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章 前路不明

    廖远听了这番话之后果然眉头紧皱,对刘尚道“既是如此,那你在此期间需要加倍小心才是,若是有什么差错,我等兄弟在外也无法对你实施援救。”

    若不是廖远之前已经自曝了任务,刘尚大概还真会相信他的这种说辞,说不定还会有点感动,不过现在就另当别论了。他知道廖远担心的原因并非如此,但表面的工夫还是要做到位,当下也不动声色地应道“多谢廖兄关心,只是去培训学习而已,想必不会有什么差错。待过了这一关,应该便能进衙门做事了。”

    廖远道“刘先生日后进了海汉人的衙门为官,也要时时警醒,切莫忘了自己的身份他日上头若有指令,也不可有任何犹豫,务必立刻执行”

    刘尚肃然道“这是自然,刘某为何而来,自当谨记于心,不敢忘却。再说有廖兄监督,想忘也忘不了的”

    刘尚话中隐隐带刺,廖远只当是没有听懂,继续说道“你来此之前想必应该也学过,要如何识别之前并不认识的自己人”

    刘尚点头应道“这当然是要学的,不然若是在海汉国遇到自己人而不知你的意思是,海汉衙门里还有自己人”他说到一半便回过神来,立刻向廖远追问道。

    刘尚从大明出发时只被告知了廖远这个联系对象,这当然也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免得他这条新布下的线出了事牵连到更多的潜伏人员。他虽然自视甚高,但也知道自己并非这个潜伏计划唯一的核心人员,在自己之前和之后,都应该还会有其他人也执行着类似的任务。不过关于其他人员的潜伏状况,刘尚目前仍是一无所知,当然也不清楚是否已经有人成功打进了海汉官场之中。

    但廖远的回答让他也不免有些失望“关于这一点,我也不知,就算知道也不能告诉你。我只是想提醒刘先生,即便你察觉到有自己人的存在,但不到万不得已之时,切不可亮明自己的身份。”

    刘尚脑子转得极快,立刻就领悟廖远话里的意思“你的意思是,可能会有倒钩”

    廖远不置可否地应道“不管有没有倒钩,小心为上总是不会错的。”

    所谓倒钩,也是他们这个行当的黑话术语,意思其实就是指双面间谍,既为己方阵营效力,也会向海汉出卖己方的情报甚至是人员。这种人有可能是已经叛变投靠了海汉,也有可能是要借助这种手段来往海汉官场更高的地方爬,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对刘尚这样的后来者无疑都是非常致命。在难以确认其他潜伏人员是否变节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隐藏自己的身份,尽可能不要暴露。

    刘尚明白这并非是廖远杞人忧天,而是早有先例,据说早年由大明来三亚潜伏的人员中,甚至还有锦衣卫百户在被捕后变节,转而为海汉充当鹰犬。这种专业人员一旦变节,所造成的危害就不仅仅只是抓捕其所在情报网中的人员了,海汉更可能以此来设下陷阱,由变节人员为饵来继续诱捕后来者。

    有多少人是栽在了这种陷阱之中根本就无从考究,但这么些年来潜伏进三亚的人员一直没有什么有效的作为来抑制海汉发展,肯定是与海汉的各种反制措施有很大的关系。廖远说的这种情况,的确是不可不防。

    刘尚虽然并非手无缚鸡之力之人,但想凭一己之力在海汉作出一些有影响力的动作仍会十分困难,他原本是想等时机成熟的时候联合潜伏在海汉国内的其他同僚一起发动,但听廖远这么一说,他也意识到这种联合所带来的风险将会非常巨大,一个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牵扯进去。非但自己不能主动出头,就算别人要来联络自己,那也得小心谨慎,不能轻易承认自己的身份。

    想到这里刘尚也不禁有些沮丧道“既然如此,若无助力,那仅凭我一人,就算混进了衙门又能有多大作为”

    廖远沉默了一阵才道“话虽如此,这些事总得有人去做才行。想必刘先生来之前也已经发下誓言,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你我来此,本来就没再打算活着回去,能做多少,也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刘尚听到“尽人事听天命”这几个字,心头更是有些黯然。他来三亚时还是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决心,打算要在这里搏一份功绩,想必廖远来的时候也是类似的心情。但来到这里亲眼见证了海汉国的实力和社会状况之后,他们其实都明白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没有多大的希望能完成,甚至能在这里安安稳稳地待多久都不知道。虽然早有身为棋子的觉悟,但真正进入到这个环境之中,发现自己根本无力对抗一国之力,还是不免有些悲凉。

