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三侯五伯,京营定将

    侯先春的咒骂声彻底消失,群臣惴惴不安之中,皇帝终于再次开了金口。

    “卿等当知晓,朕只逼问他一个,也是为你们好。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朕年轻,国事分寸你们比朕懂,就怕你们还不熟悉朕,越说越乱。文教乃社稷根基,武臣万勿委权过重,朕岂不知?朝堂之上,可以各有各的意见,也大可畅抒己见。朕并不会因言治罪,但会因蠢治罪。”

    刘綎呆呆地看着他:什么意思?

    然而乾清门外竟真的安静了下来,大多人都表情复杂。

    孔尚贤像是大大松了一口气,因为那句文教乃社稷根基。

    李成梁则眼神很复杂,因为那句武臣万勿委权过重。

    皇帝竟真有心要直面那千古难题吗?

    年已七十五的李成梁,早就经历了太多。

    所以他懂,所以徐文璧也懂一些。

    人人都有私心,圣贤之言教诲出来的官绅有,他这种厮杀汉也有。

    什么叫做因蠢治罪?

    就是那分寸二字。

    而分寸,恰恰是因时而变的。

    上有政策时,下面自然会调整对策。

    调整好了,不会触及底线了,那就叫掌握好分寸了。

    这是李成梁的理解,他现在相信这就是皇帝的计划。

    田乐则心中大叹。

    当这个分寸完全由皇帝而掌握、引而未发之际,天下官绅才无法断定皇帝究竟想做什么,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就算开始做些什么了,力度又可以控制,于是只能不断去揣摩、不断去调整。

    皇帝是要官绅一体纳粮,又不是要准备彻底挖空自己的根基,百业皆列朝堂嘛。

    所以,接下来的泰昌一朝,蠢真的会成为罪,侯先春就是例子。

    聪明的才会最终留下来,留在朝堂上。

    这注定是一个漫长而艰险的过程,现在继阁臣九卿之后,寻常朝参官也认识了皇帝的恩威与手腕。

    “这第一回御门听政,虽说先行赐宴文武重臣先行计议了一番,没想到还是不能一团和气。”

    朱常洛心情复杂地露出自嘲笑容。

    “也算让朝参官对朕有個印象了,社稷何以安稳,朕岂不懂?大明千难万难,朕抽丝剥茧,选的线头是京营。率行节俭,不吝内帑,体恤文武,这一片苦心竟不懂,不是蠢又是什么?大司马所奏之事,便照此议定拟旨吧。谁还要死谏?”

    乾清门外鸦雀无声。

    大明诸多弊病犹如一团乱麻,皇帝说他抽丝剥茧之后选的线头是京营。

    除了俞大猷、戚继光,其他六人都是在世勇将。

    执刀是要斩乱麻的,自然会让许多人心惊胆颤。

    而恰恰因为这线头是京营,聪明人也只能拐弯抹角地劝谏,不能明说皇帝不该要兵权,更不能提前就揣测皇帝要兵权后会对士绅动刀。

    最难的是见势不可为就难得糊涂,是揣着明白在后面再应对。

    拉扯拉扯,总有你来我往啊,哪有事事都防患于未然的可能?

    他们也知道侯先春并不是真的蠢,当皇帝开始“逼问”他的时候,他就已经没有退路了。

    与其软懦下来,不如博个名声。

    这样一来若是将来皇帝认清现实退缩了,他就是“义士”、“先烈”了。

    只不过他低估了皇帝的能耐,被定了个离谱至极却又真实的罪名,甚至导致有心搭救的同僚再无勇气。

    现在他反倒给皇帝递了个由头。

    像他这么个在朝会上侃侃而谈“立身极正”的家伙,若是家里和族中被查出什么来,就会成为新朝第一个极坏例子。

    第2/2页)

    皇帝是否会因为对他的查案结果牵连更多人,反倒需要群臣来擦屁股。

    将来若因为“极其失望”而执刀指向士绅,侯先春又是挑动君臣猜忌、动摇社稷文教根基的罪魁祸首。

    多少算是青史留名了。

    还是申时行出来代众臣说了话:“陛下所言甚是。晓谕天下与民休息不轻言战,若仍有骁将悍卒不遵谕旨,便该重办。列位同僚,财计之艰难,陛下之苦心,我等皆应知晓。正如陛下所言,勋臣若得自律,京营若得简而精,本就是既节流又能让京师防卫更稳妥的法子,列位万不能妄揣圣意,危言耸听,偏激行事。”

    大家都先装糊涂吧。

    到了此刻,封爵之议才算彻底结束。

    俞大猷、戚继光的追封,反而因此最终定为侯爵之位——哪怕李成梁也不能自认一生功业超过了那二人,他们可都是留下了兵书的。

    靖夷侯,靖倭侯,也彰显他们在嘉靖朝的功绩,这还算替朱翊钧为道君爷爷“全君臣相得之美名”呢。

    多好,孝得很。

    大明再多三侯五伯,此时此刻,这些新问世的勋爵里只有李成梁和刘綎在乾清门前。

    朝会上既然已经议定,两人跪拜谢恩。

    “臣……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唯陛下之命是从,肝脑涂地!在所不惜!死而后已!鞠……”

    李成梁还好一点,刘綎仿佛准备拿出毕生所学成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成为伯爵,就再也不用担心文官弹劾了!

    勋爵有没有罪,只有皇帝能亲自下令处置!

    而这个伯爵来之不易啊。

    不说自己出生入死,就只是刚才,那也是几经波折,办了个兵科都给事中才得手。

    朱常洛看着他五跪三叩,嘴角这才露出微笑。

    好歹是开了个头,接下来就把他交给田乐和李成梁调教吧。

    朱常洛知道这只是开始,远远谈不上结束。

    朝堂上的老狐狸其实根本不会和皇帝从开始一直正面斗到最后,谁没有策略?

    侯先春只不过被他和田乐钓了出来,又逼到死角,最后挂了起来而已。

    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随后就是新的命令:宁远侯李成梁为总督京营戎政,彰勇伯刘綎为神枢营副将,平虏伯萧如薰为神机营副将,西凉伯达云和英国公为五军营副将。

    自嘉靖年间改制之后,旧的京营改为五军、神机、神枢三大营。

    总督和协理京营戎政一武一文之下,五军营设两副将、四参将、四游击;神机营和神枢营之下各设一副将、六佐击。

    至于兵员来源,虽然按旧例是从京城周围七十八卫选班军每年春秋各入京营操练一次,但实际上从景泰年间开始、到嘉靖年间完善,京营也大多都是募兵了。

    定下了京营的总督和一共四个副将,接下来具体怎么重新整训京营,李成梁和田乐回去后该研究拿出方略来。

    英国公张维贤虽屈居李成梁之下,但皇帝也算给了年轻的他一个机会,也给了旧勋臣一点希望。

    也不是完全没机会通过京营再立点功,但要能跟得上变化。

    若是不满足于京营那边被侵害的利益或者也有犯了“蠢”罪的,那么皇帝这次想封新的勋爵都成了,后面若想除旧的勋爵能有多难?

    文官们只怕没有一个会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