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高尚”不高尚
邠州这个名字,比较陌生,那是因为它是开元十三年才改的名。
而原来的名字叫豳州,自西魏的时候就一直沿用,可谓是大名鼎鼎,先秦时代就有记录。
《诗经》中“十五国风”的《豳风》,就是说的豳州这里,描写了古豳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这里自古便是长安通往陇西的要道。
邠州南面的门户叫豳门,是个村落更像是集镇。这里设有朝廷管理的驿站,负责接待来往官员。这个驿站起名随地名,就叫“豳门驿”。
方重勇作为“位低权重”的监察御史,还是中枢京官,来到豳门驿自然不会没有驿站的驿卒接待。
吃是吃的最好的饭食,住是住的最好的客房,豳门驿规模虽然不大,却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伺候方重勇这个监察御史。
旅途劳顿住了一夜之后,第二天方重勇来到驿站的大厅吃饭时,便将驿卒叫来问话。
“方御史有什么差遣呀?”
面前干瘦的狱卒,将油乎乎的手,在衣服上搓了搓,脸上堆满了笑容,热情的询问道。
“不着急,坐下陪某吃饼,边吃边聊。”
方重勇指了指自己旁边的位置说道。
“使不得使不得,方御史是何等身份,某这……不合适。”
这位驿卒受宠若惊,似乎是被惊吓到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没有勉强,抓起桌上盘子里的一个“面饼”,递给驿卒说道“某请你吃的,拿着便是了。”
“诶?好,好。”
这位方重勇连姓名都不知道的驿卒,诚惶诚恐的站到身边,接过饼子低声说道“方御史有什么要问的,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豳门驿的位置,在邠州新平县,县城也是邠州的州治。而传说中有煤矿的地方,还不在新平县,而是在泾水以北的三水县城南面,两地隔着一条泾水。
昨日到这里稍加打听后,方重勇就感觉开煤矿的事情并不会如想象中那样简单。
“驿站的白吉馍,方御史可还喜欢?”
驿卒小声问道,手里的那一枚白吉馍,只是拿着,并不敢在方重勇面前吃。
唐代上下尊卑有别,等级森严。任何场合的会面,都会分一个高下出来,不会含糊。上下级之间的相处,同僚之间的相处,根据身份差别的大小,有一套不成文,但却运行通畅的“潜规则”。
非流官在流官面前不如狗,外放官员比京官矮一截,同等级官员里,门荫入仕的又比科举考中的矮半截。
而监察御史在地方上,可以拳打刺史,脚踩县令。收拾驿卒,往往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不仅死死掐着县官,而且还是“现管”。驿站的运作,同样是在监察御史的“监察”范围,所以这位驿卒在方重勇面前战战兢兢,也就不难理解了。
方重勇前世本子社会里的文化糟粕,很多都是从大唐这边带过去的,经过本子那边本地化后,作为“传家宝”一代代往下传。
比如说这种随便两个人在一起,都要比较一下身份地位高下的规矩,本子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白吉馍非常不错,哪怕是在长安开店售卖也是绰绰有余。你吃吧,本官不喜欢拘谨。”
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
看这驿卒骨瘦如柴,就知道他平日里伙食不太好。自己刚刚吃的白吉馍外脆内酥,唇齿留香,非常不错。
但这不代表做饭的人,也能吃到类似的东西,就更别提扫地喂马的驿卒了。
“方御史只管问便是了。”
这位驿卒感激的点点头,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邠州这里,有人用石炭烧火取暖么?”
方重勇不以为意的询问道。
一听这话,驿卒将嘴里的白吉馍吞咽下去,用袖子擦了擦嘴上的碎末道
“石炭?