    廖远道明来意,该说的话说完之后,也没有再在刘尚屋里多耽搁,便起身告辞了。他们虽然有同僚之名,但也并没有什么私人交情,现在还得多多少少提防着对方,这种关系的确是非常微妙。刘尚虽然也认同廖远刚才所说的一些观点,但他也并不会因此就觉得自己跟廖远是一路人。

    任何人都靠不住,唯一能信得过的只有自己。刘尚送走廖远之后,反而更坚定了这一信念。毕竟来了三亚之后就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就算看不到前景,眼下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先前听常德高说,

    等分配了工作之后,也会立刻安排宿舍入住,到时候如果再坚持在外面租房住,未免就有些特立独行了。刘尚准备服从分配,去宣传部安排的宿舍住,据说这种宿舍住的全是在衙门里当差的人,想必在那种环境中也能更容易打听到有用的消息。不过等搬离这个地方之后,再与廖远接头就得另行寻找安全场所了。

    第二天早上刘尚没有再睡过头,天刚蒙蒙亮就起床洗漱,换了一身干净行头,然后将已经收好的个人行李拿上,便出门去培训中心报到去了。

    刘尚来了三亚之后,平时还没有这么早就出来溜达过,倒是颇有一点新鲜感。外面的街道上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安静,早就有了不少人在外走动。街边除了早点摊子之外,还有一些一大早就出来招揽生意的力工,这些人都是尚未取得国籍的新移民,只能在港区接一些散活来做。如果是已经取得了国籍的归化民,即便还是做这个行当,也会被分配到码头上去做固定工,待遇要比这些接散活的力工好得多。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商人正赶着要去码头上的早市。这些商人大多是以本地经营餐饮业的商家为主,每天都要到港区码头去收购新捕捞上岸的各种海鲜水产。三亚本地的餐饮业极为发达,而靠海吃海的习俗加上海汉人带来的各种烹饪方式,也让海鲜成为了本地的招牌之一。几乎每家饭馆酒楼都有自己主打的海鲜招牌菜,因而也大大带动了本地的海鲜消费市场,每天在三亚港和胜利港的水产市场上成交的海鲜数以吨计,而由此也让捕鱼、造船、储运等诸多上游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刘尚小心翼翼地让过一辆装满鱼虾的小车,看这些小车去的方向应该是火车站,每天早上都会有大量的海鲜通过火车运往内地。其目的地不仅仅是城区里大大小小的厨房,还有内陆的田独工业区。那里对外界是一个接触不到的神秘之地,但在当地工作的数千人每天还是得吃饭喝水,需要消耗的食材也绝非小数目。

    如果仅仅是看眼前的景象,这里与大明境内的港口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路上的行人剪了短发的也是少数,服装也以传统中式服装为主,偶尔能看到几个穿着制服的海汉警察在街上巡逻,才会提醒刘尚这里其实是海汉国的领地。

    刘尚在街边三下五除二吃了豆浆油条,然后继续赶往鹿回头半岛。这边由于有陆军的基地和军校,很多区域都禁止非国民随意进出,刘尚肩上扛着一大包东西,行头又不像是国民,刚踏入鹿回头半岛就被警察拦了下来。

    刘尚赶紧出示了昨天在三亚管委会宣传科开的介绍信,两名巡警仔细看过之后才放他过关。刘尚虽然心知对方只是例行检查,但这样当街被海汉警察给拦下来,心中还是不免有些紧张。

    到了培训中心之后,刘尚找到昨天办手续的地方递上自己的介绍信,对方核实之后,便是安排宿舍领取教材之类的琐事。等这摊子乱七八糟的事情忙完,已经是日上三竿的时候了。

    由于没有人与刘尚同时入学,而且暂时凑不出足够的人头来给宣传专业开培训班,但他人已经来了,培训中心也没打算再让他回去等着,暂时就只能安排他先跟着别的专业受训。刘尚倒也不在乎这个安排是不是合理,只是觉得自己原本是十来天的培训期,如此一来就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了。那廖远眼巴巴地在外面等消息,如果过了这段时间自己没有出现,那家伙怕不是得急出毛病来。

    刘尚临时被安插进去的培训班是十八天之前开的医疗卫生班,由于这个专业的特殊性,培训时间也要远远长于别的专业,而且这里的培训还仅仅只是一个入职前的基础培训,其中的佼佼者会被选拔出来,进入更高级的三亚医学院接受更高深的医术培训。

