂里跪着抄佛经反省。
祠堂里烛光摇曳,昏暗不明,两名仆妇守在门外,慕渔则跪在冰冷的垫子上,夜风透过半开的窗户缝隙,摇动着烛光,也让慕渔不由得紧了紧环抱着自己的双臂。
尽管手臂上的伤已经用药缓解了肿胀,但那穿透衣裙的冷风仍让她感觉到一阵阵痛楚。
这些痛苦对于她来说,不过是对前世经历的一次重演,根本不值一提。
她只期盼着长公主能尽快采取行动,好让自己早日脱离这个冷漠无情的侯府。
这里的表面繁荣,就像每个人华丽的外衣,内里却藏着刚愎自用、自私自利的心。
就在慕渔前往祠堂的路上,她意外遇到了慕庭樾。
他身负伤势,依旧坚持要去看望慕嘉和,眼神锋利,仿佛要将慕渔生吞活剥。
“若是嘉嘉因你受到任何伤害,我绝不会饶恕你。”慕庭樾的声音里满是警告。
慕渔面色不变,甚至展露了脖颈上那清晰可见的掐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哦?三郎还想再次对我下手不成?那你可得快些了,我在祠堂的时间不多,那里可是侯府里最适合动手的地方呢……”
慕庭樾眉头深锁,对慕渔直呼他“三郎”而不是熟悉的“三哥”感到诧异。
更让他惊异的是,她居然没有丝毫的畏惧?
但对慕嘉和的担忧很快将这份感觉在胸中冲淡。
……
冯氏很少涉足慕家的祠堂,那里阴森沉闷,总是让她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不自在,所以在责罚孩子时,她也会尽可能地避开此地。
然而,慕渔似乎是个特例……
老妪推开了祠堂沉重的大门,昏黄的烛光下,慕渔那娇小的身影瞬间映入冯氏的眼帘。
慕庭言的询问让她始料未及,眼中闪过一抹恼怒,“大哥此言何意?难道怀疑妹妹的诚信?还是大哥觉得,仅仅惩罚姐姐一人不公平?”
言毕,慕嘉和的声音已带上了哽咽,“若是如此,妹妹愿意一起承担责罚!”
她猛然起身,动作之猛使得一阵咳嗽随之而来,连绵的咳声让她几乎喘不过气,原本圆润的脸庞憋得通红,泪水模糊了睫毛,于烛光下闪烁着无辜与委屈的光芒。
冯氏见状,心如刀绞,她疼爱的大儿子向来善解人意,自己鲜少责备于他,此刻却忍不住出言责问:“嘉嘉今天在长公主府已经遭了罪,寒气入体,你不安慰也就罢了,怎么还要去刺激她呢?”
慕峰亦是看不过眼,加入了劝说,“大郎,嘉嘉的身子重要,先处理好身体再说。”
慕庭言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对慕嘉和的疼爱让他不忍再多加责难。
他知道,嘉嘉的成长自己参与甚多,爱护有加。
他本意只是想搞清楚事情的原委,明辨是非,若是自家孩子有错,自当前往赔礼道歉。
然而,眼下的情形显然不是最佳时机。
他放下茶杯,走到慕嘉和面前,眼神诚挚,“妹妹莫要误会,是哥哥思虑不周。”
慕嘉和微微摇了摇头,目光柔和却又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缓缓转向慕庭言。
那眼神里,既有对兄长的理解,又藏着一份难以名状的痛楚。
“嘉嘉并不怨怪哥哥,姐姐毕竟是哥哥的亲妹妹。哥哥因为姐姐的事情向嘉嘉询问,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她的话语里满是宽容与懂事,却吹不散心头的那一片乌云。
慕庭言心中涌动着未曾有过的复杂情绪,正欲开口解释些什么,却被慕嘉和微弱的声音打断。
她虚弱的身体依偎在冯氏的肩膀上,声音细弱蚊鸣,“娘,我累了,想回去休息了。”
冯氏心疼地搀扶着慕嘉和缓缓离去,临别之际,她的眼神在慕庭言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目光里既有责备也有无奈,仿佛是在无声地质问——为何会质询无辜的嘉嘉,而忽略了真正的始作俑者?
