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月以前吃的烧烤只是简单的把肉放到火上烤干然后直接吃。

    而且他们之前是直接放在燃烧着的火上面烤,烤出来的肉又黑又干还不好吃。

    那些烤肉,总是被粗糙地放置在明火上炙烤,那画面仿佛还停留在她的记忆里:炭火熊熊,烟雾缭绕,烤肉在火焰的舔舐下逐渐变得焦黑而干燥。

    每一口咬下,都是硬邦邦的口感和淡淡的焦味,这导致她非常不喜欢烤肉的味道。

    然而,当她看到林绵绵烤肉的那一刻,她的世界观仿佛被重新定义了。

    林绵绵的烤肉技巧娴熟而独特,她并没有选择传统的明火直烤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温和且巧妙的烤制方法。

    林绵绵先将烤肉放置在预热好的烤架上,然后巧妙地调整着烤架与火源之间的距离,确保烤肉能够均匀受热。

    而且她还发现林绵绵烤肉的时候用了一种很特殊的东西,看起来就像他们冬天在屋子里烧制的碳一样,但是又和那种碳不完全一样。

    她不时地翻动着烤肉,使其两面都能均匀烤熟,同时避免了因为一面过度烤焦而导致的口感干燥。

    更令小月惊奇的是,林绵绵还在烤肉的过程中添加了一些特制的调料和香料。

    这些调料不仅增添了烤肉的香气,还使得烤肉的口感更加鲜美多汁。

    在小月的眼中,林绵绵的烤肉就像是一件艺术品,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每一口都充满了惊喜。了,她不禁感叹,原来烤肉还可以这样烤,这样美味!

    此后,小月对烤肉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开始尝试着学习林绵绵的烤肉技巧,并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渐渐地,她也能够烤出美味可口的烤肉了。

    小月把烤好的肉开心地放在林绵绵的碗里自豪地说:“绵绵姐你看我烤的肉怎么样?尝尝有没有刚才烤的味道?”

    这可是她练了好久烤出来的肉,就是想把最好的一块给她绵绵姐吃。

    林绵绵夹起肉吃了一口,然后竖起一个大拇指告诉她:“非常棒,这是我今年吃过最好吃的烤肉,学习能力很强。”

    小月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嘿嘿笑了两声就开始继续烤肉。

    两个小孩也很喜欢吃,他们年纪小吃不了辣的,林绵绵专门为他们做了不辣的,两个小孩还从来没有吃过这种东西,一吃就停不下来了。

    林绵绵终于把新家安顿好了,她站在窗前,望着不远处京城的喧嚣。这个城市里的人们似乎永远都在忙碌,四处奔波。

    她轻轻抚摸着颈间挂着的那块玉佩,思绪回到了过去。

    于是,她决定带着玉佩前往京城的各大玉器行,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京城是大明的都城,能工巧匠云集,各类珍宝汇聚,是个探寻这块玉佩背景的好地方。

    她走进第一家玉器行,店内玉器琳琅满目,光彩夺目。她小心翼翼地取出玉佩,递给店主。

    店主接过玉佩,仔细端详了片刻,然后摇了摇头,表示从未见过这样的玉佩,也不知道它的来历。

    林绵绵虽然有些失望,但并没有放弃,她继续前往下一家玉器行。

    接下来的几家玉器行,店主们的回答如出一辙,都是摇头表示不知情。

    林绵绵的心中渐渐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但她依然坚持着,她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总有一天会找到答案的。

    在走访了数十家玉器行后,林绵绵来到了一家古色古香的玉器店。这家店虽然规模不大,但店内的玉器却都散发着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她走进店内,将玉佩递给店主。

    店主接过玉佩,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他仔细地观察着玉佩,时而皱眉思索,时而点头赞许。

    过了一会儿,店主抬起头,看着林绵绵说道:“这块玉佩确实非凡品,它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而且材质也极为罕见。但是,我从未见过这样的玉佩,也不知道它的来历和制作者。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这块玉佩绝非寻常之物。”