    刘尚稍稍打听了一下,原来这个培训班的人员都是有一定医学知识的赤脚医生,寻常的头痛脑热,跌打损伤之类的多少会治一点,然后就被民政部作为特殊人才招募到这里来培训了。与刘尚的境遇类似的是,这些医护人员在学成之后也会立刻得到海汉国国籍,并且接受国家卫生部门的雇佣,可以说今后也是吃公门饭的人了。

    当然了,真正那些懂得医术,在来海汉之前就是开门坐堂当大夫的专业人士,就不会再来这里接受一些基础的医疗技能培训了,往往直接就能获得海汉国籍,并且得到更好的礼遇。刘尚听他们所说,海汉对于大夫的待遇是相当不错的,一些在广东大城中有名气的大夫被请到这里,只需每天带带徒弟,偶尔给首长们看看病,便能得到丰厚的待遇,连住房都是执委会分配的。至于有心在医学和药学方面研究深造的,海汉这边更是会专门场所和经费,甚至还有用来试药的犯人病号,让那些资深大夫们随意折腾。

    这些消息让刘尚对海汉从大明挖墙角的手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海汉现在是缺哪个领域的人才,就直接出高薪从大明挖,哪怕是这些粗通医术的赤脚大夫,海汉也不打算放过,宁肯挖过来自己再花时间慢慢培养。刘尚很难想像这种措施会对两广沿海地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海汉这么做显然不是对大明安着什么好心就是了。

    刘尚不通医理,因

    此上专业课的时候他就完全云里雾里,不明所以。不过授课的讲师也知道他只是临时插班,便也允许他自行选择是否听课。于是刘尚只听了一堂课便自我放逐了,索性到了外面,去参观其他专业的培训内容。

    这个培训基地开设的专业极多,除了军队之外的几乎所有政府机关部门,新招入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在这里接受入职培训。一般来说都是凑够一批学员之后便开班授课,不过像刘尚这种不凑巧的情况也很常见,恰好是处在了一个空档期。这也得怪招募他入职的常德高百密一疏,在办理培训手续的时候竟然忘了查一查近期是否有足够的学员来开班,以至于刘尚来了之后才发现宣传专业就只有他一人入学,根本不知道几时才能凑够人数。

    廖远听了这番话之后果然眉头紧皱,对刘尚道“既是如此,那你在此期间需要加倍小心才是,若是有什么差错,我等兄弟在外也无法对你实施援救。”

    若不是廖远之前已经自曝了任务,刘尚大概还真会相信他的这种说辞,说不定还会有点感动,不过现在就另当别论了。他知道廖远担心的原因并非如此,但表面的工夫还是要做到位,当下也不动声色地应道“多谢廖兄关心,只是去培训学习而已,想必不会有什么差错。待过了这一关,应该便能进衙门做事了。”

    廖远道“刘先生日后进了海汉人的衙门为官,也要时时警醒,切莫忘了自己的身份他日上头若有指令,也不可有任何犹豫,务必立刻执行”

    刘尚肃然道“这是自然,刘某为何而来,自当谨记于心,不敢忘却。再说有廖兄监督,想忘也忘不了的”

    刘尚话中隐隐带刺,廖远只当是没有听懂,继续说道“你来此之前想必应该也学过,要如何识别之前并不认识的自己人”

    刘尚点头应道“这当然是要学的,不然若是在海汉国遇到自己人而不知你的意思是,海汉衙门里还有自己人”他说到一半便回过神来,立刻向廖远追问道。

    刘尚从大明出发时只被告知了廖远这个联系对象,这当然也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免得他这条新布下的线出了事牵连到更多的潜伏人员。他虽然自视甚高,但也知道自己并非这个潜伏计划唯一的核心人员,在自己之前和之后,都应该还会有其他人也执行着类似的任务。不过关于其他人员的潜伏状况,刘尚目前仍是一无所知,当然也不清楚是否已经有人成功打进了海汉官场之中。

    但廖远的回答让他也不免有些失望“关于这一点,我也不知,就算知道也不能告诉你。我只是想提醒刘先生,即便你察觉到有自己人的存在,但不到万不得已之时,切不可亮明自己的身份。”

    刘尚脑子转得极快,立刻就领悟廖远话里的意思“你的意思是,可能会有倒钩”

    廖远不置可否地应道“不管有没有倒钩,小心为上总是不会错的。”