不瞒方御史,别处不好说,邠州南面就是大山,山里的树木那是郁郁葱葱。泾水对岸亦是大山,把木柴弄到渡口也不费劲,自家烧火绰绰有余了。
邠州本身没多少人,就算是卖炭的樵夫,也就把砍的木头烧成碳以后送长安贩卖了,又有谁会去找什么石炭啊。”
看到方重勇很是随和没什么官架子,驿卒也是侃侃而谈起来,很显然对“石炭”这两个字不以为然。
新平县城,也就是邠州州治,就是建立在泾水南面山脉凹进去的一块平地上,有很多峡谷道通往南面的永寿县,是一片山谷包围起来的平原地形。
总体而言,这附近的地形就是小平原+山谷峡谷,附近的村民不管走哪里,在山上砍点柴烧就搞定了,根本没有寻找替代能源的紧迫性!
换句话说,木柴在这里完全不值钱,这里缺的也不是木柴,而是把木柴运走的手段!
看到方重勇不说话,那驿卒又不动声色说道“方御史要是想在附近游玩一番,倒是有个好去处。”
“噢?这可是有什么讲究呢?”
方重勇疑惑问道。
“当年太宗皇帝在浅水源击败薛举大军,浅水源战场就在这里的渡口沿着泾水向西北走几十里地。
而太宗皇帝当年屯兵的地方,就在邠州。
豳门驿北面西边不远的山脚下有个应福寺,乃是太宗皇帝为了纪念浅水原大战中的阵亡将士而建。
方御史可以去祭拜一下。”
驿卒小声建议道。
京官在地方上随便乱晃叫“不务公事”,而京官在地方上祭拜太宗遗迹,那叫“精神文明建设”!
方重勇心领神会,失笑摇头道“某有空自然会去的。话说回来,邠州真没有人用石炭么?”
“确实没有啊,至少新平县这里没有。”
驿卒十分确定的点点头说道。
“明白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他摆了摆手,示意驿卒离开。
刚才一番打听,他其实就是想确认一下那个煤矿矿洞是不是已经被当地村民盗挖了。只要本地缺燃料,那么这种事情就一定会发生,而挖出来的煤,也一定会在周边流转消费。
驿卒如此确定的回答,让方重勇不由得松了口气。矿洞没有人盗挖就好,就怕被盗挖把矿洞附近的地质结构搞坏了,到时候又要花大力气去修补。
吃完白吉馍、碎羊肉、菹菜和小米粥搭配的早饭,方重勇独自启程前往离这里不远的应福寺。
找石炭当然很重要,但在大唐,政治正确是第一位的!
京官来浅水源附近的州县公干,居然不去祭拜当年太宗率部血战后牺牲的将士纪念碑,居然不去瞻仰一下太宗皇帝的“丰功伟绩”,这在政治上是很失分的举动!
轻车简从来到这座依山而建的寺庙,方重勇就被眼前的雄奇壮阔给震撼了。石窟依山凿窟,雕石成像,密密麻麻一百多个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约数百米长的立体崖面上。
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只怕会当场昏厥!
唐代的建筑格局,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点的话,那总结一下就是“大”!
宫殿大,屋舍大,街道宽,石窟更是有多大凿多大,总之什么都往大了去建!
根据应福寺住持介绍,这里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僧房窟这五个部分。
进入到其中最大的一个洞窟,方重勇就看到窟中雕刻一尊高十丈的巨型阿弥陀佛坐像。大佛背光处刻有“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题记。
表面上看,这是太宗皇帝在战后多年建立佛寺,纪念浅水原大战中的阵亡将士。
但方重勇心中暗暗揣度,以李二凤好大喜功的心思,只怕这座耗资不菲的佛寺,多半还是为了彰显他自己建立大唐的功勋而建。
武德元年李二凤或许很怀念浅水源阵亡的将士,可建立佛寺的时间都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时候他心中还有多少感怀?多少愧疚?