    听到店主的话,林绵绵的心中既失望又激动。失望的是依然没有找到玉佩的来历和制作者;激动的是店主的话让她更加确信这块玉佩与自己亲生爹娘有着密切的关系。

    她决定继续寻找线索,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她离开了玉器店,继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穿梭。

    她穿过繁华的街市,首先来到的是城南的“瑞宝阁”。这是京城最老的玉器行之一,以其精湛的玉雕技艺闻名。

    店铺的掌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名叫李玉林,林绵绵走进店铺,环顾四周,玉石琳琅满目,各式雕刻精美绝伦。

    “掌柜的,请问您能帮我看看这块玉佩吗?”她小心翼翼地取下玉佩,递给李玉林。

    李玉林接过玉佩,拿在手里细细打量。他眉头微微一皱,把玉佩放到眼前,仔细的观察了好几遍,又看了看玉佩背面的雕纹。

    他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姑娘,这块玉佩来历不凡。你看这雕工,这种技艺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能做到。这块玉佩应该有些年头了,而且看这纹饰,似乎是出自宫廷工匠之手。”

    林绵绵心头一震,宫廷工匠?难道她的父亲与宫廷有什么关系?她急切地问道:“掌柜的,您知道这块玉佩是出自哪位工匠之手吗?或者是哪位大师的作品?”

    李正祥摇了摇头:“具体是谁的作品,我也无法确定。不过,以前有位叫杜公的宫廷御用玉匠,他的作品与这块玉佩的风格很相似。可惜杜公早在二十年前就过世了。”

    林绵绵有些失望,但还是感谢了李玉林,然后离开了瑞宝阁。她没有气馁,继续走向下一家玉器行。

    城北的“锦玉琅坊”是京城另一个知名的玉器行。

    这里的玉器以精致小巧而著称,常为贵族小姐们所喜爱。店主周伯伯是个玉痴,年过花甲,却对玉石有着深厚的研究。

    林绵绵走进锦玉坊,周伯伯正在柜台后忙碌。她上前将玉佩递给他,希望能从这位玉器行家的口中得到更多线索。

    周伯伯接过玉佩,眉头一挑,显然这块玉佩引起了他的兴趣。

    “这块玉佩……”他喃喃自语,拿起放大镜仔细查看。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玉佩上的雕纹,仿佛在触摸一件艺术品。

    “姑娘,这块玉佩的玉质非常好,应该是上好的和田玉。你看这雕工,非常精细,而且独具匠心。我想起了当年在宫中见过的一件相似的玉佩,据说那是由杜公亲自雕刻的。”

    第2/2页)

    林绵绵的心跳加快,周伯伯的说法与李正祥不谋而合。她急忙问道:“那您知道这块玉佩来自哪里吗?它的主人又在哪里?”

    周伯伯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知道这块玉佩到底出自哪里,不过它既然是出自皇宫的人手中,那拥有它的人一定非富即贵,你若是想要找人,大可以去往那种富贵之家找一找。”

    周伯伯说的这些她其实也思考过,但她初来乍到怎么可能会认识什么富贵人家。

    她离开了玉器店,继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穿梭,逢店便进去打听是否有人见过这样的玉佩。

    她走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但始终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绵绵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沉重。

    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是否应该这么继续漫无目的地找下去,这京城太大了,竟然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是,每当她看到那块玉佩时,心中的那份执着和信念就会重新燃起,她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一定要找到答案。

    就这样,林绵绵把在京城所有的玉器行基本都跑了一个遍,但都没有结果。

    虽然她没有找到玉佩到底来自哪里但她却从中学到了许多关于玉器的知识和鉴赏技巧。

    她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探讨玉器的奥秘,分享彼此的发现和心得。

    虽然过程艰辛,但林绵绵却没有放弃。她坚信,只要自己不放弃,总有一天会找到答案的。

    而那块神秘的玉佩,也将继续陪伴着她,见证她寻找亲生爹娘的艰辛历程。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绵绵在京城的玉器行里留下了无数的足迹。

