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圣人让我给你带个话

    “长安缺木炭虽然已经缓解,但今年冬天势必卷土重来。朝廷缺乏有经验的人处理此事,之前爱卿是木炭使,现在朕希望爱卿继续担任木炭使。”

    李隆基把郑叔清扶起来,微笑说道。

    郑叔清惶恐行礼,感激涕零,心中却是不以为然,恨不得喷基哥一口唾沫。

    还搁这吹牛呢,要是身上没有个够档次的官身压着,木炭使谁上任谁要被捶成狗头!

    见郑叔清态度不错,基哥坐回座位,示意对方也坐下慢慢聊。

    待后者落座以后,李隆基将高力士屏退,然后沉声说道“爱卿之前担任的是御史中丞,为官刚正不阿,所以朕想成立一个新衙门,跟御史台并列,由你担任主官。”

    怎么还在说废话?郑叔清心中暗叫不好。

    因为长安天子不断在绕弯子,却压根不说具体是要做什么,定然是没好事。宦海沉浮数十年,郑叔清是见过世面的,一听这话就全身肌肉紧绷,等待着下文。

    急得上火却又死死压住不肯表露出来。

    见郑叔清不上套,根本就不肯表态,李隆基这才叹了口气说道

    “这个衙门,叫鉴查院,专门纠察百官与勋贵不法,同样可以压制御史台,查办御史台官员。其长官,非德高望重者不可为。”

    郑叔清还是不说话,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名声跟“德高望重”完全没什么关系。

    如果他都算是德高望重,那长安街边随便抓条野狗也可以称之为德高望重了。

    郑叔清认为,这个所谓的“鉴查院”如果按照基哥的说辞,压根就没有任何意义,不过是权力套娃而已。而这种套娃游戏,从前历朝历代都已经玩得没意思了,并且有一套成熟的运作机制。

    这种情况就类似中晚唐的牙兵闹事一样,节度使用牙兵制约镇兵,牙兵控制不住了又设立院兵压制牙兵,院兵也控制不住了,就靠所谓义子镇场子,典型的不断套娃。

    在基哥不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以前,郑叔清就不打算开口应承,只当自己老眼昏花没听懂天子在说什么。

    “爱卿啊,现在国家缺军费,用度紧缺。朕也不想向百姓们伸手,搞得民怨沸腾。

    所以,这才要拜托你,为国敛财。”

    李隆基感慨叹息道,忍不住抹了抹眼角的鳄鱼之泪。

    “请圣人吩咐,微臣万死不辞。”

    郑叔清松了口气,对基哥恭敬行了一礼。

    捞钱嘛,多大点事,这个他很熟。

    见郑叔清已经答应,李隆基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老郑就这点好,骨头软,好驾驭,不讲条件,也不需要他上大招。

    “鉴查院呢,负责纠察百官纲纪,朕会将殿中侍御史也划拨到你旗下,这样与御史台的职能就不重复了。

    至于要查什么呢,这个爱卿自己去想。

    朕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小错大办,收钱赎罪。当然了,不管怎么查不能闹得太大。

    那些爱卿不方便处理的大事,就不必管了,只管查小事就行。

    只要能从百官和勋贵手里榨到钱,又不惹出乱子来,朕便会给伱鼎力支持,谁给你使绊子朕就办谁!

    朕任命你为鉴查院院长,顺便提拔殿中侍御史颜真卿为副院长,给你打下手。

    为了防止有人暴力抗法,朕会调拨一营神策军精锐五百人,一个宫中宦官为监军,时刻待命,你随叫随到。哪怕是朕的兄弟,朕的皇子,要查也由得你。

    至于赎罪的钱嘛,统一称为议罪钱,充做边镇军费,专款专用。以钱抵罪乃是唐律之一,朕这么做也不算过分。”

    基哥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郑叔清自动过滤了一系列限定条件,唯独记住了“小错大办,收钱赎罪,无人不可查”这十几个字,脑袋里嗡嗡作响。

    基哥的意图他明白了,不就是朝百官和勋贵他们手里要钱嘛。皇帝自己不好意思开口,所以找个苦哈哈办事呗。

    可问题是,什么样的事情算小事,什么样的又算是大事呢?

    郑叔清相当迷惑,因为这个尺度异常模糊,甚至扭曲爆炸。

    对于长安权贵们来说,在长安谋反行刺天子肯定是大事,但杀几个家奴,在他们看来就不算是个事。甚至大唐的律法也说了,家奴不算人,与牲畜同列,杀了也就杀了。

    在旁人看杀人是大事,在权贵们看来则不是。

    所以这个尺度不好把控,弄不好就要死人翻船。

    然而基哥却又不说明白,很显然,他也不知道或者说没打探到百官与勋贵们的容忍尺度在哪里。

    执法力度轻了,没有威慑力,也要不到多少钱。

    执法力度重了,势必引起百官与勋贵们的强烈反弹,政局就乱了。

    这件事难办的地方就在于执行力度。

    “圣人,此事……”

    郑叔清还没说完,基哥就抬起手,示意他闭嘴。

    “朕知道很难,但边镇军饷一而再再而三的拖欠,也不是个事。

    鉴查院之事,后世史书势必有人会诟病朕。但朕不担心骂名,爱卿放手去办吧,国家为重。”

    基哥的话让郑叔清想哭。

    你踏马就是在一旁看戏的,被后世诟病的人是老子好吧!

