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反光镜 第173章 掀盖

    这天,王院长请姜岳升到吐蕃北基地去观看人造月亮对地面攻击的效果,这一次是用四万公里轨道的人造月亮,对吐蕃北基地以南三十公里的一处戈壁进行聚光照射。

    将要被照射的区域的直径大约有一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内放了很多用于测试的试验品和仪器。有装甲车、火炮、导弹发射架、临时房屋等。

    王院长和姜岳升在距离试验点十公里外的一个装甲车内观察。

    一切准备完毕后,王院长下达了开始试验的命令。

    只见天空一道白光一闪,一道巨大的光柱从天而降,照射在了被测试区域。

    持续了大约十几秒,接着,光柱慢慢消失,只见被测区域翻起了浓烟和蒸汽的混合烟柱,开始徐徐上升,有些像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但是形成的速度比较慢。

    第二天,王院长带着姜岳升穿着防热服向被测区域中心靠近,地面的温度依然极高,估计有七八十度,而且越靠近温度越高。

    姜岳升看见被测试的装甲车都被烧毁了,地面的砂石也都变成了火山石的样子。

    “老姜,他们记录的瞬间高温是六千度。”王院长对姜岳升说。

    “哦,太可怕了!”姜岳升感叹道。

    再继续向测试区域的核心区走,里面还有一些岩浆没有凝固。

    姜岳升隔着隔热服都能感觉到外面的温度很高,他估计有接近三百度。

    王院长伸手从身边的一辆被烧毁的装甲车上捡起一个金属零件,向一个冒着热气的岩浆坑扔过去,把坑里的岩浆砸得向四周溅开。

    而被王院长用零件砸开的那个坑,似乎无法被填上了,因为周围的岩浆都接近凝固了。

    姜岳升看到此情景,突然灵机一动。

    如果用人造月亮照射敌人的基地,把基地上面的岩石融化,然后用炸弹把融化的岩浆炸开,然后再接着照射,再继续扔炸弹炸,是不是能把这个坑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呢?

    “老王,我有个想法?”姜岳升拉了一把身边的王院长。

    “什么想法?”王院长问。

    “我们先回基地,到基地我跟你说,这里太热了,我快受不了了。”姜岳升已经被烤得全身都湿透了。

    回到了基地,姜岳升拉着王院长来到一个会议室,拉过来一张白板,一边说、一边画。

    “老王,我想做个实验,你让四万公里轨道的人造月亮照射那个区域,然后马上向那个区域融化的部分发射一颗导弹,把岩浆炸开。我们看看能形成多深的坑。”姜岳升说。

    王院长明白了姜岳升的描述,但是并没有明白姜岳升想干什么。

    “老王,我有个想法,如果这样用人造月亮去照射敌人的月球基地,把表面的岩石融化,然后用炸弹炸开,然后再照射,再炸开,这样一次次重复,是不是能把敌人基地的上盖掀开?”

    “哦……”王院长瞪大了眼睛,恍然大悟,“嗯,应该差不多。我们可以试一试,但是应该用重磅炸弹,而且反光镜并不需要太大,可以搞一次五十米直径的实验,一次性投十几枚炸弹上去。”

    “对对!老王,一次投一枚炸弹肯定不行,多投几枚,然后重复几次,试一试能下去多深。”姜岳升越说越兴奋。

    “好!明天我就开始安排!”王院长激动地说。

    一周后,王院长把测试需要的一切都安排好了。他又带着姜岳升来到了上一次的那个试验场。

    他先让一架超机动攻击飞船带着六枚高爆炸弹起飞,在空中待命,然后命令天上的人造月亮对准上次实验的那个区域照射,接着便命令悬停在空中的超机动攻击飞船向已经融化的区域投放六枚高爆炸弹。

    随着地动山摇一阵巨响之后,姜岳升和王院长便让超机动攻击飞船带着人穿着宇航服向爆炸的中心靠近,想看一看大坑有多深。

    超机动攻击飞船报告说,大坑有十到十二米深。

    “老姜,效果不错,这种高爆炸弹平时最多能炸四五米深的坑,现在炸了十二米。”王院长对测试结果很满意。

    “嗯,再来两次看看!”姜岳升对王院长说。

    “好的!”王院长说完,便让超机动攻击飞船准备第二次投弹,第二次投四枚高爆炸弹。

    在人造月亮对着大坑照射完之后,超机动攻击飞船又对着大坑投下了四枚高爆炸弹。

    这一次的大坑深度达到了十九米左右。

    “老王,我觉得要想把坑炸得深,第一次还是要多投一些炸弹,把坑炸得更大一些。能不能试一试,第一次投下去五十枚,第二次三十枚,第三次二十枚,第四次十五枚……”姜岳升对王院长说。

    “好的,老姜,我来安排。”

    这一次王院长调来了四架超机动攻击飞船,准备了二百多枚高爆炸弹。

    第一次,岩石融化了之后,五十枚炸弹被投了下去,结果并不理想,大坑的深度只有十米。因为炸飞的很多石块又落回到了坑里。

    第二次三十枚高爆炸弹投下去,大坑的深度到了十八米。

    第三次二十枚下去,大坑的深度到了二十五米。

    第四次十五枚下去,大坑的深度到了三十一米。

    第五次十枚,大坑的深度达到三十六米。

    第六次七枚,深度四十米。

    第七次四枚,深度四十五。

    第八次两枚,深度四十九米。

    第九次一枚,深度五十二米。

    看来要炸十次左右才能达到五十米,而一次要消耗一百五十枚高爆炸弹。关键要把这一百五十枚炸弹运到月球上,成本就高了。

    看来这个方案还需要完善和改进。

    姜岳升让王院长专门成立一个小组来研究这个课题,争取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方案。

    半年后,王院长带着团队搞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方案中采用两枚小当量核弹代替高爆炸弹,两次核爆就可以炸到接近八十米深。

    这个方案的成本比用高爆炸弹下降了百分之六十。

    姜岳升亲自写了一个报告,向上级汇报这个方案的思路。

    上级决定让姜岳升给军方的高层安排一次演示。

    这一次演示在内蒙古珠日和基地西边一百公里的一片沙漠地带,华夏国军方的高层几乎都来到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