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出事了。

    时间过得很快,正月一转眼就完了,可刘家垣从村民脸上不见一点笑模样。

    一队和四队因为年前卖了猪,换了不少粮食,这会儿虽然吃不饱,但一天两顿起码能保证。

    但是,二队和三队就遭殃了,去年秋收的时候,两个大队的队长为了听广播一句“刘家垣村第二生产大队亩产两千斤”,只留了村民一个月的口粮,其他全都上交了。

    本想着等广播完了,荣誉领了就开始申请救济粮,按照以往的经验,救济粮最慢半个月也就下来了。

    谁曾想,直到过年救济粮都没下来,他们已经把春种吃完了,想着开春了地里长出野菜就能缓口气了,大队再想办法去公社要点种子,好赖先把地种了。

    谁知道,整整一个正月,老天爷愣是没下一滴雨,地里别说野菜,连野草也长不出来。

    日头倒是一天比一天好,晒地村小沟吃水的泉眼都快干了。

    这期间,二队和三队不是没找一队和四队借过粮食,但是被明确拒绝了。

    毕竟,这口子一旦开了,有第一次就能有第二次,粮食借给二队三队了,自己人怎么办?

    别人不知道,刘原这个大队长可是清楚得很,初六去公社开会的时候,公社闫副主任就私底下找他谈过话,话里话外就惦记着一队和四队的那点粮食。

    也就刘原是部队退下来的,到现在还和部队上的一些领导有来往,公社的人不敢太过强硬,要换个稍微软弱一些的大队长,那点粮食早就保不住了。

    原本正月过完,村子里人就开始忙着翻地,撒种之类的事情,可如今大伙儿天天呆在家里伺候自己那点自留地。

    不是他们不愿意干活,实在是地里干得没法子,种子撒下去也只是白瞎了粮食,一个个地天天盼着老天爷下雨呢。

    这一天早上,易云平早起洗漱,把院子角落的那点自留地翻了翻,然后选了一小块地方撒了点种子,浇了水准备育苗。

    西红柿、茄子、辣椒这些蔬菜都要先育苗,然后再移植,忙活完了听到大队部的铃声,赶紧进屋拿着暖壶打热水去了。

    没一会儿,大队部就聚了不少人,易云平打完水提着暖壶正准备回家,突然被刘志明拉住了:

    “云平哥,老高家的事情你听说了没有?”

    易云平扭头看向刘志明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刘志明赶紧说:“高闰才死了!”

    “什么?”

    易云平吃了一惊:“当初不是说判了劳教三年吗,怎么好端端的突然就死了?”

    刘志明摇摇头:“那不知道,公社前两天有次公审,据说高闰才也是其中之一,审完之后直接就被拉去枪毙了。”

    易云平一听就知道这事不靠谱,这年头凡是公审的,都是影响极其恶劣的,罪大恶极的案子。

    说句不好听的,就高闰才和自己那点事情,还够不上公审这么隆重的仪式。

    “高老太听说这个消息之后,直接两眼一翻就晕了过去!”

    刘志明这句话,让易云平心头“咯噔”一跳,说起来这高老太也是命大,年前二队三队有几个年龄跟她差不多的老人都没熬过去走了,可高老太依旧顽强地坚持到现在。

    这会儿别说有这么个消息刺激,就算没有,一直这么饿着,估计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如今这消息一出,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了。

    “人醒来吗?”

    易云平一边往自己家走,一边随口问了一句。

    刘志明摇摇头:“听我妈说还没醒来,看样子人不成了。”

    说到这儿,他又扭头看向易云平,郑重其事地说道:

    “云平哥,你可要小心着点,姓高的都对你不怀好意。”

    易云平点点头:“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他知道,自己通过六奶奶的口拒绝了高旺才的女儿高晓燕,这个事情看着没起什么波澜,但平静下带起的风浪估计不小。

    回家放了暖壶,中午大队部吃饭的时候消息就传了出来,高老太人没了。

    就今年这个光景,家里没了一个老人就是没了一张嘴,虽然心里头难受,但也着实能缓口气。

    高二才面无表情地操持着老娘的后事,家里没有白布做孝服,还是找别人家借的。

    幸好高老头在世的时候就给两口子准备了两口棺材,一口他自己用了,剩下这一口留给高老太。

    要不然,照现在这个情况,高老太估计都要裹着席子出殡了。

    没有什么隆重的仪式,亲近的本家晚辈去磕了头,上了香,高云光给自己奶奶烧了点纸钱,第二天天不亮就把人送出去了。

    高二才整个人似乎一下子就老了,但他身上又明显地多了一种莫名的松弛感。

    或许是因为家里少了一张口,又或许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

    第三天,高二才找大队开了一张介绍信,去五十里以外青山农场看高闰才。

    老娘走了,不管怎么样都得让他知道。

    这件事情就仿佛是一滴水珠落入水中,虽然引起了一点波澜,但水面很快就重新恢复平静。

    这天半夜,熟睡中的易云平被一阵嘈杂的声音惊醒,大队部有人在玩命儿地敲锣。

    易云平看了一眼自己手表,半夜三点,他揉揉眼睛穿上衣服,出了门赶紧往大队部跑。

    半夜三更的闹这么大动静,肯定是出大事了,他现在可是一队的记分员,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展工作,但也勉强属于一队的“领导”层。

    等到了大队部的时候,发现一队不少人都举着火把在大队部吵嚷,刘树站在人群中间尽力的维持着秩序,但依旧压不下群情激奋的众人。

    易云平见这情形,心里头莫名的生出一些不好的念头,如今这情况,能让大伙儿如此在乎的,恐怕也只有粮食了。

    果不其然,人群中有六个人被反捆着双手跪在地上,易云平挤入人群定睛一看,这六人不是外村的,就是他们自己村的。

    不过是二队和三队的,三个姓高的,三个姓王的。

    大队长刘原站在队部的门口“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袋,烟袋锅上的那一点火光随着他的呼吸一闪一闪的明灭不定。

    “大队长,这是怎么回事?”

    易云平凑过去问了一句。

    刘原见他来了,重重地叹了口气:“你来得正好,如今这村子里,能跟我商量这个事情的,也就只有你了。”

    易云平一听这话,心里头“咯噔”一跳,下意识地看向旁边不远处置身事外的梁会计。

    梁会计虽然也是村子里的一份子,他老婆孩子也被分到一队,但是他们家在村子里的情况有点特殊。

    村里的村民不管哪一队,见着梁会计一家都很客气,平常有什么需要的帮忙也都上赶着帮忙。

    但是,如果四个大队内部发生了什么矛盾,梁会计就会自动地往后退,一句话不说。

    大伙儿也不强拉他非要支持哪一队,人家的关系是公社的,不管你怎么拉拢,也不会偏帮、支持任何一队。

    “大队长,到底是怎么回事?”

    易云平知道二队和三队这六个人晚上突然出现在大队部这事,并不只是想偷点粮食这么简单。

    一个处理不好,可能会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一来,现在的人普遍法律意识不强。二来,大家都饿得活不下去了,如今能有粮食,谁还管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