两次浅水源之战,先败后胜,第一次惨败阵亡了三万将士,远不能说是战无不胜。
唐太宗,也是需要遮羞布这种东西的。
再说了,武德年间的太子是李建成,浅水源之战则是发生在武德元年,而建立佛寺的时候是贞观二年。那时候李二凤当皇帝不过两年,他急需“彰显功绩”以彰显其继位名正言顺。
李二凤在财政极为紧张的贞观初年,兴建这么大规模的佛寺,还以纪念阵亡将士的名义来收买军心。
其政治手腕之高,确实当得起雄主二字。
至于更多的,方重勇没有想到还有什么。任何人只要上了那个位置,就会变成一架冷酷的政治机器,身不由己。
“祭奠死者之物,其实都是做给活人看的啊。
高宗扩建应福寺,武后扩建应福寺,基哥同样扩建了应福寺,主打的就是一个政治正确。”
看着高大巍峨的石佛,四下无人时方重勇忍不住小声感慨道。
唐代政治的森严规整,远远比自己前世看过的那些唐代历史来得可怕,身在其中,就不得不遵循唐代封建政治的运转规律。
连李隆基这个不怎么信佛的人,为了彰显功绩,都要扩建应福寺。足以见得他们此举不为了佛,而是为了太宗这面宗室的旗帜!
方重勇虽然对这样不顾民生的大兴土木很反感,但他心中也理解封建统治者们的初衷。好多烂俗的事情,哪怕是他前世,也是屡见不鲜,实在是不能对古人有太多的苛求了。
刚刚走到佛寺门口,方重勇就发现一众僧侣用莫名的眼神看着自己,然后又时不时看着门口放着的“功德箱”。
那意思好像是在说你就这么一毛不拔的走了?
想了又想,方重勇将他救驾时基哥赏赐的那块玉佩从腰间解下,递给寺庙住持说道“圣人御赐之物,献给佛祖。”
“使不得!施主使不得啊!”
寺庙住持大惊失色,连忙推拒,让两个和尚把功德箱搬到方重勇看不到的地方,免得碍眼。
“怎么,住持是看不起当今圣人么?”
方重勇面色不虞的质问道。
“非也非也,施主莫要说笑,请速速离开吧。”
应福寺住持一脸苦笑道,将找茬的方重勇送出应福寺。
佛祖在天上,寺庙在地上。
佛祖是精神上的,寺庙是世俗中的。
佛祖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寺庙和尚却依然要吃喝拉撒。
功德箱里的钱,多半还是会由这些和尚支配。御赐之物,方重勇敢送,他们却是不敢接,接了也不能卖给别人,更不能转赠。一旦事情败露,就是很大的麻烦!
方重勇扔出来的这个烫手山芋,他们还真不能接。
“对了,伱们寺庙里面,有没有游手好闲的和尚呢?”
走出应福寺的时候,方重勇不经意的询问身边应福寺住持说道。
“施主说有那就有,施主若是觉得没有,那就没有。”
住持打哑谜一样的答道。
“嗯,很好,我记住这句话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双手合十对着应福寺住持行了一礼,随即转身便走。
马不停蹄来到邠州府衙,出示了告身文书和工部提供的地图。邠州刺史李齐物很是热情的接待了方重勇,设宴款待他。
“快快快,给方御史敬酒。”
宴席上,已经喝大了的李齐物对身边一个年轻人说道。
“卑职高尚,敬方御史一杯,为方御史接风洗尘。”
高尚走到方重勇面前,恭恭敬敬的端起酒杯,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高尚?”
方重勇托起下巴若有所思,总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很大胆啊!
人不见得很高尚,但可以先把名字起高尚了。
想到这里,方重勇笑道“李使君乃是宗室出身,尚且不能为你推荐个一官半职。某不过是一个八品小官,你为何如此殷勤敬酒呢?”
方重勇似笑非笑看着对方,压根就没有端起酒杯的意思。
看到高尚受到刁难,李齐物大大咧咧的为其解围说道
“诶,方御史此言差矣。现在谁不知道方御史乃是圣人身边的红人啊,救驾有功前途远大。他日封侯拜相不在话下,监察御史不过是方御史的一个跳板而已,哪里容得下您这尊大神啊。
这位高参军现在担任州府司曹,他这个人本事了得,当个司曹实在是埋没了。方御史若是有路子,何不在圣人面前美言几句?”