这段时日,她忙于侯府的纷繁事务,忽视了对大儿子的教诲与引导,使得他开始模糊了亲情的界限,分不清亲疏远近...
冯氏将慕嘉和送回金玉院后,亲自为她喂下驱寒的汤药,一番温言软语的安慰,直到慕嘉和沉沉地睡去,她的脸上才显露出一丝安心。
担心夜晚的寒气会加重嘉和的病情,她留下了贴身丫鬟倩雪,嘱咐她一旦有任何状况,必须立刻通知自己。
夜幕低垂,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江嬷嬷陪伴着冯氏缓缓走在回程的路上。
连日来,冯氏那份不易察觉的疏离感,江嬷嬷感受得最为真切。
整个侯府,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被一层看不见的迷雾所笼罩,那些隐藏的秘密在不经意间被一点点揭露,随之而来的是府中种种隐晦不明的阴暗角落。
而冯氏,似乎也被卷入了这混沌的旋涡中心。
江嬷嬷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解。
记忆中的冯氏,在冯府时性格天真活泼,纯真善良,对世间万物充满同情,每月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去援助京城的孤儿寡母。
嫁入慕府后,尽管在侯爷的劝解下渐渐收敛了些许热心肠,但骨子里的那份善意怎么可能如此彻底地改变,变得几乎让人不敢相信?
回到扶风院,江嬷嬷服侍冯氏沐浴更衣。
看着夫人疲惫不堪的模样,江嬷嬷若非发声提醒,冯氏恐怕就要在浴桶边打盹儿了。
于是,她轻声呼唤了一声,“夫人。”
冯氏勉强提起精神,敷衍地问了一句,“有什么事吗?”
江嬷嬷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缓缓道出了心中的忧虑,“老奴听闻,渔娘子落水之前与小魏娘子相撞,手臂还因此扭伤了。”
冯氏闻言猛然睁开眼,目光凌厉地盯着江嬷嬷,“为何现在才告诉我!”
她匆匆从浴桶中站起,换上了干净的衣物,随即拉着江嬷嬷快步向祠堂赶去。
夜风带着寒意,冯氏将披风裹紧了些,心里暗想,待她到达,慕渔必然会因感动而泪流满面,只要认错态度足够诚恳,小小惩戒即可,不必真的要在祠堂里跪着抄佛经反省。
祠堂里烛光摇曳,昏暗不明,两名仆妇守在门外,慕渔则跪在冰冷的垫子上,夜风透过半开的窗户缝隙,摇动着烛光,也让慕渔不由得紧了紧环抱着自己的双臂。
尽管手臂上的伤已经用药缓解了肿胀,但那穿透衣裙的冷风仍让她感觉到一阵阵痛楚。
这些痛苦对于她来说,不过是对前世经历的一次重演,根本不值一提。
她只期盼着长公主能尽快采取行动,好让自己早日脱离这个冷漠无情的侯府。
这里的表面繁荣,就像每个人华丽的外衣,内里却藏着刚愎自用、自私自利的心。
就在慕渔前往祠堂的路上,她意外遇到了慕庭樾。
他身负伤势,依旧坚持要去看望慕嘉和,眼神锋利,仿佛要将慕渔生吞活剥。
“若是嘉嘉因你受到任何伤害,我绝不会饶恕你。”慕庭樾的声音里满是警告。
慕渔面色不变,甚至展露了脖颈上那清晰可见的掐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哦?三郎还想再次对我下手不成?那你可得快些了,我在祠堂的时间不多,那里可是侯府里最适合动手的地方呢……”
慕庭樾眉头深锁,对慕渔直呼他“三郎”而不是熟悉的“三哥”感到诧异。
更让他惊异的是,她居然没有丝毫的畏惧?
但对慕嘉和的担忧很快将这份感觉在胸中冲淡。
……
冯氏很少涉足慕家的祠堂,那里阴森沉闷,总是让她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不自在,所以在责罚孩子时,她也会尽可能地避开此地。
然而,慕渔似乎是个特例……
老妪推开了祠堂沉重的大门,昏黄的烛光下,慕渔那娇小的身影瞬间映入冯氏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