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火星之变 第242章 避暑酒店

    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姜岳升决定开始干。

    他先到浙之江省政府去打听,在海上搞旅游项目都需要什么条件和批文,要办理哪些手续。

    政府的人一听是姜岳升,对他都非常热情,给他讲解得格外的细致。

    政府的人建议姜岳升把建筑项目和旅游公司分成两个实体搞,因为如果一个公司要具备两方面的资质难度太大,不如去收购一个有在海上搞建筑资质的公司,或者委托一家公司也可以,等把基础设施建好了,再把基础设施转让给旅游公司。

    旅游公司也可以采取借壳的方式,因为现在金之华这边就有人专门搞海上的城市废墟旅游,最好是找一家有资质但经营不好的公司买下来。

    有了主意之后,姜岳升便开始打听有海上建筑资质的公司,他找到了一家开发风电的公司合作,等于说借用这家风电公司的资质。

    路线清晰了之后,姜岳升便去找设计院,也是需要具备设计水下工程资质的设计院。

    因为去政府申报项目是需要有设计方案的。

    一年后,姜岳升的外滩水下观光项目基本竣工了。

    升降电梯就建在外滩某银行大楼废墟旁,现在海面的高度正好与这座大楼的楼顶齐平,依托楼顶的平台进出水下观光车,然后用升降梯把观光车放到水下。

    水下观光车沿着两条水下钢缆就可以滑到对岸的陆家嘴废墟。

    全家人齐上阵,姜南美负责捞海鲜在平台上卖,也可以现场加工。

    姜春华(刘春辉)负责管理水下观光线路,主要是向客人介绍水下的风光景致,也负责保护客人的安全。

    姜南亚负责从金之华和周边的一些港口向观光平台拉客人。

    翁姆负责管理与各个旅游公司的接洽。

    全家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姜岳升又发现,很多人都说在水下乘坐观光车时冬暖夏凉,进去就不愿意出来。

    他心想,海水有保持恒温的作用,如果能利用这些泡在水里的废墟,在水下开避暑度假酒店,说不定能火。

    因为在全球气温升高以后,长江流域几乎变成了大火炉,特别是夏季,每年有半年都是酷暑难耐。如果能借助海水的恒温作用,在海平面以下开设避暑酒店的话,说不定能吸引一批人。

    过去的一些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被泡在海水里,只要钢筋没有露出来,一般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并不大。

    即便海水通过混凝土渗进去接触到钢筋,由于周围没有氧气,所以对钢筋也没有腐蚀作用。

    这就像在海里的建的桥梁一样,桥墩浸泡在海水里并没有因海水的腐蚀性而损坏一样。

    如果能选一些保存比较完好的高层建筑,在建筑外安装一圈密封桶,然后把海水抽出去,这个建筑就可以重新进行修缮和装修,然后对外开放,变成避暑度假酒店,或者避暑度假长租公寓。

    姜岳升在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认为这个思路也有可行性,于是便又召开家庭会议。

    他把他的思路跟全家人连写带画地描述了一番之后,又是姜南美第一个表示支持,感觉姜南美总是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兴趣。

    姜春华(刘春辉)感觉有些疑虑,他怀疑那个安装在废弃建筑外面的密封桶的成本会很高,因为三十多米深的海水的压力非常大,一平方米就要承受三十多吨的压力,不知道这么高强度的圆筒的造价会不会很高。而且还要建成透明的材质。

    翁姆表示自己不懂技术,不想表态。

    姜卓玛的担忧与姜春华(刘春辉)差不多,就是担心那个圆筒的造价。因为还要考虑洋流和海浪的冲击,会不会成本过高。

    姜南亚表示自己不懂,不表态。

    姜岳升说,他用亚克力材料做参考计算过,如果做成圆筒形的话,只要三十厘米厚就可以承受住巨大的水压,而且亚克力的价格只有每吨八千元,估计建一个三十多米高的亚克力圆筒的成本不会超过五千万。

    五千万的话就能挽救一栋大楼,那肯定是划算的。

    经过姜岳升这么一推算,大家感觉好像有戏,于是就同意找一栋废弃的大楼试一试。如果靠谱,就可以规模化地扩展,如果不靠谱亏损也有限。

    第一步还是要咨询政府,利用泡在海水里的那些废弃的大楼搞避暑酒店是否有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的限制和要求。

    比如这个大楼原来的产权人在海平面上升以后,是否还对这个大楼具有产权要求。

    政府的官员回复说,大楼原来的产权人已经失去了产权,因为这个区域已经统一划为了海洋,按照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处理。

    既然是合法,接下来就是需要找合规的设计院进行设计。

    姜岳升找了几家设计过海洋馆的设计院咨询了一下,感觉他们是有能力设计的。

    其实设计这个大圆筒要比设计一个海洋馆简单多了,唯一的区别就是海洋馆的透明玻璃水池的深度一般也就十到十五米,他们倒是没有设计过三十多米亚克力结构的圆筒。不过圆筒的受力分析比其他任何形状的结构都容易搞,所以有一家设计院只收了一百五十万设计费。

    其实,这里最大的难度是要把圆筒扎在原来大楼地基的四周,下去的深度要超过十二米,是为了防止高压的海水从原来大楼地基的下面渗透上来。

    而且仅仅是把圆筒扎下去十二米还不行,还要向原来大楼的地基下面灌注防水胶,把整个大楼地下的地基完全打造成滴水不漏的地基才行。

    由于海浪和洋流的冲击,只用亚克力是不行的,需要在亚克力的里面安装上一个钢梁框架支撑着亚克力。这样虽然视觉效果不如纯亚克力美观,但是更加安全可靠。

    姜岳升最终选定了原某大酒店的大楼,因为他也是想开一家避暑酒店,原来酒店的大楼的结构基本上不需要改造,只需要重新安装基础设施,并对内外进行重新装修即可。

    他让设计院把这个避暑酒店和他在黄浦江对岸的水下观光车码头,用水下廊道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把酒店业务与水下观光业务结合在一起了。

    一年以后,避暑酒店项目基本完工了,连装修带配套设施,总投资两亿多。

    两亿多就搞一个豪华酒店,这也太划算了!

    谁也没想到,水下避暑酒店刚一开业就很火,最便宜一千二百块一间的客房都爆满。可能开业的时间正好赶上暑期的原因。

    姜岳升把这个酒店交给了翁姆和女儿卓玛管理。

    水下观光这一块还是让姜春华(刘春辉)和姜南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