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荒野大陆 第353章 化工厂

    于是,姜岳升就找了五个设备的零件,让伊娜人抱在怀里。然后拿了一块纸片在手里,对伊娜人说:“我需要你的零件!”

    接着他伸手从伊娜人手里拿了一个零件,又塞给伊娜人一个纸片。

    他指着纸片说:“这个纸片,就是货币!或者叫中介物,咱们这个交换行为,就叫买东西。”

    伊娜人很聪明,马上就明白了,指着纸片说:“这个就是货币!你们人类发布了货币,大家用货币交货东西,对不对?”

    “对,但是!”姜岳升一脸无奈地说,“人类发行的是电子货币,需要很多设施,比如网络、计算机、手机终端,还有很多机构,比如银行、政府,负责运行管理这套系统。可是现在在美洲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超算,没有银行,根本不能发行。”

    “哦,我懂了!”伊娜人点点头。“我需要与伊娜星联系一下,让他们送来一套网络系统和货币系统。”

    半年后,伊娜人便开始给人类发移动终端,外形与人类的手机类似,但是比人类的手机大一些。伊娜人一只手拿着正好,但是人类的手小,拿着有点不方便,必须装在背包里。

    看来伊娜人是根据人类的语言制造的这个终端,带着面部识别、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

    在经过实名认证后,每个人都会发现钱包里有了十万块。而且也可以打电话,但是与人类欧亚非大陆的网络不通。

    具体他们用什么技术实现的,姜岳升也看不出来。他感觉他能使用的也就是电话和电子钱包。

    现在伊娜人雇佣他们干活,每个月是两万块。

    这天,姜春华对姜岳升说,想出去做点生意,然后再找机会回到大陆,或者继续寻找姜易生。因为在工厂里工作太乏味了,而且这样在工厂里打工的话,永远也找不到姜易生。

    姜岳升感觉姜春华说得有道理,便与儿子一起开始思考,该做点什么生意。

    姜春华想去温哥华,把温哥华郊区的一家生产化工原料的化工厂重新开起来。因为化工厂的设备在大迁徙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无法搬走,属于最容易恢复生产的一个行业。

    现在随着美洲的人类和伊娜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家对纺织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纺织品都需要化工原料。如果能把化工原料搞起来,估计不愁卖。

    姜岳升同意儿子的看法,于是两个人决定离开环形城市,回到温哥华,去那一家废弃的化工厂看看,研究一下是否具备恢复生产的条件。

    于是他们辞别了这家食品机械厂,踏上了西去的路。

    由于这一路上,有些地段有车可以做,有些地段要步行,他们走了一个月才走到温哥华。

    此时的温哥华已经与上一次他们看到的景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街道上的伊娜人和人类的数量增加了很多,而且主要街道两边的商铺也多了很多。有伊娜人开的商店和餐馆,也有人类开的衣帽店和家电维修等店铺。

    不过衣帽店里大多数都是些旧衣服,主要是大迁徙时人类留下的,现在被搜集起来销售。

    因为大家都有了伊娜人的电子钱包和货币,所以现在的交易比以前方便多了。

    姜岳升和姜春华在那家叫做文森特的化工厂附近找了一个废弃的房屋住下,便开始对化工厂的情况进行考察。

    化工厂里的设备绝大多数都还是七成新的,只有极少数的仪表和管道被拆掉或者砸毁了。

    两个人开始在化工厂的办公大楼里面到处翻腾,他们想找到大迁徙的时候没有带走的工艺文件,因为只有阅读这些工艺文件,才能知道这个设备的用途,才能知道哪些仪器是必须的,哪些是可以替代的。

    这天,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亚洲男子来到了文森特化工厂的办公大楼,看到带着老花镜的姜岳升和姜春华正在整理工艺文档,便主动上来帮忙。

    男子叫刘琦,说他是为了赚解药,被人贩子卖到温哥华的,现在想找一份工作。

    姜岳升和姜春华发现这个男子的口音是中原一带的口音,比较容易交流,于是就把他留下了。

    现在的任务就是每天整理图纸和工艺文件,一个月给刘琦五百块。

    两个月后,姜岳升和姜春华感觉对化工流水线的情况已经基本熟悉了,正好在原料罐里面还有原料,因为原料罐密封得比较好,原料的品质尚可。

    刘琦说他可以去温哥华西郊的一家涤纶厂打听一下,说不定他们需要聚酯纤维。

    第二天上班,刘琦对姜岳升说,那家涤纶厂确实需要聚酯纤维原料,如果咱们能生产,他们愿意以每吨两万元收购。

    “每吨两万元?”姜春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在原料罐里还有一万两千多吨原料。如果都能生产成聚酯纤维原料,至少能赚一个亿。

    于是三个人决定,先把一条设备最完整的生产线运行起来,看看能不能产出聚酯纤维原料。

    不过现在有一个问题也很严重,就是他们手里也快没钱了,因为温哥华西郊的发电厂要他们预交十五万的电费,才给他们的化工厂通电,他们两个人凑了十五万,都给了电厂的。

    如果这次试生产失败了,他们很可能就揭不开锅了。

    他们三个人把试车的流程进行了反复的斟酌和模拟,做到烂熟于心之后,决定开始试车。

    可能是由于管道预热做得不理想,前面还是出了一百多吨的废品,损失了几百万。

    不过等系统运行了两天后,终于开始出正品了。

    他们一下子就生产了一千吨。

    姜岳升一看手里有钱了,便让刘琦出去招人,他要把产供销的人配齐。

    不过,姜岳升已经意识到,一个危机马上就要来了,那就是原材料,也就是石油或者页岩油。

    他派了三个手下人开始到处去找石油或者页岩油,把温哥华附近以前废弃的油码头和炼油厂都跑了一圈。结果只弄到了三千多吨页岩油,而且大多数都是油罐里残留的质量比较差的页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