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亲情

    时间临近寒食节,寒食节后就是清明,按此,大唐百官就都有了七日的假期。

    从上到下,各处都有放假。

    李三郎和小四郎所在的书院的先生也给放了假。

    李大兄也应放假,但毕竟属于护城的兵士,又是在这特殊的节骨眼上,倒是不能这时候放假了,只不过应是会攒着,留待日后休假的。

    李三娘当值的医堂,自然也给众人放了假。

    这寒食和清明两日,医馆里头连当值的人都没留,是要直接关门的。

    盖因着,此时之人,对于祖宗先人,扫墓祭奠一事尤为看重。

    可以说,一个不孝的人与一个杀人放火的人相比,人们会更厌恶那个不孝的人了。

    不过,医堂里头,

    李家今儿个最为开心的事,是李大郎也放了假,从京郊的军营里头回来了。

    就只背着一个小包袱回到李家的李大郎,短短数月,样子还是那个样子,但身上已是有了一股子杀伐之气了。

    医者对于杀气最为敏感,这种无形的东西,对李三娘这种五感灵敏的人来说,就差明晃晃的在她眼前说:“李大郎杀过人了。”

    李三娘吃惊的很,实在不明白,李大郎不过一个有些武艺的刚入了军营不过数月的新兵,怎么这还没上战场呢,就杀人了呢?

    李父与李二兄对视一眼,两人也看出李大郎的不同之处了。

    李大嫂虽然面上高兴李大郎归家,但心里还是很心疼的。

    李大嫂最是了解李大郎为何变成这般,出自武人世家的李大嫂,见多了自家兄长入了军营后的变化,所以,李大郎这必是经历过一场惊心动魄的事儿后,才会有此变化的。

    “赶紧进屋,阿娘做了你爱吃的汤饼。”

    露珠儿小小人儿,看不出李大郎身上的变化,仍旧迈着小短腿,身后跟着已经是成年狗模样的小黄到得李大郎跟前儿,对着李大兄笑咪了眼:“大兄,大兄,你回家了!珠儿想大兄呢。”

    李大郎自是看到了李父、李二兄和李三娘对他变化的吃惊,心里正不知该说些什么打破这份儿沉闷的时候,看到露珠儿朝他奔来,又听了露珠儿的话,突然觉得自己身上那一层冰壳子就被打碎了。

    李大郎一把抱起露珠儿,让她坐在自己的臂弯里,笑呵呵的问:“珠儿是有多想大兄啊?”

    露珠儿伸出手掌比量着一个距离,嘴里说着:“这么多想大兄的。”

    李三娘这时候就插话道:“哎哟哟,珠儿不是最想阿娘的么?

    珠儿难道不想阿娘了?

    阿娘好伤心。”

    李三娘作出假哭的姿态,就那么看着露珠儿有些焦急的又说:“珠儿也想阿娘的,都想的,都想。”

    李母这时候心疼李大郎在军营里遭罪了,看着李三娘还要故意去逗孩子,就冲着李三娘翻了白眼。

    然后,一大家子才进了堂屋,李二郎李三郎和小四郎这会子也围着李大郎说话。

    尤其是小四郎,他虽是过了年长了一岁,但家里除了露珠儿和小五郎就他最小,平日里李二郎和李三郎又都谦让着他,这就让他虽是长了一岁,但性子还是没怎么变,仍旧是个稚童一般。

    “大兄,大兄,你别光抱露珠儿了,你也抱抱我,我也想大兄的,四郎最想大兄,比露珠儿还想。”

    露珠儿在旁听着,不愿意了,赶紧对着李大兄道:“大兄,我比四兄还想大兄的,露珠儿最想大兄了。”

    李大兄乐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儿了,就这么看着两个小孩儿为他争宠。

    两个孩子的玩笑话,让李大郎内心里头的阴影减少了不少,也让他离家数月带来的陌生感消散开来。

    等李大郎吃了李大嫂做的汤饼,就先是被露珠儿领着去看养在院子角落圈起来的小鸡崽子,“大兄,阿婆说了,等小鸡长大了,就能下鸡子,以后就有不要钱的鸡子吃了。”

    看完了小鸡崽子,小四郎又领着李大郎去看他的百宝箱,里头有这几月来他攒的宝贝,什么好看的石头,木雕的玩具,书肆里买的画册,统统都要分享给离家数月对他最好的李大兄知道。

    最后,小四郎最绝的地方来了,他把小五郎抱了出来。

    “大兄,你看,小五长了不少,肉嘟嘟的。”

    李大郎赶紧上前接住了,生怕小四郎一个没抱稳,把小五郎再给摔了。

    如此,李大郎一回家就耗费了一下午的时间,与自己的兄弟姊妹联络感情,等吃过了晚食,才往自家院子里去。

    果然,在院子里等着的就是李大兄李大嫂和李二郎了。

    一家人围坐在圆桌前,两盘点心,一壶茶,一直说到半夜才算好。

    最后,李大兄才说:“这事儿,只让你阿翁阿婆知道就行,明儿个我去说。

    至于家里的其他人,就不必告诉他们了,没得让他们跟着悬心。”

    “哎,儿知道了,阿耶放心吧。”

    如此,李大郎

    和李二郎才结伴回他们自己的院子。

    早食吃的是之前就做好的面饼,配着小咸菜,这几日要禁火,吃寒食。

    因着李父的父母和李大兄的亲爹的坟墓都不在长安,所以,扫墓这一项活动就没有了。

    一切弄完,李母指挥着李大兄李二兄把东西装到篮框里头去,一大家子准备去长安城外的李二嫂娘家的吴家村。

    这回除了顺应节日踏青之外,就是要带已经九个多月的小五郎回去给他的外祖父母瞧瞧。

    吴巧兰和宝丫也收拾了东西,要跟着回村祭奠。

    李三娘还把早前买的几个风筝找了出来,“等到了二舅母家,阿娘就带露珠儿去放风筝啊。”

    露珠儿看着艳丽色彩的做成大雁模样的风筝开心的点头。

    “阿娘,小黄怎么办?

    咱们都走了,只有小黄自己在家了。”

    最后,好办的很,李大郎找了篮筐把小黄放在其中,带上了马车,一块儿带走了。

    与后院儿的梁老医师、邵阳小少年打过招呼后,李家一家子加上吴巧兰母女一块儿就出了门,往城外赶去。

    路上行人不少,都是要去郊外扫墓或是踏青的。

    等李家众人到了吴家村,已差不多快到午食时间了。

    李家众人得到了吴家人热情的招呼,在吴家吃了寒粥,略说了话儿,李三娘就带着露珠儿拿着风筝和四小只出了门。

    乡下地方就是大,小黄从没来过这般宽敞的地方,撒欢儿的跑,跑远了还会停下等等跟在它身后追赶的露珠儿来。

    李三娘哪里会放风筝,最后还是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看着四小只带着露珠儿和小黄玩儿。

    春风拂面,端是美好。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

    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以上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