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矾红瓷(3)
“这会子不回屋里补眠,怎么过来我这儿了?”安氏见到二人,意外道。
“阿娘,是我和哥哥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来问问您和爹爹的意思。”沈妩说着将两只锦盒推到安氏跟前示意她打开。
“什么东西,还这样严肃?”安氏不以为意,但当打开盒盖看到里面的东西时却是惊呼出声:“这……这是?”
沈父听到,不由也探头来瞧,然后下一刻他面上就出现了和安氏一样的表情。“矾红瓷?”
他不确定的拿起一只罗汉杯细看,半晌才神色肃然的问道:“这样的东西,你们从何处得来的?”
“是哥哥家的窑厂烧的新瓷。”沈妩实话道。
“什么?”沈父和安氏不约而同的露出震惊的神色。
沈父不可置信的说道:“现今能烧矾红的都是各家官窑,你哥哥的窑厂……”话没明说,但意思就是不相信。
“父亲,是真的。”云鉴见到他的表情,忙站出来力证,“这段时间窑厂那边一直在试烧新瓷,这个就是昨晚烧成的,夏管事今日一早送进府里的。”
安氏倒是知道夏管事一早回府的事,但真不知道是来送瓷器的。
她和沈父夫妻俩面面相觑着,理智上虽然还是有些怀疑,但事实摆在眼前,又不得不相信。
随即,安氏又想到一个疑问,“之前云家窑厂从没有这样的手艺,怎么突然就出现了?”
“其实新瓷的烧法是阿妩想出来的……”云鉴将这段时间沈妩是怎样学习烧瓷技法,怎样去窑厂考察,又是怎样想出新瓷的事说了。
安氏和沈父一边惊诧一边又是欣慰。
安氏点着沈妩的额头道:“你这丫头,心也太大了,这样大的事也瞒着家里。”又说云鉴,“你也帮着她?”
沈妩和云鉴对视一眼,忙出声求饶道:“阿娘,我知道错了。实在是之前我们也没有把握,说出来怕人家笑话。”
安氏岂会真心怪他们。一个是亲儿子,一个是亲闺女,两人竟然联合干出了这样一番大事,她高兴都来不及呢。
沈父道:“你们倒是好运气。”矾红难得,众所周知。那些能烧矾红的窑厂都将自家手艺看得跟眼珠子似的,外人轻易不得见,如今偏被两个孩子给烧出来了。
“当年为父喜登科,参加琼林宴,宴上用的就是矾红瓷。”沈父回忆似的道。
安氏就道:“也只有皇室才能这样大手笔,不然谁家得了这样的瓷器,不好生收藏起来,反而舍得拿出来用。”
“爹爹,阿娘,祖父不是要过寿么,我想着要不咱们就烧一套新瓷器送给他老人家。”沈妩提议道。
安氏一愣,反应过来却越来越觉得这主意好。
她又询问沈父:“老爷看呢?”
事实上,前几日沈父已经寻摸到了一对上等的青花梅瓶,但青花哪里比得过矾红贵重呢?
他有些心动,但又怕时间来不及。
云鉴道:“时间倒是来的及,就怕成功率不稳定。”
沈父闻言就有些犹豫,安氏却道:“这有什么。先让窑厂那边开始烧,烧出来更好,烧不出来也不碍事,反正咱们不是已经有准备了么?”
这倒是。
沈父便也下定了决心:“那就烧吧。”
于是,一家子又开始商量烧什么样的器型以及用什么样的花纹。
最后定下烧一对梅瓶,花纹则由沈父亲自画一幅八仙祝寿图。
虽然只要一对,但烧制的时候却不能只烧两件。为了提高成功率,这一窑足足烧了二十件,都是一样的梅瓶。而且不同于之前的抹釉法,这一次用的是吹釉法上釉。
这次烧瓷的费用不用沈妩和云鉴两人操心,沈父大方的拿出了五百两银子做定金。不仅如此还将之前沈妩和云鉴投入到窑厂的钱也给两人补上了。
之前沈妩除了给云鉴的五十两金子,后来又将自己的月例银子凑了二百两给他,就这还不够,云鉴又帮她添了一百两。
窑厂那边早准备着了,云鉴一下命令大家立刻开工。
饶是如此,这一窑也烧了快十天。
这日,夏管事来禀报说下午开窑。沈父和云鉴一早就去窑厂守着了。
暮云院,安氏带着沈妩等消息。半天还不见人来,不禁有些焦急。
沈妩心里也不平静,却也还绷得住,安慰道:“窑厂那边的师傅都是老手艺人,这一次又比之前更有经验,想必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安氏叹着气道:“话虽如此,可不见到东西总让人放不下心。万一没烧成可怎么办?”