    她的坚持和执着让许多人感动,也赢得了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她不仅继续寻找线索,还开始收集关于玉佩的各种信息和传说,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丝蛛丝马迹。

    终于有一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林绵绵得知了一个关于玉佩的传说。

    传说中,这块玉佩代表着纯洁的爱意是相爱的信物,它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爱意。

    而且,据说这块玉佩还有一个神秘的力量,能够指引佩戴者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

    听到这个传说,林绵绵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她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线索,或许这块玉佩真的能够指引她找到亲生爹娘。

    于是,她开始更加努力地寻找关于这个传说的更多信息,希望能够找到确凿的证据。

    经过一番周折,林绵绵终于找到了一本古籍,上面详细记载了关于这块玉佩的传说和来历。

    她仔细阅读着古籍上的文字,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期待,古籍中记载的内容与传说中的几乎一致,这让林绵绵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

    她决定按照古籍中的指引去寻找亲生爹娘。虽然前路充满了未知和困难,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和机遇。她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总有一天会找到答案的。

    绵绵站在窗边,眺望着京城那繁华的景象,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几天来,她几乎跑遍了整个京城,只为寻找那枚关于玉佩的消息。玉佩对她来说,不仅是一件贵重的饰品,更是她与亲人之间的一份情感纽带。

    然而,无论她如何努力,关于玉佩的消息都寥寥无几,关于那枚玉佩的消息已经彻底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她轻轻叹息一声,转身坐在桌旁,拿起茶杯轻抿一口。

    茶水的苦涩在舌尖蔓延开来,如同她此刻的心情一般沉重。她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玉佩固然重要,但生活还要继续。她必须振作起来,面对眼前的现实。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小月欢快的声音:“绵绵姐,巧姐儿和文哥儿回来了!”林绵绵闻言,连忙起身迎了出去。只见小月牵着两个小孩的手,满脸笑容地走了进来。巧姐儿和文哥儿也是兴高采烈,一副兴奋不已的样子。

    “绵绵姐,我们今天去看了好多好玩的东西呢!”巧姐儿一见到林绵绵,就迫不及待地分享起自己的见闻来

    。文哥儿也在一旁点头附和,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看着两个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林绵绵心中的郁闷顿时消散了大半。她温柔地抚摸着他们的头,笑道:“是吗?那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呢?”

    于是,巧姐儿和文哥儿便争先恐后地讲述起他们在京城的所见所闻。

    小月也在一旁补充着一些细节,三人的话语中充满了欢声笑语。林绵绵静静地听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知道,这些日子以来,虽然自己一直在为玉佩的事情烦心,但有了这两个孩子的陪伴,她的生活也增添了许多色彩。

    几天下来,林绵绵决定暂时放下寻找玉佩消息的事情,将精力投入到为巧姐儿和文哥儿寻找学堂的事情上。

    她知道,教育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她不能让这两个孩子因为自己的私事而耽误了学业。

    于是,她开始四处打听京城中哪些学堂的教学质量高、师资力量雄厚。

    她亲自去各个学堂考察,与学堂的先生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她还向一些同样有孩子在上学堂的人请教,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经过一番努力,林绵绵终于为巧姐儿和文哥儿找到了一所合适的学堂。

    这所学堂不仅教学质量高,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这理念竟然和林绵绵以前生活的时代惊人的相似。

    巧姐儿和文哥儿也非常喜欢这所学堂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这段时间里,小月也一直陪伴在巧姐儿和文哥儿的身边,照顾着他们的起居饮食。她带着他们游玩京城的名胜古迹,品尝各种美食,让他们感受到了京城的繁华与美丽。

    林绵绵看着这孩子在一起玩耍、学习的画面,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满足。

    她知道,虽然玉佩的事情还没有解决,但自己的生活已经重新回到了正轨上。

    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找到关于那枚玉佩的消息。

    而眼前这孩子的成长和幸福,才是她最应该珍惜和守护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