    如果基哥不是皇帝,郑叔清早就气得拂袖而去了,可谁让别人会投胎呢?

    两害相权取其轻,郑叔清觉得,自己当这个所谓鉴查院的院长,也好过荥阳郑氏没有牌面人物而渐渐没落要强得多。挨骂就挨骂吧,反正现在骂过他的人也够多了。

    “微臣明白了,明日便可走马上任。”

    郑叔清对李隆基叉手行礼道。

    “诶,那倒不至于急成这样。鉴查院这个衙门要设立,中书门下省的手续还是要的,过几天吧。

    听闻你现在赋闲在家以后,方国忠在信中极力推荐你担任此官职,你可得好好谢谢他。”

    基哥笑眯眯的说道,转眼就把方重勇给卖了。

    “方国忠?”

    郑叔清一时间没听明白这厮到底是谁,隐约在哪里听过。

    “就是与你相熟的方重勇,他现在在陇右担任节度使。”

    基哥淡然说道,故意省略了“代理”二字。

    “陇右节度使?”

    郑叔清大吃一惊,方重勇这毛孩子已经当节度使了么?

    基哥摆了摆手,不想聊关于方重勇的话题。

    “鉴查院之事颇为要害,微臣先行告退,回家思虑一番再说。”

    见天子已经跟自己没什么话要说,郑叔清只好带着满心疑问行礼告辞。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基哥若有所思。

    方重勇给他出了一明一暗两套组合拳,可解军费之急。鉴查院是明面上的一套,暗地里还有一套。只是,暗地里的那一套要交给谁去办呢?

    基哥一直在揣摩合适的人选,却依旧是毫无头绪。

    ……

    安人军所扼守的通道,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星宿川”。

    这条路,是陇右通往大斗拔谷的必经之路。当然了,这条路中间一段,是吐蕃军控制区,人迹罕至条件恶劣,吐蕃人在当地也没有据点。

    但他们却可以从这里发兵,北上可攻大斗拔谷,南下可攻鄯州。唐军在陇右其实一直处于战略被动状态,发起进攻的人反而是吐蕃这边,决定是战是和的,也是吐蕃而非是大唐。

    说白了,河湟谷地就是个四处漏风又水草丰美的“低地”,要守住这里跟吐蕃人对峙,就必须大量驻军,暂时没有第二种办法。

    自上次在河源军中军收服王难得没过两天,方重勇就带着一众被囚禁在河源军营地,那些参与哗变安人军乱军刺头,来到了星宿川的大通城。

    又叫“大通堡”。

    相比于河源军的营地分布松散,安人军的军营与堡垒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属于石城外有木堡的结构,经营得非常森严。

    看着安人军建设规整的营地,方重勇忍不住点点头,总算在陇右看到个靠谱的人了。不得不说,哥舒翰还是有点才干的,做的事情比本职工作更多,任上不断加固了堡垒的防御,并扩展了堡垒外营地的布置,箭楼拒马比比皆是。

    当然了,哥舒翰也是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

    陇右边军缺编,其实是一个年度跨度很长的事情,有数十年之久,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

    并且这种事情具有非常强的弹性。

    大唐与吐蕃的局势一旦缓和,比如说金城公主外嫁吐蕃那一段时间,大唐与吐蕃关系就缓和了不少,战争停止。那么陇右边军就会开始缺编,吃空饷,放募兵回家耕田。

    表面上看不可思议,实则是边军军费压力太大而不得不如此。

    方重勇记得前世互联网上有件“唐军大胜吐蕃”的网红战例。

    就是史书记载,陇右安人军在驻地附近一个叫浑崖峰的地方,一个没记录姓名的将领,以五千之众抵御吐蕃四十万大军,并战而胜之,将吐蕃人的攻势化解。

    其他槽点先不说,这里头有个关键信息,就是安人军五千人!换句话说,当时安人军只有五千人,或者说只拿得出手五千人!

