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雪》

    短视频火爆网络以来,持有一部手机便可以发布短视频,传播科学知识,发布趣闻轶事,美女主播和疯狂卖货,不一而足,任何一人接受资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官方的新闻报纸和宣传广告,通过网络平台尤其是短视频,轻而易举的就可以搜索自己所需要的资讯。公历12月12日这天,原是电商行业火爆的卖货节,身在秋老虎时节的南国广州,却偶然刷到北国大雪纷飞的视频,可谓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些基层百姓通勤的艰难在视频中展露无遗,得益于短视频的广泛传播,让很多人得以见识北国雨雪纷飞下基层百姓的艰辛,尤其是让身处南国的人们透过视频感受下北国冬日的壮观雪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有诗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即在冬日里大雪纷飞时,韩愈“通勤”用得马匹不肯前行,而换作当代,北国的很多百姓则是面临车不前的窘况,更有甚者,相当部分百姓还得推着电动车和脚踏自行车艰难前行。虽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对于很多底层老百姓而言,多半是不想大雪纷飞的,若有冬藏时令还好,然而现代人没有这个时令,只要是工作日就得顶着风雪正常通勤,为了不迟到只得雪里赶,为了早到家准备晚膳风里回。

    身处南国,甚感华南第一城广州的气候真心不错,冬天不太冷,即使在“大雪”节气后,还可穿短衬衫行在“夏日”的街道上,冬天的时间也不长,真正进入冬季可从冬至节气算起,来年的二月底就差不多不会冷了。北国的雪季,有趣的朋友甚至在网上晒出广州与最北端漠河的温差,竟然高达50度,在同一个国度里,南北两地的温差相差这么大,这是极少国度才有的景象。自因读大学而辞根移身至岭南近二十年以来,只有一次寒假回家再见识过下雪,据了解大部分珠三角生活圈的朋友未曾见识过下雪,以广州为中心的南国,受海洋气流影响,很难在冬季有寒冷气象,不过据历史记载,广州曾有过下雪,不过是千百年之中只有屈指可数的记录,因此南国的百姓很大可能一辈子欣赏不到冬季雪景。

    冷冻技术的广泛运用,广州也开始有了市内的冰雪世界,在平安夜圣诞节时,人头攒动的广场会有人工雪景烘托气氛,然而不管是市内冰雪世界还是人工雪景,完全没有自然雪景的韵味。记得小时候,冬日里是最喜欢赖床的季节,毕竟天气冷藏在被窝里很暖和,倘若听到爸妈说外面下雪了,怕冷赖床的习性瞬间消失,马上起床穿衣跑到雪地里滚雪球堆雪人。家乡冬日里的下雪一般都是晚上,第二天清晨,室外是白茫茫的一片,而冬日里的人们极少需要日出而作,只有孩子们不惧寒冷,在屋前舍后打雪仗,未被污染的白雪还可以入口尝尝,而如今的乡下,很少孩子们会雪地里玩耍,多是躲在暖窝里玩电子产品,倒是有大人们偶尔手机或相机咔咔一声,替代以前少儿们的欢声笑语。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的新闻不绝于耳,尤其近些年,少闻家乡冬日里有下雪的时候,似乎有变暖的迹象,记忆里,家乡最为寒冷的时期是90年代,那时候的冬天经常见识到吊在稻草堆里或矮瓦房上长长的冰棱,而且可以用来吃。小时候的冬天里几乎年年有冰棱,晶莹剔透而且很长,自从读中学以来就几乎没见过冬天里出现冰棱,是不是全球变暖导致,不得而知。历史记载到,在明清时期,广州有几次下雪的记录,那时的地球是进入了所谓的小冰期,而现在及上世纪的广州未曾有过下雪记录,是否是地球进入了小暖期,犹未可知,或者说,今时今日所谓的全球“变暖”或许只是地球气候周期性表现。

