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突破口(3)
一番兵力调动之后,大头蚁王的指挥官们赫然发现自己手头的兵力不足了,甚至不足以完成正面战场数天的牵制任务。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出征之前,所有大王都认为己方的兵力在任何一处失陷副巢战场都居于优势,压根没有预料到铺道蚁蛮族军这次没有分兵把守,而是固守一处。这才造成现如今的困境。
出征时,大头蚁王有六十个军团九万大军,经过三天鏖战,现在还剩七万多名战士。
在抽调走十个满员军团后,正面战场只剩下五十个不满员军团不足六万名战士,缺额最严重的军团只剩下一半左右的兵力。
大王们已经派出信使向主巢求援,主巢自身留守的兵力已经不多,向各个副巢调集援军还需要时间。这支大头蚁王还必须坚持一周的时间才能得到来自后方的援军。
而正面战场上,失陷副巢中每天依旧会涌出和第一天一样多的敌军。
大头蚁王在第一线一般投入四十个军团,每个军团1500名战士,而铺道蚁蛮族军则投入三十个军团,每个军团2500名战士。
虽然铺道蚁蛮族军这些天来损失不比大头蚁王轻微,甚至大头蚁王的交换比还更高一点。
但无论大头蚁王投入多少兵力到一线,铺道蚁蛮族军都能派出三十个军团迎战。
铺道蚁蛮族军在正面战场上的兵力逐渐有反超大头蚁王的趋势,其秘密就在于驻扎在失陷副巢内的蚁后。
因为铺道蚁蛮族和大头蚁王国的婚飞仪式时间接近,因此失陷副巢的铺道蚁蛮族大王们已经初步估算出遭遇反攻的时间。
在半个月前,驻扎在此的蚁后已经开始得到充足的粮食供应,开始大批产卵。
现在,正好是新生的铺道蚁战士大批成年的时间。
新生的战士能够部分填补战场上的损害,后方的两座副巢也在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和粮食。
这样折算下来,铺道蚁蛮族军每天的兵力净损失只相当于对面大头蚁王的一半。
一方盲目自大,一方精打细算,这就是“庙算多者胜”。
铺道蚁蛮族军派出到第一线的这三十个军团即便也不满额,大头蚁王也不敢掉以轻心。一旦第一线投入的部队有所减少,铺道蚁蛮族军就会大胆的准备两翼包抄,妄图反击吃掉第一线的大头蚁王。
以往,大头蚁王总能保留二十个军团的预备队,应对敌人两翼敌人展开,或者局部地域被突破后形成的缺口,将将能够维持战线上的均势。
但抽调走足足十支满员军团后,现在的大头蚁王只能将十支损失最大的军团留在后方作为预备队,预备队总兵力仅仅九千名战士。
这个规模的预备队是完全不够的,只要再作战一两天,第一线的损失就会超过预备队的总员额。届时,大头蚁王只能把预备队也投入到第一线去。
而失去预备队,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应变的最后手段,对整个战局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根据主角的测算,大头蚁王在正面战场至少得拖住敌人四至五天,两支偏师才能攻陷目标赶回来支援。一周以后主巢派出得第二波援军才能抵达。
怎么才能帮助大头蚁王挺住兵力居于劣势的这几天呢
首先在第一线的战线长度上,大头蚁王不能缩短长度,不然敌人就会发现大头蚁王的窘境,然后试图反击,形成半包围或包围的有利战场态势。
但大头蚁王的兵力劣势已经显而易见。因此充分利用现有兵力,还得保持现有阵型,就成为了必须解决的矛盾。
主角给出的方案是保持每个军团的正面宽度,但缩减每个军团的纵深。
以往,一支满编的大头蚁王的军团有30个小队1500名战士。
他们在正面第一线一般会投入10个小队500名战士,其中只有100名战士是在接战状态,占据着约三分之一米的战线宽度。
第一线的小队中百分之八十的战士都等着前方战友战死后再上前顶替。
而后面剩下的小队则分列在第一线之后,等第一线的小队损失过大时再轮换上前。
这样计算下来,一个满编军团只有十五分之一的战士处于交战状态,其他的都在等待接战,这是对兵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当军团损失后,仍旧会按照十五分之一的比例分配第一线接战的战士,这样就会缩短战线。
主角给出的方案则是不再缩减战线,保持三分之一米的宽度,让后方的小队填补第一线的损失,缩短整个军团的战略纵深。
这样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利用现有兵力保持住战线宽度。
但代价显然也是有的,接战战士轮换到后方休息的时间会缩短,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到她们的体力和战斗力。
而且战线宽度不变,就意味着大头蚁王每天都要接受多达数千的战损。
在铺道蚁蛮族军能够就近补充兵力,而大头蚁王的援军还遥遥无期时,这种战损显得难以接受。
所以,
主角还需要提升一下大头蚁王的整体战斗力来减轻战损,避免最坏的情况发生。
所谓最坏的情况,就是偏师没能攻陷目标,而主巢的援军一周后也不能及时赶来支援。
这样的话,大头蚁王除非撤退,否则将失去自保的能力。
提升整支军队的战斗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进军团指挥官大王们的战术思想。
公安大王和已经牺牲的西方大王就曾主动学习神使王军团的战术,虽然不能完全吃透,但也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开发出了简易版的集中使用兵蚁的战术。
随后公安军团和西方军团都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大头蚁王国的一流强军。
