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爱德华港。
“这南非的山路可真不好走,还有开普敦的英军来看也不是完全没有招架之力。”默尔克对着属下们说道。
随着东非的军事推进,南部军区也已经深入开普敦东部腹地,只不过受到德拉肯斯山脉影响。除了地形崎岖以外,河流沼泽极大拖延了东非的行进速度。
而且英军可以有效借助狭长地形优势,阻碍东非国防军的攻势,爱德华港距离德班直线距离一百五十公里左右。
原本是东格里瓜兰的地盘,东格里瓜兰也是布尔人建立的政权之一,卡在纳塔尔殖民地和开普敦殖民地之间,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英军占领。
所以这里原本十分荒凉,爱德华港也建立不久,就是海边一处小城镇,人口也不多。
“司令,军事推进,还是要看内陆地区,现在西部部队应该已经越过奥兰治河,毕竟内陆高原地区方便行军,人口也比较稀疏,而东部是开普敦人口比较密集区域,所以英军实力反而更强。”
南非的人口呈现团状分布,最南边开普敦市以及周围,然后是东部以东伦敦和伊丽莎白港为核心,这两处都是英国的核心地带。
再往北就是纳塔尔殖民地和原布尔人几个共和国地方,人口比较稠密,而西部布尔共和国和开普敦之间的高原地区则是人口真空区域。
东部纳塔尔殖民地德班港到东伦敦之间也是如此,只不过这里的英国人比西部更多,加上原纳塔尔殖民地主力英军南下,所以默尔克部遇到的阻力也就更大。
默尔克说道“爱德华港英国人建设还没有几年时间,原本东格里瓜兰的核心区域在科克斯塔德,而不是沿海区域,所以爱德华港现在就是我们前往东伦敦的最后一道障碍。”
“不过这中间还有三百多公里路程,继续和敌人消耗,速度实在太慢,给后方发消息,看看海军能不能帮助我军更快的突破敌人的封锁。”
英军能够从德班安全撤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借助了海上通道,从而实现有序撤退。
而之前东非海军主要配合北部东非部队,对莫桑比克沿海进行打击,现在莫桑比克的战争已经结束。
所以默尔克就打算借助海军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当然,如果从新汉堡港借助商船也可以达成默尔克的目的,只不过风险比较大。
开普敦海军实力尚在,虽然不能北上主动进攻东非海军,但是在区域内防范东非海军南下还是有些作用的。
所以默尔克想走海路,就必须有海军护航,至于陆地上的英军完全可以只留下小部分部队和他们纠缠。
因为开普敦殖民地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所以只要攻破东伦敦和伊丽莎白港,东部英军基本再无抵抗之力。
东伦敦和伊丽莎白港,同时是英军的后方,截断这两个地方之间的联系,光是后勤上,东非就可以卡死英军,从而达到迫使敌军不战而降的目的。
在默尔克部南下的同时。
刚刚参加完莫桑比克战争的东非各个部队也开始南下,按照总参谋部的指示,增援南方战场。
中央铁路新汉堡港理查德港到奥托比勒陀利亚市段也变得繁忙起来,自从东非重新夺回南边疆省东部。
被英国人破坏的中央铁路也得到彻底修缮,不过军队南下,难度也很大,除了维持莫桑比克稳定以外,需要留下大量人手维持秩序,还有数十万俘虏要看守。
目前东非的打算是把这些俘虏在马普托等莫桑比克港口地区进行安置,然后通过海陆输送物资和口粮。
当然,养着几十万张嘴不是东非的作风,在鉴别出有价值的俘虏后,大量黑人直接获得东非的“奴隶”编制,对莫桑比克的种植园,进行维护。
最让东非头疼的其实是印度人,首先印度人不是土着,毕竟印度那么大一个英国殖民地就在印度洋上,但是,印度人又不属于英国人。
现在东非最害怕的就是英国政府直接放弃这批印度人,要知道南非战争到现在为止,东非俘虏的印度士兵已经超过十七万。
这如果学习布尔人都足够在南非成立一个国家了,所以对印度人的处理是一个大麻烦。
当然,这个麻烦是针对恩斯特而言,在东非官员看来,完全是一个小问题,恩斯特对印度人感观差,但东非的官员看来印度人和黑人没有区别,反正都没有人权,直接充当奴隶也无所谓。
但是,如果真让这么多印度人在东非扎根,那未来绝对是麻烦的源头之一,毕竟从前世非洲情况来看,只要被英国殖民的地方,就容易形成印度人集群,而以日后印度人的繁衍速度,还有印度距离东非的距离,很容易形成印度拖家带口到东非讨生活的情况。