原来是看人下菜求官啊!
方重勇瞬间明白这里跟河西有啥区别了,他还在奇怪为什么李齐物要搞这么大排场呢。
与地处偏远,消息闭塞的沙州不同,邠州乃是长安周边州郡,消息实在是再灵通不过。长安城内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这边立马就能感受到,快马一日可往返!
方氏父子救驾,忠王李亨谋反,张守珪罢相,寿王李琩被立为太子等等。最近一系列的重大政治事件,效果炸裂,让那些闻到味道的政治动物们都兴奋了起来。
有人落难,那就自然有人要得利。在朝中势力大洗牌之下,当然会有人可以趁势而起。
李齐物作为外放为刺史的宗室,又是门荫入仕,他当然会举荐自己的人到中枢里面,从而为自己重返中枢做铺垫。
这些不过是官场上的“人之常情”罢了,说白了都是基操。
发现高尚在对自己使眼色,方重勇哈哈大笑道
“现在是在吃饭,咱们只谈风月。
等宴席散了,你再单独来见我,带着你的诗文来。”
方重勇摆了摆手,示意高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种事情嘛,都是“入乡随俗”。
忽然,方重勇想起来多年前官场上的一个笑话。
这件事是说一个叫令狐潮的官员,跟他那个寄居在自家叫高尚的朋友,二人一起跟某个小妾玩花活,还把小妾的肚子搞大了不知道爹是谁。
结果这事被自己老爹方有德用奏折的形式爆料出来了,导致那个叫高尚的士子倒了大霉,连科举也不能考。
那个高尚,该不会就是眼前这位吧?
方重勇一时间心中大为好奇。
唐代的官僚们,真的很会玩啊!
今天晚上还有一章,昨天查了好多资料,来不及更新就拖到今天了。
(本章完)
inf。inf
而原来的名字叫豳州,自西魏的时候就一直沿用,可谓是大名鼎鼎,先秦时代就有记录。
《诗经》中“十五国风”的《豳风》,就是说的豳州这里,描写了古豳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这里自古便是长安通往陇西的要道。
邠州南面的门户叫豳门,是个村落更像是集镇。这里设有朝廷管理的驿站,负责接待来往官员。这个驿站起名随地名,就叫“豳门驿”。
方重勇作为“位低权重”的监察御史,还是中枢京官,来到豳门驿自然不会没有驿站的驿卒接待。
吃是吃的最好的饭食,住是住的最好的客房,豳门驿规模虽然不大,却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伺候方重勇这个监察御史。
旅途劳顿住了一夜之后,第二天方重勇来到驿站的大厅吃饭时,便将驿卒叫来问话。
“方御史有什么差遣呀?”
面前干瘦的狱卒,将油乎乎的手,在衣服上搓了搓,脸上堆满了笑容,热情的询问道。
“不着急,坐下陪某吃饼,边吃边聊。”
方重勇指了指自己旁边的位置说道。
“使不得使不得,方御史是何等身份,某这……不合适。”
这位驿卒受宠若惊,似乎是被惊吓到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没有勉强,抓起桌上盘子里的一个“面饼”,递给驿卒说道“某请你吃的,拿着便是了。”
“诶?好,好。”
这位方重勇连姓名都不知道的驿卒,诚惶诚恐的站到身边,接过饼子低声说道“方御史有什么要问的,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豳门驿的位置,在邠州新平县,县城也是邠州的州治。而传说中有煤矿的地方,还不在新平县,而是在泾水以北的三水县城南面,两地隔着一条泾水。
昨日到这里稍加打听后,方重勇就感觉开煤矿的事情并不会如想象中那样简单。
“驿站的白吉馍,方御史可还喜欢?”
