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芭切叶蚁
水树林里丰富的食物让蚂蚁们几乎乐不思蜀,虽然这些食物与当初在故土大河南岸时吃到的截然不同,但美味的虫肉、淡甜的褐盔蜡蚧蜜露依旧让饱受颠簸之苦的蚂蚁们暂时忘记了辛劳,得以大快朵颐。
核桃船的检查大修进展的也很顺利,到了这天傍晚,已经检查、修补、清理了近半的船只。
次日,也就是5月25日,蚂蚁们继续觅食和修船,照这个进度,明天上午就能重新。
但在水松林的日子也不是完全风平浪静,当天上午时分,主角在禁卫小队陪伴下正在水松树的树皮缝隙里晒太阳的时候,接到了警报外出觅食的一支小部队遭到了土著蚂蚁的袭击。
主角立刻派出信使喊来锹象,匆忙间也来不及从各条船里调兵,主角和锹象匆忙带着禁卫小队和另外闻讯赶来的一百来名战士,就向遇袭地点赶去。
按照信息素的指引,部队爬上水松的高处,沿着向东伸出的一条树枝,爬到交错的临近的一株水曲柳的树枝上,再经过另一株水松,爬上爬下、绕来绕去的,终于抵达了目标地点一株水杉。
袭击就发生在水杉的一根位置较低的树枝上。
等到主角和锹象带着增援部队抵达时,战斗已经结束,十一只兵蚁和工蚁混合的觅食部队正在原地待命,她们脚下的枝干上还横七竖八躺有六具袭击者的尸体。
据报告,发起袭击的土著蚂蚁有八只,其中有两只土著蚂蚁在战斗中掉下树枝落水了,觅食小队也有一只兵蚁在缠斗时和敌人一起掉了下去落水了。
主角向下看去,发现那只落水的兵蚁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的,估计已经溺死了。两只土著蚂蚁的却只看见了一只的尸体,另一只不知道是被冲走了还是沉了。
主角再看了看树上的土著蚂蚁的尸体,这是一种棕红色的蚂蚁,不仔细看觉得模样和大头蚁有点像,不过其后腹部第一节非常宽大,表面平滑无褶皱。
比较奇特的是,不像大头蚁的职蚁只有体型小一些的工蚁和体型大一些的兵蚁两种类型,这六具土著蚂蚁的尸体按体型居然可以分成三种,姑且就叫大型蚁、中型蚁和小型蚁吧。
大型蚁足有15长,脑袋和大头蚁兵蚁一样比例巨大,大颚发达,一看就是战斗好手。
中型蚁大约只有7长,脑袋比例相对于大型蚁而言小的多,接近大头蚁的工蚁比例。
小型蚁只有5左右大小,体型比例也类似大头蚁的工蚁。
据遇袭的大头蚁报告,三种蚂蚁里,反而是小型蚁最为悍不畏死,真是蚁不可貌相。
主角没认出来这是什么蚂蚁,毕竟蚂蚁的种类太多,很多的长相又大同小异。如果是专业的蚂蚁学家看见这种蚂蚁,一定能认出来,甚至说出它的名字来主角也知道。
这是一种切叶蚁,确切说是芭切叶蚁属里的巨首芭切叶蚁。
切叶蚁以采集树叶种植真菌为食而知名,但事实上切叶蚁亚科里绝大部分种类都不会种植真菌。比如主角所属的大头蚁,还有铺道蚁,也都属于切叶蚁亚科。
只有部分切叶蚁有种植真菌的行为,而且模式大相径庭。这些切叶蚁种族一共有5种“农业模式”
第一种为“低级农业”,共有76种切叶蚁有这样的模式,他们的“农业活动”具有很多原始的特征,栽培很多伞菌也就是有菌盖的真菌,蘑菇也属于伞菌。它们的培育手段相对古老,也没有专属的菌种,菌种都来自环境中可以独立生长的真菌,而且在蚂蚁培养蘑菇的过程中也会感染霉菌致病,但是这些蚂蚁们似乎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手段。