所以为了应对这“劣质”移民出现的可能性,恩斯特的想法是把东非境内的印度俘虏打包送回印度,就算战后英国人真无赖把印度人留在东非也是如此,大不了东非多掏点船费。
当然,恩斯特这么干,没有歧视印度人的想法,实际上
有不少印度商人在东非沿海地区从事商业贸易。
但是这种人肯定和被俘虏的印度士兵不一样,印度士兵基本上是社会底层,除了一身蛮力根本没有利用价值,而且他们虽然身强体壮坏毛病却不少,作为热带国家人种,印度人和东南亚土着非常懒散,恩斯特最害怕这些印度人把东非人带进沟里。
对于国民的“勤劳性”,一直是恩斯特看重的问题,不要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因为东非是一个适合躺平的地方,这里的黑人就躺平了上千年。
像前世美国和俄罗斯的流浪汉,有些可能会受到严寒和食物的威胁,不得不从事一些劳动。
而东非这种“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的地方,说实话基础设施如果建设完成简直就是流浪汉的天堂。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只能从社会风气上下手,东非政府为引导,让东非国民“内卷”起来。
而像印度这种“懒散”的状态,是非常具有负面教育意义的,当然,在19世纪,其实很多地方都是如此,印度人并不是个例。
但是,东非人口主要以德意志移民和远东帝国移民为主,可以毫不留情的说这两个地区的居民是当前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
当然,在19世纪以前英法两国也是如此,不过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已经度过了那种把人当畜牲实际上比畜牲还不如的年代,而法国人喜欢享受,所以在19世纪两国面对德国竞争,被迅速缩小差距。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这南非的山路可真不好走,还有开普敦的英军来看也不是完全没有招架之力。”默尔克对着属下们说道。
随着东非的军事推进,南部军区也已经深入开普敦东部腹地,只不过受到德拉肯斯山脉影响。除了地形崎岖以外,河流沼泽极大拖延了东非的行进速度。
而且英军可以有效借助狭长地形优势,阻碍东非国防军的攻势,爱德华港距离德班直线距离一百五十公里左右。
原本是东格里瓜兰的地盘,东格里瓜兰也是布尔人建立的政权之一,卡在纳塔尔殖民地和开普敦殖民地之间,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英军占领。
所以这里原本十分荒凉,爱德华港也建立不久,就是海边一处小城镇,人口也不多。
“司令,军事推进,还是要看内陆地区,现在西部部队应该已经越过奥兰治河,毕竟内陆高原地区方便行军,人口也比较稀疏,而东部是开普敦人口比较密集区域,所以英军实力反而更强。”
南非的人口呈现团状分布,最南边开普敦市以及周围,然后是东部以东伦敦和伊丽莎白港为核心,这两处都是英国的核心地带。
再往北就是纳塔尔殖民地和原布尔人几个共和国地方,人口比较稠密,而西部布尔共和国和开普敦之间的高原地区则是人口真空区域。
东部纳塔尔殖民地德班港到东伦敦之间也是如此,只不过这里的英国人比西部更多,加上原纳塔尔殖民地主力英军南下,所以默尔克部遇到的阻力也就更大。
默尔克说道“爱德华港英国人建设还没有几年时间,原本东格里瓜兰的核心区域在科克斯塔德,而不是沿海区域,所以爱德华港现在就是我们前往东伦敦的最后一道障碍。”
“不过这中间还有三百多公里路程,继续和敌人消耗,速度实在太慢,给后方发消息,看看海军能不能帮助我军更快的突破敌人的封锁。”
英军能够从德班安全撤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借助了海上通道,从而实现有序撤退。
而之前东非海军主要配合北部东非部队,对莫桑比克沿海进行打击,现在莫桑比克的战争已经结束。
