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孤身入江湖 第二十九章 借刀杀人

    在大燕王朝,位于帝都永安城的皇宫内,一位身披黄色龙袍的男子坐在金龙殿的宝座上,面容凝重地聆听着手下的禀报。

    这名男子,便是燕王燕洪阳。

    “没想到,像冥绝这样的高手,居然都失败了。整整数十名血刃杀手,竟然没有一个生还者!”燕洪阳皱起眉头,难掩内心的失望之情。

    大殿上,司马玄明站在一旁,挥了挥手说道:“你且退下吧。”

    “遵命!”手下答道,随即起身离开了大殿。

    待这位手下离开后,司马玄明缓步上前,向燕洪阳作了个揖:“回禀燕王,冥绝作为血刃的刃主,您对他的实力了然于心。然而,会出现这样的结局,说明了昆仑派中的高手并不逊色于冥绝。或者说,在暗杀行动中,冥绝他们早已暴露了身份,这才遭到对方斩尽杀绝。”

    燕洪阳眉头微皱:“这意味着小皇子仍然活着!然而,在此次行动后,除了埋伏在各诸侯国的血刃刺客,我们已经没有多余的人手能派往大夏了。”

    “我身边的亲卫暗刃虽然人数众多,但实力有限,难以与像昆仑派这样的江湖门派相抗衡。”他长叹一声,显露出些许无奈之情。

    司马玄明走近他,语重心长地说道:“燕王,隐藏在各国之中的刺客,除非真的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召回。毕竟,如今天下仍是群雄割据,分崩离析的局面,而这些暗中埋下的棋子,将来或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随后,司马玄明继续说道:“就像在这次暗杀中,我们使用了潜伏在大夏一品堂的星狼这个隐藏了十多年的棋子,损失颇大。尽管拓跋景元无法对我们造成威胁,但再次派遣人去大夏潜伏将会变得棘手。”

    “玄明所言甚是,然而,小皇子一日不死,我就难以安寝!”燕洪阳长叹一声,显露出焦虑之情。

    “燕王,不必多虑,眼下玄明倒有一计,可以为燕王分忧!”司马玄明说道。

    “哦?是何计谋?玄明快快说来!”燕洪阳的眼前一亮。

    只见司马玄明,语重心长地说道:“既然昆仑派的高手众多,那么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也可以派出一支都是由江湖人士组成的暗杀队伍,前往昆仑派再次进行暗杀,纵然昆仑派再声势浩大,也难以一拳难敌四手!”

    原本眼里露出精光的燕洪阳,再次有些黯然道:“玄明啊,这个想法,本王又何尝没有想过呢?只是中原武林的这些江湖门派,他们是断然不会参与这庙堂之争的!不然的话,当年本王起兵之时,他们早就出来阻止了。”

    而燕洪阳的这番话自然也没说错,以少林寺、武当派、峨眉派、丐帮等为首的中原十大门派。这些门派是不会参与庙堂纷争的,而这也是这些江湖门派能够传承数百载的重要原因。

    司马玄明笑了笑,便走上前在燕洪阳的耳边轻声说道:“燕王,玄明可没说要说服这些江湖门派为朝廷效力。这江湖之大,自然有的是能为朝廷效力的门派!”

    听完司马玄明的话,燕洪阳睁大了眼睛,恍然大悟道:“玄明,你的意思莫非指的是西凉那边的唐门和霸刀门?”

    “回禀燕王,玄明正是这个意思!”司马玄明轻笑道。

    “哈哈!好一招借刀杀人!本王得玄明,可得天下啊!”燕洪阳大笑道。

    “燕王,您眼下不是已经得了天下吗?至于那些诸侯国被燕王收服,那是迟早的事情!”司马玄明一脸谄媚地说道。

    “哈哈!”偌大的金龙殿上,传来了阵阵大笑声。

    ……

    西凉,凉州城皇宫。

    “报!”

    “禀告大王,燕王密报!”大殿上,一位侍卫跪在地上,将手中的密报递到了王座上的男人手中。

    这位王座上的男人,便是西凉的大王,公孙修远。

    “大哥,这燕王在信中说了啥?”一旁身穿厚重盔甲的男人,连忙凑上前急问道。

    而这位身穿盔甲的男人,便是西凉的大将军公孙毅雄,同时也是西凉大王公孙修远的弟弟,十六年前的那场叛乱中,便有他的身影。

    只见公孙修远摇了摇头后,将手中的信递给了一旁的公孙毅雄,轻叹了一声:“毅雄,你且看一看。”

    片刻后,公孙毅雄看完了手中的信,便大怒道:“这燕王,果真是费尽心机,这偌大的中原武林不去号令,偏偏想要我西凉的江湖门派来为他驱使。大哥,此事可千万不能答应燕王!”