第二种为“珊瑚菌农业”,所谓珊瑚菌是一些没有菌盖,看似很像珊瑚的真菌,比如猴头菌就属于珊瑚菌。从事这种种植活动的是属于翼切叶蚁属的一部分蚂蚁,这个家族体表没有大多数养菌蚁那样显眼的刺。有趣的是,共有34种翼切叶蚁以珊瑚菌为食,而剩余的成员则培养和其它养菌蚁类似的真菌,似乎培养珊瑚菌是这个蚁族新进化出来的一个行为。
第三种为“酵母农业”,其情况比较特殊,培育的不再是大型真菌,而是单细胞的“酵母菌”,有18种蚂蚁从事这一行业,它们属于驼切叶蚁。这种“酵母”在人工培养基上可以恢复菌丝生长,和多细胞真菌的菌丝形态极为相似,实际是切叶蚁传统菌种的一个变种。
以上3种“真菌农业”有时也统称为“低级农业”,它们所利用的并非植物,而是脱落的树叶、花瓣等,也会用昆虫的粪便和尸体等来作为培养基,一般群体数量少于100只,生活也比较低调和隐蔽,属于比较弱势的群体。
第四种为“近高级农业”,是和最高级的切叶蚁极为相近的类群,区别是它们不会去收割植物的叶子,主要由皱切叶蚁、柔切叶蚁和拟芭切叶蚁3类蚂蚁组成。
而最后一种模式就是“高级农业”,也是最高级的真菌培养形式,不仅有专属的菌种,而且还有收割新鲜的叶子和花朵来培养真菌的行为。这些蚂蚁也就是芭切叶蚁和顶切叶蚁了,它们能够形成庞大的群体,数
量都在万只以上,与那些惨淡经营的“低级的农业者”们大大不同。
主角没认出来这种蚂蚁的种类,如果他知道了,也许就不会这么淡定了。毕竟巨首芭切叶蚁可不是什么土著部落,而是动辄蚁口上万的大族,可不是现在兵少将寡的神使王军团能够轻易招惹的。
主角了解了袭击事情始末,原来是神使王战士和对方都发现了一大片褐盔蜡蚧的蜜露,然后就遭到了对方攻击,神使王战士们利用数量优势和武器优势全歼了对方。
主角让战士们把尸体都丢弃到水里,然后原路返回,尽量不引来“土著部落”的复仇。
毕竟,他们只是过客,明天就要出发,不打算多惹麻烦
核桃船的检查大修进展的也很顺利,到了这天傍晚,已经检查、修补、清理了近半的船只。
次日,也就是5月25日,蚂蚁们继续觅食和修船,照这个进度,明天上午就能重新。
但在水松林的日子也不是完全风平浪静,当天上午时分,主角在禁卫小队陪伴下正在水松树的树皮缝隙里晒太阳的时候,接到了警报外出觅食的一支小部队遭到了土著蚂蚁的袭击。
主角立刻派出信使喊来锹象,匆忙间也来不及从各条船里调兵,主角和锹象匆忙带着禁卫小队和另外闻讯赶来的一百来名战士,就向遇袭地点赶去。
按照信息素的指引,部队爬上水松的高处,沿着向东伸出的一条树枝,爬到交错的临近的一株水曲柳的树枝上,再经过另一株水松,爬上爬下、绕来绕去的,终于抵达了目标地点一株水杉。
袭击就发生在水杉的一根位置较低的树枝上。
等到主角和锹象带着增援部队抵达时,战斗已经结束,十一只兵蚁和工蚁混合的觅食部队正在原地待命,她们脚下的枝干上还横七竖八躺有六具袭击者的尸体。
据报告,发起袭击的土著蚂蚁有八只,其中有两只土著蚂蚁在战斗中掉下树枝落水了,觅食小队也有一只兵蚁在缠斗时和敌人一起掉了下去落水了。
主角向下看去,发现那只落水的兵蚁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的,估计已经溺死了。两只土著蚂蚁的却只看见了一只的尸体,另一只不知道是被冲走了还是沉了。
主角再看了看树上的土著蚂蚁的尸体,这是一种棕红色的蚂蚁,不仔细看觉得模样和大头蚁有点像,不过其后腹部第一节非常宽大,表面平滑无褶皱。
