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那丫鬟似乎也听到了床下的声音,柳时衣眼看着鹅黄色裙摆越靠越近,像是正准备俯身来看看动静:“小姐,您听没听到这床下面刚刚有响动啊?”

    “老宅子常年没人住,可能是闹耗子了。”沈大小姐倒是没靠近,声音冷淡,听不出喜怒来。

    “耗子?那可不行,我这就去叫管事的来把耗子打出去!”

    柳时衣撇撇嘴,在紧要关头也忍不住吐槽,盛京城的大户人家,连丫鬟都害怕耗子,哪能想到前些年战乱的时候,流水村连耗子都让难民吃光了呢。

    “算了,我不想折腾了。小姝,我乏了,你去备水,我要沐浴。”

    被唤做小姝的婢女还想说些什么,但见沈大小姐的态度不容置喙,只得先推门离开。

    柳时衣在床下听到门关上的声音,随即就是大小姐清冷的声音。

    “出来。”

    沈小姐握紧了靴子里藏着的匕首,也没绕弯子,直接对床底下发声。

    床下,柳时衣咬了咬下唇,心知既已被发现,再躲也没意义,便深吸一口气,从床底缓缓爬出。她尽量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无辜,但眼神中仍带着几分警惕。

    “哎呀,真是不好意思,打扰到大小姐了。我就是路过,刚刚席间多喝了点,头一昏迷了路。”

    沈小姐冷笑一声,她刚听到床底有声音,就顺手抽出了藏在靴子里的匕首,此刻她手中的匕首紧握,眼神锐利如刀:“路过?迷路?那你倒是说说,这沈府的后院,你是怎么‘路过’进到我房间床底下的?”

    柳时衣瞥到沈小姐手中的匕首,看她紧绷的神情,知道她并非表现出来的这般冷静。她咧嘴一笑:“我怎么路过的不重要,但大小姐你床下那玩意儿倒是挺有意思。”

    沈小姐眉头轻蹙,刚想说什么,门外便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来人是尚书府的小厮们,领头的那个停在沈溯房门口,高声发问:“大小姐,小姝说您屋子里闹耗子了?我来给您打耗子。”

    沈小姐和柳时衣对视,二人目光交汇,半晌,沈小姐才盯着柳时衣开口应了:“没有,她听错了。我累了,你们别来扰着我。”

    小厮们在外面交头接耳了一会儿,才听得脚步声逐渐远去,柳时衣在内心深处松了口气,沈小姐却皱紧了眉头。

    “你要什么?”

    柳时衣眼睛一转,又露出了好相与的笑容:“大小姐今日及笄,我来讨个彩头,不多,三两六文钱即可。”

    “……多少?”

    “三两六文。”

    沈小姐完全没想到她要的数如此有零有整,看向手边那一梳妆台的首饰,觉得柳时衣像在说笑。

    “你可知这一个玉簪拿去能卖多少钱?”

    “就是肯定能卖不少钱,我才不拿的。我只要三两六文救急,没想真来你这儿发财的,犯不着因为拿了你这些贵重玩意儿被钦天司盯上。”

    柳时衣态度坦然,语气真诚,沈小姐用了一会儿才消化掉她是真的因为这一桌子的金银玉器在烦恼的事实。

    沈小姐想了想,从枕下裢盒中摸出一锭碎银,扔到柳时衣怀中。

    柳时衣满意地掂量了一番手中碎银,嘿嘿一乐:“沈大小姐放心,我这人嘴严的很,咱俩人财两清,你偷藏炼毒炉的事儿我肯定不会往外说。”

    “你怎么认得那炉子是炼毒用的?”

    沈小姐一愣,她摸不清楚柳时衣,阴阳火凤炉必然是江湖人才知道的东西,但这柳时衣若是懂点功夫,也不至于来找她要三两六文钱。

    柳时衣眨眨眼:“我家有人用过。”

    现在钱拿到了手,柳时衣自然是得先脱身。她并不在意沈小姐的打探,转身挥挥手,推开大小姐闺房的窗户,四下探了一番,多亏了刚刚沈小姐的话,厢房这边是安安静静,连下人都没有。

    柳时衣正准备翻窗离开,沈小姐看着她的背影,却忍不住发问:“你不问我为什么要炼毒?”

    柳时衣笑笑,蹲在窗台转头看她:“在这深宅大院过日子的,多少都有得有点不正常的地方。你是菩萨还是害人的罗刹,跟我没一毛钱关系。沈小姐放心,我这一走咱们再无瓜葛,我绝不多管闲事。”

    柳时衣最后跟沈小姐摆摆手,直接跳出窗子,消失在黑暗中。

    沈小姐盯着窗口看了半晌,最后是一阵北风吹过,才让她回过神来。

    她也没管窗户冷风往屋里灌,只是转身看着镜子,镜中的少女身着薄裙,面色被吹得甚至有些透明。

    上次回流水村的时候,还是她娘还活着的时候。那时候沈小姐还是个半大丫头,她娘握着她的手,一笔一画地教她写名字。

    “‘溯’很好写的,娘教你。这三点水表意,像涓涓细流;‘朔’则表声,每月首日为朔,而末日为晦,所以‘溯’就是由下游向上游前进,逆着水流而上的意思。”

    也是在那一年,沈小姐知道了自己的名字怎么写、是什么意思——沈溯,便是在顺势中逆势而为。

    那一年,沈溯还不是人人交口称赞的世家嫡女,也会因为不想读书躲进娘亲被窝里偷懒撒娇。娘会摸着她细软的头发,让那尚书沈书问别逼孩子太紧了:“能当小孩的时间就那几年。”

    后来娘生了病,盛京城里的名医看了个遍,也只能勉强续命。她开始自学医术,因为天资聪颖,小小年纪就已经能去流民堆里布药施粥。但也因为医术易精,所以她逐渐看明白了娘的病不在身,而在心。尚书府困住了她,把她活活捆死。

    娘死在一个冬日的傍晚,那日同样是北风呼啸,沈书问还在外面和那些世家挚交赏梅作诗,沈溯在娘的床边围了好几个火盆,想让一直冒虚汗的女人能暖和点。

    娘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手心冰凉:“溯儿,娘把你生在这个家里,是娘对不起你。”

    沈溯咬紧下唇,憋了半晌,才硬拉出一抹笑容:“我有娘就是最大的福气,您别瞎想。”

    娘叹了口气:“溯儿不要做懂事的孩子,要做开心的孩子。你要、你要流入江河湖海,不要被困在他们凿好的河道里……”

    说罢,娘开始剧烈地咳嗽,沈溯手足无措,上去紧紧握着娘的手,另一只小手放在她背后轻轻拍着,像是小时候娘哄她睡觉时做的那样。

    但这一次,娘没能再缓过来,她冷冰冰的手瘫软下去,再也捂不热握不紧。

    小沈溯呆坐了片刻,反应过来之后,第一时间跳下床去把屋里的窗户全部推开。那时候沈书问已经纳了姨娘,娘的宅院门口总是有人守着,那姨娘号称要好好盯着姐姐生怕她出事,但沈溯知道,那个女人等的就是哪日娘发病急着找人去寻大夫,然后派她手下的人去“找大夫”。

    所以小沈溯不想让娘走大门,她不想让娘最后还要看到姨娘手下的嘴脸。她打开窗户,想让娘赶紧离开这房间、这宅子,离开这个困了她一生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