见她这样在意,沈妩不免劝道:“左不过是白花了银子白费些功夫。祖父又不是只过这一次寿,这次送不成,咱们下次再送好了。”
“那怎么能一样。”安氏摇头,“这么些年咱们三房是头一次回京,若是能送一份出挑的寿礼,不仅能讨得你祖父的欢心,也能让其他两房不敢小看了咱们。”
沈妩却没想到这次的寿礼安氏还存着这样较劲的心思。
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索性和她问起京城的事来。“阿娘,京城的沈家是怎样的?”
安氏笑道:“你出生时我已经跟着老爷在任上了,你没见过家里其她人。说起来你和老太爷长的很像呢。”
沈妩有些想象不来,又问道:“那祖母呢,我和祖母像吗?”
听到她提起老太太,沈氏脸上的笑意淡了淡,说道:“几个孙女儿里,你三姐姐与你祖母长的最像。”
三姐姐?
沈妩讶然。她从小知道安氏是沈父的继室,家里同父的兄弟姐妹,除了她和沈诺、诵哥儿,以及沈媛,还有沈父原配所出的一双儿女。
儿子叫沈谦,在沈家同辈兄弟里行二,今年该有十八岁了,女儿叫沈婍,在沈家姐妹中行三,比她大三岁。
两人自生母去世,一直养在京城老太太膝下,并没有跟着沈父来任上。
这两个兄姐,只有逢年过节听安氏和沈父提起过几句,再多沈妩就不清楚了。
………
母女两人说起话来,时间倒也过的快。
眼见暮色四合,时间已到傍晚,沈妩脑海里突然响起系统的声音:矾红瓷烧制成功,奖励宿主50积分。
沈妩立即一个激灵,安氏见了,疑惑道:“怎么了?”
“没什么,我就是想着这个时辰窑厂那边应该已经开窑了,想必爹爹和哥哥也快回来了。”沈妩收敛着神色道。
这话立即让安氏再次急切起来。
见她再不关注自己,沈妩松了口气。紧接着心里兴奋起来。
系统奖励都来了,新瓷肯定烧成了。就是不知道成功率如何。
接着又想到上回也烧成了,系统却没有提示,猜测着许是上回用的施釉法并不是吹釉的缘故。
安氏一边打发人去二门上等着,一边和沈妩又等了一个时辰,终于辛妈妈来禀:“夫人,老爷和云少爷回来了。”
“真的?”安氏唰的一下站起来,就要往门口去,不想这时帘子一撩,沈父和云鉴前后走了进来。
“老爷……”安氏张口就要询问,就看到了沈父和云鉴脸上的喜气。下意识改口道:“成了?”
沈父亢奋的点头,“成了。”
然后招呼着云鉴将两个大大的锦盒放在桌案上,说道:“矾红难烧,大件的矾红更是难得,这一窑最后竟也只烧成了三件。”
安氏并不在意他说什么,她此时的心神全在瓷器上。
锦盒被打开,露出里面两只矾红彩八仙祝寿梅瓶。
洁白釉面上,浓淡相宜的橙子红彩,似初阳如火,炽热肆意,惊艳人眼。
安氏和沈妩被这样的美景吸引的一时回不过神来。
直到沈父打开另一个锦盒,安氏才惊讶道:“怎么是三只?”
“………”沈父再次解释了一遍。
安氏感叹道:“怪不得我曾听说那些烧瓷的人家,有时一窑烧下来就会赔的倾家荡产。”
二十件,只成了三件,这概率也够低得了。
不过,紧接着又心花怒放起来,“还好,咱们这次烧成了。”
沈父也庆幸。他示意安氏将之前准备的银票取来,然后与云鉴道:“按照市场价,这样一件矾红烧的梅瓶大概是500两。这是1000两,加上之前的定金,总共1500两收购这三只梅瓶,你可同意?”
云鉴被吓了一跳,脸涨的通红,推辞道:“我怎么能收家里的钱。再说是送给祖父的寿礼,我做为小辈也该出力。”
沈父却道:“一码归一码,寿礼的钱本是我和你母亲该出的。不能因为你是我儿子,家里就占你的便宜。”
“都是一家人………”云鉴还要再说。
沈父却是心意已决,“正因为是一家人,事情才要说清楚。更何况,这次的寿礼,你已经给家里出了力。”
如此云鉴只好勉为其难的拿了银票。
不过他可是记得这次的新瓷可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道:“这次新瓷能烧成,全凭阿妩的秘方。所以我想着日后窑厂烧的矾红瓷,利润我和阿妩三七分配,我三成,阿妩七成。”
“阿娘,是我和哥哥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来问问您和爹爹的意思。”沈妩说着将两只锦盒推到安氏跟前示意她打开。
“什么东西,还这样严肃?”安氏不以为意,但当打开盒盖看到里面的东西时却是惊呼出声:“这……这是?”