    阴晴圆缺,狂风暴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而下雪并不多见,即使是下雪较多的北国,下雪频率远不及阴雨天气,在南方诸省更是如此,少儿时期的冬天里一年能有两三次下雪,天暖时几年才会有一次雪景,因而下雪天是自然天气中不多见的,物以稀为贵,这或许是有些人喜欢雪地的原因之一。下雪天,人们可尽情的发挥闲情逸致,如在窗边弹奏钢琴斜欣赏雪景,在滑雪胜地展现动感舞姿,去爬山欣赏银装素裹的雪景,乃至有朋友盛装白雪用来煮茶。对于雪景,古人们应没有现代人玩的这么不亦乐乎,不过对于一些不事稼穑的文人士大夫而言,取一撮雪回屋内煮茶论天下,还是较为常见的,风雪纷飞的时候,邀请两三好友痛饮一番,谈天论地叙叙家长里短,不失为下雪天的高级乐趣,想必古人很多这么做的,详见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问刘十九》,在天欲雪时的傍晚,邀请朋友光临寒舍饮酒。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的这首五言绝句,短短的二十个字,朴素的用语,字里行间洋溢着热情邀请朋友痛饮的喜悦之情。这首诗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说,朋友,我准备了新酿好酒,小火炉已经烧的很旺,想必是很暖和,天色将晚雪意甚浓,能否光顾寒舍共饮一杯酒呢。这首诗言简意赅,构造了新酒、火炉,雪天等三个意象,首句开门见山,酒是新酿还没有过滤绿色泡沫的米酒,好让客人刘十九联想到这新酒想必会芳香扑鼻和甘甜可口,接着第二句提到烧旺的小火炉,在冬天里富裕人家可用小火炉取暖,即告诉朋友,过来不仅可以喝酒还能取暖,第三句“晚来天欲雪”勾勒出寒风瑟瑟、雪意正浓之时,能否邀请你辛苦一下,过来寒舍叙叙旧,第四句“能饮一杯无”,反映作者浓郁柔情,满怀期许的等待朋友光顾并带有嘘寒问暖式的真情。带着情感朗诵此诗,明白白居易从日常生活里发掘诗情蜜意,用诗歌的方式呈现人的真情实意,本诗充满了冬雪天气下的生活情调,这好比现代人在雪天里,坐在配有暖气炉的窗边煮着茶欣赏雪景,别有一番风味。

    雪意正浓时,邀请朋友入宿的情形,想必不多见,倘若是在冰天雪地里,遇雪投宿的想必易见,如果说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是下雪天邀请朋友过来“入宿”,那么较白居易稍早的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则是在雪天里投宿农家。刘长卿的这首五言绝句,从字面表意上看是,暮色降临之际,苍茫茫的远山,路途还很遥远,天寒地冻的,简陋的茅草房徒增贫困之感,柴门外忽然传来犬吠的声音,知道是从风雪夜里归家的主人回来了。这首诗和白居易的诗同样言简意赅,勾勒出一幅冬天雪景画,叙述简朴,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倘若仅仅理解为作者纯粹勾勒一幅雪景图,不失为一幅佳作,不过对于身为士大夫的刘长卿而言,这首诗的寓意一般不会如字面意思那么简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据说,刘长卿是受到诬陷而获罪后被贬官时创作的这首诗,虽说唐宋时期贬官是士大夫的“家常便饭”,但左迁毕竟是极其郁闷之事,可见他的这首诗极有可能另有所指。此诗的开端勾勒出暮色苍茫,路途漫长的雪天场景,结合作者冬日里被贬的背景,可见作者正在面临贬谪路上的舟车劳顿及艰苦的投宿环境,从后面两句中,“闻犬吠”可见是作者已经入宿后想象的情景,从而可获悉作者得到了主人热情款待,这里可能是寓意在被诬陷的时候,得到如同芙蓉山主人般人物的关照,不至于获罪入狱,蕴含了作者表达感谢芙蓉山主人的寓意。素有“五言长城”美誉的刘长卿,遭遇人生的挫折,在严冬气候的一个日暮时分,贬谪路途还很遥远,不得不投宿农户,发现农户简陋的茅草屋在冬日里显得让人更加心情低落,这契合遭遇人生低谷的普遍心理状态,然而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对自己的遭遇有少少的抚慰之感,于是创作意境深远的诗以表达出对主人家的感激。

    第2/2页)

    比刘长卿稍晚的柳宗元,在遭遇贬谪之后,写出了千万孤独的一首诗,名为《江雪》,这首诗勾勒的情景太过凄凉,从千山鸟飞绝到万径人踪灭,深刻的描绘出他此时心境的凄凉孤独。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唐顺宗在位期间,致力于报效朝廷,于是积极参与了政治革新运动,可惜这个革新运动遭到保守势力和宦官的联合反攻,不到半年的革新运动以“二王八司马”的倒台告终,革新的领头人被赐死,而柳宗元则被贬到当时有“南荒”之称的永州,哪怕是现在的永州也是相对贫穷落后的地区,由于遭受政治的倾轧,带着“罪官”的身份来自蛮荒之地,心情跌倒人生最低谷。柳宗元被贬至穷山恶水之地后,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被贬半年后,跟随自己的母亲因病去世,身心俱疲的他,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两句可以看出,柳宗元想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境遇虽处低迷却保持孤傲的情感。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凋零枯萎的树枝上没看到栖息的鸟类,冰寒地冻的道路上不见人的身影,这样的情景在穷山恶水之地的冬日里,倒也是正常景象,却被柳宗元凝练成“飞鸟绝迹,人踪湮没”的凄凉意象,眼里只看到江面上有个渔翁在舟上垂钓。人们所传诵的《江雪》,是其山水诗的一贯风格,将客观的自然景象刻画的孤寒幽僻,诗的境界犹如他内心世界,充满孤独凄清,故赏析他这首诗时,称是最孤独的诗,《唐人绝句精华》曾评价他的这首诗,读之便有寒意,故古今传诵不绝。唐宋时期,贬谪是常有的事情,大多数诗词大家都曾有过贬谪的经历,最为积极乐观的当属刘禹锡,二十三年弃置身后,尚能暂凭杯酒长精神,而柳宗元可能是较为悲观的一个,宦海沉浮十年后,未等到曙光便因病去世。

