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所谓大同

    种平和李蒙离开后,张燕自案后抬起了头,帐帘轻晃,一个熟悉的身影学着种平的样子,盘腿坐在地上。

    “我以为百姓流离,都是豪强官吏盘剥欺压,各地纷战不休所致,但是今晚见过太史令,却又生疑惑,有朝一日天下太平,是否真就能吏治清明,百姓安宁?”

    张燕的目光中多了迷惘:“听说我们教义中所说的"人人有田地,人人有衣食"的日子被士人称为"大同",那是不是就如那些士人所言一般,有一个贤明的皇帝和一群廉洁的臣子就能实现?”

    坐在地上的那人换了个姿势,手肘搭在膝盖上,带着几分无所谓:“这一套话都被那些儒生挂在嘴上多少年了?都说夫子微言大义,画像挂在堂前时嘴里一个个尊称大成至圣先师往下拜,然后呢?难道做官的不是儒士,皇帝尊奉的不是儒学?说什么大同,恐怕连"养民也惠"都看不见。”

    张燕默然聆听,不知是赞同还是不赞同,他想了想开口:“我想……要是以后当官的,都是我们这些人,会不会我们想要的那些,就能实现了?”

    “嗯?”

    那人饶有兴趣的站起来,脚步悄无声息:“我们现在不就是在造反?”

    “不……我的意思是。”

    张燕脑海中有个朦朦胧胧的想法,但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就是……朝堂乡间,所有的官吏我们这样的人去选去做,不是什么豪强,也不是那些世家公卿;有什么政令,都是我们商讨决定,只要对百姓好的就可以实行,不需要经过皇帝的同意……不。”

    有一瞬间,张燕心中似乎有雷霆闪过,他极短暂的产生了一个极其大逆不道的想法:

    世间只要有一位中黄太一大神就好,哪里需要什么皇帝来指手划脚?

    张燕惊诧于这个突兀闪现的念头,整个人僵在原处,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很难。”

    那人言简意赅的表明了态度,捻了捻胡须:“那些人为什么能当官?不提家世,最关键的原因不就是认字识文,能读书、有书读,会用书吗?我们这样的人,即便有一天真能造成反,当上官也是两眼一抹黑,搞不好会弄得更糟。”

    张燕不说话了。

    他识字也不多,张燕忍不住扪心自问:

    若是我去做官管理一方百姓,当真就能让治地的百姓过上经义中所描述的日子吗?

    “慢慢来吧。”

    那人将张燕案上,种平留下的帛书抓在了手里,背过身冲张燕摆了摆手:“至少现在,我们打下的每一处田地都均分给了兄弟们,有一口米粮,就能活一人的性命。”

    他挑起帐帘,如同来时一般无声而去,腰间莹润的牛角挂饰在无边的黑夜中划出一道微光。

    ———————————————

    或许张燕私下扩张黄巾给了流民们一条出路,或许真是运气使然,种平和李蒙一路上并未遇见匪寇,在晨光熹微之时顺利回到了车队停歇之地。

    “不从颖川走了,直接改水路去荆州。”

    马匹不方便运送,种平扫了眼队伍中的几十个汉子,分出十余人作为苏双张世平二人的护卫,请两人直接在交州与他们汇合。

    交州恶名在外,张世平本略有迟疑,但听到刘备此时领了苍梧郡太守之职,正在交州平乱,立即自告奋勇,准备和苏双回家变卖家产,连同手中的几批马匹全部带去交州。

    种平已经有些见怪不怪了,倒是李蒙和刘备少有解触,对两人的决绝颇有惊讶之感。

    “这里的水路可不太好走……”

    苏双和张世平本就在河内做生意,想要靠关系弄到几份路凭还是很简单的,种平不怎么担心这个问题,他在脑海里想着各州的地图,山脉水系大抵还记得一些,但都不怎么详细。

    想要规划出最近的路太过困难,种平只能尽量减少路上可能绕的弯。

    清水支流众多,邘城附近的河道相对宽广些,有两个开放的渡口可以乘船。

    种平不在马车上,李显当然也不敢一个待在车内坐着,四处看着皆是陌生的壮汉,他只好老老实实站在马车边上发呆。

    这会儿听到种平要走水路,自觉有了表现的机会,脸上带着谄笑:“太史……郎君,我们这一行不少人,我看那渡口皆是小船,得租上五六条才行,这样大的生意,恐怕船主坐地起价。区区不才,有些讲价的本领,不如……”

    种平远远望着一个渡口没有停泊的船只,另一个渡口撑船的是个老人,便道:“我在荆州坐过船,知道荆州的船价,想来同这里不会差太多。劳烦你去问个价,若是相差不多,略高上几钱也不必计较。”

    李显心想自己总算有个用处,河内离荆州甚远,若是今日表现得当,接下来一路上少不了自己去同船户打交道。虽是降了身份,但到底没了性命之忧,一时间脸上的笑容更大了些。

    “算算一路上耽搁的日程,老爹应该在荆州等我等的

    一肚子气了吧?”