驿卒小声问道,手里的那一枚白吉馍,只是拿着,并不敢在方重勇面前吃。
唐代上下尊卑有别,等级森严。任何场合的会面,都会分一个高下出来,不会含糊。上下级之间的相处,同僚之间的相处,根据身份差别的大小,有一套不成文,但却运行通畅的“潜规则”。
非流官在流官面前不如狗,外放官员比京官矮一截,同等级官员里,门荫入仕的又比科举考中的矮半截。
而监察御史在地方上,可以拳打刺史,脚踩县令。收拾驿卒,往往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不仅死死掐着县官,而且还是“现管”。驿站的运作,同样是在监察御史的“监察”范围,所以这位驿卒在方重勇面前战战兢兢,也就不难理解了。
方重勇前世本子社会里的文化糟粕,很多都是从大唐这边带过去的,经过本子那边本地化后,作为“传家宝”一代代往下传。
比如说这种随便两个人在一起,都要比较一下身份地位高下的规矩,本子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白吉馍非常不错,哪怕是在长安开店售卖也是绰绰有余。你吃吧,本官不喜欢拘谨。”
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
看这驿卒骨瘦如柴,就知道他平日里伙食不太好。自己刚刚吃的白吉馍外脆内酥,唇齿留香,非常不错。
但这不代表做饭的人,也能吃到类似的东西,就更别提扫地喂马的驿卒了。
“方御史只管问便是了。”
这位驿卒感激的点点头,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邠州这里,有人用石炭烧火取暖么?”
方重勇不以为意的询问道。
一听这话,驿卒将嘴里的白吉馍吞咽下去,用袖子擦了擦嘴上的碎末道
“石炭?
不瞒方御史,别处不好说,邠州南面就是大山,山里的树木那是郁郁葱葱。泾水对岸亦是大山,把木柴弄到渡口也不费劲,自家烧火绰绰有余了。
邠州本身没多少人,就算是卖炭的樵夫,也就把砍的木头烧成碳以后送长安贩卖了,又有谁会去找什么石炭啊。”
看到方重勇很是随和没什么官架子,驿卒也是侃侃而谈起来,很显然对“石炭”这两个字不以为然。
新平县城,也就是邠州州治,就是建立在泾水南面山脉凹进去的一块平地上,有很多峡谷道通往南面的永寿县,是一片山谷包围起来的平原地形。
总体而言,这附近的地形就是小平原+山谷峡谷,附近的村民不管走哪里,在山上砍点柴烧就搞定了,根本没有寻找替代能源的紧迫性!
换句话说,木柴在这里完全不值钱,这里缺的也不是木柴,而是把木柴运走的手段!
看到方重勇不说话,那驿卒又不动声色说道“方御史要是想在附近游玩一番,倒是有个好去处。”
“噢?这可是有什么讲究呢?”
方重勇疑惑问道。
“当年太宗皇帝在浅水源击败薛举大军,浅水源战场就在这里的渡口沿着泾水向西北走几十里地。
而太宗皇帝当年屯兵的地方,就在邠州。
豳门驿北面西边不远的山脚下有个应福寺,乃是太宗皇帝为了纪念浅水原大战中的阵亡将士而建。
方御史可以去祭拜一下。”
驿卒小声建议道。
京官在地方上随便乱晃叫“不务公事”,而京官在地方上祭拜太宗遗迹,那叫“精神文明建设”!
方重勇心领神会,失笑摇头道“某有空自然会去的。话说回来,邠州真没有人用石炭么?”
“确实没有啊,至少新平县这里没有。”
驿卒十分确定的点点头说道。
“明白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他摆了摆手,示意驿卒离开。
刚才一番打听,他其实就是想确认一下那个煤矿矿洞是不是已经被当地村民盗挖了。只要本地缺燃料,那么这种事情就一定会发生,而挖出来的煤,也一定会在周边流转消费。
驿卒如此确定的回答,让方重勇不由得松了口气。矿洞没有人盗挖就好,就怕被盗挖把矿洞附近的地质结构搞坏了,到时候又要花大力气去修补。
吃完白吉馍、碎羊肉、菹菜和小米粥搭配的早饭,方重勇独自启程前往离这里不远的应福寺。
找石炭当然很重要,但在大唐,政治正确是第一位的!
