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42章 慈云寺

    “官家,户部吴侍郎求见。”

    “快让他进来。”

    片刻之后,梁从政领着吴居厚步入殿内。

    君臣礼毕,赵煦赐座。

    梁从政随即搬来一个小凳子,放在吴居厚身边,随后悄然退到一旁,静静地候立。

    赵煦带着几分关切与期待,问道:“吴卿,近来新青苗法的推广情况如何?可还顺利?”

    吴居厚起身,恭敬地回禀:“托官家洪福,新青苗法自实施以来,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都说官家仁慈,是个圣君,并祈祷官家万岁,福泽绵长······”

    “当然,也有宵小之辈顶风作案,臣不管他们什么身份,都毫不留情严惩。新青苗法利国利民,是朝廷的大计,倘若鼠辈敢从中作梗,臣便替朝廷剔除这个绊脚石······”

    户部侍郎这个职位,丢在高官中也不显山露水,但吴居厚这个侍郎,却可以用位居要职,权力滔天来描述。

    他是专管青苗法,兼管抑制民间高利贷的户部侍郎,还在京城周边试点代君巡视,类似钦差,手握先斩后奏的权力。

    这份荣耀与权柄,足以让朝中无数官员眼红,然而,赵煦唯独信任吴居厚。

    因为他能力出众,忠于皇帝,还清廉如水。

    神宗时,吴居厚就是变法的坚定拥护者,但由于急功近利,导致政策推行中出现了乱摊派、层层加码等诸多乱象。

    他只顾为朝廷敛财,却忽略了百姓的疾苦,最终偏离了新法的航道。

    富了朝廷,穷了百姓,结果自然是怨声载道,新法备受指责。

    赵煦初登大宝,权力尚掌握在太皇太后的手中,新法受阻,吴居厚遭遇挫折。

    旧党罗列其罪名,发现吴居厚做法虽有些极端,本意却是一心为朝廷敛财,自己没贪腐过一枚铜钱。

    抓不住吴居厚的小辫子,旧党只能把他被贬到不偏远的黄州。

    等赵煦亲政后,很快启用吴居厚,任命他为江淮荆浙发运使。

    吴居厚亲力亲为,不负众望,东南六路的漕运和农田水利,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管理。

    “吴卿,朕还是那句话,新法的关键是让百姓受益,其次才是朝廷,只有让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朝廷的温暖,才能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和拥护。”

    “至于那些恶意诋毁,或阻挠新法实施的人,不管身份如何,均严厉制裁,朝廷绝不姑息。”

    “臣晓得。”

    吴居厚淡淡道,“在担任发运使这几年中,臣走街串巷,深入百姓间,亲身体验,才明白百姓生活艰辛。臣幡然醒悟,明白自己之前所犯的错误,也领悟到新法对国家和百姓的重要性。这次官家把臣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臣定不辜负官家厚爱,把这项利国利民的新法推广到全国······”

    君臣推心置腹,谈了很久,最后吴居厚坦言:“官家,慈云寺发生了一件和尚伤人案,虽已和解,但臣觉得此事十分蹊跷,便派人暗中调查······臣怀疑这群和尚在放高利贷,然后通过暴力手段收回。出事后担心臣问责,便大事化小,花钱了解此事······”

    朝廷严令禁止高利贷,发现者严惩不贷。

    而喊着众生平等,我佛慈悲的和尚,却从事放贷勾当,更让人深恶痛绝。

    第2/2页)

    京城周边都敢顶风作案,其他地方呢?

    这种僧侣不容姑息。

    赵煦坚定道:“朕早已赋予卿权力,卿放开手脚,全力施为,不论有啥事,朕替你兜着。”

    “臣遵旨!”

    顿了顿,赵煦又道,“传御龙直虞侯葛易斌。”

    少顷,葛易斌便匆匆赶来,俯首拜道:“臣拜见官家。”

    “起来吧!”

    赵煦挥手示意。

    “谢官家。”

    赵煦盯着葛易斌,郑重吩咐道:“朕命你率领三十名御龙直,全权负责护卫吴侍郎的安全。朕有言在先,若是吴侍郎受到任何伤害,朕唯你是问!”

    葛易斌肃然领命:“官家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确保吴侍郎安然无恙。若有差池,臣愿以性命相抵!”

    ······

    “笃笃笃······”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惊醒了悟禅大师。

    他缓缓睁开略显疲惫的眼眸,揉了揉略感酸涩的眼帘,不慌不忙拿起落在地上的经文,叹了一口气。

    不知为何,最近总是嗜睡,手持经文念佛法也会不知不觉间陷入沉眠。

    悟禅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是正在专心读经的模样,然后略显懒散地问道:“谁在外头?”

    “方丈,弟子有要事禀报。”

    一个略显焦急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是智行?进来吧。”

    话音刚落,只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和尚推门而入。

    走到悟禅跟前,双手合十,恭敬拜了拜,而后道:“方丈,智明师兄和几个师弟外出,被官差抓走······”

    悟禅眯起眼睛,平静道:“佛门弟子擅入红尘,这也是他们该经的劫难。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他还道是智明等人又犯了戒,这种事简单,一会儿派个弟子去衙门赎出来就是。

    智行闻言,焦躁道:“方丈,抓他们的不是一般官差,是吴侍郎的专属衙差······”

    悟禅心中猛地一颤,惊呼道:“智明这个孽障,他究竟想干什么,竟然去招惹吴居厚?老衲曾三令五申,最近低调行事,等风声过去再说,他倒好,自己去触霉头······”

    “方丈,智明师兄没去招惹吴居厚,而是直接被衙差掳走,据说还是与殴打孔大壮一家之事有关······”

    “这事······不是解决了吗?”

    悟禅眉头微皱,心中满是疑惑。

    孔家人素来忠厚,智明给的赔偿也算丰厚,他们得了好处,再行反咬一口的可能性不大。

    难道说,是吴居厚要深挖,彻底追查此事?

    朝廷早已颁布法令,民间严禁放高利贷,若慈云寺放印子钱的事被曝光,必将成为众矢之的。

    不行,必须尽快妥善处理,平息风波,确保慈云寺无虞。

    “这般随意抓捕出家人,乃天下僧人的祸事,老衲岂能袖手旁观?”

    悟禅怒冲冲起身,面色凝重道,“速去传唤几位长老一同前往,老衲要当面质问吴居厚,还佛门一个公道!”

    “弟子遵命!”