    种平摸了摸鼻子,有点心虚。

    知道种辑固执的性子,他老早就和荀攸私下谋划好,许都一乱,自己就先在家敲老爹的闷棍。

    想要送种辑出城,清醒的种辑就是最大的阻碍,只要闷棍敲得好,不愁老爹走不了。

    荀攸已经安排好人接应,只要夜间种平偷偷将昏过去的种辑送出府,荀攸的人立刻就会帮种辑装点一番塞进薄棺中,第二日城门一开便装作送葬的模样出城。

    种平确信棺木并不会遭受检查,所以只要保证续够闷棍不让种辑中途醒来,出城绝非难事。

    可惜乱起的那一夜种辑并不在家,白日中种平又不得不四处游说搅混水,失去了亲手敲爹闷棍的机会,幸而种平大抵知晓种辑日间有一处必去,提前让霍丘守在宫外蹲点。

    只要不出意外,种辑就一定不会有意外。

    种平想着到了荆州,估计要先后挨自家老爹和老师的两顿骂,心中一阵发虚,嘴角却不由自主带上了笑意。

    白色的河水如同一条绸带,种平蹲在船头,把手泡进冰凉的水波之中,轻轻拨动着水流,口中低声嘟囔着什么。

    李蒙就在种平身边守卫,隐约听明白种平是在纠结,不知道之前冲动之下,在布帛书写的那些内容交给张燕到底是对还是错。

    “怎么想都觉得太激进了……让老爹知道不得揍我?”

    种平甩了甩手上的水,在衣服上擦干净。

    一张干净的白色面饼送到了种平眼前。

    从颜色就能看出这块饼所用的原料有多好。

    种平接过来咬了一口:

    还是熟悉的噎感。

    咽下去的时候好悬没给他噎到翻白眼。

    “这饼用料可真扎实啊……谢了,王三。”

    “没事没事,俺特地给郎君准备的,怀里好几张,俺天天揣着,什么时候吃都热乎。”

    王三的声音从李蒙的左后方冒出来,种平不动声色的将脸转到另一边,这才终于看到了那张熟悉的脸。王三看起来壮实了许多,脸上褪去了青色,变成了近似褐土的黄色。

    种平咬了一口饼含在嘴里,等口水软化了再往下咽,他觉得按照自己这么个吃法,这一块饼吃上两三天估计还带剩,于是果断掰下三分之二,分给了王三和李蒙。

    李蒙摸了摸腰间的水囊,默默低头啃饼。

    王三乐呵呵的蹲在种平身边,两口就将手上的饼吃了个干净,还颇为回味的砸了咂嘴,看的种平不信邪又咬了一口饼,随即陷入了对人生的怀疑之中。

    “俺还是第一次坐船,可真稳啊,这老快的。”

    “这天顺风,水路都快。”

    撑船的换作了老人的儿子,老人空下手,顺嘴搭了句话。

    “我们这里水上生意少,比起待在岸上遭灾,有个撑船的手艺,在水上要安生得多,又能混口饭吃。”

    “邘城的流寇很多?”

    李蒙见种平似乎有些兴趣。便主动接了老人的话。

    “何止流寇!”

    老人摇了摇头,举起两个手指:“你们这时候来河内行商,还算是来对了时候,从前……两个年头之前,那些匈奴闹得才凶,到处抢,抢粮抢人,男人、女人,幼童……没有那些人不祸害的。”

    “现在却是不怎么能匈奴人的踪影?”

    种平问了一句。

    “总之后面来了个姓李的什么将军。原本几个城都乱糟糟的,大家都是四处逃。这个将军来了之后,虽说一直打仗征兵,听认识的几个老家伙讲,也搜刮了不少粮食……但好歹让那些匈奴收敛了些,那个老家伙死也能死在村子里,守着几个孩子,不必眼瞅着子孙被掠走,死了以后魂都不能聚在一处”

    老人说完,迈着还算矫健的步子,走进船舱招呼自己的老婆子去做饭。

    种平心知这老人口中的将军就是李傕,闷闷蹲着,低头盯着晃动的水波,不知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