主角想做的,就是把公安军团的现有的战术教导给其他大王。但这也并不容易。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出征之前,所有大王都认为己方的兵力在任何一处失陷副巢战场都居于优势,压根没有预料到铺道蚁蛮族军这次没有分兵把守,而是固守一处。这才造成现如今的困境。
出征时,大头蚁王有六十个军团九万大军,经过三天鏖战,现在还剩七万多名战士。
在抽调走十个满员军团后,正面战场只剩下五十个不满员军团不足六万名战士,缺额最严重的军团只剩下一半左右的兵力。
大王们已经派出信使向主巢求援,主巢自身留守的兵力已经不多,向各个副巢调集援军还需要时间。这支大头蚁王还必须坚持一周的时间才能得到来自后方的援军。
而正面战场上,失陷副巢中每天依旧会涌出和第一天一样多的敌军。
大头蚁王在第一线一般投入四十个军团,每个军团1500名战士,而铺道蚁蛮族军则投入三十个军团,每个军团2500名战士。
虽然铺道蚁蛮族军这些天来损失不比大头蚁王轻微,甚至大头蚁王的交换比还更高一点。
但无论大头蚁王投入多少兵力到一线,铺道蚁蛮族军都能派出三十个军团迎战。
铺道蚁蛮族军在正面战场上的兵力逐渐有反超大头蚁王的趋势,其秘密就在于驻扎在失陷副巢内的蚁后。
因为铺道蚁蛮族和大头蚁王国的婚飞仪式时间接近,因此失陷副巢的铺道蚁蛮族大王们已经初步估算出遭遇反攻的时间。
在半个月前,驻扎在此的蚁后已经开始得到充足的粮食供应,开始大批产卵。
现在,正好是新生的铺道蚁战士大批成年的时间。
新生的战士能够部分填补战场上的损害,后方的两座副巢也在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和粮食。
这样折算下来,铺道蚁蛮族军每天的兵力净损失只相当于对面大头蚁王的一半。
一方盲目自大,一方精打细算,这就是“庙算多者胜”。
铺道蚁蛮族军派出到第一线的这三十个军团即便也不满额,大头蚁王也不敢掉以轻心。一旦第一线投入的部队有所减少,铺道蚁蛮族军就会大胆的准备两翼包抄,妄图反击吃掉第一线的大头蚁王。
以往,大头蚁王总能保留二十个军团的预备队,应对敌人两翼敌人展开,或者局部地域被突破后形成的缺口,将将能够维持战线上的均势。
但抽调走足足十支满员军团后,现在的大头蚁王只能将十支损失最大的军团留在后方作为预备队,预备队总兵力仅仅九千名战士。
这个规模的预备队是完全不够的,只要再作战一两天,第一线的损失就会超过预备队的总员额。届时,大头蚁王只能把预备队也投入到第一线去。
而失去预备队,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应变的最后手段,对整个战局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根据主角的测算,大头蚁王在正面战场至少得拖住敌人四至五天,两支偏师才能攻陷目标赶回来支援。一周以后主巢派出得第二波援军才能抵达。
怎么才能帮助大头蚁王挺住兵力居于劣势的这几天呢
首先在第一线的战线长度上,大头蚁王不能缩短长度,不然敌人就会发现大头蚁王的窘境,然后试图反击,形成半包围或包围的有利战场态势。
但大头蚁王的兵力劣势已经显而易见。因此充分利用现有兵力,还得保持现有阵型,就成为了必须解决的矛盾。
主角给出的方案是保持每个军团的正面宽度,但缩减每个军团的纵深。
以往,一支满编的大头蚁王的军团有30个小队1500名战士。
他们在正面第一线一般会投入10个小队500名战士,其中只有100名战士是在接战状态,占据着约三分之一米的战线宽度。
第一线的小队中百分之八十的战士都等着前方战友战死后再上前顶替。
而后面剩下的小队则分列在第一线之后,等第一线的小队损失过大时再轮换上前。
这样计算下来,一个满编军团只有十五分之一的战士处于交战状态,其他的都在等待接战,这是对兵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当军团损失后,仍旧会按照十五分之一的比例分配第一线接战的战士,这样就会缩短战线。
主角给出的方案则是不再缩减战线,保持三分之一米的宽度,让后方的小队填补第一线的损失,缩短整个军团的战略纵深。
这样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利用现有兵力保持住战线宽度。
但代价显然也是有的,接战战士轮换到后方休息的时间会缩短,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到她们的体力和战斗力。
而且战线宽度不变,就意味着大头蚁王每天都要接受多达数千的战损。
在铺道蚁蛮族军能够就近补充兵力,而大头蚁王的援军还遥遥无期时,这种战损显得难以接受。
所以,
主角还需要提升一下大头蚁王的整体战斗力来减轻战损,避免最坏的情况发生。
所谓最坏的情况,就是偏师没能攻陷目标,而主巢的援军一周后也不能及时赶来支援。
这样的话,大头蚁王除非撤退,否则将失去自保的能力。
提升整支军队的战斗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进军团指挥官大王们的战术思想。
公安大王和已经牺牲的西方大王就曾主动学习神使王军团的战术,虽然不能完全吃透,但也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开发出了简易版的集中使用兵蚁的战术。
随后公安军团和西方军团都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大头蚁王国的一流强军。
主角想做的,就是把公安军团的现有的战术教导给其他大王。但这也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