所以默尔克就打算借助海军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当然,如果从新汉堡港借助商船也可以达成默尔克的目的,只不过风险比较大。
开普敦海军实力尚在,虽然不能北上主动进攻东非海军,但是在区域内防范东非海军南下还是有些作用的。
所以默尔克想走海路,就必须有海军护航,至于陆地上的英军完全可以只留下小部分部队和他们纠缠。
因为开普敦殖民地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所以只要攻破东伦敦和伊丽莎白港,东部英军基本再无抵抗之力。
东伦敦和伊丽莎白港,同时是英军的后方,截断这两个地方之间的联系,光是后勤上,东非就可以卡死英军,从而达到迫使敌军不战而降的目的。
在默尔克部南下的同时。
刚刚参加完莫桑比克战争的东非各个部队也开始南下,按照总参谋部的指示,增援南方战场。
中央铁路新汉堡港理查德港到奥托比勒陀利亚市段也变得繁忙起来,自从东非重新夺回南边疆省东部。
被英国人破坏的中央铁路也得到彻底修缮,不过军队南下,难度也很大,除了维持莫桑比克稳定以外,需要留下大量人手维持秩序,还有数十万俘虏要看守。
目前东非的打算是把这些俘虏在马普托等莫桑比克港口地区进行安置,然后通过海陆输送物资和口粮。
当然,养着几十万张嘴不是东非的作风,在鉴别出有价值的俘虏后,大量黑人直接获得东非的“奴隶”编制,对莫桑比克的种植园,进行维护。
最让东非头疼的其实是印度人,首先印度人不是土着,毕竟印度那么大一个英国殖民地就在印度洋上,但是,印度人又不属于英国人。
现在东非最害怕的就是英国政府直接放弃这批印度人,要知道南非战争到现在为止,东非俘虏的印度士兵已经超过十七万。
这如果学习布尔人都足够在南非成立一个国家了,所以对印度人的处理是一个大麻烦。
当然,这个麻烦是针对恩斯特而言,在东非官员看来,完全是一个小问题,恩斯特对印度人感观差,但东非的官员看来印度人和黑人没有区别,反正都没有人权,直接充当奴隶也无所谓。
但是,如果真让这么多印度人在东非扎根,那未来绝对是麻烦的源头之一,毕竟从前世非洲情况来看,只要被英国殖民的地方,就容易形成印度人集群,而以日后印度人的繁衍速度,还有印度距离东非的距离,很容易形成印度拖家带口到东非讨生活的情况。
所以为了应对这“劣质”移民出现的可能性,恩斯特的想法是把东非境内的印度俘虏打包送回印度,就算战后英国人真无赖把印度人留在东非也是如此,大不了东非多掏点船费。
当然,恩斯特这么干,没有歧视印度人的想法,实际上
有不少印度商人在东非沿海地区从事商业贸易。
但是这种人肯定和被俘虏的印度士兵不一样,印度士兵基本上是社会底层,除了一身蛮力根本没有利用价值,而且他们虽然身强体壮坏毛病却不少,作为热带国家人种,印度人和东南亚土着非常懒散,恩斯特最害怕这些印度人把东非人带进沟里。
对于国民的“勤劳性”,一直是恩斯特看重的问题,不要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因为东非是一个适合躺平的地方,这里的黑人就躺平了上千年。
像前世美国和俄罗斯的流浪汉,有些可能会受到严寒和食物的威胁,不得不从事一些劳动。
而东非这种“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的地方,说实话基础设施如果建设完成简直就是流浪汉的天堂。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只能从社会风气上下手,东非政府为引导,让东非国民“内卷”起来。
而像印度这种“懒散”的状态,是非常具有负面教育意义的,当然,在19世纪,其实很多地方都是如此,印度人并不是个例。
但是,东非人口主要以德意志移民和远东帝国移民为主,可以毫不留情的说这两个地区的居民是当前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
当然,在19世纪以前英法两国也是如此,不过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已经度过了那种把人当畜牲实际上比畜牲还不如的年代,而法国人喜欢享受,所以在19世纪两国面对德国竞争,被迅速缩小差距。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