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猛刷999

    复兴军编制序列(以营为标准单位,后勤压缩至各基地)

    100以内,代表装甲兵、机甲化步兵、机动部队等统帅部直辖部队。例如第1机甲步兵营、第7装甲营、第28伞兵营、第76“东北虎”合成营、第88“紫貂”合成营。他们是复兴军最精锐的部队。尤其是有专属称号的合成营,很多能追溯到战前的著名英雄单位。以“东北虎”合成营编制为例,拥有三个机甲步兵连、一个轻装甲车辆排(4车)、一个坦克排(4车)、一个防化兵(CBRN,化学-生物-辐射-核子)排、一个特种工兵排,一个直升机中队(4武直2运直),一个侦搜小队,以及视情况临时配置的其他小队。这51个营是复兴军的核心武力之一,主要应对大规模敌对生命袭击、可能的敌对国渗透、大型废墟清理以及必要时镇压内部暴乱。

    99个营满员16个(1200),四分之三满员率34个(900),半编20个(500),余下不设,共约5万人,组成7个合成旅(1、6、9、39、54、117)

    附:这类统帅部直辖部队虽然以营作基本单位,沿袭战前三三制,但实际上是规模略逊于团的加强营,并且军官多于士兵,方便快速扩编。

    100~299,代表防化兵。防化兵职能分成流行疾病处置、化学事故/袭击、地下辐射清除、地表辐射控制、辐射废料处理、辐射生物处理、抗辐射部署等,是复兴军最危险的兵种。由于地表防化兵常年处在压抑、高危状态,时常需要近距离接触辐射源,导致伤亡率、意外事故率居高不下,非专业军事技校出身、分配进来的义务类防化兵很少有安全渡过最低2年服役期的,但即便是军校出身者,也很难避免辐射伤病。

    防化兵不怎么参与直接战斗,故而以专业能力做评判优劣标准。地表辐射控制方面最优秀的是第101、102、103、177与179地表辐控营(分别驻地为地下城入口、白山基地、安江基地、通化基地、抚顺基地)。辐射生物处理则是第204、238、250、291、299化生营(无固定驻地,经常单独部署临时营区以处理兽潮,故而比较富有战斗力)。辐射废料处理本是交给特定的几个运输营,但核废料填埋场危险性太高,引起多次哗变,只好让防化兵内部抽签解决,不幸抽中的部队会发放额外津贴、特殊补给。

    />

    300~499,代表工兵。工兵职能非常多,主要是地表基地建设、线路铺设维护、废墟清理、水文地理气象勘测等,其中负责废墟清理的工兵部队为战斗工兵,许多工兵部队同时具有一定的防化职责,也会临时拆分配属进远征队里,故而编制很零散,甚至同一个营下的连、排都可能在不同基地。

    工兵部队一般都很繁忙,他们的工作永远处在进行时,经常是一段线路刚维护到终点,就要回到起点开始从头修理。常年有几十个工兵营负责维护修缮地下城入口附近的诸多哨站、基地,而更多的工兵营分布在各个地面基地,终日在深山老林中巡视脆弱的通信线。

    负责废墟清理的工兵营有大约50个。他们会与其他友军部队共同清理战前城市废墟,挖掘出可用物资与建设哨站。由于废墟活跃着大量辐射生物,他们经常需要一线作战,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战斗工兵,其中第307、340、343、404、428战斗工兵营声名最盛。沈如松所在的428营在故事开始时刚完成了延吉市清理任务,回到地下城部署区轮换,并随后接到了紧急赶赴奉阳的任务。

    一个标准的工兵营有2个专业工兵连、1个战斗工兵连、1个辅助步兵连,和营部直辖的一支飞行小队(3~5架双翼机,精锐部队则会配备两架直升机)、1个装甲步兵排(20副中型外骨骼)、1个装甲排(3辆步战车),由于不会离基地太远以及并不是野战部队,只有小部分后勤、文职人员,大多数由所在基地协同保障。

    />

    因为将后勤人员压缩到了各个基地,任务半径不长,编制相应扩大为三班一排,四排一连,三连一营,

    战斗工兵的班组设置:班长 />

    连部设有20MM高平两用机关炮班,(2门拖曳式机炮,多放置于履带车,11人)猛士车3辆,2个喷火小队(主副射手。两名兼任弹药手的护卫步兵)

    营部设有120MM迫击炮支援组2个(4门炮),装甲工兵班1个(11名重装甲工兵)专业防化组1个,通讯组1个,另辖步战车3辆,猛士车3辆及履带车若干

    (普通工兵营只有10辆猛士车,不配有其他例如外骨骼、步战车等高级技术装备,重火力依靠履带车机枪补充,在前往难以通行的环境时,也会补充相应马匹)

    附: />

    附:精锐的战斗工兵营会额外给班组多配一具外骨骼,也就是108具而非普通战斗工兵单位的72具,而普通工兵单位则只有配发给班长的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