    所谓倒钩,也是他们这个行当的黑话术语,意思其实就是指双面间谍,既为己方阵营效力,也会向海汉出卖己方的情报甚至是人员。这种人有可能是已经叛变投靠了海汉,也有可能是要借助这种手段来往海汉官场更高的地方爬,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对刘尚这样的后来者无疑都是非常致命。在难以确认其他潜伏人员是否变节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隐藏自己的身份,尽可能不要暴露。

    刘尚明白这并非是廖远杞人忧天,而是早有先例,据说早年由大明来三亚潜伏的人员中,甚至还有锦衣卫百户在被捕后变节,转而为海汉充当鹰犬。这种专业人员一旦变节,所造成的危害就不仅仅只是抓捕其所在情报网中的人员了,海汉更可能以此来设下陷阱,由变节人员为饵来继续诱捕后来者。

    有多少人是栽在了这种陷阱之中根本就无从考究,但这么些年来潜伏进三亚的人员一直没有什么有效的作为来抑制海汉发展,肯定是与海汉的各种反制措施有很大的关系。廖远说的这种情况,的确是不可不防。

    刘尚虽然并非手无缚鸡之力之人,但想凭一己之力在海汉作出一些有影响力的动作仍会十分困难,他原本是想等时机成熟的时候联合潜伏在海汉国内的其他同僚一起发动,但听廖远这么一说,他也意识到这种联合所带来的风险将会非常巨大,一个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牵扯进去。非但自己不能主动出头,就算别人要来联络自己,那也得小心谨慎,不能轻易承认自己的身份。

    想到这里刘尚也不禁有些沮丧道“既然如此,若无助力,那仅凭我一人,就算混进了衙门又能有多大作为”

    廖远沉默了一阵才道“话虽如此,这些事总得有人去做才行。想必刘先生来之前也已经发下誓言,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你我来此,本来就没再打算活着回去,能做多少,也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刘尚听到“尽人事听天命”这几个字,心头更是有些黯然。他来三亚时还是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决心,打算要在这里搏一份功绩,想必廖远来的时候也是类似的心情。但来到这里亲眼见证了海汉国的实力和社会状况之后,他们其实都明白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没有多大的希望能完成,甚至能在这里安安稳稳地待

    多久都不知道。虽然早有身为棋子的觉悟,但真正进入到这个环境之中,发现自己根本无力对抗一国之力,还是不免有些悲凉。

    廖远道明来意,该说的话说完之后,也没有再在刘尚屋里多耽搁,便起身告辞了。他们虽然有同僚之名,但也并没有什么私人交情,现在还得多多少少提防着对方,这种关系的确是非常微妙。刘尚虽然也认同廖远刚才所说的一些观点,但他也并不会因此就觉得自己跟廖远是一路人。

    任何人都靠不住,唯一能信得过的只有自己。刘尚送走廖远之后,反而更坚定了这一信念。毕竟来了三亚之后就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就算看不到前景,眼下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先前听常德高说,等分配了工作之后,也会立刻安排宿舍入住,到时候如果再坚持在外面租房住,未免就有些特立独行了。刘尚准备服从分配,去宣传部安排的宿舍住,据说这种宿舍住的全是在衙门里当差的人,想必在那种环境中也能更容易打听到有用的消息。不过等搬离这个地方之后,再与廖远接头就得另行寻找安全场所了。

    第二天早上刘尚没有再睡过头,天刚蒙蒙亮就起床洗漱,换了一身干净行头,然后将已经收好的个人行李拿上,便出门去培训中心报到去了。

    刘尚来了三亚之后,平时还没有这么早就出来溜达过,倒是颇有一点新鲜感。外面的街道上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安静,早就有了不少人在外走动。街边除了早点摊子之外,还有一些一大早就出来招揽生意的力工,这些人都是尚未取得国籍的新移民,只能在港区接一些散活来做。如果是已经取得了国籍的归化民,即便还是做这个行当,也会被分配到码头上去做固定工,待遇要比这些接散活的力工好得多。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商人正赶着要去码头上的早市。这些商人大多是以本地经营餐饮业的商家为主,每天都要到港区码头去收购新捕捞上岸的各种海鲜水产。三亚本地的餐饮业极为发达,而靠海吃海的习俗加上海汉人带来的各种烹饪方式,也让海鲜成为了本地的招牌之一。几乎每家饭馆酒楼都有自己主打的海鲜招牌菜,因而也大大带动了本地的海鲜消费市场,每天在三亚港和胜利港的水产市场上成交的海鲜数以吨计,而由此也让捕鱼、造船、储运等诸多上游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刘尚小心翼翼地让过一辆装满鱼虾的小车,看这些小车去的方向应该是火车站,每天早上都会有大量的海鲜通过火车运往内地。其目的地不仅仅是城区里大大小小的厨房,还有内陆的田独工业区。那里对外界是一个接触不到的神秘之地,但在当地工作的数千人每天还是得吃饭喝水,需要消耗的食材也绝非小数目。