京官来浅水源附近的州县公干,居然不去祭拜当年太宗率部血战后牺牲的将士纪念碑,居然不去瞻仰一下太宗皇帝的“丰功伟绩”,这在政治上是很失分的举动!
轻车简从来到这座依山而建的寺庙,方重勇就被眼前的雄奇壮阔给震撼了。石窟依山凿窟,雕石成像,密密麻麻一百多个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约数百米长的立体崖面上。
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只怕会当场昏厥!
唐代的建筑格局,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点的话,那总结一下就是“大”!
宫殿大,屋舍大,街道宽,石窟更是有多大凿多大,总之什么都往大了去建!
根据应福寺住持介绍,这里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僧房窟这五个部分。
进入到其中最大的一个洞窟,方重勇就看到窟中雕刻一尊高十丈的巨型阿弥陀佛坐像。大佛背光处刻有“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题记。
表面上看,这是太宗皇帝在战后多年建立佛寺,纪念浅水原大战中的阵亡将士。
但方重勇心中暗暗揣度,以李二凤好大喜功的心思,只怕这座耗资不菲的佛寺,多半还是为了彰显他自己建立大唐的功勋而建。
武德元年李二凤或许很怀念浅水源阵亡的将士,可建立佛寺的时间都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时候他心中还有多少感怀?多少愧疚?
两次浅水源之战,先败后胜,第一次惨败阵亡了三万将士,远不能说是战无不胜。
唐太宗,也是需要遮羞布这种东西的。
再说了,武德年间的太子是李建成,浅水源之战则是发生在武德元年,而建立佛寺的时候是贞观二年。那时候李二凤当皇帝不过两年,他急需“彰显功绩”以彰显其继位名正言顺。
李二凤在财政极为紧张的贞观初年,兴建这么大规模的佛寺,还以纪念阵亡将士的名义来收买军心。
其政治手腕之高,确实当得起雄主二字。
至于更多的,方重勇没有想到还有什么。任何人只要上了那个位置,就会变成一架冷酷的政治机器,身不由己。
“祭奠死者之物,其实都是做给活人看的啊。
高宗扩建应福寺,武后扩建应福寺,基哥同样扩建了应福寺,主打的就是一个政治正确。”
看着高大巍峨的石佛,四下无人时方重勇忍不住小声感慨道。
唐代政治的森严规整,远远比自己前世看过的那些唐代历史来得可怕,身在其中,就不得不遵循唐代封建政治的运转规律。
连李隆基这个不怎么信佛的人,为了彰显功绩,都要扩建应福寺。足以见得他们此举不为了佛,而是为了太宗这面宗室的旗帜!
方重勇虽然对这样不顾民生的大兴土木很反感,但他心中也理解封建统治者们的初衷。好多烂俗的事情,哪怕是他前世,也是屡见不鲜,实在是不能对古人有太多的苛求了。
刚刚走到佛寺门口,方重勇就发现一众僧侣用莫名的眼神看着自己,然后又时不时看着门口放着的“功德箱”。
那意思好像是在说你就这么一毛不拔的走了?
想了又想,方重勇将他救驾时基哥赏赐的那块玉佩从腰间解下,递给寺庙住持说道“圣人御赐之物,献给佛祖。”
“使不得!施主使不得啊!”
寺庙住持大惊失色,连忙推拒,让两个和尚把功德箱搬到方重勇看不到的地方,免得碍眼。
“怎么,住持是看不起当今圣人么?”