    小学曾学过一篇课文名为“瑞雪兆丰年”,有一种解释,冬天的大雪可以冻死很多不利于庄稼的害虫,来年害虫少了,明春种植的庄稼可以生长的很好,故能带来好收成。也有不同的说法,南方的冬日大雪可能是一场灾难,谚语“瑞雪兆丰年,小麦一定收成好”更多的是适合北方地区,中国幅员辽阔,小麦一般都在北方种植,对于南方而言,小麦收成好与否无从谈起,或许瑞雪兆丰年是北方的专属。在晚唐时期,小众诗人罗隐创作有关大雪的五言绝句,“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诗句呈现了作者对冬日大雪辩证的思维看法,都说瑞雪兆丰年,可是来年的庄稼丰收又如何,长安城里有贫困的老百姓,在雪天里很艰难,因此像下雪的瑞兆不宜多,根据农业生活经验,今冬的瑞雪势必会带来明年的大丰收,但是繁华的京城长安,却有无数食不果腹与衣不蔽体的贫苦百姓,因此瑞雪不宜多,否则将会冻死这些贫者。

    晚唐诗人罗隐有关雪的五言绝句,没有做任何形象的描写,短短的二十个字,却充分感受到作者深刻同情冬日里基层百姓的艰苦,白居易在长安城见过卖炭翁的苦涩后,写出了矛盾诗句“可伶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和罗隐一样,充分呈现了大雪天百姓生活艰难的情景,尽管古时贫者和卖炭翁的情形不再,但是仍有部分底层百姓顶着大风雪经历人生的艰辛。安居在深院华屋、身穿裘衣的达官显贵、富商大贾而言,哪怕室外寒冷至零下二十度,他们照样可以欣赏着歌姬的舞姿、喝着甘甜新酿,围炉取暖的同时想着“瑞雪兆丰年”,想着明年农民可以创造好的收成供他们挥霍,而老百姓却饱受饥寒的侵袭,今日的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大雪纷飞之际,还有雷打不动的环卫工人在清理积雪,外卖小哥顶着风雪将客户的商品送达、巍然不动的卫兵还在冰天雪地里坚守岗位。好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好,在大雪天仍要艰辛的群众,相对而言已经很少了,大部分人可以温暖在被窝里,也只有身体棒棒的人才会衣不蔽体在室外抗冻,食不果腹的流民可以到福利院得到温暖,多数的朋友则是尽情的玩转大雪,雪地里打卡拍照留念,滑雪场激动的舞动身姿。

    雪景诗句,总体偏向哀情,在《诗经.小雅》里面,《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诗表达的是一位久战沙场归来的征夫的复杂心情,此句大意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树柳树随风飘扬,现在归来了,已经是雨雪交加,此段诗句后续的“我心伤悲”直接点出了主人翁的哀情。冬日里,雪成了自然最美风景,杭州西湖的断桥配上雪,才能有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八月飞雪的胡天,犹如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雪纷飞的北国,万里雪飘,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伴随着雪飘散发着一阵阵氛香,雪天赠送好友时,我们会想到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冬雪天时跨域黄河,想到李白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还有许多经典值得我们去欣赏,如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还有宋代状元张孝祥的“雪月最相宜”,想象一下,雪月相宜是多么隽永秀美的冬雪画面。

    在描写雪的诗句中,上面所列的三首五言绝句,都是语言精简凝练,寓意深刻,尤其是刘长卿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内涵深刻导致解读它的人众说纷纭,柳宗元的《江雪》则是呈现了内心千万孤独的意向,一般而言,只有极端困苦之人方能理解这种意境,最轻松的当属白居易这首诗,是雪天里的闲情逸致的美好诠释。论意境必定刘长卿胜出,轮情趣则花落白居易这首小诗,柳宗元这首诗,则是人生处于逆境下,相像下柳宗元的人生体验,安慰下自己,对比柳宗元的千万孤独而言,好多事不足挂齿。有时候品读下古人们很丧的诗句,不一定会陷入悲观情绪中,而是更要理解作者的这种悲观情绪,理解之后方能重拾生活的信心,好比诗人刘长卿,在遥远的贬谪路上,还要对芙蓉山主人表达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