沈父听到,不由也探头来瞧,然后下一刻他面上就出现了和安氏一样的表情。“矾红瓷?”
他不确定的拿起一只罗汉杯细看,半晌才神色肃然的问道:“这样的东西,你们从何处得来的?”
“是哥哥家的窑厂烧的新瓷。”沈妩实话道。
“什么?”沈父和安氏不约而同的露出震惊的神色。
沈父不可置信的说道:“现今能烧矾红的都是各家官窑,你哥哥的窑厂……”话没明说,但意思就是不相信。
“父亲,是真的。”云鉴见到他的表情,忙站出来力证,“这段时间窑厂那边一直在试烧新瓷,这个就是昨晚烧成的,夏管事今日一早送进府里的。”
安氏倒是知道夏管事一早回府的事,但真不知道是来送瓷器的。
她和沈父夫妻俩面面相觑着,理智上虽然还是有些怀疑,但事实摆在眼前,又不得不相信。
随即,安氏又想到一个疑问,“之前云家窑厂从没有这样的手艺,怎么突然就出现了?”
“其实新瓷的烧法是阿妩想出来的……”云鉴将这段时间沈妩是怎样学习烧瓷技法,怎样去窑厂考察,又是怎样想出新瓷的事说了。
安氏和沈父一边惊诧一边又是欣慰。
安氏点着沈妩的额头道:“你这丫头,心也太大了,这样大的事也瞒着家里。”又说云鉴,“你也帮着她?”
沈妩和云鉴对视一眼,忙出声求饶道:“阿娘,我知道错了。实在是之前我们也没有把握,说出来怕人家笑话。”
安氏岂会真心怪他们。一个是亲儿子,一个是亲闺女,两人竟然联合干出了这样一番大事,她高兴都来不及呢。
沈父道:“你们倒是好运气。”矾红难得,众所周知。那些能烧矾红的窑厂都将自家手艺看得跟眼珠子似的,外人轻易不得见,如今偏被两个孩子给烧出来了。
“当年为父喜登科,参加琼林宴,宴上用的就是矾红瓷。”沈父回忆似的道。
安氏就道:“也只有皇室才能这样大手笔,不然谁家得了这样的瓷器,不好生收藏起来,反而舍得拿出来用。”
“爹爹,阿娘,祖父不是要过寿么,我想着要不咱们就烧一套新瓷器送给他老人家。”沈妩提议道。
安氏一愣,反应过来却越来越觉得这主意好。
她又询问沈父:“老爷看呢?”
事实上,前几日沈父已经寻摸到了一对上等的青花梅瓶,但青花哪里比得过矾红贵重呢?
他有些心动,但又怕时间来不及。
云鉴道:“时间倒是来的及,就怕成功率不稳定。”
沈父闻言就有些犹豫,安氏却道:“这有什么。先让窑厂那边开始烧,烧出来更好,烧不出来也不碍事,反正咱们不是已经有准备了么?”
这倒是。
沈父便也下定了决心:“那就烧吧。”
于是,一家子又开始商量烧什么样的器型以及用什么样的花纹。
最后定下烧一对梅瓶,花纹则由沈父亲自画一幅八仙祝寿图。
虽然只要一对,但烧制的时候却不能只烧两件。为了提高成功率,这一窑足足烧了二十件,都是一样的梅瓶。而且不同于之前的抹釉法,这一次用的是吹釉法上釉。
这次烧瓷的费用不用沈妩和云鉴两人操心,沈父大方的拿出了五百两银子做定金。不仅如此还将之前沈妩和云鉴投入到窑厂的钱也给两人补上了。
之前沈妩除了给云鉴的五十两金子,后来又将自己的月例银子凑了二百两给他,就这还不够,云鉴又帮她添了一百两。
窑厂那边早准备着了,云鉴一下命令大家立刻开工。
饶是如此,这一窑也烧了快十天。
这日,夏管事来禀报说下午开窑。沈父和云鉴一早就去窑厂守着了。
暮云院,安氏带着沈妩等消息。半天还不见人来,不禁有些焦急。
沈妩心里也不平静,却也还绷得住,安慰道:“窑厂那边的师傅都是老手艺人,这一次又比之前更有经验,想必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安氏叹着气道:“话虽如此,可不见到东西总让人放不下心。万一没烧成可怎么办?”