方重勇面色不虞的质问道。
“非也非也,施主莫要说笑,请速速离开吧。”
应福寺住持一脸苦笑道,将找茬的方重勇送出应福寺。
佛祖在天上,寺庙在地上。
佛祖是精神上的,寺庙是世俗中的。
佛祖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寺庙和尚却依然要吃喝拉撒。
功德箱里的钱,多半还是会由这些和尚支配。御赐之物,方重勇敢送,他们却是不敢接,接了也不能卖给别人,更不能转赠。一旦事情败露,就是很大的麻烦!
方重勇扔出来的这个烫手山芋,他们还真不能接。
“对了,伱们寺庙里面,有没有游手好闲的和尚呢?”
走出应福寺的时候,方重勇不经意的询问身边应福寺住持说道。
“施主说有那就有,施主若是觉得没有,那就没有。”
住持打哑谜一样的答道。
“嗯,很好,我记住这句话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双手合十对着应福寺住持行了一礼,随即转身便走。
马不停蹄来到邠州府衙,出示了告身文书和工部提供的地图。邠州刺史李齐物很是热情的接待了方重勇,设宴款待他。
“快快快,给方御史敬酒。”
宴席上,已经喝大了的李齐物对身边一个年轻人说道。
“卑职高尚,敬方御史一杯,为方御史接风洗尘。”
高尚走到方重勇面前,恭恭敬敬的端起酒杯,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高尚?”
方重勇托起下巴若有所思,总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很大胆啊!
人不见得很高尚,但可以先把名字起高尚了。
想到这里,方重勇笑道“李使君乃是宗室出身,尚且不能为你推荐个一官半职。某不过是一个八品小官,你为何如此殷勤敬酒呢?”
方重勇似笑非笑看着对方,压根就没有端起酒杯的意思。
看到高尚受到刁难,李齐物大大咧咧的为其解围说道
“诶,方御史此言差矣。现在谁不知道方御史乃是圣人身边的红人啊,救驾有功前途远大。他日封侯拜相不在话下,监察御史不过是方御史的一个跳板而已,哪里容得下您这尊大神啊。
这位高参军现在担任州府司曹,他这个人本事了得,当个司曹实在是埋没了。方御史若是有路子,何不在圣人面前美言几句?”
原来是看人下菜求官啊!
方重勇瞬间明白这里跟河西有啥区别了,他还在奇怪为什么李齐物要搞这么大排场呢。
与地处偏远,消息闭塞的沙州不同,邠州乃是长安周边州郡,消息实在是再灵通不过。长安城内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这边立马就能感受到,快马一日可往返!
方氏父子救驾,忠王李亨谋反,张守珪罢相,寿王李琩被立为太子等等。最近一系列的重大政治事件,效果炸裂,让那些闻到味道的政治动物们都兴奋了起来。
有人落难,那就自然有人要得利。在朝中势力大洗牌之下,当然会有人可以趁势而起。
李齐物作为外放为刺史的宗室,又是门荫入仕,他当然会举荐自己的人到中枢里面,从而为自己重返中枢做铺垫。
这些不过是官场上的“人之常情”罢了,说白了都是基操。
发现高尚在对自己使眼色,方重勇哈哈大笑道
“现在是在吃饭,咱们只谈风月。
等宴席散了,你再单独来见我,带着你的诗文来。”
方重勇摆了摆手,示意高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种事情嘛,都是“入乡随俗”。
忽然,方重勇想起来多年前官场上的一个笑话。
这件事是说一个叫令狐潮的官员,跟他那个寄居在自家叫高尚的朋友,二人一起跟某个小妾玩花活,还把小妾的肚子搞大了不知道爹是谁。
结果这事被自己老爹方有德用奏折的形式爆料出来了,导致那个叫高尚的士子倒了大霉,连科举也不能考。
那个高尚,该不会就是眼前这位吧?
方重勇一时间心中大为好奇。
唐代的官僚们,真的很会玩啊!
今天晚上还有一章,昨天查了好多资料,来不及更新就拖到今天了。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