    方重勇认为,吐蕃人四十万突然压境,安人军居然还留一半人在营地,让出一只手跟吐蕃人打仗,这未免也太托大了,怎么看怎么不符合正常逻辑。

    所以这五千人极有可能就是安人军的全部兵力了。

    本来他对这种“网红史记”不屑一顾的,今日才知道,或许史官没搞错,只是不太好意思说吃空饷的事情。

    当时安人军能战斗的应该只有五千,吃空饷吃了不少是一种原因,还有可能是不少伤兵不能出营或者阵亡的人来不及补充。但大唐陇右边军数量某些时候少于预计,这是没有问题的。

    前世安人军的军使应该不是哥舒翰,方重勇也不知道这位当了安人军军使以后有什么改变。

    不过方重勇在经过调查后发现,哥舒翰在安人军军使的位置上,居然是陇右各军吃空饷吃得最少的!

    所以当朝廷欠饷后,安人军因为“小金库”里的钱最少,入不敷出最后忍不下去哗变了!

    而陇右其他各军,则因为军使们手里还有点小金库,可以对付对付,适当补一点春衣冬衣发下去,所以闹得不那么厉害。

    简单点说,就是哥舒翰这个老实人,没有适应职场的新变化。

    在方重勇看来,一件事正确与错误的执行方式,也要看外部环境如何,不存在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有一条看不见的弹性潜规则。

    “末将拜见方节帅!”

    胡须已然半白的哥舒翰,此刻疲态尽显,单膝跪下行礼。

    他是突厥突骑施人,从军的时间相当晚,四十岁才进入陇右边军。虽然爬得很快,但实际上却是陇右各军军使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比现在担任河东节度使的王忠嗣还老不少!

    方重勇顿时明白,哥舒翰并不是靠着卖体力和敢冲敢打往上爬的,一定是个富有军略与谋略,善于统帅兵马的人。要不然解释不了他为什么爬得这么快。

    事实上,哥舒翰的年龄也不允许他在战场上瞎折腾。

    “哥舒军使,安人军前些日子哗变,某便是来处置此事的。某身后这几十个安人军刺头,先带回来你好好安置,等候朝廷的圣旨。在圣旨没到之前,不能将他们杀了,不然有泯灭人证之嫌。”

    方重勇面色平静的说道,由于王难得说了很多内幕,再加上管崇嗣之前告知的情况,他对安人军内部的情况可谓是一清二楚。

    但是,现在他要装作自己什么也不知道。

    “末将明白,方节帅里面请。”

    哥舒翰做了个请的手势,低眉顺眼异常恭敬,身上没有任何边镇丘八该有的跋扈嚣张。事实上,现在哥舒翰没叛逃吐蕃,就已经是心理素质强大了,换个人说不定早就跑路了。

    安人军被河源军抓回来几千人,还有数百人不知所踪,损失可不小。得亏哥舒翰当时是在陇右节度府开会,有一大票证人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否则一个“煽动哗变”的罪名早就坐实了。

    “嗯,去中军。”

    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不怒自威。此时此刻,安人军上下都充满了紧张的气氛。他们知道,自己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重勇对朝廷上书的处置建议。

    这位代理节度使不高兴了,后果很严重。

    走进大通堡,方重勇好奇的观察着这座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石头城堡。

    它位于宝库河沿岸的一处山丘上,扼守着星宿川最窄的一个咽喉,地地道道的依山傍水,风水宝地,压根就不缺水源,足以保证万人级别的军队饮水无忧。

    山丘下的狭窄通道还不到十米,无论是吐蕃步卒还是骑兵,通过这里都会遭到山丘上安人军的伏击。道路两边一边是山一边是宝库河,神仙来了也只能摇头叹息。

    不得不说,当初选址在这里筑城的唐军陇右主将郭知运,确实眼光非凡。河源军的营地平平无奇,一戳就破,因为只是为了控住节点,属于是守不住的地方就别逞强。

    而安人军的堡垒则是花了大力气建设,也遵循了那条“该省就省,该花就花”的原则。

    方重勇在哥舒翰等人的带领下,走进安人军主将办公的签押房,也是哥舒翰居住的地方。

    这里乃是山丘上最高的一处居所,除了结实以外,其他陈设的无论怎么看都十分简陋。长期住在这种地方,条件确实很艰苦,而这已经是安人军堡垒内最好的住所了。

    在这种苦寒的驻扎条件下,朝廷还拖欠冬衣两年不发,而且春衣也不足数。

    方重勇大概也理解了为什么安人军士卒率先哗变了。

    别的不说,在这件事上,朝廷是真的狗!确实不是安人军这边的丘八们故意闹事找茬,而是日子苦,待遇差,还欠饷,这踏马谁受得了?

    屏退众人之后,哥舒翰便直接跪下给方重勇磕头道“安人军是什么屯扎条件节帅也看到了,这件事还请节帅高抬贵手!某代安人军全体将士拜谢节帅!”

    “唉,哥舒将军先起来再说。”

    方重勇将哥舒翰扶起来,长叹一声说道“安人军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圣人震怒,这支军队,恐怕是留不得了。”

    他做了一个用手劈砍的动作。

    有这么严重么?

    哥舒翰已经站起身,听到这话一屁股跌坐到旁边的石凳上,惊吓得无言以对。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