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就怕遇上三大爷

    一大妈见自己大侄子又来了,心里头是真的高兴。

    赶紧张罗着热了两个白面馒头,又挖了一大勺荤油炒了个土豆丝。

    一大爷中午不回来吃饭,要是她一个人,就喝碗菜汤热两个玉米面的饼子吃。

    易云平看着自己婶子这节俭的模样,知道老辈人节约惯了,舍不得吃穿,心里头忍不住叹了口气:

    “婶子,家里头的粮食不够了?”

    一大妈赶紧摆摆手,脸上也露出笑容来:

    “够,细粮还有二十来斤呢,主要是我一个人不想折腾。”

    易云平拿了一个玉米面的贴饼子,一边就着菜汤吃一边说:

    “婶子,我和雨水刚结婚,这还想着让您帮我们带孩子呢,可您这天天粗粮贴饼子,到时候身子出问题了,我们怎么办?”

    说着话,他又拿起一个白面馒头递给自己婶子说:

    “这馒头咱一人一个,以后您和我叔也要顿顿吃些细粮,我爹妈去得走,这世上可就剩你们两个亲人了,要是你们再有个三长两短的,可让我怎么活?”

    一大妈听这话,眼眶一红,眼泪差点掉下来,赶紧端起碗喝了一碗菜汤,点点头有些哽咽的开口:

    “婶子知道,你说得对,以后咱家天天吃细粮。”

    易云平脸上这才露出笑容来:“嗯,这才对嘛,我今天晚上出去给你们蛰摸点细粮来,你们可千万要把身子养好。”

    两人吃了饭,易云平陪着婶子说了一会儿话,就去轧钢厂找傻柱去了。

    傻柱下午没什么事情,一听保卫科的说有位叫易云平的同志来找他,脸上顿时露出笑容来,赶紧出来把他带进去。

    “哎呦,我说兄弟,你怎么上厂里来了?”

    易云平笑笑:“我这不是想问问你们主任,那洋柿子酱他要多少,我们大队长和书记说了,这个事情可以干。”

    傻柱一听是这个事情,嘿嘿一笑:“这感情好,沈主任这会儿正在办公室呢。”

    两人进了沈主任办公室,沈主任一见是易云平来了,脸上顿时露出笑容来,从椅子上站起来亲自给易云平泡茶:

    “云平来了,赶紧坐下说话。”

    傻柱知道这是有正事,随便找了个借口就出去了。

    易云平和沈主任寒暄几句,不等他开口呢,沈主任就率先问了:

    “上次你带来的那个洋柿子酱,我们领导说挺好的,你们村子里能不能做?”

    易云平点点头:“我这次回去和大队长、书记商量了一下,他们都说可以做,四毛钱一瓶。”

    “这洋柿子也不是一直都有,所以我先大概的确定个数目,要不然怕到时候不够。”

    沈主任点点头:“我们暂时先要两千瓶,完事我再统计统计,后续还要咱再联系。”

    易云平一听到“两千”这个数字,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几分。

    轧钢厂不愧是万人大厂啊,该有的牌面一点不差,开口就是两千瓶。

    易云平又把玻璃瓶的事情说了两句,问沈主任认不认识玻璃厂的人,毕竟要的玻璃瓶子不少。

    沈主任哈哈一笑:“这你可找对人了,咱们轧钢厂就有一个附属的小玻璃厂,不过效益一般,厂长我认识,你看有时间我给你们介绍介绍。”

    易云平一听还有这好事,赶紧点头道谢,表示下次再来肯定上家里拜访。

    沈主任人老成精,自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乐呵呵地表示非常欢迎。

    这一下午是真的忙,易云平出来轧钢厂,又去了华清大学、街道办、供销社等地方,最后得出个大概的数字:六千瓶。

    易云平知道,这些单位之所以定这么多,不只是给厂里谋福利,更重要的是给厂里的领导谋福利。

    第2/2页)

    毕竟,这洋柿子酱能放不少时间,不管是自己吃还是送领导,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说能不能放到明年夏天,这些人倒是没报那么大希望,只要能放到过年就成。

    毕竟,这年头寒冬腊月的想吃点鲜血蔬菜是真不容易,郊外的那个大棚倒是能种出来,只不过数量有限,只有少数人才能见到。

    最主要的是,易云平上次带来的那两瓶洋柿子酱,他们放了些日子,打开之后一点问题都没有。

    大家也私底下找经常做饭的老厨子看过,这东西在晋城那边早就有了,一般情况下只要做出来盖子不往外凸,洋柿子酱起码能放半年六个月。

    等易云平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半了,这个点院子里上班的爷们都回来了。

    一大妈见他回来,赶紧给他打了水洗了手,招呼他上炕吃饭。

    期间,易中海这个当叔叔又问起棒梗那个事情,当听说秦淮茹收了七十五块钱出具了谅解书之后,就没有再多说。

    倒是一大妈好奇,贾章氏和秦淮茹婆媳怎么会这么好说话,易云平就把包婶子和齐婶子回村之后的那一套说辞说了一遍。

    一大妈听得哈哈直笑,直说这世上终于出了一个能制得住那婆媳的人。

    只有一大爷颇有深意地看了自己大侄子一眼,见大侄子正低头吃饭,也就没细问。

    一家人吃了饭,易云平一边帮着婶子收拾锅灶,一边陪着她说话。

    虽然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他也听得津津有味,毕竟这样的温馨时刻是他上辈子从来没有过的。

    知道他明天要回去,一大妈收拾完锅灶,又打开五斗柜,拿出不少好东西打包好,明天让大侄子带着。

    等天黑了,易云平见时间差不多了,就和叔叔婶子说了一声,出门去了。

    先是去了赵小刚的院子,要是他没记错的话,今天应该是出货的时间,这个点差不多就该出发了。

    果不其然,赵小刚和刘志勇兄弟三人已经准备好了,推着板车准备出发。

    一见易云平来了,全都笑着打招呼。

    尤其是刘志鹏、刘志新、刘志勇兄弟三人,如今跟着易云平干这个事情,一个月挣得比他们以前三五年挣得都多。

    虽然头天下午进城,晚上干活第二天早早就要回去,但能有这么多钱,他们一点也不觉得累。

    以前没钱的时候舍不得那五毛钱的班车钱,可现在进城一次就能挣个二十来块钱,他们都是头天下午坐最晚的那趟班车进城,第二天早上坐最早的那趟回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兄弟进城的事情肯定瞒不住,但是不管谁来问,他们一律不张嘴。

    就连家里的媳妇、孩子都被教育得闭上了嘴巴,一问三不知。

    好在,他们兄弟三人虽然挣了不少钱,但吃喝穿戴还跟以前没什么区别,所以时间长了大家也都不追究了。

    五人推着板车一块儿去了鸽儿市外面,等阎解成兄弟来了,当面结清钱货就撤了。

    不过,易云平并没有回去,表示自己想上鸽儿市转转。

    鸽儿市还是老样子,易云平也没溜达太大时间,随便转悠了一会儿就往回走。

    等快进巷子了,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从空间拿出三十斤白面,一些新鲜的应季蔬菜,还把空间剩下的两个猪大腿拿出来进了四合院。

    现在才九点半左右,大院也没到落锁的时间,所以易云平一进前院就用最快的速度往中院走。

    没别的原因,就怕遇上三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