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伽马射线 第263章 火星膜搬迁

    银度国内的反应更为强烈!

    因为大多数老百姓都认为国家抛弃了他们,因为他们没有资格成为可以移民的一亿人。

    银度政府为了安抚民众,派了很多专家向民众解释。

    因为火星上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派去的一千万或者一亿人都是敢于冒险的人,他们要冒着生命危险,在火星上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最终在二百年之后,才能把火星基地建设得比较适合大多数人类生活。

    那么在地球上生活的人们,其实遭受到伽马射线暴灾难的概率极低,比去火星上的死亡率还低。

    如果单纯考虑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在地球上肯定比在火星上的生活质量高、存活率也高。

    银度之所以要独立开发火星,是想给面临大灾难的的银度人民多一条选择的路,但是登陆火星未必就比在地球上更安全。

    由于银度退出了火开联,开始独立开发火星,导致华夏国的太空电梯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每天都需要超负荷运转,而且还满足不了各国的需求。

    于是银度决定立刻启动自己的太空电梯计划。

    北魅共和国也宣布启动自己的太空电梯计划。

    由于有了华夏国的太空电梯作为参考,这两个国家省去了很多可行性的验证工作,进度要比华夏国当年的进度快得多。

    唯一让他们不爽的就是财力不足,需要向华夏国大规模举债。

    由于移民火星的风险太大,华夏国不愿意给他们支付信用贷款,而是建议他们用一部分国土抵押。也就是说,如果将来无法偿还贷款,就需要割让领土。

    北魅以阿拉尔斯加作为抵押,银度以东北区域七个小帮的土地作为抵押。

    这天,姜南美接到手下人报告,说银度的一家公司也开始用祖奶奶的专利生产火星膜。

    姜南美一听,也只能叹了口气,因为祖奶奶的专利早就到期了,专利法已经无法保护了。

    现在看来,要想与银度的火星膜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生产线搬到火星上去,在火星上就地生产,肯定比从地球运过去成本更低。

    姜南美知道家里人都不会同意他去火星生产火星膜,于是就成立了一个小组,秘密地进行预研。他打算把所有的难题都搞懂了之后,再跟家族的人摊牌,到时候家里人想阻拦就难了。

    为了这个项目,姜南美开始大量地查阅前人留下的火星探索的资料,特别是近期,为了大规模移民火星,火开联和银度做了大量了研究和实验,可以参考的资料特别多。

    要在火星上开工厂,需要解决场地、电力、水源、原材料、运输、人员生活等问题。

    在地球上看来很容易的问题,换在火星上,每一个问题都比登天还难。

    水源的话最好是有自己的水源,实在不行也可以依靠火开联已经找到的水源。

    比如去巴罗登大峡谷,从火开联手里租一块地,同时购买火开联的水和电。

    如果是依附于火开联,水、电、人员生活和场地的问题就容易解决,最难的问题就是原材料。

    制造火星膜的主要原材料是乙烯,还有其他的配料五十多种,爷爷在月球基地就制造过乙烯,我可以找爷爷请教这个问题,这配料里面的五十多种原材料最好能在火星的矿石中就地提炼。

    可是这得需要多少提炼的设备呀?

    姜南美和他的预研小组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用三个月的时间搞出了一套最精简的从火星地表矿石提炼这些辅料的方法。

    接下来,姜春华还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减重处理,相当于按照火星的重力环境、气压环境,对火星膜的流水线进行一次重新设计。

    因为火星的重力小,按照地球的引力设计的设备在搬到火星之后肯定是强度超额了很多,需要按照火星的重力进行优化、减重。

    最后把预算做出来,还是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因为还是需要一千二百亿。

    但是,如果能在火星上成功投产的话,预计五年内就能收回成本。

    不过这一千二百亿的资金也太过庞大了,不会有银行愿意为一个小厂贷这么多款。

    姜南美的一腔热血,一下子被泼了一盆冷水。

    他冷静下来之后,开始查阅火开联的有关民间资本介入的政策,其中有一个关于民营企业的成熟生产线向火星搬迁的政策。

    可以采取三种方式:

    方式一:独自方式。就是民间资本自己出资搬迁。

    方式二:合资方式。就是民间资本与火开联合资,搬迁由火开联负责,但是以后火开联要分得利润的百分之九十五。

    方式三:贷款方式。火开联为贷款提供担保,贷款由企业自行偿还。

    但所有这三种方式都有一个前提,这个项目必须是开发火星迫切需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需要经过火开联专家团队的考察和论证,才能通过。

    姜南美明白了,他如果加入了这个合作项目,其实就等于加入了火开联,一切都与火开联捆绑在了一起。

    需要在火开联开发的地盘开厂、生产,然后把东西卖给火开联偿还贷款。贷款的银行也肯定是火开联成员国的国家银行。

    但是这也没什么,因为银度那边自己在造火星膜,根本不需要他的火星膜,他目前唯一的用户就是火开联。

    既然无法摆脱火开联,与火开联深度融合似乎就变成了唯一的选择。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风险,就是火开联以后要是打压他的价格,他有可能就还不上贷款了。

    如果能与火开联谈一个固定价格和采购量的话,风险就小了。

    但是利润肯定会被压缩。

    姜南美决定试一试,成就成,不成就再想别的办法。

    于是姜南美带着几个手下,来到了火开联的总部多尔伦多。

    火开联专门有一个部门负责与民间企业合作,叫做企业合作部。

    姜南美自报家门后,企业合作部派了一位叫卢士娜的中年女士与他对接。

    姜南美见到卢士娜的第一眼,就产生了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因为卢士娜整个人很消瘦、面色铁青、毫无表情。

    “姜先生,请描述一下你的企业吧。”卢士娜冷冷地说。

    “我们是一家华夏国的民营企业,主要的产品叫火星膜,就是可以遮挡宇宙射线的半透膜,在火星上可以作为基地、工厂和大棚的外膜,抵抗宇宙射线对设施的伤害。”姜岳升简要地概括了一下。

    “你们是已经有产品了,还是在计划中。”卢士娜问。

    “已经有产品了,火开联以前曾经采购过三百二十万平方米。”姜南美说。

    “哦,据我所知,火开联也正在筹建这样一家工厂。”卢士娜冷冷地说。

    “哦,那太遗憾了。”姜南美无奈地说,一脸难堪的表情。

    “不过我们也可以谈谈,也许一家工厂的产能不够,我们可能也需要民间的企业加入。”卢士娜的脸上显出了很轻松的表情。

    “哦,是吗?”本来已经准备撤了的姜南美,听了卢士娜的话,又重新在心中燃起了火花。

    “这样吧,你把你们企业的资料留下一份,我们回头需要派专业团队去考察,不过考察的费用需要你们来支付。你愿意承担这笔费用吗?”卢士娜说,脸上又恢复了冰冷的表情。

    “好的,卢士娜女士,欢迎你们到华夏国考察我们的企业。”姜南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