    如果仅仅是看眼前的景象,这里与大明境内的港口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路上的行人剪了短发的也是少数,服装也以传统中式服装为主,偶尔能看到几个穿着制服的海汉警察在街上巡逻,才会提醒刘尚这里其实是海汉国的领地。

    刘尚在街边三下五除二吃了豆浆油条,然后继续赶往鹿回头半岛。这边由于有陆军的基地和军校,很多区域都禁止非国民随意进出,刘尚肩上扛着一大包东西,行头又不像是国民,刚踏入鹿回头半岛就被警察拦了下来。

    刘尚赶紧出示了昨天在三亚管委会宣传科开的介绍信,两名巡警仔细看过之后才放他过关。刘尚虽然心知对方只是例行检查,但这样当街被海汉警察给拦下来,心中还是不免有些紧张。

    到了培训中心之后,刘尚找到昨天办手续的地方递上自己的介绍信,对方核实之后,便是安排宿舍领取教材之类的琐事。等这摊子乱七八糟的事情忙完,已经是日上三竿的时候了。

    由于没有人与刘尚同时入学,而且暂时凑不出足够的人头来给宣传专业开培训班,但他人已经来了,培训中心也没打算再让他回去等着,暂时就只能安排他先跟着别的专业受训。刘尚倒也不在乎这个安排是不是合理,只是觉得自己原本是十来天的培训期,如此一来就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了。那廖远眼巴巴地在外面等消息,如果过了这段时间自己没有出现,那家伙怕不是得急出毛病来。

    刘尚临时被安插进去的培训班是十八天之前开的医疗卫生班,由于这个专业的特殊性,培训时间也要远远长于别的专业,而且这里的培训还仅仅只是一个入职前的基础培训,其中的佼佼者会被选拔出来,进入更高级的三亚医学院接受更高深的医术培训。

    刘尚稍稍打听了一下,原来这个培训班的人员都是有一定医学知识的赤脚医生,寻常的头痛脑热,跌打损伤之类的多少会治一点,然后就被民政部作为特殊人才招募到这里来培训了。与刘尚的境遇类似的是,这些医护人员在学成之后也会立刻得到海汉国国籍,并且接受国家卫生部门的雇佣,可以说今后也是吃公门饭的人了。

    当然了,真正那些懂得医术,在来海汉之前就是开门坐堂当大夫的专业人士,就不会再来这里接受一些基础的医疗技能培训了,往往直接就能获得海汉国籍,并且得到更好的礼遇。刘尚听他们所说,海汉对于大夫的待遇是相

    当不错的,一些在广东大城中有名气的大夫被请到这里,只需每天带带徒弟,偶尔给首长们看看病,便能得到丰厚的待遇,连住房都是执委会分配的。至于有心在医学和药学方面研究深造的,海汉这边更是会专门场所和经费,甚至还有用来试药的犯人病号,让那些资深大夫们随意折腾。

    这些消息让刘尚对海汉从大明挖墙角的手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海汉现在是缺哪个领域的人才,就直接出高薪从大明挖,哪怕是这些粗通医术的赤脚大夫,海汉也不打算放过,宁肯挖过来自己再花时间慢慢培养。刘尚很难想像这种措施会对两广沿海地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海汉这么做显然不是对大明安着什么好心就是了。

    刘尚不通医理,因此上专业课的时候他就完全云里雾里,不明所以。不过授课的讲师也知道他只是临时插班,便也允许他自行选择是否听课。于是刘尚只听了一堂课便自我放逐了,索性到了外面,去参观其他专业的培训内容。

    这个培训基地开设的专业极多,除了军队之外的几乎所有政府机关部门,新招入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在这里接受入职培训。一般来说都是凑够一批学员之后便开班授课,不过像刘尚这种不凑巧的情况也很常见,恰好是处在了一个空档期。这也得怪招募他入职的常德高百密一疏,在办理培训手续的时候竟然忘了查一查近期是否有足够的学员来开班,以至于刘尚来了之后才发现宣传专业就只有他一人入学,根本不知道几时才能凑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