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荒野大陆 第422章 不可思议

    孙颖初上岸后,双手叉腰怒目看着这些人大吼道:“你们想害死我呀?我不管你们了!”

    大家一听孙颖初这话,立刻都傻了,此时,山涧边上已经聚集了三十多人了。

    孙颖初突然又破怒为笑了,她对大家做了一个鬼脸之后,开始动手把藤蔓往大树上栓,一会儿就拴好了。

    姜思宇第一个从藤蔓爬了过去,两个人没有迟疑,接着又继续向前狂奔,他们在山崖上耽误了大约有半个多小时,把小马帮他们省下的时间又都浪费了,所以他们必须加油。

    不过接下来的路还算比较顺利,没有出什么幺蛾子,两个人五点二十左右终于走到了地图上标记的一个叫黄花谷的谷口。

    他们看见有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在站岗,于是拿出了身份证明,士兵就让他们两个进去了。

    原来这是一个部队专门用来训练新兵的营地,姜思宇和孙颖初在登记处登记后各自领到了自己房间的钥匙和名次牌,工作人员说在训练结束后,可以凭名次牌领奖金。

    姜思宇和孙颖初一来到房间都高兴坏了,因为他俩的房间挨着,而且还在最顶楼,视野非常好,谷内的美景尽收眼底。看来谁最先到谁就能领到好房间。

    几十分钟内,一百多号学员陆陆续续都到了,竟然一个被淘汰的也没有。

    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次全靠姜思宇和孙颖初的机智勇敢了,否则的话,肯定会有不少人被淘汰掉。

    晚上在食堂吃饭时,姜思宇能感到这一百多人中至少有十几个人向外散发着或强或弱的元力气息,这说明这里差不多有十分之一的人打通了任督二脉。这些人将来都是修士的候选人。

    而这些没有打通任督二脉的人,最多只能沿着武士的路,走到三级武英就到顶了。

    第二天一大早五点,姜思宇他们就被嘹亮的起床号叫醒了,几位营地的助理教练开始组织大家晨练,训练的项目就是空腹爬山,从五点一直练到七点才吃早饭。

    空腹集训了两个小时,可把这些孩子们饿坏了,大家见到早餐后就想疯了一样,有人竟然一口气吃了十个包子。

    早八点开始上第一节课。

    他们的总教练终于出现了,是一位三级武英级、气神境初入强者,叫年军,大约三十来岁,人长得很帅也很随和,一看就是一个实力派的教官。

    第一节课,年军先给大家讲如何发力、如何提速的基本技巧,第二节课,他就带着大家到体能测试中心测试体能成绩。总共测三项:打击力、五十米跑和神经反应速度。

    这三项也是职业武士晋级的考核项目。因为能达到职业武士水平的练武者非常稀少,所以欧亚非大陆武协推荐各国采取文考的方式来测定武士的级别,以避免因考级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经过测试,姜思宇的打击力是607公斤、五十米是三秒二,神经反应速度是六级甲。孙颖初的打击力是579公斤、五十米是三秒五、神经反应速度是五级甲。

    姜思宇的综合成绩排在第二十七位,孙颖初的综合成绩排在第四十五位。

    所有人都测试完之后,年教官对大家宣布,一周以后再测试,如果打击力在700公斤以上、五十米三秒一以上、神经反应速度在六级丙以上则为合格。不合格者将被淘汰,但是可以继续随队训练一周,如果在第二周测试能通过,可以复活。

    第二周的周末,要求大家的打击力达到800公斤、五十米达到两秒九以上、神经反应速度达到六级甲则为合格,否则将被淘汰。

    第三周周末,打击力要求达到900公斤、五十米达到两秒七、神经反应速度达到七级丁为合格。这个标准其实就是一级武者的标准,如果达到此标准,训练中心就可以破格直接给选手授予一级武者的头衔。

    第四周周末,剩下的人通过对战比赛决出前十,代表兰城去参加省城的选拔赛。

    教官说完后,下面变得鸦雀无声,大家都傻了,因为现在没有一个人合格,目前的最好成绩是郑权,打击力才756公斤,五十米是两秒八、神经反应速度是六级甲。

    按照常理,还有如此大的差距,要在三周内达到一级武者的水准几乎没有可能的,就算郑权一个人侥幸达到了,其他人也无法达到,难道还要让所有人都淘汰,只让郑权一个人去省城比赛吗?大家都感到很茫然。

    在兰城,大多数武士都是在二十一岁到二十五岁之间拿到的一级武者的头衔,极少数在十八到二十岁左右能拿到一级武者的都属于超级天才,也就是向姜思宇和孙颖初这样的,十四五岁拿到了散手九级,十六七有可能拿到器械九级,然后十八九再拿到一级武者。

    这笔账大家都能算过来,所以,大家在听了年教官的话之后都面面相觑、一头雾水。就连拥有超微子的姜思宇都感到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高这么多。

    年教官其实早就知道大家的困惑,他不慌不忙地看着大家,然后诡异地笑了笑,对大家说道,“大家只要按照训练课的要求做,就会有一部分人能够达到要求的。”

    大家听了年教官的话之后还是一头雾水。

    第三节课,正式的训练课终于开始了,年教官先让大家分成两组,每组各六十三人,然后让大家围成两个圈,一个里圈、一个外圈,外圈套着里圈,把他自己围在中央。

    年教官开始和一名助教演示一个动作,演示完之后,他让里圈的选手向后转,跟外圈对着的选手按照演示对练一次。

    他看完了学员对练之后,就让里圈的选手又转向圆心看着他,他把他刚才看到大家在实战对练中表现出的问题对大家讲了一遍,然后他让外圈的选手向右移动一个身位,再让里圈的向后转,与外圈的对练一次。

    他接着又让里圈的向左移动一个身位,再次与外圈的对练一次。

    这样,选手们每次对练都能和不同的对手。大家突然发现,这样的训练竟然有非常奇异的效果。因为每个人对一招的理解和运用都不同,同一招和不同的人对练就会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感觉。

    就这样,年教官一招一招地教,他教的每一招都是国标教材里的招数,可是大家却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