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火星之变 第253章 火星两级

    姜岳升感觉并不需要再演示动力翼装设备了,因为他以前在与反叛机器人的战争中就对动力翼装很熟悉了。他倒是对这家公司的另外一款设备产生了兴趣,就是一种单人驾驶的小型直升机。叫做筒轴共轴反桨直升机。

    这种直升机有个特点,就是螺旋桨产生的向下风力吹不到驾驶员身上。

    因为这种直升机采用了一种很独特的设计,就是驾驶员是站在螺旋桨的中间。

    这个直升机的结构很独特,螺旋桨的轴是一个直径八十厘米的圆筒,也就是说,轴不是实心的,是空心的轴,所以才叫筒轴。

    驾驶员站在圆筒轴的中间,而螺旋桨则围在驾驶员的周围转。因此螺旋桨产生的风力就不会吹到驾驶员,这就使得驾驶的舒适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这款直升机体积很小,直径不到一米八,所以也可以在127大厦的直升机停机坪上起降。

    经销商听说姜岳升对他的筒轴直升机很感兴趣,马上就安排来演示。

    驾驶员需要从下面钻进中间的筒轴,手里的遥控器只有两个操纵手柄,一个是调节发动机转速的,一个是调整自动驾驶模式的。

    这款直升机的飞行姿态主要由驾驶员自己用身体来调节,如果驾驶员的身体向一边偏,直升机就会向那个方向飞。

    所以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

    姜岳升在看过演示后,基本决定了,要买三款产品,一是动力滑翔伞,二是动力翼装,三是筒轴直升机。

    对于胆小的人来说,可以选择动力滑翔伞;对于胆量大一些的游客来说,可以选择动力翼装;

    而对于有运动天赋的游客来说,可以选择筒轴直升机。

    现在127大厦的水下避暑酒店已经非常火爆了,基本上每天都是客满,单纯就是海鲜餐饮这一块,一年就能赚八九千万。

    所以,姜岳升才决定提前把海上飞行的项目搞起来。

    这样就给游客多了几项游玩的项目,结合原来的水下观光、高速赛艇、潜水捞海鲜等项目,一般一个游客平均一天的开销可以达到三千块以上。

    阿超最近发现,在火星工作的机器人似乎出了什么状况,不再像原来在地球和月球那样工作特别积极,善于思考。

    现在是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遇到问题就向上汇报,自己不主动解决。好像是这些机器人在被送到火星之后,自我意识模块被卸载了一样。

    最近阿超正在设计一个项目,它打算在月球地下基地里建造一个环形的电磁加速轨道,用于发射火星飞船。

    因为将来它们在月球北极的基地只能保留一百万平方米,它的大部分资产都将被搬到火星,它的这个月球基地以后要经常有飞船往返于火星。这些飞船并不需要太大,但是往返的频次可能会很高,于是就需要一套能够低成本发射小型火星飞船的系统。

    阿超决定采用环形电磁轨道加速的方式发射,这是它能想到的成本最低的发射方式。

    要说这一百万平方米的基地也不算小,要是真想部署兵力,也能部署十几万机器人战士。打一场小型的战争是肯定没问题。

    现在,华夏国已经帮它向火星运输了四次,运输了一万两千吨货物了,执行了合同总吨位的百分之十五,他也按照要求,把地铁废墟、不列颠岛交还给了人类。温暖人间APP的产权也都移交给了华夏国。

    它感觉华夏国还是很守信誉的,答应的事情都会照办。

    阿超现在也经常思考改造火星的事情,因为火星夜晚的温度还是太低了,如果能想办法把火星夜晚的温度升上来就好了。

    机器人晚间也可以到火星地面工作。

    人类很早以前就研究过,想利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来提高火星的温度,但是由于实施成本太高,还一直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

    那个想搞火星移民的埃龙马斯可曾经打算用一万枚核弹轰击火星两级的干冰,从而使干冰融化变成二氧化碳,但是很显然人类不会把一万枚核弹给它用,它自己又没有能力搞一万枚核弹。

    这天,阿超突然想起了它曾经用反光镜融化地球南极冰盖的做法,如果它在火星轨道上多搞一些反光镜,是不是可以把火星两级的干冰融化呢?

    阿超经过测算后,发现它的这个想法靠谱,但是也需要具体试一试。

    于是它开始让地球的工厂制造反光镜的反光材料。它干这个活儿已经轻车熟路了,因为以前它曾经建过一万平方公里的反光镜,只不过后来在战争中都被人类摧毁了。

    它现在只需要把以前的设计图纸拿出来,让工厂生产出来,然后花钱让华夏国帮它送到火星轨道即可。

    为了节约成本,它打算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组装好了,再请华夏国帮它送到火星轨道。

    但是现在在同步轨道搞这么大的工程肯定会引起人类的警惕,需要提前与人类沟通好。需要对人类说明,我的目的是要把反光镜运到火星,并不会威胁到人类。

    阿超先派代理人与华夏国协商,在征得了华夏国的同意后,才把这个事情向人类的其它国家通报。

    它用自己多年积攒的纯氦三矿作为交换,把反光镜的组装和运输都包给了华夏国。

    由于华夏国有太空电梯,所以组装的速度还是挺快的,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把一面一万平方公里的反光镜在同步轨道组装好了。

    华夏国又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把这面巨大的反光镜用太阳帆推着,送到了火星轨道。

    阿超便开始用反光镜照射火星两级的干冰。

    强大的光柱果然把火星两级的干冰融化了,但是毕竟火星的表面太大了,有一亿四千多平方公里,所以,只用一面一万平方公里的反光镜照射的能量确实有点杯水车薪。

    阿超经过计算,得需要一百面这样的反光镜,在持续照射二十年后,能让火星表面的大气总量提高三倍,从而使火星夜间的温度能提高十度,达到零下七十度左右。

    如果能建一千面这样的反光镜,二十年后,火星的大气在夜晚可以提升到零下三十度。

    如果达到了零下三十度,大部分机器人就可以在夜间没有风暴的时候出来活动了。

    但是一千面一万平方公里的反光镜的造价是它不可能承受的,它现在能够支撑的极限也就是建一百面这样的反光镜。

    除非人类也全力以赴参与进来。

    但是人类似乎对开发火星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即便是造了一千面反光镜把火星的大气层加厚了,大气中也都是二氧化碳,而且气压也只有地球上的十分之一左右,人类还是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

    阿超决定先自己干着,等火星的大气浓度提高一些之后,它再尝试与人类协商,是否可以联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