见她这样在意,沈妩不免劝道:“左不过是白花了银子白费些功夫。祖父又不是只过这一次寿,这次送不成,咱们下次再送好了。”
“那怎么能一样。”安氏摇头,“这么些年咱们三房是头一次回京,若是能送一份出挑的寿礼,不仅能讨得你祖父的欢心,也能让其他两房不敢小看了咱们。”
沈妩却没想到这次的寿礼安氏还存着这样较劲的心思。
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索性和她问起京城的事来。“阿娘,京城的沈家是怎样的?”
安氏笑道:“你出生时我已经跟着老爷在任上了,你没见过家里其她人。说起来你和老太爷长的很像呢。”
沈妩有些想象不来,又问道:“那祖母呢,我和祖母像吗?”
听到她提起老太太,沈氏脸上的笑意淡了淡,说道:“几个孙女儿里,你三姐姐与你祖母长的最像。”
三姐姐?
沈妩讶然。她从小知道安氏是沈父的继室,家里同父的兄弟姐妹,除了她和沈诺、诵哥儿,以及沈媛,还有沈父原配所出的一双儿女。
儿子叫沈谦,在沈家同辈兄弟里行二,今年该有十八岁了,女儿叫沈婍,在沈家姐妹中行三,比她大三岁。
两人自生母去世,一直养在京城老太太膝下,并没有跟着沈父来任上。
这两个兄姐,只有逢年过节听安氏和沈父提起过几句,再多沈妩就不清楚了。
………
母女两人说起话来,时间倒也过的快。
眼见暮色四合,时间已到傍晚,沈妩脑海里突然响起系统的声音:矾红瓷烧制成功,奖励宿主50积分。
沈妩立即一个激灵,安氏见了,疑惑道:“怎么了?”
“没什么,我就是想着这个时辰窑厂那边应该已经开窑了,想必爹爹和哥哥也快回来了。”沈妩收敛着神色道。
这话立即让安氏再次急切起来。
见她再不关注自己,沈妩松了口气。紧接着心里兴奋起来。
系统奖励都来了,新瓷肯定烧成了。就是不知道成功率如何。
接着又想到上回也烧成了,系统却没有提示,猜测着许是上回用的施釉法并不是吹釉的缘故。
安氏一边打发人去二门上等着,一边和沈妩又等了一个时辰,终于辛妈妈来禀:“夫人,老爷和云少爷回来了。”
“真的?”安氏唰的一下站起来,就要往门口去,不想这时帘子一撩,沈父和云鉴前后走了进来。
“老爷……”安氏张口就要询问,就看到了沈父和云鉴脸上的喜气。下意识改口道:“成了?”
沈父亢奋的点头,“成了。”
然后招呼着云鉴将两个大大的锦盒放在桌案上,说道:“矾红难烧,大件的矾红更是难得,这一窑最后竟也只烧成了三件。”
安氏并不在意他说什么,她此时的心神全在瓷器上。
锦盒被打开,露出里面两只矾红彩八仙祝寿梅瓶。
洁白釉面上,浓淡相宜的橙子红彩,似初阳如火,炽热肆意,惊艳人眼。
安氏和沈妩被这样的美景吸引的一时回不过神来。
直到沈父打开另一个锦盒,安氏才惊讶道:“怎么是三只?”
“………”沈父再次解释了一遍。
安氏感叹道:“怪不得我曾听说那些烧瓷的人家,有时一窑烧下来就会赔的倾家荡产。”
二十件,只成了三件,这概率也够低得了。
不过,紧接着又心花怒放起来,“还好,咱们这次烧成了。”
沈父也庆幸。他示意安氏将之前准备的银票取来,然后与云鉴道:“按照市场价,这样一件矾红烧的梅瓶大概是500两。这是1000两,加上之前的定金,总共1500两收购这三只梅瓶,你可同意?”
云鉴被吓了一跳,脸涨的通红,推辞道:“我怎么能收家里的钱。再说是送给祖父的寿礼,我做为小辈也该出力。”
沈父却道:“一码归一码,寿礼的钱本是我和你母亲该出的。不能因为你是我儿子,家里就占你的便宜。”
“都是一家人………”云鉴还要再说。
沈父却是心意已决,“正因为是一家人,事情才要说清楚。更何况,这次的寿礼,你已经给家里出了力。”
如此云鉴只好勉为其难的拿了银票。
不过他可是记得这次的新瓷可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道:“这次新瓷能烧成,全凭阿妩的秘方。所以我想着日后窑厂烧的矾红瓷,利润我和阿妩三七分配,我三成,阿妩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