比较奇特的是,不像大头蚁的职蚁只有体型小一些的工蚁和体型大一些的兵蚁两种类型,这六具土著蚂蚁的尸体按体型居然可以分成三种,姑且就叫大型蚁、中型蚁和小型蚁吧。
大型蚁足有15长,脑袋和大头蚁兵蚁一样比例巨大,大颚发达,一看就是战斗好手。
中型蚁大约只有7长,脑袋比例相对于大型蚁而言小的多,接近大头蚁的工蚁比例。
小型蚁只有5左右大小,体型比例也类似大头蚁的工蚁。
据遇袭的大头蚁报告,三种蚂蚁里,反而是小型蚁最为悍不畏死,真是蚁不可貌相。
主角没认出来这是什么蚂蚁,毕竟蚂蚁的种类太多,很多的长相又大同小异。如果是专业的蚂蚁学家看见这种蚂蚁,一定能认出来,甚至说出它的名字来主角也知道。
这是一种切叶蚁,确切说是芭切叶蚁属里的巨首芭切叶蚁。
切叶蚁以采集树叶种植真菌为食而知名,但事实上切叶蚁亚科里绝大部分种类都不会种植真菌。比如主角所属的大头蚁,还有铺道蚁,也都属于切叶蚁亚科。
只有部分切叶蚁有种植真菌的行为,而且模式大相径庭。这些切叶蚁种族一共有5种“农业模式”
第一种为“低级农业”,共有76种切叶蚁有这样的模式,他们的“农业活动”具有很多原始的特征,栽培很多伞菌也就是有菌盖的真菌,蘑菇也属于伞菌。它们的培育手段相对古老,也没有专属的菌种,菌种都来自环境中可以独立生长的真菌,而且在蚂蚁培养蘑菇的过程中也会感染霉菌致病,但是这些蚂蚁们似乎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手段。
第二种为“珊瑚菌农业”,所谓珊瑚菌是一些没有菌盖,看似很像珊瑚的真菌,比如猴头菌就属于珊瑚菌。从事这种种植活动的是属于翼切叶蚁属的一部分蚂蚁,这个家族体表没有大多数养菌蚁那样显眼的刺。有趣的是,共有34种翼切叶蚁以珊瑚菌为食,而剩余的成员则培养和其它养菌蚁类似的真菌,似乎培养珊瑚菌是这个蚁族新进化出来的一个行为。
第三种为“酵母农业”,其情况比较特殊,培育的不再是大型真菌,而是单细胞的“酵母菌”,有18种蚂蚁从事这一行业,它们属于驼切叶蚁。这种“酵母”在人工培养基上可以恢复菌丝生长,和多细胞真菌的菌丝形态极为相似,实际是切叶蚁传统菌种的一个变种。
以上3种“真菌农业”有时也统称为“低级农业”,它们所利用的并非植物,而是脱落的树叶、花瓣等,也会用昆虫的粪便和尸体等来作为培养基,一般群体数量少于100只,生活也比较低调和隐蔽,属于比较弱势的群体。
第四种为“近高级农业”,是和最高级的切叶蚁极为相近的类群,区别是它们不会去收割植物的叶子,主要由皱切叶蚁、柔切叶蚁和拟芭切叶蚁3类蚂蚁组成。
而最后一种模式就是“高级农业”,也是最高级的真菌培养形式,不仅有专属的菌种,而且还有收割新鲜的叶子和花朵来培养真菌的行为。这些蚂蚁也就是芭切叶蚁和顶切叶蚁了,它们能够形成庞大的群体,数
量都在万只以上,与那些惨淡经营的“低级的农业者”们大大不同。
主角没认出来这种蚂蚁的种类,如果他知道了,也许就不会这么淡定了。毕竟巨首芭切叶蚁可不是什么土著部落,而是动辄蚁口上万的大族,可不是现在兵少将寡的神使王军团能够轻易招惹的。
主角了解了袭击事情始末,原来是神使王战士和对方都发现了一大片褐盔蜡蚧的蜜露,然后就遭到了对方攻击,神使王战士们利用数量优势和武器优势全歼了对方。
主角让战士们把尸体都丢弃到水里,然后原路返回,尽量不引来“土著部落”的复仇。
毕竟,他们只是过客,明天就要出发,不打算多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