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自古英雄多磨难 第6章 天才少女

    为了避免江玉的身体退化太快,姜慧在江玉一岁的时候,便开始带着她每天坚持锻炼,增加对骨骼和肌肉的刺激。

    可是毕竟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肌肉和骨骼承受的压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江玉的发育还是明显地异于地球上同龄的孩子。

    因为常年见不到阳光,她看起来皮肤雪白,几乎没有一点血色。身高也因低重力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大截,大约高出百分之二三十的样子。

    她的关节和肌肉都不如地球上的孩子发达,看起来就像一根豆芽,又白又细。

    还好,她的关节比较小,所以身体和四肢看起来很顺滑流畅,走起路来就像柳枝随风飘摇,有一种另类的柔弱美。

    除了身体发育之外,她还有一个异于常人的特点,那就是她从两三岁开始便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

    开始时,大家只是觉得她学说话比一般的孩子快,两岁的时候就能记住基地里所有叔叔阿姨的称呼,还能算加减法。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她三岁时就能够阅读一些少儿读物了。

    从那时起,基地里几乎所有的叔叔阿姨都乐此不疲地主动当她的老师,甚至还出现了争风吃醋的现象。

    四岁时,江玉就把小学的课程都学完了。

    六岁时,她已经学完了高中的主要课程,开始学习微积分、普通物理等大学的课程。

    八岁的时候,她突然关心起了氦三矿石。

    起因是她问妈妈,外面的采矿基地在开采什么,妈妈说是在开采氦三矿石。

    “氦三有什么用呀?”江玉问。

    “发电呀!”妈妈回答。

    “为什么基地用太阳能板发电,不用氦三矿石发电呢?”

    “用氦三发电,需要核聚变反应堆,反应堆体积很大,无法运到月球来。”

    “那可不可以在月球上造反应堆呢?”

    “不知道,应该是造不了吧,月球上没有工厂和设备,造反应堆需要很多设备和材料。”

    “那能不能在地球上造个小反应堆运到月球来呢?”

    ……

    从那以后,江玉便对核反应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开始搜集各种关于核聚变的资料,一年后,她便掌握了大量的关于制造核聚变反应堆的理论知识。于是,一个宏大的构想开始在她的脑海里渐渐形成,她要设计一个可以从地球运到月球的小型核聚变反应堆。

    这个想法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这位天才少女却很快拿出了一整套方案,交给了妈妈。

    姜慧看了方案以后被惊呆了,虽然大多数内容她都看不懂,但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能搞出如此结构清晰、内容全面的设计方案,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更何况这是自己的女儿搞的。

    但毕竟姜慧是搞技术出身的,她知道已经有几代科学家穷毕生的精力研究可控核聚变,才使可控核聚变于近些年进入实用阶段,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搞出靠谱的方案呢?

    尽管她是天才,尽管她是自己的孩子,但是人家那些科学家也都是天才呀!

    姜慧虽然狠狠地夸赞了江玉一番,但是她并没有真的拿女儿的方案当回事,她认为小孩子就是玩一玩,满足一下好奇心就算了。

    可是她没想到,三天以后江玉问她方案行不行,一下子把她问住了。

    她内心很矛盾,虽然她直观的感觉是方案不行,但她也不知道哪里不行,只是主观的感觉罢了。

    如果全凭主观感觉就否定了孩子的方案,也未免太粗暴了。

    可是如果违心说方案行,也不好,毕竟她实在是不知道方案到底行还是不行,这么严肃的问题可不能骗孩子。

    在江玉的追问下,姜慧被憋得面红耳赤,她只好说实话了。

    “小玉,妈妈也不知道行不行……等我去问问徐叔叔吧!”

    姜慧说的徐叔叔,是指接替李春芝的第二任基地站长徐晓峰,是一位四十出头的男宇航员,知识面特别广,说不定能帮忙鉴定一下江玉的方案。

    姜慧拿着江玉的方案去请教徐晓峰,徐晓峰听了姜慧的描述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毕竟孩子的母亲来求,再说江玉也确实不是一般的孩子,所以徐晓峰答应了姜慧,说先看看再说。

    一周后,徐晓峰来找姜慧,说他也看不懂,但是感觉方案里的好多设计似乎是有道理的,于是他就把方案交给自己的老同学了。

    徐晓峰的这个老同学可不是一般人,是科学院物理所的高能物理专家、科学院院士,专门研究可控核聚变的,叫吴培源。

    姜慧一听很是兴奋,她没想到自己女儿的方案还靠点谱,并不是异想天开、胡编乱造的那种,否则徐晓峰也不会拿给院士看。

    一个月后的一天,徐晓峰突然兴冲冲地来找姜慧,说吴培源回复了,江玉的方案可能被定为绝密文件,让我们把江玉所有的相关的稿件都必须按照绝密文件的级别保护好。

    姜慧一听被惊呆了,难道女儿的方案真可行?

    徐晓峰立刻安排了基地专门负责保密工作的保密专员叔叔来找姜慧,两个人一起拉着江玉到保密室,先让江玉把写这个方案前后的过程详细地描述一遍,又把与这个过程中有一点点关系的所有人和文档都记录下来。

    还好,江玉写方案的过程没有接触过其他人,所有参考资料都是从网络上搜集的公开的资料。

    所以,除了姜慧、徐晓峰和吴培源之外,再也没有人接触过这个方案。

    为了保密,江玉的电脑也被临时锁进了与外界隔绝的保密室,保密专员还单独给姜慧母女两个做了一周的保密培训。

    这期间,江玉忍不住问姜慧和保密专员叔叔,方案到底行不行,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行不行,也不敢回答,保密专员不停地嘱咐江玉一定要守口如瓶,不能跟任何人谈及此事。

    又过了一个多月,徐晓峰把姜慧、江玉叫到了会议室,说上面指示,要先借用亚东的基地成立一个研究所,暂时叫H9B研究所,隶属于科学院高能所,暂时由乾雪森科研基地代管。

    研究员暂时设两人,主任研究员,江玉;助理研究员,姜慧。基地会尽快给他们腾出房间并配上设备。

    江玉和姜慧听了徐晓峰的话感觉晕晕的,一时摸不着头脑,怎么突然间她们就变成科学院的研究员了。

    两个人回家想了两天才慢慢地理清的脉络。看来江玉已经是有工作的人了,而且还有了高级职称,是科学院的主任研究员,而且她们母女俩已经不再是亚东航天集团的人了,现在已经是科学院的人了。

    这一切走马灯般的变化就像做梦一般。

    两周后,科学院的电子聘书传过来了,她们的新办公室也收拾好了。

    此时,基地里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有徐晓峰和保密专员知道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