    “毅雄,为兄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只是先前,北蛮南下入侵中原,燕王曾派人前来命我挥军支援。当时我们以当年的那场叛乱,大军还未做休整,将其给搪塞了过去。可是眼下却再没有合适的理由了,倘若我们再拒绝燕王的指令,恐怕会引起燕王的猜忌。”王座上的公孙修远,摇了摇头长叹道。

    “大哥,可是燕王这般做法,不是摆明了要借刀杀人吗?”公孙毅雄有些着急地说道。

    公孙修远看了看一旁的公孙修远,皱起了眉,随后语重心长地说道:“毅雄,你说得没错,燕王确实是想借我西凉之手,除掉小皇子。只是此一时非彼一时,就像燕王信中所说,若是将来这个小皇子翻身,且知道了当年参与叛乱之事有我西凉参与,那么必将威胁到我西凉的安危!”

    “大哥,那你的意思是?”公孙毅雄皱了皱眉,有些疑惑地追问道。

    随后,公孙修远从王座上站了起来,对着公孙毅雄说道:“为兄看来,在小皇子这件事上,我们西凉和燕王应属同一条船上的人!既然燕王信中所说,中原的江湖门派多有不便,那这个人情就让我西凉做了吧。”

    “既然如此,大哥,毅雄现在就亲自前往唐门和霸刀门一趟!请大哥放心,这个小皇子必将除去!”说完,公孙毅雄便快步离开了大殿。

    “好!有你办事,为兄宽心矣!”公孙修远轻叹道。

    待公孙毅雄离开后,公孙修远缓缓地坐回王座上,长叹了一声:“燕王,你确实有帝王的野心,不过我公孙修远,也不会永远做你燕王手上的一枚棋子。”

    ……

    扬州城,镇南王府。

    “你说你已经见到了小皇子?”坐在主座上的镇南王李玄天听完黄龙的叙述后,激动地站起身来。

    除了镇南王李玄天异常激动的表情外,军师欧阳沛安这位一向冷静稳重的人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不过相比之下,欧阳沛安显得更加冷静。

    “请问阁下是何方高人?有何证物能证明小皇子仍然存活?”欧阳沛安皱眉询问。

    “没错,说口头无凭,还请阁下提供一些可让我们相信的证据。”旁边的李玄天回过神来,附和道。

    而眼下的情景,正如黄龙所预料的一样。

    只见黄龙走上前,从怀中取出一块丝绸,递到李玄天的手中。

    李玄天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块丝绸,里面出现了一块精美雕琢的玉石,上面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龙。

    “金色的龙!这是炎龙玉,我炎月王朝的传国玉玺。”李玄天惊叹道。

    欧阳沛安也流露出惊讶的表情,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李玄天手中的炎龙玉。

    “王爷,小皇子真的还活着,这是我炎月王朝的幸事啊!”欧阳沛安长叹一声。

    “嗯,沛安,天不亡我炎月王朝!”李玄天长舒了一口气,整个人似乎都轻松了许多。

    过了片刻后,李玄天才缓过神来,对着黄龙说道:“敢问黄堂主,不知小皇子他可否有任务安排?”

    黄龙轻叹道:“王爷,小皇子只是希望王爷能够养精蓄锐,待时机一到,他日便举兵北伐,为先帝报仇雪恨!”

    “好!本王正有此意!还请黄堂主将这块传国玉玺收好,本王即刻起便招兵买马,待他日小皇子一声号令,便可举兵北伐!”

    “王爷能有如此忠心,黄龙先替小皇子谢过王爷了!”说完,黄龙便对着李玄天恭敬地鞠躬谢道。

    “黄堂主,使不得!你我皆为炎月王朝的臣子,为国出力,是为人臣子的本分!”李玄天连忙走上前扶起黄龙。

    就这样,黄龙和李玄天在厢房里,再次密谈了半个时辰后,前者才带着冬雪离开了王府。

    待走出了王府,冬雪才上前问道:“堂主,你为何断定这镇南王会如此忠心炎月王朝?”

    黄龙笑了笑,轻叹道:“冬雪,这个镇南王是否忠心,只有到了最后一刻才能看得出来。但有一点,本堂主可以断定的是,这个镇南王必定会和我们一起起兵北伐燕洪阳!”

    “堂主,这是为何?”冬雪皱了皱眉,有些不解。

    “因为,镇南王也姓李!”说完,黄龙便策马而去。

    下一刻,冬雪恍然大悟,随后骑马紧随其后。

    “驾!”

    扬州城内,两匹快马自南门而出,朝着西南方向快速奔驰而去。

    一日后,一位身穿盔甲的将军,正带着一队轻骑从前线风尘仆仆地赶回扬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